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体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5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老夫子

鲁迅

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工夫全费在照镜,看《中国历史教科书》和查《袁了凡纲鉴》里;真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顿觉得对于世事很有些不平之意了。而且这不平之意,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哙,你怎么外面看看还不够,又要钻到里面去看了?”

一只手同时从他背后弯过来,一拨他的下巴。但他并不动,因为从声音和举动上,便知道是暗暗蹙进来的打牌的老朋友黄三。他虽然是他的老朋友,一礼拜以前还一同打牌,看戏,喝酒,但自从他在《大中日报》上发表了《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这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接着又得了贤良女学校的聘书之后,就觉得这黄三一无所长,总有些下等相了。

黄三说:“毛家屯毛资甫的大儿子手头现带着二百番。我们已经约定,晚上凑一桌,一个我,一个老钵,一个就是你。你一定来罢,万不要误事。我们三个人扫光他!”

高老夫子冷淡地说道:“晚上再商量罢。我要上课去了。”

他一面说,一面恨恨地向《袁了凡纲鉴》看了一眼,拿起教科书,装在新皮包里,又很小心地戴上新帽子,便和黄三出了门。他一出门,就放开脚步,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肩膀一扇一扇地直走,不多久,黄三便连他的影子也望不见了。

高老夫子跑到贤良女学校,迎接他的是花白胡子的教务长,大名鼎鼎的万瑶圃。

“阿呀!础翁!久仰久仰!……”万瑶圃连连拱手,并将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弯,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

“阿呀!瑶翁!久仰久仰!……”础翁夹着新皮包照样地做,并且说。

“阿呀!础翁的大作,是的,那个……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实在是少年人们的座右铭!兄弟也颇喜欢文学,可是,玩玩而已,怎么比得上础翁?”

高老夫子此刻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因为他的预备——东晋之兴亡——本没有十分足,此刻又并不足的几分也有些忘却了。他烦躁愁苦着;从繁乱的心绪中,又涌出许多断片的思想来: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

“这就是讲堂。学生是很驯良的……”

“哦哦!”尔础实在颇有些窘急了,他希望他不再说话,好给自己聚精会神,赶紧想一想东晋之兴亡。

“可惜内中也有几个想学学作诗,那可是不行的。维新固然可以,但作诗究竟不是大家闺秀所宜……”

瑶圃慢慢地站起来,引导他穿过植物园,走进讲堂去。他心头跳着,笔挺地站在讲台旁边,只看见半屋子都是蓬蓬松松的头发。瑶圃对学生们说道:

“这位就是高尔础高老师,是有名的学者,那一篇有名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是谁都知道的。《大中日报》上还说过,高老师是骤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现在经何校长再三敦请,竟惠然肯来,到这里来教历史了……”

高老师忽而觉得很寂然,原来瑶翁已经不见,只有自己站在讲台旁边了。他只得跨上讲台去,行了礼,定一定神,又记起了态度应该威严的成算,便慢慢地翻开书本,来开讲“东晋之兴亡”。

“嘻嘻!”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

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和他的话并不错,上面印着的的确是“东晋之偏安”。书脑的对面,也还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不见有别的动静。可是待到发挥“石勒之雄图”的时候,便只听得吃吃地窃笑的声音了。

他不禁向讲台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经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这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正冲着他的眼光。但当他瞥见时,却又骤然一闪,变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了。

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但还是熬着讲,明明已经讲了大半天,而铃声还没有响,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学生要小觑;可是讲了一会,又到“拓跋氏之勃兴”了,接着就是“六国兴亡表”,他本以为今天未必讲到,没有预备的。

他自己觉得讲义忽而中止了。

“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罢……”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一面点一点头,跨下讲台去,也便出了教室的门。

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他便惘惘然,跨进植物园,向着对面的教员预备室大踏步走去。看壁上的挂钟,还只有三点四十分。

高老夫子回到自家的房里许久之后,有时全身还骤然一热;又无端地愤怒;终于觉得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了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

他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笑声。这使他更加愤怒,也使他辞职的决心更加坚固了。

(有删改)

【注】①书脑:线装书打眼穿线的地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高老夫子刚一来到贤良女学校任教就受到教务长的热烈欢迎,表明教务长和他是同一类人。
B.万瑶圃是一个纯然的守旧派,表现在他与高老夫子见面时还行旧式礼仪,并认为女学生不适合学作诗。
C.“半屋子都是眼睛”“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出了高老夫子上课的窘态。
D.高老夫子来贤良女学校任教是乘兴而来,受了挫折以后又丧气颓唐,无端愤怒,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2.请分析画线的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3.鲁迅创作小说非常关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样进行心理刻画的。
2023-03-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华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刚川上英雄桥

王顺秀

金刚川水刺骨寒,英雄架桥歌声喧;

炸弹刚落铁锤起,浪里打桩只等闲;

炸不垮,冲不断,满载胜利奔向前。

金刚川是朝鲜半岛北汉江的支流,湍急的河水像一条白色的巨蟒,把我军东线阵地的前沿和后方,从东到西截然割开。

1953年初春,河面刚开始解冻,激流举起巨大的冰排,凶猛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发出吓人的巨响,加上敌炮轰击的气浪,震得这两山对峙的峡谷像马上要倾倒进河里似的。河中不时升起爆炸的水柱,冰块和弹片在岸边尖声呼啸。

“你们工兵连要在这儿架起一座桥,明晚便要通车!”参谋长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

参谋长冲我们笑了笑:“困难不是没有,而是很多。这是一场复杂的战斗,不仅要和严寒、激流斗争,还要和敌人的飞机大炮搏斗;不仅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敢和毅力,而且要有战胜敌人阴谋诡计的智谋……”

当天下午,架桥。河水冰冷刺骨,水深没过腰际,寒气逼得人透不过气来;身上由红变紫,由紫变青,很快就麻木得失去知觉。

为了保持体力,一半人在岸上休息取暖;一半人在河里操作,每小时轮换一次。起初还不错,后来河里的同志总拖延着不肯上岸,岸上的人等不得换班也跳下水,火堆边的人越来越少,弄得干部们不得不一个个往岸上推,甚至下命令。可是你把这个推上岸,那个又溜下河去……

一天一夜,一座低水位桥在晚霞闪烁的金刚川上站了起来。

谁知就在这时,4架“油挑子”(敌人轰炸机)从西南方向窜来,接着便是震耳的爆炸声。桥被炸断了。

“是不是请示师里推迟出车时间?”

副连长的话刚说完,就听到后边公路上响起马达声,汽车一辆接一辆直向桥头驶来。从汽车上跳下个干部,张嘴就嚷:“咋搞的!看今晚炮弹怎么送上去。”

“说得倒轻巧,大桥又不是玩具,可以揣在口袋里,谁敢保准不炸坏?”我没好气地顶了他一句。他好像没听见,转身指挥着汽车隐蔽在山沟里。

我们也开始了紧张的修复工作。

在忙碌的人群中,我忽然发现有几个不认识的战士也在扛木料。便问道:“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汽车司机。”

“啊,不成,这里有我们,你们出了事谁去送弹药?”

“不行!修桥也叫你们包了,可支援前线是大家的责任。”听到声音我扭头看,正是方才那位干部,想起刚才对他的态度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桥修复已经是后半夜。望着满载弹药的车辆源源不断地从桥上开过,心里感到无比的轻松。

前线战斗激烈地进行着,敌人为了破坏我们的运输线,每隔十几分钟就向大桥猛轰一次。尽管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抢修,但运输还是时常中断。副连长整天蹲在桥头望着河水出神,连饭都不顾得吃。

这天,我吃过晚饭,路过三班,便走了进去。

“指导员,你说能不能在渡口上多架几座桥,敌人炸毁这个,还有那个。”周光田扬着头问我。

“好是好,那得费多大工夫,我想了很久,若是能修座叫敌人看不见的桥,那该多好。”李朝元慢吞吞地说。

“看不见?桥哪有看不见的,除非不修。”周光田摇着头说。“你真是,光长个子不长心眼,桥修在水底下,不就看不见了吗?”“这办法不错,倒可以试试看。”“水里修桥,没听说过!”

我回到连部,已是深夜。推门的声音惊动了伏在桌边睡觉的副连长,“什么?桥又炸断了?”

我笑了笑说:“你真是做梦也想着桥。”接着便把三班的争论告诉了他。他凝神地听完,如获至宝地把脑袋一拍。

“对!修一座叫敌人看不见的桥呗!”说着他在纸上嚓嚓地画起草图来。河边又沸腾起来。

通讯员小倪那清脆的嗓音,高声领唱四川号子:

志愿军哪!嗨哟!智谋高哪!嗨哟!水下架桥!呀歪子哟!气死美国佬!呀哟!……

“小倪,有你一封家信!”连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卷报纸和不少信件。小倪正专心看家信,我和连长走过去。“小倪,又是你妈催着要立功喜报了吧?”

“嗯!指导员,我妈见到了黄妈妈。”他兴奋地把信交给我。原来他妈参加了四川省中江县的军属代表大会,会上见到了黄继光的母亲。信末嘱咐小倪热爱朝鲜人民,努力工作,向黄继光学习。我向战士们宣读了这封信。大个子周光田拍着小倪的肩膀说:“我看咱小倪也快当英雄了。”说得小倪满脸绯红,夺过信钻出人群,又去扛木料了。

“敌人打炮了,赶快卧倒!”“通讯员负伤了!”

小倪全身紧紧地俯卧在桥桁上,头部鲜血直流,卫生员忙着给他包扎。“伤势怎么样?”我问着,吩咐卫生员把他抬到后面去。

“指导员!桥没修好,我死也不离开,人家黄继光能舍身堵枪眼,咱这点伤难道就要退下战斗吗?”

“只准在岸上干轻活,不准下水作业。”

天还没黑,水下桥架设成功了。桥面离水面约30公分,我们的汽车、大炮就像长上了翅膀,乘风破浪在水面上飞来飞去。“油挑子”急得在天上瞎哼哼,可就是发现不了目标。战士们看着自己的创造,你一言,我一语,马上编成个快板书:

咱们工兵双手巧,天大困难吓不倒,英雄修起水下桥,气死美国“油挑子”;桥上水,水下桥,上下都是水,车在水上跑。

(作者当时任一八〇师工兵连政指)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水冰冷,水深没过腰际,寒气逼人,可我们的战士“这个被推上岸,那个又溜下河去”,足见我们的战士深知这座桥对前线战事的意义。
B.“我”没好气的一句,“说得倒轻巧,大桥又不是玩具,可以揣在口袋里,谁敢保准不炸坏?”表现了“我”听了“干部”说的话后心生怨气。
C.小说开头的诗歌、文中具有地域色彩的“四川号子”和结尾处的“快板书”,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严谨,艺术性更强。
D.战争中的一封家信使小倪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我”借机向战士们宣读家信,也是为了鼓励大家,向黄继光同志学习,保家卫国。
2.作品是如何叙述志愿军“修桥”这件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小说在波澜壮阔的背景下选取战争中的一个场景,体现了志愿军战士身上怎样的精神?请结合全文分析。
2023-03-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饥饿燃烧的人们

台静农

故乡在我的眼中,一点也没有变化,街道是那样的不清洁,房宇是那样的低矮,人民依旧是那样的诚朴。

回到家,母亲说我头发留得太长了,蓬松着,显着满脸的风尘。母亲向门口仆人说:将理发的找来!当时我想这一定是找旧日的理发匠老柯了。因而回忆到老柯在我幼小时的情形了。他不是本乡的人,是外省讨饭来的,在荒年的时候。他现在大概有五十多岁了,因为我十来岁的光景,他已有短短的胡子。他的胡子非常的浓厚,乌黑。上面常常挂着鼻涕,我们家里的仆人总是笑话他。

理发匠来了,不是老柯,是个二十上下的少年。少年告诉我,先是老柯的女人眼瞎了,不久他自己眼也瞎了,他平常生意不好,没有钱剩的,只得要饭去,要饭也要不着什么,夫妇俩整天饿着。没有法子,只得回到家乡去。他有三十年没有回去了,又没有盘费,只得彼此牵着讨饭回去。

老柯的命运实在太凄苦了。于是老柯的过去,居然历历地出现在我的心中了。

在我的一生中,所经过的大灾难,要算十三年前的荒年了。那时候田里被野火烧了似的,没有一个谷实,仅仅有的是一田枯黄的、瘦短的荒草。农民们眼看着虚幻的收入,全家饥饿着,不得不卖掉帮助他们终年辛勤的耕牛来维系着当下全家的生活。所以牛肉是非常的便宜,三枚铜子一斤。至于米和麦子,就是三十倍一斤牛肉的价值,也买不到一升。一天老柯来到我家,和仆人们说笑了一会儿。于是他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进仓库,用了一张大报纸,包了一些米,塞在怀里,躬着腰走出。刚走到院中,遇见仆人阿三。老柯不免有些张惶,脸红了,腰越弯了下去。阿三怀疑地问:老柯怎么弯着腰走路?

我……他半晌说不出话来,终于跪了下去,三哥,我一时糊涂,做了丢人的事了!

从此以后,我家再不让老柯来,他也不敢来了。

第二年春,一天下午,我同母亲站在门口,老柯远远地走来,我看见他便叫着向母亲说:偷米的老柯来了,妈妈。

不要胡说,小孩子不懂事!母亲斥责着。

老柯走近跟前,恭谨地站在一旁,向母亲问安,脸涨红着,带着惭愧似的。

好久没见老柯了,母亲说,你的日子还得过么?

哪能说得过,不过弄一顿,吃一顿罢了。

你没有事做,可以到我家里来做活!

是,是。他小心地走开。

老柯又常常到我家里来了。他见人比往常还客气,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特别的卑微。有人同他开玩笑,他红着脸笑着能躲开便躲开了。即或他偶然说错了一句话,人家当面骂他,讽刺他,他也红着脸忍受着。仆人们故意欺负他,遇着吃力的事,便叫他做,他总是不说话恭谨地替他们做,每次累得头上汗气直冒。一次,不知为什么事,恼了我,我破口大骂他:你这贼,偷我家的米!我看他没有动静,故意连声地叫。

于是他恳求着说:少爷,谁不做错事呢?况且……那时候饿得慌。他低声申辩着,低下头,脸红得猪肝似的,狼狈地走开了。

这年冬,家家都忙着预备年事。后园的花早已收拾起来,仅有几枝寒梅,孤独地开着。这空旷的花园中,家人挂了一些腊肉,大小不一,一串串地在太阳底下晒。园门闭着,几乎终日无人过问。

一天,母亲无意地走过去,适逢老柯正在园中,他见母亲来了,非常的惊慌。平常是多么恭谨和气,这时候完全改变了。母亲走到了他的跟前,他扑地跪下,倒将母亲惊住了。

老太太,本来我是到园子里替他们扫地,忽然想到过年了,心一动……又做了丢脸的事。

起来罢,做活去!母亲说后,他站起来,我这时正到园中,看到老柯红着脸颓丧的神情。

除夕的前一天,母亲叫人送二斤肉三升米几棵白菜给老柯。他立刻跑来见了母亲,大家看他那样子,都不禁地笑起来。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他在园中所做的事。

而今,多年在四方漂泊的我,人世的艰辛,不幸者的凄楚,我是深深地认识了,于是对母亲当初的待人充满了敬意。老柯是我所忘不了的人,在这多难的人群中。每次深夜里,或旅途上,或漆黑的街巷中,看见、听见,被这饥饿欺凌的苦号,我便想到那不幸的一对盲人。也许有那样一对盲人,互相搀着,正颠簸于崎岖的路上。饥饿鞭策着他们,生的希望引诱着他们,他们是多么的劫难和不堪。我希望人们参与救助劫难者,我也将勉力改造这种状况。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五日夜

(选自贾玉民、纪桂平主编《乡情》,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说“街道是那样的不清洁,房宇是那样的低矮”,表明作者不喜欢自己的家乡,是因为环境太差的缘故。
B.二十上下的少年理发匠告诉“我”老柯夫妇的情况,表明他可能对老柯夫妇比较熟悉,还引出“我”对往事的回忆。
C.老柯偷米被仆人阿三发现,表明阿三不但忠于主人,并且看家严密,不放过任何值得怀疑的蛛丝马迹。
D.“偷米的老柯来了,妈妈”和“我”破口大骂老柯是贼,表明“我”年少,不懂事,为这些还被母亲斥责过。
2.小说中母亲这一形象与鲁迅作品《祝福》中鲁四婶的形象相比,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3.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
2023-03-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一边是。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井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一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家底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的特别处,也有,有两点。

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老大用心做茶干与他儿子不愿意费事做茶干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如连老大儿子这类人的强烈谴责。
B.酱园的底子很厚实,有百十口大酱缸,但最终酱园、茶干都消失了。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惋惜和无奈,展现了社会变迁。
C.小说语言质朴、平易近人,如使用了“煮得了”“黑漆漆”等非常生活化的词语,描写酱园、茶干等句子十分简洁。
D.“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创作需要沉淀情感,与技法相比,真诚的态度更重要。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茶干”和“连老大”的联系。
3.作者在后记中说“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请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冲决”的。
2023-03-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军人离开了战场还是军人吗

陈玉福

硝烟在傍晚的阵地上缭绕,战士们在坑坑洼洼的焦黑的土地上收集着战利品,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味儿……一场解放兰州的激烈战斗刚刚结束。

19498月中旬,我西北野战军准备以三个主力兵团攻打兰州城。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司令员把另外两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宁夏和西宁一线,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力兵团攻打兰州时,阻止国民党宁夏马鸿逵部和青海马步芳部增援兰州,以及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在攻打兰州的主力兵团里,英雄第一师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先锋队。经过一次次激烈的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马继援的守城部队。兰州解放了,这一天是1949826日。

此时此刻,插在阵地最高处的英雄第一师军旗,在霞光里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师长李佩其拿着望远镜走向了一辆苏式嘎斯69”吉普车。他刚要上车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循声望去,一位年轻的战士快马加鞭朝他奔来。来人是司令员派来的,命令一师师长李佩其和政委马明义晚上十点赶到司令部。

李佩其知道又有新任务了,很是高兴。他上车前,又望了一下士兵们正在打扫的战场,一股浓郁的火药味随风扑鼻而来,里面还夹杂着尸体的焦臭味。

近处的两个战士拣着地上的枪支弹药,无拘无束地说着想老婆想家的话题。李佩其焦裂的嘴唇上扯开了一丝笑意,不禁想起了爱人陈一莲,已经十多年未见了吧,如今她在哪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一仗接着一仗地打,部队也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打完了兰州,又该到什么地方去呢?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又一次将傍晚的兰州城拉近了距离……

此时此刻,李佩其似乎觉得到了天之尽头。

学生时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稚嫩早已抹去,常是沉卧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艰苦险恶的战事里,清华园里至真至纯的诗意女子的容貌已然飘逝久远,如断线的风筝一般。眼下的一幕,带给他的不是胜利者的自豪,而是久违了的儿女情长……

吉普车碾过崎岖的战场,摇醒了李佩其匆匆的梦境,他不由得笑了,笑自己身在战场还如此多情,如果让政委猜出了他的心思,一定会难为情的。

师政委马明义还沉醉在这场战役的胜利之中,黝黑的脸庞上散发着黑亮的光彩,额头上的青筋因为刚刚经历过战事的艰险和胜利后的激动,还在微微跳动。

司令员亲自召见我们,一定又有大仗打了。李佩其兴奋地对马明义说。

马明义顿时摩拳擦掌,骄傲地回答:咱们是西北野战军的王牌师嘛!

李佩其望着沿途空荡荡的民房,不由黯然神伤:可惜呀……

马明义知道李佩其说的可惜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李佩其为什么这么伤感。是啊,如果陈师长还活着,此时他不定该有多高兴呢!

李佩其从上衣兜里掏出了被鲜血染红的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边是一张照片,一个大约十岁的小男孩正冲着他笑呢!照片下还有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他说:政委,陈师长把儿子托付给我,他妻子……

看着照片上小男孩充满童真的笑容,马明义的眼睛湿润了:陈师长的妻子早在三年前就……就牺牲了……

李佩其轻轻抚去洒落在照片上的泪水,慎重地把它重新包好,放入了上衣的口袋里。他擦了擦眼角迷蒙的泪水,吸了口气,接过马明义递来的点燃了的香烟,猛吸了两口,烟雾从嘴里飘出后转瞬消失在了车窗外头。

吉普车继续在兰州的沙石路上行进着,周遭荒芜的风景顺着车窗徐徐而过,深深地吸引着他的眼球,远处光秃秃的山峦上几乎寸草不生,他莫名地对这山的荒芜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这山下是不是藏匿着什么宝藏呢?唉,管这些干啥呢?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仗,解放全中国。等到全中国解放的那一天,他就要求脱下军装去搞地质,去完成他实业救国的梦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他的目标不是在这里,一定是在兰州以西。在清华上大学时,他就知道那里有个叫新川峡的地方,那里很可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宝藏……

(选自《国家使命》第一章)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第一师”是攻打兰州主力兵团中的先锋队,在司令员的部署下,“英雄第一师”的战士孤军奋战,用鲜血换来了兰州的解放。
B.上车前李佩其看到士兵们打扫战场,又听到其中两名战士谈论的想家话题,这话题引起了李佩其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爱人的思念。
C.马明义去司令部的路上一直非常激动,胜利的喜悦让他深深陶醉,这从他脸庞上散发的光彩和额头上微微跳动的青筋都能看得出来。
D.李佩其知道兰州新川峡有地下宝藏等待自己去开采,因此他面对荒山有亲切感,这说明他在清华大学有可能读的是地质专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段抓住“硝烟”“坑洼焦黑的土地”“血腥的气味”等战场中的特定事物,以环境的残酷渲染出战争的激烈。
B.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李佩其的形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使得师长的形象跃然纸上。
C.“花褪残红青杏小”“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处引用,描摹出李佩其的心理活动,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气息。
D.节选部分写李佩其在接受“新任务”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直到结尾对他的“新任务”只字未提,能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3.小说写陈师长托孤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战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既要有豪情,也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将其“人性”体现得完整而真实。小说中的李佩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下列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她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材料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材料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她,这是少女虚荣心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材料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材料二,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材料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D.材料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材料二写香雪的动作、材料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3.请根据小说的特点,分别给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4.三则材料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2023-03-04更新 | 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九回)

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服侍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着才好。

选文二(取材于第三十四回)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宝玉因心下记挂着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一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甲】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乙】不觉神魂(chí)____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馀意缠绵,令掌灯,【丙】也想不起嫌疑避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
【乙】不觉神魂(chí)____荡
【丙】也想不起嫌疑避等事
A.“搭讪”是“通过介绍人搭线后交谈”的意思;横线上应填“弛”;“讳”读作“huì”。
B.“搭讪”是“通过介绍人搭线后交谈”的意思;横线上应填“驰”;“讳”读作“wěi”。
C.“搭讪”是“想跟别人接近而找话说”的意思;横线上应填“驰”;“讳”读作“huì”。
D.“搭讪”是“想跟别人接近而找话说”的意思;横线上应填“弛”;“讳”读作“wěi”。
2.对“旧帕题诗”相关情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宝玉记挂着黛玉,便支开袭人命晴雯去送旧帕,可见他认为晴雯更适合此事。
B.宝玉赠帕,黛玉内心五味杂陈,于是题诗赋情,表现了黛玉与宝玉心有灵犀。
C.黛玉的三首题帕诗,写出了内心的孤寂与感伤,也流露了对宝玉的深挚情意。
D.黛玉题诗后生了病,“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就是因为私相传递而深感恐惧。
3.选文二中林黛玉收到旧帕,“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此时黛玉悟到了宝玉的什么心意?请作简要分析。
4.选文中宝玉对袭人、黛玉、晴雯都说过“你放心”。请结合宝玉对不同人物说话时的情境,从三处“你放心”中任选两处,说说各自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爷爷的瓜田与清风明月

   

在夏夜的瓜田里,明月亮亮地照着。瓜们,圆乎乎地躺在那里,很干净的风,吹着它们,很享受的样子。那风,柔柔的、轻轻的,像是在摩挲。那种感觉,美,且又舒坦。

我小爷爷是瓜农,他的瓜田,在一条很远的小河边。小爷爷,是我爷爷最小的弟弟。瓜地周遭,人迹罕至。野草,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高长粗,由着自己性子来。清晨,它们是用露水洗脸的,我也是。洗漱干净的野草,很绿,绿得让人无法形容。别看它们野,心肠则好,让昆虫们,与它们脸贴脸地睡。猛看,看不出哪个是虫儿。这是慈悲的上苍,赐予虫儿们的藏身术。

瓜田,被野草野花们,如斯拥戴,显得很得意,甚或有醉意。被拥戴的,还有醉意朦胧中的我的小爷爷。他是瓜田的保护神,半睡半醒,日夜守护。所谓半睡半醒,是他饮酒之后的状态。一壶高粱老酒,一杆长长的旱烟,是他的随身之物。再就是,夜空中的月亮,和田野里拂来荡去的风儿。他喜欢有清风和月光的夜晚,慢慢来品酒。除了自家腌制的小罐菜,清风和月光,似也是他的下酒物。

他的茅屋,比一般人的大,亦阔。门总是敞开着的,一抬眼,整片瓜田,便一览无余。一团半湿半干的艾绳,盘卧门前,一头被点着,慢慢地燃。所有蚊虫,甚至蛇类,都不敢靠近它。绦绦绕绕的艾烟,不呛人,倒是觉得比起檀香味,更好闻。就那么日日夜夜地飘着,颇有些禅味。茅屋左旁和瓜田中央,扎有稻草人。它们手持镰刀,头戴斗笠,披一身裹衣,威风凛凛地站着,风中会有动感。猛看,像三国猛将张飞。鸟与兽,尤其偷吃打瓜的乌鸦群,是不敢半夜来偷袭瓜田的。

而瓜田里的清风明月,很特别,与别处的有所不同。它们安静、本色,有着泥土的香味,与瓜田相映衬,像一篇童话。我小爷爷银白的长髯,在静夜里飘着,与清风明月融为一体,产生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感。还有他杯中的老酒,总是飘着浓浓的香味,顺风一飘散,引来夜虫夜禽们的无限激情,唧唧喈喈之声,便灌满了夜。高高低低,或近或远,或重或轻,连成一片。那些沉睡在高楼大厦里的城里人,没有这份福气。显然,灯红酒绿,与清风明月,绝非一个概念。一个属于人造,虚浮。一个属于天然,殷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是高雅之人所为。而我小爷爷一杆发黄的洞箫,呜呜咽咽,在清风明月下,诉的是庄户人心中的悲愁与喜乐。

小爷爷在小酌中,也唱歌,嗓音有些沙哑,小奶奶在世时,嘲讽他的嗓子是破锣嗓子。他爱唱的歌曲之一,是蒙古族那一首古老民歌《天上的风》:

天上的风啊吹拂不定,世上的人啊谁人永生?长生的琼浆谁曾喝过?趁此良辰举杯吧朋友们。

小爷爷每唱此曲时,聚精会神,眺望着远方。有时,双眼噙满泪水。我问他,小爷爷你怎么唱歌还哭啊?他说,你小奶奶生前也爱唱此曲,比我唱得好,嗓音亮,清脆,不知与我唱了多少遍。母亲说,我的小奶奶高挑身材,瓜子儿脸,长得英气。与小爷爷相亲相爱,从不斗气。她是远近闻名的女萨满。我的小奶奶,白天是农妇,下地干活,而到晚上,着一身白色神衣(盔甲),戴一顶白色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开始跳神,进入无我状态。据小爷爷讲,小奶奶心地善良,极具同情心。很多时候,是治好了病,却分文不取。小奶奶不到五十岁就走了,是在驱邪斗妖的激烈撕斗中倒下去的。小奶奶生前,也喜欢在瓜田里,有明月的晚上,迎着田野清风,唱歌,吹箫。尔后,拉着小爷爷的手甜甜入睡。清风明月,一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我的父亲,也喜欢在有月光透进屋里的时候,吹灭了油灯,拉起胡尔(四弦琴),开始说书。我们这些孩子,趴在炕上,托着腮帮,有些陶醉地进入故事情节,畅游古今。自从离开家乡,变为游子之后,再没有遇到过如斯温馨的月光。而吹入窗子里的清风,吹拂得浑身的骨架都软酥酥的清风,也离我远去了。现在才明白,因为那是,故乡的明月,故乡的风。

父亲说过,我的小爷爷,年轻时帅气,骨骼硬朗,眉毛上挑。从小爱打抱不平,助人为乐。他上过学,算是有文化的人,又当过几年兵。本来可以留城,吃公家饭的,但他拒而回乡,守着爱妻、儿女和瓜田。在泥土、清风明月、昆虫和夜鸟的鸣声中,度过了他勤勉质朴的一生。据说,他是在一个有清风明月的仲夏之夜,手握着酒壶,无疾而终的,脸上还带有笑意,像是一位得道高僧,坐而圆寂。

我曾经暗自打问:他的一生,幸福吗?得到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他本分,坦荡,有信念,有追求,有爱有恨,有清风明月,和自己的瓜田,还有他那一壶老酒,和箫。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爷爷常醉意朦胧、半睡半醒地守护瓜田,“高粱老酒”“旱烟”等随身物件,以及就着月光清风下酒的叙写,暗示了他内心孤寂苦闷的一面。
B.小奶奶俊俏、勤勉、善良,在生活方式和追求上,与小爷令心有灵犀。她女萨满的身份,表现出了当地人对宗教和神灵的信仰与敬畏。
C.“我们这些孩子”对清风明月、音乐、故事的热爱,说明了在家族的氛围和熏陶中,我们的内心其实藏着如小爷爷一般的性情。
D.小爷爷年轻时帅气硬朗、有文化,本来有着美好的前程。但他的选择,不管从“我”还是从小爷爷自己看来,都是没有遗憾的,是完满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清风明月下的瓜田比作童话,写出了画面的纯净、美好,与小爷爷白须长髯的形象相映衬,增强了小爷爷飘似似仙的神秘感。
B.不同于城市灯红酒绿的人造和虚浮,小爷爷的清风明月是天然而殷实的,作者引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来表现其高雅的意蕴。
C.引用《天上的风》歌词,既表达了小爷爷对小奶奶的思念,也饱含着小爷爷的人生感慨,丰满了小爷爷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作者以设问和排比收束全文,语言富于感染力。一系列富有象征意味的典型意象的铺陈,又使感情更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文中画线句子与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4.瓜田、清风与明月,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全文,探究它们的丰富内涵。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照相机皮套

【保加利亚】登·伏拉迪米罗米

让人开心的可爱天气,我和好友一起去郊游拍照。当我们畅快地把自然界的植物们、动物们请进镜头之后,却不慎划坏了我的照相机皮套,我唯一的照相机皮套。

是的,我的照相机皮套坏了,我决定去配个新的。在当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讲出来的事情。我以为这件事,简单得像去客厅喝一杯白开水,简单得像打开冰箱取出一片面包。

我走进了一家店铺。它的招牌上写着:便民服务联合公司——皮革制作修理店,便民两个字的字号明显比别的字的字号放大了一倍。

我能在您这儿定做一个相机皮套吗?我问一位师傅。脸上尽可能地保持着谦和的微笑,虽然我觉得这件事易如反掌。

不行。那位师傅说,制作相机皮套的全年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但是其他种类的皮件任务,我们到现在还差一些。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为您定做一个狗项圈怎么样?

为什么要定做狗项圈呢?

因为制作项圈的定额我们还差得很多。我们可以为您制作一个优质的皮项圈。我们保证质量您会非常满意。

可是我没有狗啊,要皮项圈干什么?我只有一部照相机。

您真是死不开窍!那位师傅有些着急了,我们是给您做相机皮套,但在订单上要写上皮项圈。我同意了,填写了订单。我不认为这有什么,甚至我为自己的善于变通而沾沾自喜。我决定找机会和朋友们分享,如果他们也需要买皮制品,或许会用得上。第二天,忽然有人按我的门铃。

我是本区家狗防疫检查员。一个头戴大壳帽、身穿制服的人站在我面前,您的狗在哪儿?

我没有狗啊。

昨天,您在便民服务联合公司做了一个狗项圈。检查员很明确地说出了上面的话。他眼皮不眨地盯着我,刺人的目光似乎洞察到我的内心活动,似乎用这种方法,他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只有这样办,我们检查站才能准确无误地查出没有登记过的狗。您给什么狗定做的皮项圈?

相机。我老实地承认。

‘相机’?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叫这个名字的狗。不过,每一个主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愿望给狗取名。您的‘相机’是什么品种的?

雷依卡。

您可能是说拉依卡吧?

不,不是!是雷依卡。我已经对您说过,我并没有狗,只有一部相机。

家狗防疫检查员做了个带有讽刺意味的鬼脸。

您没有狗?这倒有趣了⋯⋯那么您家里的哪一位需要皮项圈呢?您,还是您的家人?

我对您说了,只是相机需要。我无可奈何地回答。

相机戴狗项圈!检查员恼怒地皱了皱眉头,这像话吗?不要再胡搅蛮缠了!请您还是把狗找来,把罚款付了吧,因为您没有按时登记。

我把照相机放在了桌子上。

您还是这么固执!检查员高声说,这样的话,有您好受的!

感觉自己的权威遭到了挑战,他怒气冲冲地走了。我随后也马上跑到了订货的店铺。

请您把我的订单撤掉吧。我向那位师傅请求道,我也不要您退钱了,但请您通知本区家狗防疫检查站我没有狗。

行。师傅说,这样吧,我们给您修改一下订单,把狗项圈改成马嘴兜。在这方面我们的计划也完成得不太好。

第二天,在我的门前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戴相同式样大壳帽的人。

我是本区骡马防疫检查员。他自我介绍说,昨天,您订做了一副马嘴兜,但关于您养的马的情况我们还不太清楚。

我根本就没有马。我无可奈何地摇着头。

检查员的目光在房间里环顾了一遍。

问题很清楚,他不慌不忙地说,谁也不会在卧室里养马。我想知道马厩在哪儿。

我没有马厩。

那就是说您在大街上养马。这是违章的。

我对您说过了,我没有马。

马死了?检查员平静地说,您为什么不通知我们?死因是什么?马鼻疽,鼠疫,流感?或者是您把它杀死了,还是把病马赶到街上去了?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您知道这是违法的。您想象不出等待您的将是什么后果……

就在那一刻,一种潜意识在我的身上发生了作用。就像有人把我身后拉的车卸了下来,把网住我的嘴的兜拿掉了。我靠近检查员,我不能在他管理的范围内被诬陷,受到无辜的指责,我斩钉截铁地说道:尊敬的先生,我已经回答几遍了,我根本没有马,没有狗,也没有任何一只没登记过的动物。马嘴兜和狗项圈是我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才订做的。那个店在这两种产品上没有完成任务。我出于好心,决定帮助这些同志们。你们为什么要对我罚款呢?就因为我有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吗?

这太荒唐了!骡马防疫检查员高声说。然后,他悄悄溜出了房门。

几天以后,我接到了皮革制作修理店让我去取货的通知单。他们递给我一个崭新的照相机皮套。请您签字。那位师傅把收据放在我面前。

我签了字,确认收到了一个狗项圈和一副马嘴兜……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个普通人物“我”为故事主角,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普通小事来写,以小见大,折射社会弊病的普遍性。
B.“我”本来想定做一个照相机皮套,但经历一系列麻烦,最后却收到了一个狗项圈和一副马嘴兜,故事情节荒诞可笑。
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叙事,“我”购买照相机皮套为明线,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为暗线,两条线索相互呼应,推动情节发展。
D.文中的家狗防疫检查员虽然一直称呼“您”,但在与“我”的对话中却语含讽刺,没有心平气和地与“我”交流,甚至流露出恐吓之意。
2.“我”在配照相机皮套的过程中心理状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请简要说明。
3.本篇小说巧妙地运用讽刺艺术揭示了社会弊病,请结合小说具体情节举例说明。
2023-02-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豆

宗璞

天气阴沉沉的,雪花成团地飞舞着。时隔六年,江玫又回到了大学,回到了这间宿舍。江玫从墙洞里面箝出了一个小小的有象牙托子的黑丝绒盒子。她坐在床边,用发颤的手揭开了盒盖。盒中露出来血点儿似的两粒红豆,镶在一个银丝编成的指环上,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色泽十分匀净而且鲜亮。

她拿起这两粒红豆,往事像一层烟雾从心上升起,泪水遮住了眼睛。

也是这样一个下雪天,浓密的雪花安安静静地下着。江玫从大学的练琴室里出来,经过短松墙那雪白的树枝之间时,她掠了掠鬓发,按了按母亲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的一个旧式发夹,发夹是用黑白两色发亮的小珠串成的,还托着两粒红豆。在这寂静的道路上,一个青年人正急速地向练琴室走来。江玫看见他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

晚上,她的新同屋萧素推门进来了。

“哦!小鸟儿!还没有睡!”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起的绰号。

“呶,给你本小书看看。”江玫接过那本小书,书面上写着《方生未死之间》。两人静静地读起书来了。这本书很快就把江玫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描写着中国人民受的苦难,在血和泪中,大家在为一种新的生活——真正的丰衣足食,真正的自由——奋斗,这种生活,是大家所需要的。

“萧素,”江玫靠在枕上说。“我这简单的人,有时也曾想过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想不通。你和你的书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你还会明白得更多。”萧素热切地望着她。

雪不再下了,坚硬的冰已经逐渐变软。江玫走出琴室,一眼就看见那清秀的象牙色的脸——齐虹站在那里。他的神色非常柔和,劈头就问:

“怎么不弹了?”“弹不会。”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的散步。他们散步,看到迎春花染黄了柔软的嫩枝,看到亭亭的荷叶铺满了池塘。他们曾迷失在荷花清远的微香里,也曾迷失在桂花浪酵的甜香里,然后又是雪花飞舞的冬天。哦!那雪花,那阴暗的下雪天!

他们愈来愈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图书馆到宿舍的路就无限度地延长了。走啊,走啊,总是走不到宿舍。齐虹喃喃地对她说:“我第一次看见你,就是那个下雪天,你记得么?我看见了你,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就像你头上的那两粒红豆,永远在一起。”

他们这样幸福,可是有一天他们吵架了。江玫因为要帮萧素修改宣传稿,就拒绝了齐虹外出游玩的邀请。齐虹拦住她不放她走,江玫去推他。不一会儿,江玫的头发散乱,红豆发夹落在地下,马上就被齐虹那穿着两色镶皮鞋的脚踩碎了,满地散着黑白两色的小珠。江玫哭了起来。

齐虹捡起那两粒红豆:“好了,好了,不要生气。我来做个盒子把这两粒红豆装起来吧。做个纪念,以后绝不会再惹你。咱们该把这两粒红豆藏在哪儿?”以后,这两粒红豆就被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放在墙洞里了。

这一次事件以后,争吵哭泣变成了他们爱情中的一部分。

不久,齐虹带来一个消息——因为局势紧张,他们家预备搬到美国去,齐虹也要到美国去留学,他要江玫和他一起走。

一九四八年冬天,北京已经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最沉得住气的反动官员们、大亨们都纷纷逃走了。齐虹家里几乎是一天一封电报催他走,并且代他订了飞机座位。江玫的工作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怎样应“变”,宣传护校。她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到兴奋。同时,她和齐虹那注定了的无可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

那是冬天的第一个下雪天,路上的雪还没有上冻,灯光照在雪花上,闪闪刺人的眼。江玫从图书馆回到宿舍,齐虹已经在那里等着她了。他连忙迎上来说:“你到底回来了!我以为我再也见不着你了。”

“明天一早的飞机,今晚就要去机场。”齐虹焦躁地说。“一切都已经定了,怎么样?”“不行。”

“不行!你就不能为我牺牲一点!你说过只愿意跟我在一起!”“你自己呢?”江玫的目光好像这样说。

“我么!我走的路是对的。我绝不能忍受看见我爱的人去过那种什么‘人民’的生活!你该跟着我!你知道么!我从来没有这样求过人!玫!你听我说!”

“不行。”

“真的不行么?你会后悔的,玫!”他摇着江玫的肩,摇得她骨头直响。“我不后悔。”

纷飞的雪花在无边的夜里飘荡,夜,是那样静,那样静。他们一出楼门,马上开过来一辆小汽车,从车里跳出一个魁梧的司机。齐虹说:“你看,我预备了车。飞机票也买好了。”他拿出一张飞机票,也许他还希望江玫会忽然同意跟他走,迟疑了一下,然后把它撕成几半。碎纸片混在飞舞的雪花中,不见了。“再见!我的女革命家!”

江玫想说点什么,但说不出来,好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她心里想:“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汽车响了起来,周围只剩了一片白,天旋地转的白,淹没了一切。

她最后对齐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后悔。”

江玫果然没有后悔。那时称她为革命家是一种讽刺,这时她已经真的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了。

雪还在下着。江玫手里握着的红豆已经被泪水滴湿了。

“江玫!小鸟儿!”传达室老赵在外面喊着。“有多少人来看你啦!史书记,老马……”一阵笑语声打断了老赵的通报。江玫刚流过泪的眼睛早已又充满了笑意。她把红豆和盒子放在一旁,从床边站了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起的外号,这个外号既表现了两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又表现了江玫活泼机灵的性格特点。
B.江玫本是一位性格单纯的女大学生,后萌生出对革命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渴求,这就逐渐导致了她与齐虹的爱情危机。
C.萧素与齐虹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同时出现在江玫的生活中对江玫的人生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D.小说文字优美,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真实记录。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一段革命斗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艰难历程,通过小爱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大世界。
B.“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江玫在面对爱情与祖国抉择时痛苦、挣扎的心理。
C.小说采用了补叙的手法来叙写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行文一波三折,富有变化,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D.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真诚,它毫不掩饰地写出江玫在追求理想的道路时对个人情感的眷念,它以真诚获得了久远的艺术生命。
3.小说中有多次关于下雪的环境描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小说的标题“红豆”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