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解重要句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
1 . 对《荷塘月色》中“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2022-01-31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分层基础练-荷塘月色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2 .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3)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2022-01-31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分层基础练-哦,香雪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3 . 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22-01-31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分层基础练-沁园春·长沙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选一】 (注: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的国王)

哈姆莱特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地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 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当他在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服续命的药剂不过延长了你临死的痛苦。(下)

【节选二】 国王、王后、雷欧提斯、众贵族、奥斯里克及侍从等持钝剑等上。

……

哈姆莱特 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把钝剑给我们。来。

雷欧提斯 来,给我一柄。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 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手来了。

哈姆莱特 来,再试一下。(王后倒地。)

……

哈姆莱特 王后怎么啦?

国 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后 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

——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 人 反了!反了!

国 王 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 ——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 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莱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哈姆莱特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霍拉旭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哈姆莱特 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啊,上帝!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1.下列对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表明哈姆莱特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冲突之后,暂时放弃了复仇。
B.“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这句表明雷欧提斯为完成复仇使命感到欣慰,自己死而无憾。
C.哈姆莱特没想到雷欧提斯竟然用利剑伤人,更没想到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不仅自己将很快死去,雷欧提斯也为此送了性命。
D.“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哈姆莱特本想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人们,但死神在召唤,他已经没有气力讲述复仇的始末根由了。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点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虽然表面上对雷欧提斯说“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但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
B.王后临死前断断续续的语言,说明她深爱自己的儿子,于是她用尽全力揭穿了国王在酒中下毒的阴谋,
C.自己深爱的母亲在眼前死去,这彻底激发了哈姆莱特的复仇之心,于是他将涂有毒药的剑刺向了国王。
D.《哈姆莱特》选段在情节上有一处巧合设计,就是用王后误饮毒酒的事件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结合选文的内容,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4.哈姆莱特为什么非要等到国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之后才断然复仇?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1-04-26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8课《哈姆雷特》(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红楼启示录(节选)

王蒙

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和奇异,也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⑤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⑥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结合原文内容,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D.作者认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2.第⑤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条写出,每条不超过15字)
2021-04-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第二部分 整体把握情节脉络 课时作业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挨打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语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像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竞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唯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

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看。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挨打后,“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来看望他。“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她自诩家世背景深厚,想力压黛玉一头,为自己日后能和宝玉结婚作了一个铺垫。
B.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地进的。因为她想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而“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怕别人取笑,也可见其处事小心谨慎。
C.宝玉因其强烈的叛逆性格遭遇父亲狠打,从节选部分对宝玉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因这顿毒打而改变自己的思想,相反,倒显得更坚定了。
D.当宝钗指责他“素日不正”时,他却“更觉比先畅快了”。这是因为宝玉钟情于大观园里的所有女子,所以怕宝钗“沉心”,见宝钗责怪自己“素日不正”,显见并未“沉心”,且语中“去己疑心”之意,故而“畅快”。
2.黛玉见宝玉,哭了半天之后,只说了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包含了黛玉怎样复杂的心情?
3.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都去探伤。钗、黛二人对“宝玉挨打”反应不同,宝玉对二人的态度又各有不同。据此分析钗、黛二人性格特点。
2021-04-0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分明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样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 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莱特 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 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哈姆莱特 哈哈,你贞洁吗?

奥菲利娅 殿下!

哈姆莱特 你美丽吗?

奥菲利娅 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莱特 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奥菲利娅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哈姆莱特 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我的确曾经爱过你。

奥菲利娅 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

哈姆莱特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1.文中加点“一种考虑”是指(     
A.“审慎的思维”。
B.人生有许多要考虑、要做的事情,不能单纯地一死了之。
C.害怕死后那不可知的痛苦的世界。
D.人世充满了烦恼,就是死,也很麻烦。
2.当奥菲利娅让哈姆莱特收回送她的礼物时,哈姆莱特说:“哈哈!你贞洁吗?”和上文比较,这里的语气显然有了较大改变。请问,这是为什么?
3.独白这种独特的戏剧手段的运用为《哈姆雷特》增色不少,请以本幕第一场中“生存还是毁灭”这一著名独白为例,说说它对刻画主人公形象有何作用?
2021-03-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 哈姆莱特(节选)-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帮帮帮(统编版必修下册)
8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最美是百合

①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②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③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④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⑤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⑥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⑦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⑧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⑨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⑩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⑪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⑫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⑬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⑭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⑮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⑯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⑰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⑱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⑲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⑳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㉒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㉓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㉔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㉕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㉖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㉗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1.文章中的阿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请分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4.本文的题目“最美是百合”能否改为“百合花布”?教材中所选茹志鹏的《百合花》的题目能否改为“百合花被”?请谈谈你的想法。
9 .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文中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哪样的人?
2.破折号后面的长句,有什么深层含意?
3.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意是什么?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燕南园62号

                                 ——记恩师林庚【注】

袁行霈

燕南园62号是一个中式的小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右手数竿竹子掩映着几扇窗户,窗棂雕了花的,那就是静希师住房的东窗,窗边就是他经常出入的东门。走进东门穿过走廊是一间客厅,客厅南窗外有一段廊子,所以客厅里的光线不很强,有一种舒缓从容的氛围。从客厅一角的门出去,右转,再打开一扇门便是他的书房,那里东、南、西三面都是窗子。冬季的白天只要天晴,总有灿烂的阳光照进来陪伴着老师。这正应了他的两句诗:“蓝天为路,阳光满屋。”

静希师在五十年代末期就买了电视机,那是一台苏联制造的黑白电视机。他喜欢体育,常看的是体育节目。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第26届世乒赛期间,系里的年轻教师们每天都到他家观看比赛的实况转播,他的家成了演播厅。就在这次比赛结束以后不久,老师买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院子靠近南墙一片宽敞的地方,系里的青年教师常去那里跟老师打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老师的眼神好,对球的感觉敏锐,处理球的手法细腻,会突然抖腕发力,改变球的方向,使我招架不住。

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的五十一年间,不知多少次进出这庭院,进出这客厅,在那里向老师求教,一起谈论学问和人生。有时候老师让我进入他的书房,我们隔一张写字台面对面坐着。我们距离更近,谈话也更亲切。不管甚么话题,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谈到孙悟空,他说孙悟空身上有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情绪和叛逆精神。1962年静希师开始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部,他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别人都不选,我们要选。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后来他仍不断鼓励我在学术上要胆子大一些,要追求突破,只要是经过自己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就要坚持,不必顾忌别人一时的看法。这使我想起他对自己所提倡的“盛唐气象”的坚持,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时候,遭到强烈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他常常把自己新写的诗读给我听,并让我评论。我特别喜欢他51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诗的开头说: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这首诗里洋溢着对年轻人的爱和期望。他鼓励年轻人飞翔,希望他们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诗的结尾是这样的:金色的网织成太阳/银色的网织成月亮/谁织成那蓝色的天/落在我那幼年心上/谁织成那蓝色的网/从摇篮就与人作伴/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露水也来歌唱。这样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这样新鲜的感受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是旦晚才脱笔砚的。

几十年近距离的接触,我越来越感到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我从未听他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他九十岁出版的诗集《空间的驰想》,用物理学家的眼光思考时间和空间,呼唤人类对空间的突破。他可贵的独特之处,或者说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乃在于他是以诗人之心从事研究,是带着新诗创作的问题和困惑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对“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的提倡,既符合建安和盛唐诗歌的实际,也启示着新诗创作的一种突破的方向。

静希师在燕南园62号这栋住宅里生活将近六十年了。虽然院子大门的油漆已经剥落,室内也已多年没有装修而显得有些破旧,但住在这里的年近百龄的主人精神依旧!有时趁着好天气我陪他在燕园散步,他不要我搀扶,自己昂首向前,步履安详。他曾告诉我,走路一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着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

文本二:

盛唐气象之继承了建安风骨,盖为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之下解放出来,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带着人民胜利的心情、民主要求的信念。建安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一种荒凉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初唐社会上残余的门阀势力与诗歌中残余的齐梁影响,到了盛唐就一扫而尽。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盛唐诗歌的色调要比建安更为鲜明,其基调也更为爽朗。

(选自林庚《盛唐气象》)


【注】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南园62号”既是一处庭院,也是本文构思的重要依托,文章写人记事,叙议结合,首尾呼应,形散神聚。
B.林庚提出“盛唐气象”的见解,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了“盛唐气象”。
C.文章写林庚打球“突然抖腕发力”,走路“昂首向前”“一辈子都昂着头”,注重抓住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D.从日常闲谈到传道授业,从诗歌创作到学术研究,林庚都表现出既源自天性而又久经修炼的独特的气度和风范。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蓝天为路,阳光满屋”两句,诗境清新明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体现了近体诗鲜明的形象性和韵律美。
B.林庚先生告诉袁行霈,坚持将别人都不选的李白的《独漉篇》选入《中国历代诗歌选》,说明治学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C.林庚“盛唐气象”的见解一直遭到学界的反对,但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表现了一位杰出学者的学术自信和风骨。
D.《新秋之歌》对“网”这一意象的运用,以及《说“木叶”》中对“木叶”的美学辨析,体现出林庚非凡的艺术感受力。
3.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回答。
4.有人认为林庚达到了“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燕南园62号——记恩师林庚》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2021-03-03更新 | 986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9课 说“木叶”-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