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了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1.下列材料中对“成人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拥有悠久的“成人礼”历史和传统,男子在20岁时行冠礼,女子在15岁时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今。
B.当代中国将18岁作为一个人的成人标志,而且十分注重“成人礼”仪式,而“成人礼”仪式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教育。
C.在思想感情方面,相对于“成人礼”前,“成人礼”后,中国学生的爱心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明显增强。
D.中英两国的“成人礼”都有宣誓环节,所不同的是前者对国旗宣誓,而后者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因此前者高于后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成人”的定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他认为真正的“成人”应该在财利、危难面前不忘道义和担当,在困顿之中执着初心。
B.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
C.当代中国一直注重“孝敬父母”“敬爱老师”“关爱他人”“报效社会”“热爱国家”等情感教育,“成人节”仪式尤其能体现这些教育。
D.“孝心、诚心、热心、忠心”等誓词洋溢着当代中国学生“成人”后的正能量,但不能忽视的是成人后必须培养自己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3.结合材料一、二、三,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女子满15岁后,就会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
B.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都会为孩子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C.材料二中,笔者的成人礼在祖辈的安息地举行,全程庄严肃穆,令人印象深刻。
D.在思想感情变化方面,“成人礼”前后,学生“报效社会”的意识变化最大。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的经济工作当以稳住阵脚、守住底线、尽可能保护生产力为要。

所谓稳住阵脚,首先要确保疫情不大面积反复。为此,在国际疫情仍然严峻的形势下,防控之弦还不能放松。与此同时,要按照中央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按照常态化防控的要求,优化各项防控举措,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为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恢复创造更好条件。

所谓守住底线,一是守住民生底线。为此,要在努力稳定就业的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群体的救助力度。这项政策完全可以与促进国内消费和扩大内需政策相结合,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二是守住一些重要物资(比如石油、重要矿产品等)的供应链安全底线。三是要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确保不发生大的金融风险。在守住这些底线的基础上,增长率高一点低一点,在疫情严重冲击背景下,大家都可以理解。

所谓保护生产力,是针对现在一些专家提出的保企业而言的。能保住企业最好,因为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生产力,但在目前这样的特殊困难时期,可能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保得住,或者都应该保。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考虑和制定政策,可能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更符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有时,企业采取重组甚至破产等方式,反而能使生产力得以保全。在这样特殊的困难时期,只要生产能力不遭受大的破坏,经济发展就可以在疫情形势好转时快速恢复。

(取材于张军扩《答好疫情下中国经济答卷》>

材料二: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显效发力,市场销售逐渐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向好。如下图:


(改编于董礼华《消费市场经受住疫情冲击,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材料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消费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消费与收入是观察一座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视角。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的发展关键。

近几年,天津积极探索关于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以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消费市场供给体系持续改善,消费提质扩容效果逐步显现。

2015年以来,天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并重、形成以基本消费为基础、汽车消费为支撑、升级消费为方向的供给体系。基本生活商品供给平稳增长。2018年,全市基本生活商品零售额67128亿元,市场份额30.9%,较2014年提高8.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食品供给领域,加工食品占到78.0%,较2014年提升43.7个百分点,超过粮油、肉禽蛋等原材料食品。穿着供给领域,服装消费占到90.6%。较2014年提升119个百分点。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商品供给扩大。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深入推进,带动住房消费市场增长。

(改编于刘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天津消费品市场供需影响分析》

王刚《以人为本提升天津城市经济活力的思考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守住民生、一些重要物资供应链安全、金融安全三大底线。
B.从消费市场复苏进程看,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速由负转正。
C.2020年第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第三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
D.消费市场复苏态势持续。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增长,市场销售连续六个月同比正增长。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疫情严重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率高一点低一点,人们还是可以理解的。
B.近些年来,天津坚持新发展理念,既坚持重视服务消费,又坚持重视商品消费,形成了以基本消费为基础、汽车消费为支撑、升级消费为方向的供给体系。
C.目前,有的企业宣布重组或者破产,其目的就是保护生产力,以便在疫情形势好转后能快速恢复经济发展。对此做法,人们并无异议。
D.看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该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唯一的标准就是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情况。增速越快,该城市越有活力。
3.下列不符合“守住民生底线”做法的一项是(     
A.实施就业职业培训工程,面向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开展职业培训。
B.加强对重要民生商品生产和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监测和预警分析,提前预警并启动多方联动抑价机制。
C.在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政府出资进行全员免费核酸检测。
D.政府批示各大房地产商坚决贯彻“去库存”政策,带动住房消费市场增长。
21-22高三上·天津·期末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

成功了,却不成染,一颗平常心。

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

童心和成熟并不相互排斥。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依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这完全是可能的。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因而毋宁说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

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被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真相。

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重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重心。《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也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始终揚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取材于周国平的《童心》

材料二

不管承认不承认,我们在评判一首童诗时,总是把“盘趣”作为一个十分靠前、不可或缺的考量的,就像褒奖童诗的评论文章里,比比皆是“充满童趣”。既然童趣如此重要,那问题就来了,童趣是什么?童趣在童诗里如何表现?成人作家与“儿童诗人”谁最有可能接近童趣的考量指数?

与其在《辞海》里找标准答案,还不如通过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的《童趣》篇来认识人们普遍认可的“童趣”:即儿童对大千世界满是好奇的想象的妙趣、儿童在观察事物时产生的为之激动的奇趣、儿童在生活中发现的意想不到而又十分愉悦的乐趣、儿童时期所特有的天真烂漫的童真情趣……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趣味都是冠之以“儿童”的,是有设限的,至少要有儿童的意味。关键的是,这种带有儿童特质、特性的童趣,必须具有儿童的感觉、感受和感知。我觉得,这是对“童趣”很好的定义。延伸到童诗创作,自然也要呈现这样的童趣。说到底,不是冠以“儿童”两个字,就可称之为童诗的,如同以儿童视角切入甚至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和电影,不是因此就等同于“儿童小说”“儿童电影”的。所以,诗歌写作者不应明明表现、表达的是成人的感觉、感受和感知,可出于某种考虑意用“儿童”作为敲门砖而达到进入诗歌圈的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同意刘崇善先生在《儿童诗随想》一文中认为被选入《给孩子的诗》中的一首诗并不适合儿童阅读的意见。的确,虽然这首诗其实有不错的意象和哲思,比如“在路上/我们用头行走/我们用脚思想”,但这不是童诗,原因很简单,若以评判童诗的重要标准“童趣”来做度量衡,说这诗句“充满童趣”,恐怕连作者本人都不相信,何况这个选本并没有告示所选的均有童诗的标签。我读过一首作者自己标识为童诗的诗:头朝上/站在地球上/也可以是/头朝下/站在宇宙里/头朝上/坐在板凳上/也可以是/头朝下/坐在狐狸的洞里/头朝上/一起发发呆/也可以是/头朝下/望望东西南北”(童子《头朝下,站在宇宙里》)。虽说还可以写得更加活泼恣意一点,但我认同作者的自我主张,这是一首童诗,因为称得上“充满童趣”——里面有儿的感觉、感受和感知。如果一首诗的根本动机源自成人作家观照世界的表达,只不过有意制造一些儿童因素,由此贴上儿童的标签,没有我们真正看重的“儿童的感觉、感受和感知”,那就真的不是重诗,说得尖锐些,就是“伪童诗”。其实,谁都知道,孩子与成人看世界是不一样的,正是这样的不一样,才有了作为诗歌分支的童诗,不然都归成一类好了。归根结底,童诗就是呈现这种“不一样”的,硬要混为一团,也就没有童诗了。

取材于简平的《也说“童趣”》

材料三

儿童诗创作应重视和突出“童心”,但“童心”不是简单的“儿童化”。我们应提防那种未经提炼的素材化写作。那种收集大人眼中的童趣和模仿“小儿腔”的创作,往往会降低儿童诗的美学品质。

邱易东说“童心就是真心”,我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但在有些儿童诗人那里,现实主义的“真”常常被直接降为自然主义的“真”,以致出现“把一些琐屑的事排列得像诗”的“真”、出现儿童信口开河的吹牛、搞笑的段子甚至是“屎尿屁”那样的原生态的“童心”。另一方面,因为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思维和语言特点,所以在面对“灯,把黑夜烫成一个洞”这样的儿童诗句时,我们会不禁惊呼“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但一个成人作者把儿童的生活碎片及其只言片语不加提炼地照单全收式地“抄”在诗中,看似“别致”“另类”、贴近儿童,实则可能是对诗歌的语言、韵味、意境等诗性的放弃。

儿童诗是“诗”的审美约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无视。刘绪源说:“好的儿童诗,也应该是有诗性,不能只有分行的散文性。”除了分行分节的直观形式辨识之外,儿童诗的艺术魅力应该来自其鲜明流动的韵律、简洁精妙的语言、真挚饱满的情感、浪漫美好的意境、充满童心童趣的韵味等。那些以“儿童”为借口而降格以求的艺术平庸、拙劣、毫无诗意的分行文字,是不能进入儿童诗艺术范围的。

其实,当下儿童诗的病症和创作乱象,也反映出我们对儿童诗的评判标准出现了混乱。我认为,儿童诗不是“儿童”与“诗”的简单相加,它需要兼具诗歌艺术和童年精神,并在两者的统一融合中产生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童心澄明、诗艺精湛,这简单的标准应该成为辨识童诗真假、衡量童诗优劣的美学共识。每一个儿童创作者,都需要在这两方面的修炼,将“童心”和“诗艺”加以个性化融合,以炼成“化骨绵掌”般的功力,不断提升儿童诗的艺术品质和审美品格。由此,才不会在儿童诗歌日渐活跃的今天造成“劣币逐良币”的状况。

取材于李燕的《重视“童心”,不是儿童生活照单全收》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慧心是有一颗成熟却不世故,成功却不虚荣的心,即有童心和平常心。
B.在精神上成熟并能正视、承受人生苦难的同时是不可能心灵单纯,对世界怀有兴致的。
C.智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因为单纯并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畏惧。
D.智慧和童心实际上是有密切联系的,就是一种达于成熟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的童趣都必须冠之以“儿童”的,都是有设限的,都必须要有儿童的意味。
B.作者借“儿童”,作为敲门砖,表达的是成人的感觉、感受和感知,也是真“童趣”。
C.成人把儿童的生活碎片和只言片语不加提炼地“抄”在诗中,就能够保持诗歌的语言、韵味和意境。
D.儿童诗是“儿童”与“诗”的简单相加,需要兼具诗歌艺术和童年精神。
3.下列诗歌不符合文章中所说“童心”的一项是(       
A.头朝上/站在地球上/也可以是/头朝下/站在宇宙里/头朝上/坐在板凳上/也可以是/头朝下/坐在狐狸的洞里/头朝上/一起发发呆/也可以是/头朝下/望望东西南北
B.灯/把黑夜烫成一个洞
C.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隆/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D.在路上/我们用头行走/我们用脚思想
2021-03-1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重位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作为民众喜闻乐见和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民俗包罗万象,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信仰习惯、神话传说,都是民俗涵盖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乡土行渐远,如何活化

乡土民俗,不仅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思考的问题,也是文学家特别是多土作家关注的焦点。

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民俗文化在乡土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乡土作家通过文学叙事,在文本中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既展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意趣横生,又有助于挖掘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产,探寻民俗文化的当下价值。乡土作家对民俗文化的活化大体有三重路径。

在作品中传达民俗趣味和民俗意味是乡土作家“活化”民俗的策略之一。传统民俗文化看似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存在,但通过乡土作家的书写,就可能产生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审美趣味,通过这种审美趣味又产生了审美意味。这种意味与审美主体心灵的升华有关,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汪曾祺对民间把玩蛐蛐、鉴赏古玩等民俗活动的书写,刘庆邦、毕飞宇笔下的民间传奇人物等。他们大多都没有拘泥于逻辑安排,而是根据不同民俗特性,彰显民俗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意味,让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渗透到读者的精神生活中。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如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发现了它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彩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克分利用起来,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不仅如此,乡土作家也在思考,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层价值在彩显民族文化自信上的重要作用。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的深度思考。民俗除了与个体情感产生直接关联外,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传统根性文化的凝聚和再现。如果说乡土民俗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大多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那么作家通过小说所展现出的中华文明精神则大多是自觉的选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背后,实际上都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渠道。

乡土小说民俗叙事为本土文化注入活力,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让民俗文化在民众的内在精神世界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摘选自田振华《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材料二:

民俗文化具有类型性特征,即民俗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彼此类似的性质。它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结果。它是一种模式化的文化现象,是与上层文化的重视个性与独创性相对的。古今中外,没有哪一篇伟大作家的作品不带有个性。从中国的古代诗人李白、杜甫到外国的诗人作家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莫不如此。上层社会的文学越个性化(尽管在某些方面也有共通之处),就越被认为有价值。民俗文学则不然。它一般是具有类型化特征的,如狼外婆、田螺娘、巧媳妇、傻女婿四大传说,这些故事谁来讲、在哪儿讲,它们的基本情节,乃至于某些语言,都是大体相同的。即使不是相同类型的故事,它们的母题和情节也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民俗文化由于是民众的自发创造,又为民众所享用和传播,因此它们一般缺乏个性而表现为一种类型、模式。当然,讲类型不等于否认变异,类型文化在结构上是一种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文化。类型性降低了民众识别、传习与操作这种文化的难度,提高了它在人脑中的信息贮量和在信息传递中的关联程度。变异是对于类型文化的适应性调整。总的来说,类型性虽然标示着民俗文化在文化史上的平期状态,但是对于产生这种文化的社会,是起着相适应的作用的。

比起上层文化,民俗文化还具有较大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社会不太发达的时代)。但它在时空中传承、扩大和演进时,也必然呈现出种种变形或变质以及消亡等现象,从而产生与其稳定性相联系的变革性特点。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这种特色是通过民俗文化的稳定性体现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传统的民俗文化有些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淘汰了其中的陈腐成分;也有些在今天的现代化目标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必将被改革。移风易俗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民俗文化的稳定形态,这是文化进步的自然法则。

(摘选自《钟敬文谈中国民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社会使乡土民俗失去价值,无论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还是文学家都应在活化乡土民俗方面贡献力量。
B.传统民俗文化固然有守旧、过时的特点,但在乡土作家的笔下,却能够产生富有特色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意味。
C.让民俗文化“活”起来,指让民间传统习俗在当下焕发活力,也指挖掘其中的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D.民俗文化在发展中不会一成不变,它们必将随着社会进程而呈现种种变形或变质乃至消亡现象,最终被淘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是评判乡土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
B.乡土作品中对乡土民俗进行产业转化的文学叙述,可能带来现实中的有益探索。
C.上层文化强调越个性化越有文学价值,民俗文化则强调越模式化越有文学价值。
D.稳定性和变革性对立统一,二者有机结合能使民俗文化达到更高层次的稳定形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的一项是(     
A.沈从文在《边城》中记叙的端午节龙舟竞渡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小说的传播使这一传统在湘西地区得到更大的发扬和发展。
B.《荷花淀》着力于对白洋淀的风土人情和地域色彩的描绘,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追求也表达了孙犁对“真善美”的讴歌。
C.动漫作家根据“鲁班神工建楼”等黄鹤楼民间传说,制作出具有武汉文化特色的产品,在动漫民族化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和产业化。
D.赵德发在《经山海》中将地方传统曲目列入市级非遗目录,以海边民俗为基础创办海上高跷节目等,就有对传统民俗的改造及转化。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笔者看来,当代中国似乎正在另辟蹊径。文化在继承和创造上讳莫如深,只在肤浅、入世一途着力,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看电视节目可知,虽然频道上百,也还是有限,不看者是大多数,在他们,麻将和拜物也可以排遣生命之无聊,就算是玩物丧志,其好玩程度也超过为拜物而说教的娱乐节目、为正确而说教的谍战肥皂剧。现代中国之精神生活,如果去除小资文化营造的充斥于媒体、旨在鼓励拜物的文艺腔,其实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是麻将和拜物。

(选自于坚《麻将声里听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义”“一主一从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但参军戏并没有直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直至清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喜剧意识。

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物态文化源于性。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更重要的人欲。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曲的喜剧性。《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

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贼说话》——没偷成反而被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

精神文化归于心。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当论》揭露以实物为抵押的高利贷者,是怎样乘人之危不择手段地敲诈勒索。一件皮袄到了当铺往往被贬得一文不值。各种生意,无论是大是小,都以损人利己为目的。

讽刺是传统相声的光华。传统相声的讽刺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多讽的方式。即使对贪官污吏的讽刺,也能令人感到铸就其性格堕落的社会和历史阴影。传统相声还充满着自嘲和自省精神,就在这一省一嘲之间坦露胸怀,寻找心灵的自由,引起疗救的注意

显然,作为市民艺术的传统相声,始终在世俗的沟壑里滚动,沾染上许多旧世界的尘埃不足为怪。尤其是深入骨髓的小市民趣味,更是其致命的地方;但情趣的提高,当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薛宝琨《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

材料三: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时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泛在式存在,使我们越来越难以界定我是谁”“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认同。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们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然而,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其实,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也不能抱怨年轻人静不下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档。要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重新回到私塾念子曰”“诗云不太可行,所以如何找到现代化传承之道至关重要。比如,正在播出的原创文化探秘类节目《七十二层奇楼》,就将探险寻宝的模式移植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的旅程。

这个节目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的点点滴滴,涉及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传统工艺、诗词歌赋,时间上更是从先秦跨越至明末清初。节目制作团队解读文化、解开谜题的过程让年轻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文化自信。

(摘编自《光明日报》,《传统文化应实现当代传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史家们指出,我国古代就有相声,如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滑稽戏”等,现代相声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形成于清末民初。
B.传统相声内容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吸纳诸多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C.传统相声的精华在于讽刺。这种讽刺有情有理,并且能波及造成被讽刺者性格堕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
D.传统相声中既有传统艺术,也有世俗糟粕,尤其是“小市民”趣味,是其致命的地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另辟蹊径”写出了当代中国人在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上变得肤浅、入世,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
B.传统相声中的行为文化依于情。经常揭示父子间、夫妻间等尔虞我诈的冷酷现实,这种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入一切的人际关系,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
C.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
D.传统相声是市民艺术,传统段子覆盖的物态文化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相声在“含泪的笑声”中反映“人性”和“人欲”,嘲弄、批判现实。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罗万象。诸子百家学说、文人画、相声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活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
C.也有一些人担心,电视节目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是否会喧宾夺主,降低观众对表现对象——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D.从小在视觉文化环境中浸润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对于视觉文化的青睐,让一些人不解,让很多人迷惑。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量产。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楚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当作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了,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成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C.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任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波音生产线的工作既需要现代化机械技术,也不能离开传统的人工操作。
C.苹果公司通过分析手工打磨技术,改进机械加工,诠释了现代工匠精神。
D.Czur扫描仪项目得到了认可,因为它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嫦娥五号回来了!带着月亮回来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们期待着、盼望着,昼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颗流星划破天际,惊起一团烟云,以百米冲刺的姿态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揽月,这一刻,中国航天又创造新的历史。“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说。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无疑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体现了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魄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这是21世纪人类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做出贡献。

(新华社2020年12月17)

材料二

嫦娥五号工程是我国的第六次探月工程,是探月“绕、落、回”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步,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决心的集中体现。不同于或飞往深空、或留在月球的四位姐姐,嫦娥五号将会在完成她的旅途后成功返回地球,并带回她在月球上取回的“纪念品”:月球岩石。

(嫦娥五号探测器示意图)

嫦娥五号和阿波罗飞船相似,由四部分组成: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在整个任务过程中,嫦娥五号首先会被长征五号火箭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后进入月球环绕轨道。在月球环绕轨道上,上升器、着陆器会与返回器、轨道器相分离,返回器与轨道器继续围绕月球,而着陆器与上升器会在月球上降落。在完成在月表上的既定任务后,上升器会带着挖掘的月岩从月球上起飞,与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返回器和轨道器对接,一起返回地球。

(《中国科普博览》2020年12月16)

材料三

7月23日,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此次任务飞行过程包括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6个阶段。相比于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任务的难度更大。由于火星相对地球距离较为遥远,对发射、机道、控制、通信和电源等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截至12月14日21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道飞行144天,飞行里程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飞行状态良好。

国际上对于火星的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2020年6月底,人类已对火星实施了40余次探测任务,其中成功24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起步虽晚,但起点高、跨越大,从立项伊始就瞄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确定任务目标,明确提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科技日报》2020年12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社论亲切昂扬,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三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中国航天事业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优势,同也离不开航天人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C.嫦娥五号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是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也是人类第一次实现月球无人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的壮举。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数十年来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月转移轨道→月球环绕轨道→落月→起飞→月球轨道→返回地球
B.嫦娥五号→返回器、轨道器分离出来→返回器、轨道器绕月→返回器、轨道器与上升器对接→返回地球
C.月球环绕轨道→着陆器、上升器落月→着陆器起飞→与返回器、轨道器对接→返回地球
D.嫦娥五号→返回器、轨道器分离出来→着陆器、上升器落月→上升器起飞→与返回器、轨道器对接→返回地球
A.AB.BC.CD.D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但是科学界奋斗的脚步却不曾停歇,并在奋力拼搏的过程中越战越勇。
B.“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C.我国对火星的探测,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跨越大,从起始阶段就瞄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所提出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
D.中国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是为了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棒接着一棒干、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逐梦之旅,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
2021-01-2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节选自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材料二: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1846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节选自《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作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而不是单凭热情工作,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B.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C.毛泽东同志用“有的放矢”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用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实践,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
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人应从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出发,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2.根据材料二、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其化学特性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元素周期表才被证实为真理。
B.当勒维烈根据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确实发现了海王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成为公认的真理。
C.人在观察现象时,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主体性是重要的,同时它也是正确的。
D.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可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可以说改造世界是对世界进行正确认识的基本条件。
3.以上三则材料涉及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夸夸其谈B.无的放矢C.纸上谈兵D.知行合一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2020 年11月24日0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奔向月球的旅程!

从嫦娥一号到五号,中国航天再上新高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在新世纪进入新阶段,把深空探测列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对月球的探测也成为焦点,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它正式始于2004年,采用“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经取得了数次任务的巨大成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掀开了嫦娥探月工程的大幕,全方位研究了月球的总体情况。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进一步挑战全新技术,结束月球探测任务后,飞过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点,随后,飞掠图塔蒂斯小行星。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和玉兔一号成功软着陆月球,成为37年内再次访问月球的人类使者。

2018年5月21日,鹊桥号出发,成为人类唯一地球/月球背后通信中继卫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而嫦娥五号是嫦娥探月工程中“回”(采样返回)这-步的核心任务,在任务执行期间,它将连续实现一系列极限挑战,都是中国航天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标志着嫦娥探月工程的历史性突破。这次任务更是人类在时隔44年后再次尝试获取月球土壤样本,对中国探月、乃至整个人类探月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人类史上最复杂无人探月任务有多难?

嫦娥五号探测器要实现组合体制动绕月、软着陆月球、两种方式采集月壤样本、月球上空交会对接、返回地球并着陆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它的轨道器、着陆器和.上升器都需要携带独立却各自功能不同的复杂推进系统,是人类无人探测月球的难度之最。整体难度可以说是大幅超过1976年的苏联月球24号任务,那是人类最近一次月球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要面对的技术突破众多,且难度极高,我们这里不详细展开,只看返回器返回地球这最后一步,大家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返回器经由轨道器送到地球附近时,速度会逼近第二宇宙速度(11.2 千米/秒),这个速度实在太快了,要知道,普通返回式卫星返回地球时基本都是第一宇宙速度(7.9 千米/秒)级别。如果以接近11.2千米/秒的速度直接冲进大气层,巨大的摩擦和冲击可能会让返回器焚毁。因此,返回器将采取在大气层边缘多次“打水漂”的滑跃式返回方式,进行多次减速。其中每一次与大气的接触都需要经过精准计算,最终让返回器以安全速度冲入大气,通过气动减速和降落伞减速等方式,准确安全地降落在预定着陆场。

最后一小步的难度尚且如此,整个嫦娥五号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

嫦娥五号已经出发六七八号还会远吗?

我国探月的脚步仍未停止,探月四期任务已经在规划中。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开展对月球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嫦娥八号将集中于科学探测试验和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根据中国航天局发布的消息,为了与国际上的其他月球探测任务相结合,我国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建立小型国际月球科研站,邀请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宇航局参与。2030-2035年间,还会对其进行扩展,满足短期有人值守、长期自动运行的需求。最终,于2036年至2045年间,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并完成全面、大规模的科学探测、技术试验与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由于月球条件恶劣、资源贫瘠,全封闭的基地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会比较困难,保持定期的地月往返航班将是维持基地运转的重要保障。

(摘编自《科普中国》)

1.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几十年,对月球的探测一嫦娥探月工程作为深空探测的重要任务,在新世纪成为焦点。
B.“嫦娥”“玉兔”“鹊桥”,这些来自中国传统神话的名字,寄托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对太空、对月亮的魂牵梦绕的向往。
C.鹊桥号是由中国发射的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的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的通信中继卫星,它为随后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向地球传回探测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
D.迄今为止,人类已两次登上月球采集月球土壤样本,与上一次1976年的苏联月球24号任务所不同的是,此次是人类首次采用无人方式采集月球土壤样本。
2.阅读“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全程图解”,选出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火箭离开地球,其轨道器负责主要推进工作,它需要完成变轨、轨道保持和数次修正。靠近月球后,制动工作,进入环月轨道,携带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绕月飞行。
B.随后,着陆器携带着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分离,然后着陆月球。为最大限度获得高质量月壤样本,着陆器会通过打钻和机械臂抓取两种方式采集约壤。
C.完成月壤采集后,上升器与着陆器分离,离开月球。脱离月球引力后,还需要与携带着返回器的轨道器在月球附近上空完成高难度的自动交会对接。
D.随后,上升器把所有样本转移到返回器中。轨道器与上升器分离,仅携带返回器飞回地球,着陆于预定着陆场。
3.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嫦娥一号、二号完成绕月探测,三号、四号完成落月探测,五号完成取样返回,中国航天人用短短的十六年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令世界在为之瞩目。
B.在讲述嫦娥五号探月任务的难度时,作者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加深了读者的理解。
C.由于月球条件恶劣、资源贫瘠,未来要建成的月球基地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会比较困难,因而不能建立全封闭的基地。
D.嫦娥五号是人类无人探月史上最复杂的探测器,执行的也是人类无人探测月球的最难的任务。未来,嫦娥六号、七号、八号执行任务难度逐渐加大,将扩大采样范围,增加探测任务,最终实现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实验的目的。
2021-01-2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运用5G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新型关系。

以往用户只能依靠打电话或是登门询问的方式去图书馆查找自己想要的文献。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也有一些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检索查找该图书馆是否有自己想要的文献。若围书馆能够融入5G技术,无疑将进一步拉近用户与图书馆间的距离。依托5G技术,图书馆能够建设网络书籍信息查阅系统,及时更新馆藏书籍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查阅渠道,用户足不出户便能查阅到自己想要的馆藏文献;同时依托5G技术,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形式也会大大丰富,如图书馆可以与教育融合,建设用户在线教育系统,为用户提供远程教育等,使得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实现自我发展。

运用5G技术也能够改善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方便馆员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首先,5G技术的融入能够促进馆员自身发展。在5G时代,馆员必须积极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必须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5G技术也将使得馆员与用户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结合5G技术支持下的云计算或者大数据平台中不同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相关阅读情况的分析,面对不同用户,馆员也能够更加精准地为用户推荐相关书籍或者检索某类型信息,进而满足他们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取材于王辉《5G时代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研究》)

材料二


   

图书馆主页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图(单位时间使用:人数)

(取材于新疆农业大学白克尔吾马尔《图书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材料三

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应该积极调整服务模式,重视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利用。图书馆员应积极学习大数据技术和工具使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原有的向导式和指南式的用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需要向知识型、服务型转变,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更智慧的学科分析与知识服务,并进一步扩大用户服务范围,提升用户服务质量,获得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可。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趋向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个性化态势。大数据技术出现前,不全面、不细致的数据无法使图书馆获得用户的准确资源需求。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用户与资源之间的联系,寻找用户行为规律,精确分析不同环境、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隐性需求,融合推荐、可视化等技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匹配不同的资源,让资源精准配送到每一位用户。

后信息时代下读者资源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特点以及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无时空与地域限制的特点,都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分析技术可通过对用户使用轨迹、用户偏好,用户社交关系捕捉到用户行为、用户心理甚至用户情感等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提取进而挖掘有价值的用户需求。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应以数据驱动服务和发展,以用户需求指导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优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图书馆的各系统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困难,信息孤岛问题一直制约着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图书馆应该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独立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迅速、准确、全面地提供给用户。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为图书馆带来一场变革,建设全新的开放、互联的智慧型图书馆。

(取材于高雅奇《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图书馆能够融入5G技术,将使用户与图书馆间的距离进步缩小。
B.5G技术的融入能够促进馆员自身发展,也将使得馆员与用户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
C.图书馆主页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不平衡,绝大多数用户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D.在图书馆主页数据库使用情况中,“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利用率不到“中国知网”的30%。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各高校中,图书馆主页数据库的使用方便了学生的检索、借阅,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B.5G时代的到来,迫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进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C.图书馆与教育融合,可以使用户在线上接受远程教育,实现自我发展,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教育负担。
D.运用5G技术,可改善图书馆与用户、馆员与用户的关系,构建智慧型图书馆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3.下列做法不符合“智慧图书馆”特点的一项是(     )
A.图书馆给老人提供纸质的借书卡片,方便查询,实现借阅。
B.学生如果借阅某一图书馆的图书失败,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查询其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以实现成功借阅。
C.馆员利用智能书车(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进行高效率归架。
D.民众通过图书馆相关公众号或者客户端实现网站检索,借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