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染病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往往比战争、革命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疾病直接攻击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类自身。不过传染病也催生了现代公共卫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预期寿命的增加也正是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最大成果。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对突发的、引起大量死亡的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把它与神秘的自然力量联系起来,包括神力、恶魔、星象等,会认为生病是得罪了上苍、祖先,是某种神力或者是恶魔的左右,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等。最早的公共卫生办法是隔离和检疫,这一办法逐渐形成制度。比如在黑死病流行期间,拉古萨共和国设立了检疫制度。当时规定外来船只进入港口需要做30天的隔离,后来又延长到40天。之后这种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了专有名词“海港检疫”。

人类真正认识到传染病的原因是在19世纪的下半期,大概在1886年才确定了所谓的病原生物学,认为很多传染病来自病原生物体,提出“病因-环境-宿主”模式,这一认识成为传染病防治的科学基础。这一时期德国的公共卫生学家皮腾科费尔证明了传染病的发病,除了病原体有致病微生物、毒性以外,可能还与环境、与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关。所以仅感染病菌不一定会患病,患病应该还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关。在人类对传染病的控制中,重要的是怎么提高自身免疫力,其中一个关键方法是通过主动免疫,也就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传染病,消灭天花就是在全球人群中普遍接种牛痘疫苗产生的巨大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许多传染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主要归功于疫苗的广泛使用。从出生时就开始的预防接种,使得许多严重危及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如麻疹、百日咳、白喉。

(取材于张大庆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1980年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彻底根除的第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中取得的一项划时代的胜利。它标志着在此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专家指出,以后的主要疾病应该是由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但事实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传染病也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的舞台。而且从生物的相生相克和相互利用来看,很多微生物都需要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除了一般的动物之外,还有我们人类。

当今人们面临的传染病仍有无数种,各种新老传染病仍有各自存在的方式,它们并没有完全灭绝。其一,旧有传染病会在新形式下爆发,而且有些疾病看似消灭了,但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如结核病;其二,变化是永恒的,新的传染病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产生,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三,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也会产生新的传染病,如每年的流感变异病毒引起的不同流感等。在此情况下,就不能把当代的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移简单地看作是慢病替代传染病,而是两大类疾病和两种医学模式并存,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处于犬牙交错状态。

虽然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领域。或者说,生物致病原本身就在与人类分享自然这一生态环境,并相互竞争。从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看,人们低估了传染病原体极强的再生能力和它们产生抗药性的能力。

2003年SARS肆虐之前,艾滋病传播越来越严重之时,世界卫生组织就已认识到了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的这个趋势和事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而2019新型冠状病毒正是新老传染病的交叉点,同时也是传染病一有机会就会痛下毒手的典型。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也不能因为种种困难放弃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取材于光明网张田勘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在任何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人们往往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信息混杂期、无序恐慌期、过度反应期、理性应对期、缓解恢复期。而依法科学应对突发疾病是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社会各界形成的普遍性共识。

以今年的疫情防控为例,疫情控制初期,我们的认识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因此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是对聚集性的人员进行管控,包括取消各种集会,关闭集市、影院,封闭发生疫情的社区,等等。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规律的科学认识,气溶胶传播又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尽量少外出、不外出,外出必须戴口罩就成为具有强制性的政府法令。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谣言的传播速度实在太快了。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疫情谣言的传播威力,并不亚于病毒。如何积极应对疫情谣言的扩散呢?关键是信息要及时准确,比如我国SARS之后建立的传染病直报体系;其次过程要透明,如同处理台风等自然灾害一样。

面对传染病,我们相信,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友爱精神,人类可以从容面对各类传染病的挑战,不断提升人类健康的水平。

(取材于光明网吕廷君等人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效控制传染病能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增加预期寿命。
B.采用隔离和检疫并逐渐形成制度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C.自身免疫力的强弱关系到人们在感染病菌以后是否会患病。
D.婴儿出生接种疫苗使得曾经危害儿童的传染病都彻底消失。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花消灭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命。
B.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导致各种传染病也产生了新的形式。
C.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传染病的产生。
D.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因此需要提高警惕,积极行动。
3.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衣足食:指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B.相生相克:指物质的互相生发以及互相克制的关系。
C.死灰复燃:指已经消失了的又重新活跃起来。
D.犬牙交错:形容事物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如果能够做到积极应对,就容易进入缓解恢复期。
B.外出必须戴口罩的政府法令的制定主要基于新冠病毒可通过聚集进行传播。
C.要了解并准确认识一种新型传染病是需要时间的,新型冠状病毒也不例外。
D.在全球化时代,信息及时准确、过程透明也是应对传染病风险的关键举措。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类对传染病的认识过程。
2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 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 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 文成帝和平元年(460),由高僧昙曜主持,在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的“昙曜五窟”(16-20 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自“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 的政治主张;第 5、6 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魏王朝政治和宫闱斗 争的背景。第 38 窟“幢倒伎”的杂技浮雕,精彩再现了北魏时期民间百戏的高超技艺,让我们看到当时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第 61 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 9 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 12 窟东西壁 层檐下的“人”字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字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 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 被称作“音乐窟”的第 12 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 实证。

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 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文化的 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融 、绘画、题记、碑刻、建筑、文物等为一体,是研究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 态的、无声的 DV。云冈石窟以宗教石刻的形式,折射出北魏王朝的 、社会发展、 。云冈石窟是研 究北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一部石刻的《魏书》。

(取材于《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在北魏时期,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时期的 秀骨清像、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采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中国雕塑 艺术理想美的高峰。【甲】。

跟长期分裂和战祸连绵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与此相适应,在艺术领 城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的面容和体态开始明显地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唐确立而成熟,形成与北魏 的悲惨世界对映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明显消退,隋塑的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是过渡特征,到唐代,便以健康丰满的形态出现了。【乙】。佛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他不复是超然自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作为管辖世事、可向之请求的权威主宰。

这当然是进一步的中国化,儒家思想渗进了佛堂。唐窟不再有草庐、洞穴的残迹,而是舒适的房间。菩萨不再向前倾斜,而是安安稳稳地坐着或站着。更重要的是,不再是概括性极大、含义不可捉摸、分化不明显的三佛或一佛二菩萨,而是分工更为确定,各有不同职能,地位也非常明确的一铺佛像或一组菩萨。这里比以前远为确定的形态展示出与各种统治功能、职责相适应的神情面相和体貌姿式。【丙】。本尊的严肃祥和,阿难的朴实温顺,迦叶的沉重认真,菩萨的文静持,天王的威武强壮,力士的凶猛暴烈,或展示力量,或表现仁慈,或 显映天真作为虔诚的范本,或露出饱历沧桑作为可信赖的引导。【丁】。这样,形象更具体化、世俗化;精神性减低,理想更分化,不只是那含义甚多而捉摸不定的神秘微笑了。自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互相攻辩论之后,在唐代便逐渐协调共存。而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于渗入佛教。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温柔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各有职守的统治秩序,充分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这里的佛堂是具体而微的天上的李唐王朝、封建的中华佛国。它的整个艺术从属 和服务于这一点。它的雕塑具有这样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典型特征。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三

莫高窟、龙门石窟的营造与兴建,都与北魏王朝和云冈石窟有着不解之缘。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25 千米处的鸣沙山断崖上,又名“千佛洞”。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距今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迄今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多种类型洞窟 735 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为 492 座。壁画面积约 45000 平方米,彩塑 2400 余身,唐宋木构窟檐 5 座。1900 年,于藏经洞(今编号第 17 窟)内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 5 万 余件。

在莫高窟有壁画和彩塑的 492 座洞窟中,北魏窟占了 32 座。在这些洞窟中,无论造像题材的选择还是雕刻 绘画的表现方式,无论是造像组合还是佛龛布局均可找到云冈模式及北魏造像艺术的影子,特别是西魏洞窟中流 行的“秀骨清像”似乎让我们回到了塞北。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 12 千米处的伊河两岸。493 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 帝在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在洛阳大量修建寺院、佛塔,并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 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创建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 400 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 30%,唐代占 60%,其他朝代仅占 10%左右。龙门石窟是历 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 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 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晚期人们崇尚俊秀,因面“秀骨清像”成为一时的艺术风格。

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北魏分裂的 35 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 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开凿最早的是古阳洞, 比较著名的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 140 余方古代的药方而得名。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备急 千金要方》还要早。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

龙门石窟是继云冈石窟后又一座由皇家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寺,是云冈样式的继承与发展。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对于云冈石窟文化元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崖峭壁上雕刻石窟是拓跋鲜卑民族记录历史的需要。
B.帝王特征明显的大石佛反映出高僧昙曜“政教合一”的主张。
C.“人”字型、“狮子”型斗拱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D.“音乐窟”里的乐器、乐队、舞蹈等展现出鲜卑族艺术文化。
2.根据材料一,请在横线①②③处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连贯完整。
3.下列词语的解释或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jīn):庄重严肃
B.攻(jié):攻击揭发别人的缺点
C.温柔厚(dūn):待人温和,诚恳厚道
D.具体而微:形容具体但规模较小
4.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盛唐时期石窟雕塑“另一种美的典型”的一项是
A.佛像健康丰满的形态
B.菩萨安稳的坐姿或站姿
C.超然自得的权威主宰
D.与职责相适的神态
5.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那种超凡绝尘、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和精神性不同,唐代雕塑代之以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
A.【甲】B.【乙】C.【丙】D.【丁】
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不属于三大石窟“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A.依山开凿B.可窥见北魏的造像艺术
C.发现了珍贵的历史遗物D.由皇家主持开凿
7.某美术学院附中拟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游学活动。现在要制作宣传单。请依据三则材料, 为宣传单撰写一段文字,介绍北魏造像艺术的特征和影响。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寒风凛冽的严冬,生活在北京的鸟类多是麻雀、喜鹊等留鸟。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京城的鸟会多起来,因为夏候鸟来了。在众多的夏候鸟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雨燕。

1870年,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了这种乌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北京雨燕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有分叉,体重只有31-41克,体长169—184毫米。成鸟的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喙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能够使它们在飞行中兜捕到大量农林害虫,包括蚊、蝇、虻等。

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鸟。每年4月底,它们飞抵北京,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离开,飞往远方过冬。它们具有超强的导航定向能力,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性。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10—200公里。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作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雨燕身形小巧,在高空飞行时很少扇翅,尖长的翅膀能提供强大的升力。展开双翅时,雨燕能够长距离地滑翔;向内收起翅膀时,又能够高速冲刺追捕飞虫。

它们飞行技术高超,可是脚爪却很细弱,四趾向前,无法握住树枝,也就无法借此腾跃,要想飞起来,就只能在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这种生理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迁徙到京城之后,会选择在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筑巢。这些建筑飞檐翘角,梁、檩、椽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和起飞滑翔的平台。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春夏季节的黄昏,从太庙到雍和宫,从天安门到内外城的城门楼、箭楼,从天坛到十三陵,从通州的燃灯塔到海淀的慈寿寺塔,以及景山、颐和园等处的楼台亭阁,雨燕倾巢而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春燕衔泥、老燕哺邹的情景,沙燕风筝、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妮妮”的形象,也早已融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融入北京文化之中了。

(取材于张正旺、王宁、崔爽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要弄清迁徙的鸟都飞到哪里去了,来年飞回来的是不是同一群鸟等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追踪。通过了解它们的中转地、繁殖地和越冬地,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候鸟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规律,探明沿线有哪些不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鸟迁徙时常常经过一些固定地点,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集中观测鸟的种类、数量和迁徙方向,这就是定点调查法。但这种方法只能预测鸟类可能的迁徙路线,无法准确获取相关信息,于是科学家研发了为鸟佩戴环志的追踪方法。

环志由金属材料制成,上有编码。佩戴了环志的鸟再次被观察到时,研究人员根据编号就能识别出个体,通过比较同一只鸟两次或多次被观察到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就能大致判断出它迁徙的路线和飞行速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应用比较广泛。其缺点是需要积累的数据量大,两次甚至多次观察到同一只鸟有难度,开展跨地区、跨国界研究较为困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给鸟类佩戴信号发射器,从而实现了对鸟类全球范围的实时追踪。现在,这种技术已普遍应用在对大中型鸟类的追踪上。最小的GPS卫星定位仪重量约为5克,已经很轻了,但这对体重本来就小、还要动辄飞成千上万公里的候鸟来说,仍然是个大包袱,过重的负担会让鸟类的死亡率显著上升,目前科学界以物种平均体重的4%一5%来限制定位器的重量。

直到近年,光敏地理定位仪的出现,才使得对小型鸟类迁徙的精确定位和研究成为可能。光敏定位仪具有重量轻、续航时间长、记录数据多等特性。小的光敏定位仪重量不到1克,可以持续运行两年左右。光敏定位仪佩戴在候鸟身上,可以记录周围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待鸟迁徙结束,科学家回收定位仪,利用软件读取信息,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出和日落时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值则由当天的日照时长计算得出。这样便可计算出鸟迁徙的准确路线、飞行速度和确切越冬地。这种方法的短板是没有卫星定位准确,无法实时反馈信息,而且只能通过回收同一个体的追踪器来获取被记录的数据。

(取材于付建平、金子兴、赵天昊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监测数据显示,雨燕的迁飞路线几乎和“一带一路”重叠。每年8月它们以北京为起点,经内蒙古方向往西北迁飞,从天山北部到达中亚地区,然后向南穿过阿拉伯半岛,于11月上旬到达非洲南部越冬。北京雨燕迁徙路线的单程距离超过1.6万公里,全年迁徙距离在3.2万公里以上。

20世纪前期,北京雨燕数量曾达到鼎盛,有5万只之多。从1950年开始,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城门、城墙等先后被拆,北京雨燕栖息地迅速减少。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北京新建起许多以玻璃和钢筋水泥为材料的高楼大厦。这些现代建筑没有给北京雨燕留下居住空间,而玻璃幕墙镜面反射天空,又会让雨燕迁飞时误认为前方开阔,撞向玻璃,每年都有不少雨燕因此伤亡。同时北京湿地迅速减少,海淀多处稻田逐渐消失,南郊三海子等处的池塘面积大大缩小,雨燕的食物来源受到极大影响。2014年7月,据中国观鸟会统计,北京雨燕数量锐减,仅剩2700多只。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一再强调要抓好生态修复,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把营造完整生态链作为北京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要讲好雨燕的故事”“让城市能留得住雨燕、长耳鸦等野生动物”。

2016年,北京市启动每年2200公顷的湿地恢复、新建项目,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恢复、新建湿地6674公顷,预计“十三五”期间,要累计恢复、新建湿地1.1万公顷。一批批萎缩湿地被唤醒,滋润了北京城乡,同时也保证了候鸟等野生动物生存的需要。于2018年启动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通过种乡土树、混交林、食源植物,让野花野草在林下扎根,为野生动物营造觅食地和“安居房”,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新造林和原有林有机连接,形成了大尺度的森林湿地和相互联通的绿色廊道,为野生动物迁徙建好“高速路”和“休息区”。2019年春季,市政府启动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调查,对生物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量。根据调查情况,市园林绿化局建立了城区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名录,并划分保护地,划出保育区,让野生动植物自由栖息。

又见雨燕归来,北京已在探索的路上。

(取材于高武、石河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口裂非常宽大、飞行技术高超,使得北京雨燕能够在空中飞行时捕食大量的害虫。
B.导航定向能力强、能够预报天气变化,是以北京雨燕为代表的夏候鸟的典型特征。
C.北京雨燕飞行本领强,与其体重较小且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等形体特点有关。
D.北京雨燕选择在城楼、古塔等处筑巢,这些建筑物为其提供了居住、起飞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追踪鸟类迁徙所用方法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定点调查的方法,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很难保证调查效果。
B.制作用于追踪候鸟迁徙的环志应选用耐磨损、耐腐蚀、质量轻的金属材料。
C.卫星定位技术能对鸟类做全球实时追踪,却导致了鸟类死亡率的显著上升。
D.光敏地理定位仪能够记录鸟迁徙时周围光照强度周期性变化的一系列数据
3.如果要对北京雨燕的迁徙进行追踪,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析。
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导致北京雨燕数量减少原因的一项是
A.北京雨燕迁徙路线距离过长B.古建筑的大量拆除
C.现代建筑物玻璃幕墙光污染D.湿地面积迅速减少
5.保护北京雨燕有哪些意义?为保护北京雨燕,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回答。
2020-05-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澳大利亚考虑到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与中国当局可能存在关联,这两家公司参与建设战略性基础设施将威胁到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决定把这两家公司从本国的5G网络建设中剔除出去。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否认了上述指控,并对此决定表示遗憾。专家们指出,澳大利亚重复了美国的行动。2018年,美国基于国家安全考量而对华为公司关闭了本国大部分市场。

华为澳大利亚分公司发文称:“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极不开心的结果。华为公司在5G领域是世界领先的公司。在过去的15年内,我们在无线技术领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中国5G技术的成就有目共睹:世界上首个CPE商用客户终端是华为公司研发的;系列5G基站是中兴公司研发的。在过去的3年内,中国建设了35万个新基站,最终使现在的基站总量达到200万个。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在这段时间内只建设了3万个新基站。

(摘编自《澳大利亚为何拒绝中国的5G技术?》)

材料二:

一名匿名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的观察员说:"这里谈的多半不是所谓安全问题,而是竞争问题。”从5G技术的成熟度来看,中国的华为、中兴等科技公司确实超越了一些主要的竞争对手。如果澳大利亚真的拒绝包括华为、中兴等科技公司在内的中国技术,这会对澳大利亚的电信业影响几何?对此,专家表示,或许这对澳大利亚的5G建设来说是“损失惨重”的,具体来看: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真的拒绝中国技术,虽然目前世界上有一些替代厂商一三星、爱立信、诺基亚等,不过,那样一来,澳大利亚就需要等待其他国家的生产商专门为此重建自己的供应链,这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这些技术还不一定能有保证;第二,加大澳大利亚的网络建设成本。总之,澳大利亚近期很难找到性价比与中国公司相似的生产商。

  (摘编自《好端端的,为何澳大利亚禁止华为、中兴参与5G建设?看完后通彻!》)

材料三:

专家称:“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5G的发展,美国、韩国、日本、欧洲都力争在这几年上马。美国和韩国分别要在2018年年底和2019年开展5G的商用部署,日本、欧洲则是在2020年。”目前,5G的标准化制定正在进行。“这是一个大国博弈的过程。2G的话语权在欧洲,3G,4G的话语权在美国,5G则是中国和美国并驾齐驱。

除了5G标准验证,国内外手机芯片巨头也在5G芯片上加快布局。高通、三星、华为等国际性芯片巨头已经加紧了对5G关键芯片的布局,高通已经率先推出了骁龙X50,华为则是国内5G芯片的领头羊。

对于5G智能终端的面市,国内手机厂商也跃跃欲试。据了解,OPPO、小米等中国厂商相继宣布了商用5G智能手机的研发进展。2018年8月30日,vivo宣布基于手机平台完成了商用5G的开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5G将带动中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

(摘编自《中国5G商用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 专家称资费难大幅上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为、中兴两家公司与中国当局有一定的关联,这让澳大利亚政府担忧它们可能会在5G网络建设中威胁到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
B.中国的华为、中兴等科技公司的5G技术是高于一般竞争对手的,对澳大利亚来说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C.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华为公司在无线技术领域为澳大利亚提供过十分安全可靠的支持,并没有威胁到其国家安全
D.2G时代的技术权威是欧洲,3G、4G时代的技术权威是美国,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里,中国的5G技术水平和美国不相上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澳两国找借口将中国公司驱逐出去,表明5G网络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远不是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那么简单。
B.中国的5G网络建设速度令世界瞩目,近3年来,美国新建基站的数量尚不足中国的十分之一,中国已最先进入5G时代。
C.中国在澳大利亚的电信业布局已久,近期澳大利亚在5G网络建设上很难找到能替代中国公司的生产商,拒绝中国技术,会损失惨重。
D.无论是5G技术的发展部署还是相关产品的研发布局,竞争都分外激烈,技术领先、产品对路的企业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美国和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拒绝中国公司参与其国家的5G网络建设,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认为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应对?
2020-05-0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改变一切,证实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对时间的敏感往往和自己的生命感受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又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大约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正仿佛不少人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是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③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如果人的生命都只能浓缩成“生、老、病、死”这四个字,那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呢?因此一些聪明人同一些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他们虽都肯定了生活是由“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所构成,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要思考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了愚蠢家伙。)

④这两种人虽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便有时择业相同,他们的成就却不相同。就如同面对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子做出来的菜肴味道却会截然不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起点不同,终点也就不同,聪明人和愚蠢人的区别大约也就在这里,至于世人如何评说,自然又当别论。

⑤世上还有一种人,他们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具有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屈原、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历史上这种人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由此来看,最初所谓的“聪明”或“愚蠢”的评价,便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而且,在人类的时间轴上,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⑥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中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当我们说及“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我们所关注的其实并不是时间本身,而是生命的历程以及这历程中人们心中的所思所感。所以我们被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能说“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所以他才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⑧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时间对于他们而言,看似很短,短到令人叹惋,却又很长,长到万古流芳。

一九三五年十月

(取材于沈从文同名散文)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题,文章由浅入深,由一般到典型,阐释时间对人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前后行文多有照应,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在作者看来,我们应追求非凡的人生价值,就像活在人类记忆中几千年的释迦、孔子等人一样。文章的主要表现对象及怀古的主题亦由此得到展现。
C.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著名诗句,表现了怀抱理想者的伟大人格,同时也流露出他们的孤独与悲壮,富于感染力。
D.本文的语言较为朴素、清新,又不乏诗的味道,特别是多次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不仅论述透彻,而且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发了读者的感情。
2.下列对文章第三、四段中“聪明人”与“愚蠢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考虑生命如何度过的问题。
B.聪明人因不安现状、追求理想而被人嘲笑和非议。
C.愚蠢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体现出一种惰性和奴性。
D.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才智不同,能力差距比较大。
3.本文以“时间”为题,综观全文,在作者看来,“时间”对人类有哪些意义?请分条概括。
4.解释文章第七段中的划线句“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的含义,并举例加以说明(文内人物除外)。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京张高铁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凝聚着中国先进的科学和管理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京张高铁开通后,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京张高铁在全球铁路建设中首次全线采用BIM技术,实现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开启了世界智能铁路的先河。在此过程中,我国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5G通信等行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高铁的领跑优势。

作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重要配套工程,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按照“标准配置+奥运配置”的思路,形成了“龙凤呈祥”“瑞雪迎春”两种外观涂装方案。“龙凤呈祥”是京张高铁的标准配置,“瑞雪迎春”则在奥运期间使用。同时,京张高铁还将在动车组上提供全面的奥运服务,包括多语播报、滑雪板存放、高速互联网覆盖、奥运赛事直播等。此外,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能直达奥运比赛核心区,方便游客观赛。

京张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通运营,不仅满足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交通服务需求,也让更多城市实现了顺畅贯通。京张高铁衔接大张高铁、张呼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干线,接驳即将开通的京沈高铁,让北京与河北、内蒙、山西等地域多了一条交通大动脉,也将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国力提升的显著标志。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路网规模、列车时速、运营效率走在世界前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中国铁路这张“国家名片”将越来越亮丽。

(取材于晁星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京张高铁起点位于北京,终点位于张家口,线路全程174公里。作为我国智能高铁的示范工程,京张高铁智能化体现在其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

在京张高铁的智能化技术中,最亮眼的莫过于列车的全自动驾驶设计。全自动驾驶主要包括列车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后自动打开车门、车门与站台屏蔽门之间的自动联动五个方面。自动驾驶功能把驾驶员从繁杂的操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更关注行车的安全工作。

以复兴号动车组平台为基础,设计者研发了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的智能动车组。智能动车组是一对双胞胎,车头分别模拟鹰隼和旗鱼的形状,具有优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漂亮的外观。

京张高铁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建设、运营、调度、维护、应急全流程提供智能化服务。线路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将全线每一个桥梁、车站,每一处钢轨,通过传感器连接至电脑,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一目了然。未来,京张高铁10个车站将有同一个“大脑”。通过这个“大脑”,在控制室就可以实现各类设备管理、应急指挥。

“我们是站在中国铁路、装备制造、综合国力飞速发展的肩膀上,谋划中国高铁的又一次飞跃。”京张高铁总设计师王洪雨说。创新、技术、人才锻造了今日的京张高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带来了全球化视野,把中国高铁建设发展事业推到了世界前列。

(取材于周舟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京张高铁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把“京张文化”书写好,既是对我国传统铁路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铁路文化在世界上的有力彰显。

京张高铁文化的表达包含四个核心视觉元素: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京张铁路的视觉符号“人字纹”,代表中国铁路历史的视觉印记“苏州码子”,代表中国哲学精神的视觉镜像“山水视界”,代表中国美学的视觉韵律“五行五色”。“人字纹”造型提取“人”的文字流变造型,用于细部和标识性的装饰及造型。“苏州码子”是老京张线独有的里程标识符号,将“苏州码子”花数进行抽象化提取及打散重构,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的艺术形式,寓意中国铁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山水视界”主要将传统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与现代性的表现方式结合,创作京张高铁独有的“中国山水意象”装饰图像及纹样。“五行五色”汲取传统美学的五色观,以五行与五方相配,将东南西北中对应五色,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应用体系——水墨黑、汝瓷青、琉璃黄、冰雪白和春节红。

京张高铁的每个站房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清河站的文化主题是“不息”。清河站是京张高铁主要始发站,老京张铁路诞生之际也恰是近现代中华民族自觉、自强不息的起点。自铁路先驱詹天佑始,中国铁路人的精神从京张线开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该文化主题取清河水奔涌不息、百年铁路人自强不息之意,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感。长城站的文化主题是“丰碑”——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丰碑,途经长城的老京张线“人”字形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中的第一座丰碑,高铁是新中国工业文明的丰碑。太子城站的文化主题是“无界”。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空间与自然相通、人与天地相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追求。

太子城站是距离奥运赛场最近的高铁站,地理之于高铁无界,山水之于人心无界,奥林匹克之于人类无界,是太子城站文化主题的深刻内涵。

(取材于褚冠男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京张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突破。
B.京张高铁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很多便利服务。
C.京张高铁使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实现全面贯通。
D.中国铁路因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而成为“国家名片”。
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京张高铁智能化优势的一项是
A.自动驾驶功能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B.车头的动力性能优越且外形美观。
C.监测系统可实现全线路实时监测。
D.各高铁站能够实现统一控制管理。
3.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京张高铁文化表达的核心视觉元素”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字纹”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京张铁路的视觉符号,只适用于标识性造型。
B.“苏州码子”花数的抽象提取和重构,以艺术形式展示新老京张的文化传承。
C.“山水视界”将传统与现代方式结合,创作京张高铁独有的装饰图像及纹样。
D.“五行五色”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应用体系,体现了中国美学的视觉韵律。
4.根据材料三,下列设计构想与各站房特有的文化主题,不符合的一项是
A.清河站地面铺设绘有“百年京张传承”年代图示的地砖。
B.清河站的站牌上喷绘流动的水波暗纹作为整体背景图案。
C.长城站墙砖采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作为纹饰。
D.太子城站悬挂以广袤群山和无垠白雪为主体图案的壁画。
5.上面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京张高铁建设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能为我国其他领域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提供哪些思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资源、物质资源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慈善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但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仍处在初级阶段。有关数据表明,2005年美国慈善捐款达2603亿美元,占GDP的2.17%,人均捐款达878美元。而2007年中国公众和企业捐款捐物总额为22316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09%。中国人均捐款为1元人民币,即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市,人均捐款也不过17元。另外,中国的慈善更倾向于传统恩赐式的,与现代公益的公民慈善有一定差距。在形式上,现代慈善是制度救济,而中国的慈善则以直接救济为主,解除的是直接的痛苦。比如,为饥饿者提供食物、为患病者提供救治、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房等。“健康”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爱心的主动给予,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摘编自《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现状与展望》)

材料二:

捐赠方个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香港澳门其它
2017年349.15289.88493.72没统计210.99
2018年360.47310.90450.32185100.82①

【注】单位:亿元。①2018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宣布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药品捐赠金额减少。

(摘编自《2018年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材料三:

据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披露,截至29日12时,湖北省累计接收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捐赠资金42.67亿元;截至30日12时,湖北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累计接收包括医用防护服、N95口罩等捐赠物资615.43万件。截至31日17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接受捐赠款物8.50亿元。

巨额善款源源不断流入慈善机构,一线各级医院医疗防护物资却严重短缺。武汉协和医院曾几次在社交平台求助称“物资即将用尽。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人民网记者:据媒体报道,在这次重大战“疫”中,一些机构的工作受到公众质疑。面对这种质疑,您觉得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我认为主要问题出在物资调度体系方面,缺乏以医院和重点社区的需求为本来确立捐赠物资支援和保障的体制,物流运输程序审批过多、时间过长。我认为一方面应该建议政府优化捐赠审批程序,否则容易出现物资调度受装卸瓶颈和审批程序的影响而产生滞后现象;另一方面应该鼓励慈善组织发挥其特有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多样性合作,使民间组织与政府之间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摘编自陈慧东《王振耀:疫情援助需以前端需求为导向》)

材料四:

11月12日,“2019中国慈善信用发展论坛暨易善数据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指出:公益行业面临数据上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可找到、可运用的数据太少,数据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现有的数据很难让我们迅速建立对行业的整体图景认知,从而限制了慈善资金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北京研究院院长吕树梅表示: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可溯源性,这造成大量的公益捐款和投资的效率非常低,或者重复投资。

易善创始人陶泽表示:今天发布的易善数据,通过导入最新的数据科技,将碎片化、孤岛化的信息数据转换成结构化数据,能让公众更容易查询信息和参与公益,提高效率。能让大家清楚看到一个机构的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而且能够深究捐款流转效率如何。用数据引领智慧公益,是“易善数据”的社会价值。

(摘编自环球网《数据产品助力发现“好公益”》

1.下列对“中国慈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慈善不够“健康”,我们大多是在别人有难时直接救济,有恩赐施舍的味道。
B.民营企业虽同比减少,但仍是中国慈善捐助的主力,国有企业的捐赠在保持增长。
C.在我国,捐赠主要接收方有红十字会、慈善会、基金会等,有国家级、省级之分。
D.中国慈善缺乏捐赠物资调度体系、物资支援和保障体制,捐赠审批程序冗长复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均慈善捐款数额少,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成正比,这导致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B.在武汉新冠疫情这样重大公共事件中,中国慈善捐助的巨额物资因为体系体制等问题没能物尽其用。
C.在公益领域,信息数据存在少、不全、不及时、不可靠等问题,限制了慈善资金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D.“易善数据”是以数据科技帮助公益捐款和投资实现透明、有效分配的平台,对公益行业各方都有作用。
3.怎样完善我国慈善事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0-05-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第八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8分钟的精彩演出惊艳了世界,振奋了全国,更让每个吉林人倍感自豪与骄傲。晶莹的冰雪、大红的灯笼、热闹的秧歌、奔驰的高铁、飞溅的钢花……这些由演员们精心演绎展现出的极具特色的吉林元素,让全世界看到了吉林的美。

在举国欢庆、全家团圆的时刻,2000多名在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选择了一种更为特别的方式过年——与全球华人在电视机前团聚,用吉林元素“说话”,把手中的道具舞得热热闹闹,把身上特制的服装展示得漂漂亮亮。

在歌曲《雪花赋》中,冰雪吉林之美尤为突出。省歌舞团演员董或就是众多“雪花”中的一片,“我头上身上都有‘小雪花’,手里还举着‘雪花’,我们就是舞台上的‘雪花仙子’,这衣服好美,虽然外面冷得要命,但我们心里却美得很!”

铿锵的号子震天响,新时代的工人真骄傲。一曲《时代号子》,把长春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崛起奋进和振兴发展表达得酣畅淋漓,令人振奋。这其中,由吉林警察学院196名演员出演的大型步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演员们都是从未学过专业表演的学生,他们身穿银色外套,手持红色灯笼,动作整齐划一又不失力量之美。

(摘编自《“把我们最美的样子献给观众”——2019年央视春晚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亮点采撷》,《吉林日报》)

材料二:

在欢歌笑语和掌声泪花中,2019年央视春晚创下了跨媒体收视传播新纪录。据统计,除夕当晚,国内有239家电视频道对央视春晚进行同步转播,并通过全球218家海外合作方在162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直播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视的观众总规模达11.73亿人,比去年同时段观众规模提升约4200万人。其中,通过新媒体端直播和点播收看春晚的用户规模为5.27亿人,相对去年同时段新媒体端用户增加了9600万人;国内通过电视端直播与电视时移收看春晚的观众达到了6.214亿人;通过海外长城平台收看央视春晚的观众规模达2480万人,相对2018年同时段海外观众收视规模增加1100万人。

(摘编自《2019年央视春晚跨媒体传播刷新纪录》,《人民日报》)

材料三:


   

          

(摘编自《2019年央视春晚全网跨屏表现大数据研究报告》)

材料四:

“精彩、炫丽、欢乐时尚、唯美,2019年央视春晚办得很好,节目真好看。如果要让我来打分,我给今年央视春晚打100分!”

2月4日除夕夜,北京出租车司机孙师傅停了5个小时的活儿,钱也不挣了,专门和妻子在家里收看了2019年央视春晚。大年初一凌晨3时,他看完央视春晚拉的第一趟活儿,就是把封面新闻记者送往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在车上,孙师傅一直很兴奋,他对今年春晚赞不绝口,一路点评。“葛优首次上春晚就很成功,扮演的骗子形象着实让人恨。刘谦的魔术太神奇了,那酒那茶怎么变出来的?我一直在琢磨。林永健和句号讽刺村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弄虚作假的小品,演得好,主题深刻。”

(摘编自《直击2019央视春晚演出,观众称赞有创新突破很成功》,“新浪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视春晚长春分会场的精彩演出惊艳世界,振奋全国,让吉林人民倍感自豪与骄傲。
B.2019央视春晚除国内200多家电视频道同步转播外,还在162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
C.2019年央视春晚直播期间,通过电视这一传统方式收视的海内外观众达11.73亿人。
D.被观众誉为“精彩、炫丽、欢乐、时尚、唯美”的2019年央视春晚受到了观众的热烈称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视春晚一汽分会场的演职人员用吉林元素“说话”,把手中的道具舞得热热闹闹,把身上特制的服装展示得淋漓尽致。
B.除夕当晚,通过新媒体端直播和点播收看2019年央视春晚的用户规模为5.27亿人,比去年同时段增加了9600万人。
C.电视端直播2019央视春晚的关注度和2018年基本持平,略有下降;网络端直播关注度较去年提升;收视总人数近12亿,电视仍为主要渠道。
D.调查显示,央视春晚更受北方用户喜爱,山西省名列榜首,七大区域中,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依次递减。
3.以上材料中,《吉林日报》、《人民日报》、新浪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工信部通报了2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共有56款产品登上了黑榜。

类似问题,早已有之。我们认为,APP运营者和用户之间这种冲突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土壤。

一是,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增量市场所剩无几,存量市场成了最重要的竞技场,流量焦虑是互联网行业共有的心病,从现有用户当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或者从其他掌握用户数据的企业或机构购买用户数据,成为企业心照不宣的选择,用户的数据在自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企业的资产被随意使用甚至被明码标价买卖;二是,和餐饮、服装等传统行业不同,不论是平台型互联网企业还是垂直类平台,现在的赢家只有寥寥数个,如今移动互联网重要的领域几乎都有占绝对优势的企业存在,这些企业提供的服务等同于各自行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单个用户即便明知个人权利被侵犯,对此也毫无办法。

面对数以百万计的APP和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监管力量仍显不足,互联网企业自身的自律、对用户数据使用的克制同样重要。只有企业真正履行其对用户负责的义务,才能真正保障用户的权益。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20年1月10日(保护用户权利,互联网企业当守住责任边界》)

材料二

互联网行业专家包冉:(APP)不授权就不让用,这样肯定是不合理的、但是,是不是合法现在在界定上还处于模糊地带,因为我们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对此进行特别精准的描述和界定。数据是当前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产,这毫无疑问,那么当我们个人的数据被各种各样的公司平台采集之后,我们必须明确,用户才真正拥有个人所上传数据的所有权。无论是主动上传,还是被动上传数据,用户都拥有绝对的所有权。此外,用户还应当拥有哪些权利呢?首先是使用权和查询权,也就是说用户需要知道数据存在哪台服务器上、存在在哪个物理位置、地理位置和哪个文件夹里。其次是删除权,如果用户要求删除数据的话,公司平台必须从每一个服务器上,都把用户的个人数据彻底删除掉,然后该用户在互联网上就被人遗忘掉了,这也是所谓的被遗忘权,只有明确了用户对于个人数据的所有权,才能谈得上合理利用数据、合法保护个人信息。

(摘编自央视财经评论《手机App索权越界,信息安全谁来把门?》)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信通院《移动应用(APP)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白皮书(2019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数以百万计的手机APP和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要保护用户的权益,政府的监管力量不重要,互联网企业自身的自律和对用户数据使用的克制才重要。
B.APP要求用户必须授权,这种做法很容易会造成用户的信息泄露,这不仅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合理的。
C.无论用户的信息是主动上传还是被动上传,用户都对其信息拥有被遗忘权,即有权要求将互联网上的个人数据彻底删除掉。
D.企业只有合理利用数据、合法保护个人信息,才算是明确了用户对个人数据的所有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保证用户合法权益,降低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应严厉杜绝APP索取、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B.图1显示超过半数APP在用户首次登录时己向用户默示隐私政策,导致隐私政策难以起到告知作用。
C.若运营者以隐蔽、模糊的方式信息收集规则,用户将无法知悉被收集信息的类型、数量以及个人信息的最终流向,失去对其个人信息的知情控制权。
D.如果App越界获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又不能妥善管理,很容易造成用户的信息泄露。
3.为什么移动互联网企业屡现侵害用户权益的现象?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回答。
2020-05-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硬通货”,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创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了最新的实践成果。

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正式建交70周年,为纪念两国70年友好交往而制作的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匈牙利篇》播出后广受赞誉。其实,在共同纪念友好建交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总能看见《光阴的故事》系列作品。“老挝篇”献礼中老建交55周年,“哈萨克斯坦篇”献礼中哈建交25周年,“柬埔寨篇”献礼中柬建交60周年,《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

在“纪录+”的产业趋势下,更加多元的节目元素被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全球首档跨国联合制作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用纪实的节目形态,搭建符合年轻人欣赏习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双向对话的叙事视野下,用异国青年的职业体验、文化碰撞展现年轻中国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内涵外延已极大地丰富扩充,不仅仅局限在展示中国自身,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选自2019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程,来分享他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最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闫东说道。

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德国纪实娱乐公司的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性,有全球的普适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相关性。哔哩哔哩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表示,他们正在创作“网生新派纪录片”,其中有不少中外合拍的优质作品在平台上大火。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境》是个典型例子。“网生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表现的手法会更加接地气,会更加关注观众们的体验和感受。”张博表示,这种形态也在国际上受到欢迎,为合拍片助力。

(选自2019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

材料三

谈到世界电影票房冠军,也许你脑海里会马上跳出许多美国好莱坞大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一是2017年的《二十二》,约为1.7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2018年的《厉害了我的国》,票房约为4.8亿元。

据新出炉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透露,10年来,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投入和生产总值均逐年增长,从2009年5亿元人民币起步,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10年间增长了12倍。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6.02亿元,同比增长16.4%;生产总值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7%。2009年以来,中国累计出品纪录电影286部,2018年生产纪录电影57部,16部在院线上映,半数以上为社会现实题材,累计票房5.26亿元。

如今,中国纪录片有三大主题称雄,分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2012年为品牌元年,由此开启了美食纪录片热潮。2018年,腾讯视频出品的《风味人间》以矩阵方式进行传播,获得超过10亿次点击量。哔哩哔哩播出的《人生一串》也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文化纪录片引发大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看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是政策、平台与市场合力的结果。

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网生代正在或将要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将影响纪录片的未来。短视频最近两年的爆增长,令人瞩目。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建设纪录片良性文化生态成为业内人士的新课题。更重要的是,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纪录片代表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选自2019年11月20日《解放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纪录片是一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
B.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
C.中国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分别获得2017年和2018年世界电影票房冠军。
D.当前,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短视频很大挑战,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播出后广受赞誉。
B.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将多元的节目元素纳入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展现了年轻中国的形象。
C.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既受到热赞,也存在争议。
D.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是中国声音的代表,所以纪录片人应该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B.纪录片《我们的男孩》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媚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
C.纪录片《长江之恋》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展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发展。
D.纪录片《思想的田野》直观呈现各地践行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实践。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