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家里的人还未起床,他走进我的房间,关上窗。他的脸色发白,全身哆嗦,好像每跨一步都十分痛苦。

怎么啦,斯加茨?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到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当我下楼时,斯加茨装束整齐,坐在火炉旁。这孩子才九岁,似乎被病折磨得厉害。我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热得很。

我说:上床吧,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他终于上楼躺下了。

医生来了,他给斯加茨量了量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颜色胶囊的药、服药的说明。一种退热的,一种止泻的,第三种是供病情严重时吃的。他好像对流行性感冒非常内行,解释流行性感冒的病菌只在病情严重时,才威胁生命。如果体温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不必担心了。孩子的感冒并不严重,只需防止染上肺炎,就不会有危险了。

回到斯加茨的卧室,我记下孩子的温度以及吃药时间。

你要听我读点东西吗?

好吧。如果您愿意的话。斯加茨说话时的脸色苍白,一圈很深的黑晕印在眼眶外。他躺在床上,静静的,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

我大声朗读《海盗》,这是霍德华·派尔写的,然而我发觉他并没有听进去。

我问他:你有什么感觉,斯加茨?

还是那样。

我呆在他床旁,一边读着书,一边等待给他服药,此时斯加茨最好能入睡,可是,我抬起头来时,他正盯住床脚,一副奇怪的神态。

你不想睡睡?到时我会叫你吃药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斯加茨对我说:您不必守着我,爸爸,如果打扰您的话。

一点也不。

不,我是说,如果这样打扰您的话,您就不必在这儿。

也许他只是有点头晕,十一点钟,让他按医生的吩咐吃了药后,我出去了一会儿。

晴朗而又寒冷的一天,大地覆盖着一层雨雪,冻得结结实实。光秃秃的树干,矮小的灌丛,砍下的柴禾堆,并连着光光的大地,被冰雪装饰一新。我带上小猎犬,一只爱尔兰塞特种的狗,沿着冰封的小河,朝着路的一端散步。在这滑如玻璃的路面上站立或行走都很困难,红毛猎犬老是滑跤,我也重重地摔倒了两回,有一次我的枪掉了,在冰上滑出去好远。

来到泥筑的高高的堤库下面,我高高地举起柴棒,忽地,一窝鹌鹑惊飞而起,在鹌鹑飞越堤顶,想溜过我的视线时,我举枪射中了两只,鹌鹑窝有些安在树上,大部分散布在柴禾堆上,它们在飞出窝前,要在被冰包裹着的柴堆子上跳几跳。如果你发现了鹌鹑的窝,可你还没在冰上站稳脚跟,这些鹌鹑会立刻从松软而富有弹性的柴堆里钻出来,四散飞去。我仅仅打到两只,五只从枪口下逃掉了。从外面回来时,我欣喜地又发现一个鹌鹑窝,紧靠着我的房子。有朝一日再发现更多的鹌鹑窝,那才幸运呢。

进了家,家里人说孩子不许任何人进他的卧室。

你不能进来,他说道:你可不能像我这样。

我靠近他,斯加茨仍然是我先前在这里时的姿势,苍白的,两块颊尖上烧得通红,他目不转睛地盯住床脚。

我给他量了体温。

多少度?

一百左右,我说道。体温是一百零二点二五度。

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正常,我说,不用为此担心。

我可不担心,他说,我总忍不住不想。

我说:别想。只管安心罢了。

我是很安心的。他说着,两眼直直地看着正前方。很明显,他心里死死地抱着什么东西。

把这个用水喝下去。

你认为它会有什么好处吗?

当然啦。

我坐下,开始读《海盗》,而我能察觉他心不在焉,所以停下来。

你以为我大约在这时候死?他问道。

什么?

还有多长时间,我就死?

死?你怎么啦?

嗯,我要死了。是的,医生说是一百零二度。

体温一百零二度时,人是不会死的。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我懂,这种情况人是会死的。我在法国上学时,学校里的孩子们告诉我:体温升到四十四度,人就要死了。而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从早上,整整一天,他在等待死的临头。

可怜的斯加茨,我说,可怜的斯加茨,这可是驴唇不对马嘴,你不会死的。那是另一温度计,那上面的三十七度为正常,而这种温度计上九十八度才是正常。

你能肯定?

完全肯定。我说,这就犹如英里与公里的区别,你是清楚的,我们开车七十里,那跑了多少公里?

哦。他应道。

继而,斯加茨呆滞在床脚的目光慢慢活泼起来,他那紧张的心里也松懈了。第二天,这种莫名的心理云消雾散了。他动不动就吵着要一些无用的小玩意儿。

1.请用一个章回小说式的回目概括小说主要情节。
2.请结合文本分析小男孩的形象。
3.文中插入了一段父亲打猎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2023-10-3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关于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中的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他虽有些爱慕虚荣,但是他善良仁爱,有责任心,面对困难始终秉承着乐观自在的生活态度。
B.《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作为“忏悔的贵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心存善念而又有不少缺点,深陷于生活与心灵的激烈矛盾之中。
C.《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中的圣地亚哥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过在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D.《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作品呈现出一个不可思议而又颇具现实感的世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与海(节选)

(一)

钓线慢慢地、稳稳地不断上升,接着,小船前方的海面鼓了起来,大鱼露出了水面。它不停地向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直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海水,钓线开始向船外飞蹿。“它比我的小船还长两英尺哪。”老人说。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线,用的力气刚好不会让钓线绷断。他知道如果不能稳稳当当地让大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线全都拖走,并且拉断。

这是条大鱼,我一定得制服它,他想。我决不能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如果它奋力逃跑会有多大能耐。我要是它,就会使出全身的力气逃脱,直到把钓线扯断。不过,谢天谢地,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置它们于死地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更高贵,也更能干。

老人见过很多大鱼。他见过不少重量超过一千磅的,还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不过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而现在,他独自一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和一条他所见过的最大的鱼牢牢拴在一起,这鱼比他见到或听说过的任何一条鱼都大,而且他的左手还紧缩着,像拳曲的鹰爪。

不过,它总会松开的,他想。它总会复原,给右手帮帮忙的。这三样东西如同兄弟一般: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这手一定得松开。真没用,竟然抽筋了。鱼又慢了下来,以它惯常的速度向前游。

我真搞不懂它刚才为什么跳起来,老人想。它那么一跳,简直就是为了让我瞧瞧它的个头儿有多大。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明白了。真希望我能让它看看我是怎样一个人。不过那样的话它就会发现这只抽筋的手了。就让它以为我比真正的自己更有男子气概吧,我能做到的。但愿我是这条鱼,他想,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所要对抗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板上,忍受着一阵阵袭来的疼痛,那条鱼还在稳稳地游着,小船在黑魃魃的海水里缓缓前进。东边吹来的风在海面上掀起小小的波浪。中午时分,老人的左手不再抽筋了。

“鱼啊,这对你来说可不是好消息。”他说着把钓线在肩上的麻袋上面挪动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很舒服,但也很痛苦,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

(二)

下一轮较量的时候,他差一点儿就制服那条鱼了。可鱼还是直起身子慢慢游走了。

鱼啊,你害死我了,老人想。不过你有这个权利。兄弟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来吧,把我杀死吧,我不在乎谁死在谁手里。

你的脑子有点儿迷糊了,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他想。

“头啊,清醒清醒吧。”他说话的声音连自己都听不见,“清醒起来吧。”

鱼又兜了两个圈子,还是老样子。

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老人想。每次他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真是不明白。可我还要再试一次。

他又试了一次,当他把鱼拉转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垮了。那鱼挺直身子,又慢慢游走了,大大的尾巴在海面上摇摇摆摆。

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候已经力不从心,眼睛一忽看得见,一忽看不见。

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就这么着吧,他想,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

他承受着所有的痛楚,使出余下的全部气力,还有早已丧失的自尊,用来对抗鱼的痛苦挣扎。鱼朝他身边游了过来,在一旁优雅而缓慢地游着,嘴几乎碰到了小船的船壳外板。它开始从船边游过,身子那么长,那么高,又那么宽,银光闪闪,布满紫色条纹,在水里似乎是一眼望不到头。

老人丢下钓线,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高,用足力气,再加上刚刚鼓起的劲儿,拼命向鱼的一侧刺去,鱼叉正落在大胸鳍后面,它的胸鳍高高耸起,和老人的胸膛一般高。老人感到铁叉已经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好扎得更深,然后把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上去。

那鱼开始折腾起来,尽管已经死到临头,它还是从海水里高高地跃起,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展露无遗。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和老人的正上方。接着,它又哗啦一声跌落下来,溅起的浪花泼洒在老人的全身和整条小船上。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双眼也模糊不清。但他还是放开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慢慢地从擦破了皮的双手中送出去,等他可以看清东西的时候,他看见那鱼仰面朝天,翻起了银色的肚皮。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伸出来,从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让海水都变了颜色,起先是暗黑色,像是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里的鱼群,然后又像云朵一样飘散开来。那鱼呈银白色,一动不动,只是随波漂荡。

老人趁自己眼睛好使的那一瞬间仔细瞧了瞧。然后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缆桩上绕了两圈,把头搁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吧,”他靠在船头的木板上说,“我这个老头儿真是累坏了,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有苦差事要干啦。”

我得准备好绳套和绳索,好把它绑在船边,他想。即使我们有两个人,往船里灌满水把鱼拉上船,再把船里的水舀出去,这条小船也绝对装不下它。我得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然后再把它拖过来,捆得结结实实,再竖起杆,扬帆起航回家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溜”解释为“迅速滑动”,写出了大马林鱼游走时速度很快。
B.“紧缩”解释为“紧紧蜷缩”,写出了老人的左手抽筋十分严重。
C.“较量“解释为“较劲,角逐”,表现出了老人的坚毅不服输。
D.“折腾”解释为“翻腾,反复”,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开头,作者借用一连串动词和形象的比喻,写出大马林鱼身姿的巨大、漂亮、沉静,描写十分精当。
B.选文(一)最后写到老人“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
C.选文(二)中,几次写到了老人“感觉自己要垮掉”,这样反复描写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
D.选文写了老人与大马林鱼反复周旋,最终成功捕获大鱼的过程。结构、情节可谓简单,但其思想内涵却极为丰富。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大海环境的描写笔墨不多,但也起到了提供故事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
B.小说写大鱼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为下文突出老人捕鱼时的沉勇精神做了铺垫。
C.小说对老人捕捉大马林鱼的前后过程描述详细,这是为了突出大马林鱼的力量和美。
D.小说主要是从老人的视角来叙述,他能以目击者的身份来观察给人更真实的感受。
4.在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带大马林鱼返程中战胜各种鲨鱼的次数是(     
A.3次B.4次C.5次D.6次
5.请结合选文分析大马林鱼的形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老人与海(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等他回顾背后时,一看陆地已没有一丝踪影了。这没有关系,他想。我总能靠着哈瓦那的灯火回港的。太阳下去还有两个钟点,也许不到那时鱼就会浮上来。如果它不上来,也许会随着月出浮上来。如果它不这样干,也许会随着日出浮上来。我手脚没有抽筋,我感到身强力壮。是它的嘴给钓住了啊。不过拉力这样大,该是条多大的鱼啊。它的嘴准是死死地咬住了钢丝钓钩。但愿能看到它。但愿能知道我这对手是什么样儿的,哪怕只看一眼也好。

老人凭着观察天上的星斗,看出那鱼整整一夜始终没有改变它的路线和方向。太阳下去后,天转凉了,老人的背脊、胳膊和衰老的腿上的汗水都干了,感到发冷。白天里,他曾把盖在鱼饵匣上的麻袋取下,摊在阳光里晒干。太阳下去了,他把麻袋系在脖子上,让它披在背上,他并且小心地把它塞在如今正挂在肩上的钓索下面。有麻袋垫着钓索,他就可以弯腰向船头靠去,这样简直可说很舒服了。这姿势实在只能说是多少叫人好受一点儿,可是他自以为简直可说很舒服了。我拿它一点没办法,它也拿我一点没办法,他想。只要它老是这样干下去,双方都一点没办法。他有一回站起身来,隔着船舷看大海,然后抬眼望着星斗,核对他的航向。钓索从他肩上一直钻进水里,看来像一道磷光。鱼和船此刻行动放慢了。哈瓦那的灯火也不大辉煌,他于是明白,海流准是在把他们双方带向东方。如果我就此看不见哈瓦那炫目的灯光,我们一定是到了更东的地方,他想。因为,如果这鱼的路线没有变的话,我准会好几个钟点看得见灯光。不知今天的棒球大联赛结果如何,他想。干这行当有台收音机才美哪。接着他想,老是惦记着这玩意儿。想想你正在干的事情吧。你哪能干蠢事啊。

然后他说出声来:“但愿孩子在就好了。可以帮我一手,让他见识见识这种光景。”

谁也不该上了年纪独个儿待着,他想。不过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为了保养体力,我一定要记住趁金枪鱼没坏时就吃。记住了,哪怕你只想吃一点点,也必须在早上吃。记住了,他对自己说。

夜间,两条海豚游到小船边来,他听见它们翻腾和喷水的声音。他能辨别出那雄的发出的喧闹的喷水声和那雌的发出的喘息般的喷水声。

“它们都是好样的,”他说,“它们嬉耍,打闹,相亲相爱。它们是我们的兄弟,就像飞鱼一样。”

跟着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它真出色,真奇特,而且有谁知道它年龄多大呢,他想。我从没钓到过这样强大的鱼,也没见过行动这样奇特的鱼。也许它太机灵,不愿跳出水来。它可以跳出水来,或者来个猛冲,把我搞垮。不过,也许它曾上钩过好多次,所以知道应该如何搏斗。它哪会知道它的对手只有一个人,而且是个老头儿。不过它是条多大的鱼啊,如果鱼肉良好的话,在市场上能卖多大一笔钱啊,它咬起饵来像条雄鱼,拉起钓索来也像雄鱼,搏斗起来一点也不惊慌。不知道它有没有什么打算,还是就跟我一样地不顾死活?

他想起有一回钓到了一对大马林鱼中的一条。雄鱼总是让雌的先吃,那条上了钩的正是雌鱼,它发了狂,惊慌失措而绝望地挣扎着,不久就筋疲力尽了,那条雄鱼始终待在它身边,在钓索下窜来窜去,陪着它在水面上一起打转。这雄鱼离钓索好近,老人生怕它会用它的尾巴把钓索割断,这尾巴像大镰刀般锋利,大小和形状都和大镰刀差不多。老人用鱼钩把雌鱼钩上来,用棍子揍它,握住了那边缘如沙纸似的轻剑般的长嘴,连连朝它头顶打去,直打得它的颜色变成和镜子背面的红色差不多,然后由孩子帮忙,把它拖上船去,这当儿,雄鱼一直待在船舷边。跟着,当老人忙着解下钓索、拿起鱼叉的时候,雄鱼在船边高高地跳到空中,看看雌鱼在哪里,然后掉下去,钻进深水里,它那淡紫色的翅膀,实在正是它的胸鳍,大大地张开来,于是它身上所有的淡紫色的宽条纹都露出来了。它是美丽的,老人想起,而它始终待在那儿不走。

它们这情景是我看到的最伤心的了,老人想。孩子也很伤心,因此我们请求这条雌鱼原谅,马上把它宰了。

但愿孩子在这儿就好了,”他说出声来,把身子安靠在船头的边缘已被磨圆的木板上,通过勒在肩上的钓索,感到这条大鱼的力量,它正朝着它所选择的方向稳稳地游去。

由于我干下了欺骗它的勾当,它不得不做出选择了,老人想。

也许我不该当渔夫,他想。然而这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我一定要记住,天亮后就吃那条金枪鱼。

离天亮还有点时候,有什么东西咬住了他背后的一个鱼饵。他听见钓竿啪的折断了,于是那根钓索越过船舷朝外直溜。他摸黑拔出鞘中的刀子,用左肩承担着大鱼所有的拉力,身子朝后靠,就着木头的船舷,把那根钓索割断了。然后把另一根离他最近的钓索也割断了,摸黑把这两个没有放出去的钓索卷儿的断头系在一起。他用一只手熟练地干着,在牢牢地打结时,一只脚踩住了钓索卷儿,免得移动。他现在有六卷备用钓索了。他刚才割断的那两根有鱼饵的钓索各有两卷备用钓索,加上被大鱼咬住鱼饵的那根上的两卷,它们全都接在一起了。

等天亮了,他想,我要好歹回到那根把鱼饵放在水下四十英寻深处的钓索边,把它也割断了,连结在那些备用钓索卷儿上。我将丢掉两百英寻出色的卡塔卢尼亚钓索,还有钓钩和导线。这些都是能再置备的。万一钓上了别的鱼,把这条大鱼倒搞丢了,那再往哪儿去找呢?我不知道刚才咬饵的是什么鱼。很可能是条大马林鱼,或者剑鱼,或者鲨鱼。我根本来不及琢磨。我不得不赶快把它摆脱掉。

他说出声来:“但愿那孩子在这里。”

可是孩子并不在这里,他想。你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是好歹回到最末的那根钓索边,不管天黑不黑,把它割断了,系上那两卷备用钓索。

“鱼啊,”他轻轻地说出声来,“我跟你奉陪到死。”依我看,它也要跟我奉陪到死的,老人想,他等待着天明。眼下正当破晓前的时分,天气很冷,他把身子紧贴着木船舷来取暖。它能熬多久,我也能熬多久,他想。天色微明中,钓索伸展着,朝下通到水中。小船平稳地移动着,初升的太阳一露边儿,阳光直射在老人的右肩上。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是挪威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B.本文根据真人真事创作,作者认为是“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C.老渔夫桑提亚哥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在他身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D.作者在创作中运用了冰山原则,使用象征、隐喻的手法,表达丰富的内涵。
2.文中划线部分,两次提到“但愿孩子在就好了”,请分析有何异同?
3.文章结尾处为何提到之前的一次捕捉马林鱼的经过,有何深意?
4.文中写到老人的心理活动,有时以“他想”的形式出现,有时以“他说”的形式出现。试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内容,分析“他想”与“他说”的不同之处。
5.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老人与海》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作品,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思索。
①请以“你是这样的人”开头,写一段关于桑提亚哥的人物介绍,突出人物某一特质。
②请以“唯有精神不可战胜”为主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对主旨的理解。
③有人评价这部作品是“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请结合选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2-11-17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乌米

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确”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三段借村民之口插叙六年前的往事,这不仅使叙事节奏富有变化,还让内容上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
B.小说多次描写歌声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
C.本文通过“我”的视角叙述乌米在孤独中等待亲人归来的故事,结局颇具悲剧色彩。
D.小说第六段“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这处细节描写透露出乌米的绝望。
2.小说中有许多环境描写富有深意,请结合第五段中画线的句子具体分析。
3.乌米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有何共通之处?你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