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异乡

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皮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不错,踢足球,”我说。

“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疗器能使膝关节弯曲得像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倾斜,不灵了,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他那只像娃娃的手样的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少校对我眨眨眼,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战前他是意大利剑术非常高超的击剑手。

医生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工伤,”医生回答,“你该有信心了吧?”

“不。”少校答道。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收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

“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说。他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她过世后三天内,少校没上医院。之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那时,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有删改)

【注】《在异乡》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海明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参加了美国红十字会,任救护车司机,赴欧洲战地工作。1918年在意大利前线负伤,获得英雄奖章。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残军人在意大利米兰一家医院进行器械康复治疗时发生的故事。
B.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无名的美国士兵,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拉近了故事人物和读者的距离,也显得真实可信。
C.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表达了战争还在继续而“我们”再也不用参战了的意思,说明了“我们”伤残严重,同时也包含着不能再上战场杀敌的遗憾。
D.小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叙述,叙述者似乎是不加修饰和改变地把人物对话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叙述中介的存在。
2.小说第一段对外界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牺牲

亨利

乔·拉雷毕来自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六岁的他就画了一幅镇上抽水机的风景。二十岁时,他只身离乡来到纽约。

德丽雅·加鲁塞斯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松林小村里,她把六音阶之类弄得格外出色,到底她的亲戚们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让她去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一间画室里见了面,那儿经常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聚会,讨论绘画、音乐,包括伦勃朗、瓦格纳、肖邦,以及明暗对照法。乔和德丽雅彼此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拉雷毕夫妇租了一处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大家都知道他的声望,他收费高昂,课程轻松。德丽雅则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琴,大家也知道他是一个出了名的专跟钢琴键盘找麻烦的家伙。

他们的钱没有用完的话,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没了着落。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哟,那家人可真好。一位将军,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住在第七十一街。我的学生是他的女儿克蕾门蒂娜。我见了她就喜欢。她是个柔弱可爱的小东西,老是穿白的,她只有十三岁。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数目不大,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现在,别皱眉头啦,亲爱的,让我们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倒不错,德丽,”乔说,“可我怎么办呢?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殿堂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卖卖报纸,或者搬搬石子铺马路,多少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习。我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离开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能这样牺牲,真了不起。”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天空画得很好。”乔说,“丁克尔答应我在他的橱窗里挂上两张画。碰上一个合适的有钱的傻瓜,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拉雷毕夫妇每天一早就起床。乔很起劲地要到中央公园里去在晨光下画几张速写,德丽雅给了他早饭、拥抱、接吻之后,送他出门。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周末,愉快而自豪。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洋洋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桌上。“有时候,”她有些倦意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我想她大概练习得不充分,我得三番四复地教她。”

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他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德丽。一个胖子,围着羊毛围巾,他在丁克尔的橱窗前看到了那幅画,起先还以为是座风车呢。他倒很气派,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买下了。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让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三十三块钱!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多可以花的钱。今晚我们买牡蛎吃。”

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也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子了。她笑了笑,可是笑得并不十分快活。“克蕾门蒂娜,”她解释说,“她真是个古怪姑娘,下午五点钟还要吃奶酪面包。她浇奶酪的时候泼翻了,滚烫的,溅在手腕上,痛得要命,乔。那可爱的姑娘难过极了!还有品克奈将军!乔,那老头儿差点要发狂了。他冲下楼去叫人——他们说是烧炉子的或是另外什么人,到药房里去买了一些药来,替我包扎。现在不十分痛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出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过药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今天把他要的车站画取去了,他可能还要一幅哈得逊河的风景。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了手的,德丽?”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看品克奈将军,乔,他……”

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这两个星期,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意的固执的眼神熬了一两分钟,含含混混地说着品克奈将军;但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了实话。“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心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我以为我把品克奈将军和克蕾门蒂娜两个人编造得很好呢,乔!今天下午,一个姑娘的熨斗烫了我的手,我一路上就编出热奶酪的故事。你不会生我的气吧,乔?如果我不去做工,你也许不可能把你的画卖给那个庇奥利亚来的人。哦,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怀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废纱头和药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火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急忙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那样说啦,”她说,“你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的牺牲》讲述了一对贫穷却有着艺术天赋的年轻夫妻,为了成全对方都主动放弃对挚爱艺术追求的故事,同时还展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B.乔和德丽雅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因怀着共同的信念和梦想走到一起,但现实让他们不约而同用善意的谎言瞒骗对方,而这样的谎言反倒让他们的爱情熠熠生辉。
C.小说用漫画般的笔触表现夫妻俩挣着辛苦钱,却都装出有成就的样子,掏钞票时德丽雅“得意洋洋”,乔则“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可见他们有些许的虚荣。
D.故事情节的设置有点像作者的《麦琪的礼物》,两篇小说都描写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展示了悲伤的结局。
2.德丽雅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的创作风格。请结合《爱的牺牲》简要分析“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
2022-09-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嘹亮的号角

欧·亨利

百万富翁诺克罗斯家中被劫,他本人遭受杀害后两星期的一个下午,凶手在百老汇路上优游地闲逛,迎面碰到了侦探巴尼·伍兹。

“是你吗,约翰尼·克南?”伍兹问道,五年来,他在公开场合总是有点近视。

“是我。”克南高兴地嚷道。“那不是巴尼·伍兹吗!你在东部干什么?”

“我在纽约好几年了。”伍兹说。“如今我在市侦缉队供职。”

“好,好!”克南说,他高兴得咧开了嘴。

“到马勒咖啡馆去,”伍兹说,“我想同你聊聊。”

他们在咖啡馆里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伍兹说:“我问你,约翰尼。我一直密切注意你,你干吗要杀死诺克罗斯?”

“你怎么会猜到的,巴尼?”他钦佩地问道。“我自以为那件事做得干净利落。难道我留下了什么破绽?”

伍兹把一支做装饰用的小金铅笔搁在桌子上。“这是在圣乔过最后一个圣诞节时我给你的礼物。你送我的刮胡子杯子我还在用着。这支铅笔是我在诺克罗斯房间里地毯一角下面找到的。我们以前是老朋友,但我得履行职责。”

克南大声笑了。“我运气不坏。”他说。“谁会想到追踪我的竟是老巴尼!”他一手伸进上衣。伍兹的手枪立即顶住他的腰眼。“把枪拿开。”克南皱皱鼻子,大声笑了,“我了解同我说话的人。你欠我一千元,巴尼·伍兹,即使你打算逮捕我,你也下不了手。”

“这件事我并没有忘记。”伍兹说,“你二话没说就数给我二十张五十元面额的钞票。那一千元帮了我大忙——我那天回家时,他们把我的家具都堆在人行道上了。”

“是啊,”克南接着说,“你巴尼·伍兹生性刚直,为人仗义,绝不会逮捕有恩于你的人。干我这一行,除了研究弹子锁和窗插销之外,还要研究人。”

“假如你我之间的前账已清,”伍兹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即使纽约所有银行里的钱都堆在我面前,今晚也休想买通我,放你逃出我的手心。”

“我也是这么看的。”克南说。“因此我知道我同你打交道是安全的。”

侦探接着说,“多数人不把侦探当作高尚的职业。但是我有一股子傻劲,一向为我这一行感到自豪。这下子我可翻了车。我得放你走,然后我只好辞职。不过我劝你暂时不要抛头露面,报界也许会抓住诺克罗斯一案做文章。”

这几句话使克南勃然发作。“报界见鬼去吧。”他咆哮说,“他们除了夸夸其谈又能干出什么名堂来?”

“唔,我说不准。”伍兹沉思地说。“有几家报馆在这方面干得相当出色。比如说《火星早报》,它提出两三条新的线索,作案的人就落了网。”

克南挺出胸膛说:“我给你看看,一般报馆我根本不放在眼里,你说的那家《火星早报》更不在话下。”

克南走进电话间,让门敞开着。他那张冷酷而又警惕的面孔凑近话筒,薄嘴唇抿成轻蔑的微笑。伍兹坐着不动,只听见克南说道:

“《火星早报》吗?……我找总编辑说话……老诺克罗斯就是我杀的……我可不是捣乱……我刚才还同我的一位侦探朋友谈这件事呢。我是在那天凌晨两点半枪杀那个老头的,到明天就是整整两个星期……是啊,一点不错;准能引起轰动的独家新闻——不过你可不能指望我在电话里把姓名地址告诉你……什么原因!哦,那是因为我听说你们善于侦破连警察局也觉得棘手的神秘案件……不,还没有说完,珠宝首饰在我住的旅馆的手提箱里——‘旅馆名称尚未获悉’——这句话你很耳熟吧?你们用得太多啦……得啦,我再告诉你一个细节,可以证明我的话可靠。诺克罗斯老太太睡衣上第二颗钮扣是碎掉一半的。我从她手上捋下石榴石戒指时注意到了。我原以为是红宝石呢……”

克南狞笑着转向伍兹。“他相信了。他没有把话筒遮严就吩咐别人用另一个电话向电话局查我们的号码。我再戏弄他一下,我们就走人。”

“哈罗!……对,我还在这儿……要在四十八小时以内把我拿获?好呀,再见,哈哈!”

克南挂上电话出来说:“巴尼老弟,我们去看戏,消遣消遣。再睡一觉,我就直奔西部。”

两人在百老汇一家饭馆吃了饭。克南扬扬得意。他像小说里的亲王那样大把大把地花钱。接着,他们去看了一场新颖华丽的音乐喜剧。之后又去烤肉店吃夜宵,喝香槟酒,克南的兴致高得无以复加。

凌晨三点半钟,他们坐在一家通宵营业的咖啡馆里,克南没完没了地自吹自擂,伍兹闷闷不乐地在考虑他作为法律维护者的前程已经断送了。

他想着想着,眼睛里露出一线希望的亮光。

“我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可能!”

不久,叫喊声开始在全市升起,尖厉响亮。它们是报童的叫喊,是新闻界嘹亮的号角。

伍兹扔了一枚一毛银币给侍者说:“替我买一份《火星早报》。”

报纸拿来后,他把第一版扫了一眼,然后从记事本上撕下一页,用那支小金铅笔写字。

“有什么新闻?”克南打着呵欠问道。

伍兹把他写的字条扔给克南:“纽约《火星早报》:由于约翰尼·克南被捕归案,请将我名下应得的一千元赏金付与克南本人。巴尼·伍兹。”

“你肆无忌惮地戏弄他们时,”伍兹说,“我就想到他们可能来这一招。现在,约翰尼,你跟我去警察局走一趟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南杀害诺克罗斯后碰到警察伍兹,不但不担心被抓而逃跑,相反却很高兴,是因为他认为伍兹欠他钱不会抓捕他。
B.伍兹与克南曾经是朋友,两人还赠礼物,伍兹正是通过自己送给克南的小金铅笔发现克南是富翁诺克罗斯案的凶手。
C.克南富有心计,他结交并借钱给伍兹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而伍兹恰恰利用这点,让他一步一步走进自己设计的圈套。
D.小说构思精巧,层层铺垫,最后终于将克南抓捕归案,收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2.小说中约翰尼·克南与《火星早报》总编辑通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巴尼·伍兹心理变化过程及其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2022-07-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美妙的结局

(俄)契诃夫

列车长斯特奇金有一天不当班,在他家里坐着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一个四十岁上下、相貌端庄、身体壮实的女人。她专事说媒。斯特奇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抽着雪茄,说:认识您非常愉快。我吧,已经五十二岁了,也就是说,在我这样的年龄,本该子女成群了。我的职业是稳定的。财产虽说不多,但要养活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完全不成问题。我私下里告诉您,除了薪水,我在银行里还有存款,这些钱是按我的生活方式节省下来的。我为人正派,滴酒不沾,过着严谨而合理的生活。可是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有所欠缺——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生活的伴侣,居无定所,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人可以商量,一旦生病,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等等,等等。我这人受过教育,又有钱。因此,我十分希望徐门能来牵线——也就是说,跟一位般配的女士缔结合法婚姻。

这不成问题,她说,那么您想找个什么样的新娘呢?

我吗?那就随缘吧。

讲到缘分,当然也对。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有人喜欢黑头发的,有人却喜欢金发女郎。

您知道吗,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斯特奇金庄重地叹息道,我为人正派,性格刚强。美貌以及一般的外表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为,您也知道,脸蛋不能当水喝,娶个漂亮老婆要操心的事太多。我这么认为:一个女人重要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里,也就是说,她要心地善良,各方面的品性都好。……不用说,如果老婆长得富态,看着当然舒服,不过,这对双方的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可是老实说吧,其实女人也用不着智慧,因为有了智慧她就会自命不凡,就会想入非非。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给了她幸福。

那当然。

好吧,现在来谈谈名词问题……富贵人家的千金我不要。我不能作践自己,居然为了金钱去结婚,我希望我不至于吃女人的面包,而是要她吃我的面包,还要让她心里明白这一点。可是穷苦人家的姑娘我也不能要。我这人虽说有点钱财,虽说我结婚不是出于贪财,而是出于爱情,但是,我也不能娶个穷女人,因为,您也知道,现在物价昂贵,再说日后还要生儿育女。

可以找个有陪嫁的。媒婆说。

列车长考虑一下,说:

不,谢谢您。承您好心关照,我心领了。现在容我问一下,您给人张罗一个新娘要收多少钱?

要得不多。您按老规矩给个二十五卢布外加一件衣料,我就多谢了……至于找有陪嫁的女人,那就是另一个价码了。

斯特奇金在胸前交叉抱着胳膊,开始沉思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叹口气说:

这价太贵了……

一点儿也不算贵,尼古拉·尼古拉伊奇!从前吧,做成的婚事多,收费也就便宜些,如今这年头,我们能挣几个钱啊?

斯特奇金疑惑不解地望着媒婆,耸耸肩膀。

哼!真没想到,干那种事居然能挣大钱。五十卢布!那可不是每个男人都能挣到这个数目的!请喝呀,别客气……

媒婆又干一杯,眉头不皱一下。斯特奇金默默地把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说:

五十卢布……这么说,一年就是六百啊……请喝呀,别客气……有这么多红梨,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您给自己找个新郎,也不难啊……

媒婆不好意思了。斯特奇金也不好意思了,他挨着她坐下。

一阵沉默。斯特奇金开始大声擦鼻涕,媒婆则满脸通红,羞答答地望着他,问:

那么您一月有多少收入呢?

我吗?七十五卢布,不算奖金……另外,我们在硬脂蜡烛和兔子上也有些进账。

在沉默中又过了一分钟。斯特奇金站了起来,开始激动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我不找年轻姑娘,他说,我是上了年纪的人,我需要那种……像您那样……中年以上、做事稳重、有您那种身段的女人……我觉得您的那些品性正合我的心意。我这人作风正派,滴酒不沾,如果您也中意,那……那就最好不过了!请允许我向您求婚!

媒婆激动得掉下了眼泪,随即又哧哧笑起来。为了表示同意,她立即跟斯特奇金碰杯。

好了,喜气洋洋的列车长说,现在容我来向您说明,我希望您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持家过日子……我希望我的妻子要明白,我是她的恩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一八八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有删改)

[注]①应为许门,希腊神话中的婚姻之神。他读错了。②应为实际,他读错了。③应为红利,他读错了。④指查抄火车上的蜡烛。⑤指向逃票乘客索要钱物。

文本二

庸俗是他(契诃夫)的仇敌,他一生都在跟它斗争;他嘲笑了它,他用了一管锋利而冷静的笔描写了它。他能够随处发现庸俗的霉臭,就是在那些第一眼看来好像很好、很舒服并且甚至光辉灿烂的地方,他也能找出那种霉臭来。

(摘自高尔基《文学写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场景集中,短小精练,通过对话描写简洁明了而又真切入微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B.小说开头通过主人公的自我介绍,交代其婚姻问题和现实困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C.小说情节曲折,斯特奇金猛然发觉媒婆的年貌与人品后,苦觅真爱的他当即求婚。
D.作者叙述语言简约犀利,以滑稽夸张的故事形象批判了现实社会,充满讽刺意味。
2.列车长的语言描写中存在多处自相矛盾,请结合这些矛盾,分析其人物形象。
3.在文本二中,高尔基分析了契诃夫的创作心理,你认为《美妙的结局》是否与之相符?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2022-07-02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格比的小堂倌

狄更斯

我是马格比的小堂馆,这就是我的身份。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多么可怜!但我想你明白,你应当明白。瞧这儿,我是马格比车站饮食店的伙计,我们最大的骄傲便是从没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

这是个快活的场所!真的,我们是马格比的模范餐室。我本人原来对顾客也客客气气。但我们的老板娘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

这真是个逍遥自在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饮食业者在整个铁路线上,是唯一真正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只有在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当然,我这是指我们大不列颠),饮食业才合乎养生之道,对顾客的口腹之欲发挥了如此显著的节制作用。有一个彬彬有礼的外国人,摘下帽子,要求我们的老板娘和女士们给他“一小杯白兰地”,她们只是透过他望着他背后的铁路,毫无反应,他只得亲自动手,大概这是他本国的习惯,这可不得了,我们的老板娘顿时怒火直冒,来不及搽发蜡,便竖起眼睛,劈手夺下了盛酒器,喊道:“放下!不准自己动手!”外国人吓得脸色发白,耸起肩膀惊呼道:“我的上帝!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些外国佬,我们的老板娘才想上法国实地考察,看看那些吃青蛙的家伙[注]怎么经营饮食业,好作个比较,明确认识到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的饮食业如何出类拔萃。我们几个女招待,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一致表示反对,因为正如她们每人说的,尽人皆知,除了英国,没有一个国家精通做生意的门槛。既然如此,何必自找麻烦,要证明业已证明的真理?然而老板娘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买了一张船票,动身走了。

斯尼夫是嗤夫太太的丈夫,是我们店里一名无足轻重的正式职工。有时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便让他拿着开塞钻站在柜台后面;但是只要应付得了,从不请他帮忙,因为他对顾客低声下气,实在叫人受不了。几个女招待对他很不客气,看到他低声下气讨好顾客,把食物递给他们,便把东西从他手上拍掉;看到他卑躬屈节打算回答顾客的问题,便把他的话打断,不让他往下说。这样,她们弄得他老是眼泪汪汪的,仿佛他没有把芥末撒进三明治,却撒进了自己的眼睛。

我们的老板娘出国考察期间,店务便由嗤夫太太负责。她常把顾客弄得哭笑不得,真是妙不可言!

老板娘回来了,据说,带回了不少骇人听闻的信息,她宣布:在一星期中生意最清淡的时刻,在梳洗室报告她出国考察的见闻。

梳洗室布置得庄严肃穆。两个学员用花在墙上布置了三组花纹。一组的文字是:“英国永远不向外国学习!”另一组是:“不让顾客得逞”,还有一组是:“这是我们饮食业的大宪章”。整个设计华丽美观,可以与舒坦的心情互相媲美。

老板娘登上了庄严的讲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喷夫小姐和吹夫小姐坐在她的脚边。她们后面,一般人不易看到的地方,是一位小堂馆,那便是在下。

老板娘板着脸,向周围扫视了一眼,问道:“斯尼夫在哪里?”

嗤夫太太当即答道:“我想最好还是别让他参加。他是一头蠢驴。”

老板娘赞同道:“他的确是一头蠢驴。但正因为这样,不是更加应该对他加强教育吗?”

嗤夫太太说道:“可惜什么教育对他也不起作用。”

但老板娘自有主张:“以西结,叫他进来。”

我把他叫了进来。这家伙垂头丧气的,一进屋便遭到了众人的呵斥,因为他仍随身带着开塞钻。他辩解说这是“习惯力量”。

“力量!”嗤夫太太道,“我的上帝,请你别再谈什么力量。听着!站在这儿别动,把背靠在墙上。”

老板娘开始道:“我本来不打算讲那些令人作呕的见闻,但我还是决定谈一下,因为我相信,这能使你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行使你们在一个宪政国家中的权力,更加忠于我们的格言。”

那些学员,作为格言的制造者,当即响应道:“对,对,说得对!”斯尼夫刚为参加这大合唱表现了一点意向,所有的眉毛已向他皱了起来,吓得他只好半途而废。

老板娘接着道:“法国人的卑贱无耻,从他们饮食业中奉承顾客的风气看来,已相等于拿破仑臭名远扬的任何卑鄙行径了。”

“信不信由你们,但我得告诉你们,当我踏上,”说到这里,她狠狠瞪了斯尼夫一眼,“那个大逆不道的国土后,我立即给领进了一家饮食店,那里——我毫不夸张——出售的食物是真正可以吃的食物!”

大家喊道:“可耻!”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

老板娘继续补充道:“我要求你们以最大的愤怒注意我的话:他们对顾客服务周到,不,简直可以说彬彬有礼!”

我和女招待们无一例外,一致发出了愤怒的狂叫。

骚动的会场突然安静了。原来,讨好顾客的天性使斯尼夫再也忍耐不住,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

你如果到马格比车站附近饮食店来,你假装不认识我,我会把右手的大拇指伸到肩上,向你指出哪位是我们的老板娘,哪位是喷夫小姐,哪位是吹夫小姐,哪位是嗤夫太太。但是你再也见不到斯尼夫了,因为那天夜里他就失踪了。他是遇难了,还是给撕成碎块抛弃了,这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他的开塞钻作为他一味奉承顾客的罪证,依然留在店里。

(有删改)


[注]“食蛙者”是法国人的外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段交代了“我”的身份,以嘲讽的口气与读者对话,指出马格比车站饮食店最大的骄傲是从不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确立了全文讽刺的行文风格。
B.小说中将几个女招待取名为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这样的命名颇具嘲讽意味,直白形象地写出了她们对待客人的服务态度。
C.小说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
D.小说通过种种夸张描写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衬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在这样的对比下,人们更易反思自我、他人和社会,达到教化的作用。
2.小说最后画横线处,为什么“我说不清楚”?“开塞钻”为什么最后依然留在店里?
3.狄更斯在人物塑造方面独具匠心,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文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勒索信    

本·克里斯丁森

鲍勃·斯科特被绑架,3天后来了信,收信人为R·斯科特亲启,还盖着纽约的邮戳。

可能是绑架者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负责本案的埃文斯说。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用镊子取出两页纸,在桌上展开。两页纸都是用铅笔写的,一页是印刷体,另一页是鲍勃的笔迹。

第一页纸写的是:

若是还想见到你的孩子,就准备好十万美元的小额纸币。

男孩的信是:


亲爱的爸爸:

他们说我应该给您写封平安信,来证明我没有死。为了证明真是我写的信,我就给您描写一下小鸟吧。我看见一只鸟在啄一棵树,这只鸟除了头和脖子是白色的,全身都是黑色。在小鸟的头部后面有一点儿红色斑点。还有一只鸟,是一种麻雀,只有它在鸣叫,鸟的头部是灰色的,从上到下都有黑色条纹,尾巴非常短。我扔了一根树枝,鸟就向南飞去,我敢说它一口气能飞十英里。这里还有一只蓝知更鸟,发出格格响的噪音。好吧,希望很快见到您。

爱您的鲍比

埃文斯看看桌上摆放的男孩的照片,男孩身体很强壮。这个孩子非常热爱大自然吧?好啦,我检查一下信上的指纹,说不定能得到一点儿线索。

斯科特先生摇摇头。是呀,他向来爱研究鸟类。可是,你瞧,这封信里有一些错误。我复印一份行吗?他复印完信,拿起帽子向外走,我到图书馆去一会儿,马上回来。

斯科特先生两个小时后回来了。埃文斯一无所获。他没有从信上得到任何线索,没有指纹,什么痕迹都没找到。

斯科特说:看这里,埃文斯。你没找到什么,我倒是有种预感。不只是预感,我相信是真的。我要坐飞机去加利福尼亚州,马上就去!

加利福尼亚州!可是邮戳是纽约的呀。埃文斯开始表示不同意。

你尽管相信我好了,要是你不想跟我去,我就自己去。

当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巴巴拉市下飞机时,一队警务人员在等着他们。

斯科特告诉他们:我要找的地方大概距离这里以北约十英里远,那里是长着高大松树的地方,附近不是有一条溪流就是有一个小湖。我从没有见过那个地方,但是我十分肯定就在那里。

一个警员说:说得不错,真有那么一个地方,几年前我曾经到那个地方搜索过。

他们没有费事就找到了那里。隐藏的地点只能有一处,那是一间几年都没人使用过的旧木屋。警察从三面包围上去,没开一枪就捉住了措手不及的绑匪。

斯科特把儿子抱在怀里,埃文斯听见男孩说:我就知道你会来,爸爸。我知道你能找到这里。

埃文斯抱怨道:我一直蒙在鼓里,现在说说整个经过吧。我猜是你儿子的信指引你找到他的,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斯科特先生笑着拍拍鲍勃的肩头,说:没什么神秘之处,那封信让人觉得像是以前从未见过鸟的人写的,但是鲍勃已经研究了几年鸟类,他熟悉所有的鸟。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假装啥也不懂,实际上写得非常清楚。

嗨,见鬼。男孩说,咱们走吧。

斯科特先生笑了笑,接着说:我在图书馆查到鲍勃信里写的鸟,就发现了答案。他说的白头啄木鸟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松林地区,他描述的鸣叫的麻雀叫做‘圣巴巴拉麻雀’,而且只有一种蓝知更鸟叫起来格格响,又叫做鱼狗,总是离淡水不远。

真是,这下我全明白了。埃文斯说,但是离圣巴巴拉市约十英里,这是怎么回事?

斯科特先生笑着说:那都是我猜出来的。鲍勃信上说那只麻雀一口气向南飞十英里。我知道麻雀只作短途飞行,从一棵树上飞到另一棵树上。等我开始明白鲍勃在巧妙地告诉我们他在什么地方时,就把这一切综合在一起了。

文本二:

侦探小说的破案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它尊重事实,启发读者一边阅读,一边去进行科学推理。读侦探小说的过程,仿佛是进行一场高级的智力游戏。罪犯巧妙而别出心裁的作案,企图把水搅混,让对手的思维步入歧途。而聪明的侦探则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破绽,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进行逻辑推理,最终得出合乎真相的判断。由于这是文学故事,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形象化与通俗化的描写,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侦探小说不仅是罪犯与侦探的斗智,也是作者与广大读者的斗智。侦探小说的启智性,还表现在一些科学破案的陈述上,通过把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知识融入作品,人们在阅读时既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又自觉锻炼了思维能力。

(摘编自《侦探小说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对绑匪的描写并不多,但从对勒索信的字体、内容和邮戳等间接描写来看,绑匪狡猾和贪婪的特点表现得很明显。
B.作为次要人物,埃文斯在小说中有被调侃的意味。但其实他谨慎认真,不固执己见,又能虚心求教,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C.斯科特先生和儿子鲍勃面对绑匪的威胁和恐吓,都没有惊慌害怕而是淡定冷静,这是儿子鲍勃能够成功脱险的重要原因。
D.小说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斯科特先生寻找儿子,暗线是埃文斯稀里糊涂地跟着斯科特先生寻找儿子,双线并行增强了表达效果。
2.小说以“两页纸的勒索信”展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结合文本,谈谈侦探小说中“科学”与“推理”的关系。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      张维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

1.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悬念层出不穷,萨莎想要诈骗的对象“老妇人”竟然是个手段更加高明的反诈骗专家,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老妇人”的骗术十分高明,她和“萨莎”的一番对话就使“萨莎”放松警惕,放心地在沙发上入睡,可谓是精于此道,深谙别人心理。
C.“老妇人”收拾好了所有的用具,并且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而最后眼睛还在房间里打量,这可能是在检查是否漏出马脚,可见她具有极高的警惕性。
D.“老妇人”发现“萨莎”的钱包里居然有800美元,不禁喃喃自语,十分惊喜,可见其偷盗的主要原因是物价飞涨,不得已而为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菜鸟”即初学者,新手,生手,指刚进入某些圈子,对某些事物操作不熟悉,能力不高的人。老妇人和萨莎都认定对方是“菜鸟”。
B.开头几段对室内摆设如家具、雕塑、烛台等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点的特征,为下文情节中“萨莎”为自己的诈骗对象选择得当而沾沾自喜做铺垫。
C.“老妇人”是一个靠诈骗为生的惯犯。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经验丰富,手法熟练,这次“萨莎”因为偶然原因成为了“老妇人”的猎物。
D.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非常真实,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颤巍巍”的动作,“步履艰难”等都表现了她的年老体衰,让“萨莎”放松了警惕性。
3.文中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菜鸟”为题比“完美的猎物”更好,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22-05-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知事下乡

[法]阿尔丰斯·都德

知事先生出巡去了。驭者导前,仆从随后,一辆知事衙门的四轮轻车,威风凛凛地,一径奔向那共阿非。因为这一天,是个重要的纪念日,所以知事先生,打扮得分外庄严。你看他身披绣花的礼服,头顶折叠的小冠,裤子两旁,贴着银色的徽带,连着一把嵌螺细柄的指挥刀。在他的膝上,正摊着一本皮面印花的大护书。知事先生端坐四轮车内,面上堆着些愁容,只管向那皮面印花的大护书出神;他一路想,几时他到了那共阿非,见了那里的百姓们,总免不了要有一番漂亮而动听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知事先生,把这两句话,周而复始地,足足念了二十余次,可是总生不出下文。

四轮车内的空气,热不可当!道上的灰尘,在正午的阳光下,兴奋奔腾地跳舞。道旁的树林,一齐遮着白灰,只听得整千整万的蝉声,遥遥地在那里问答。

知事先生,正在纳闷的当儿,忽然瞥见了一丛小的槠树林,在山坡的脚下,招展着树枝,好像正笑嘻嘻地欢迎他。

知事先生,居然中了诱惑了。他一面吩咐仆人们停车;一面从四轮车里,跳了下来,径自走进那片小的槠树林里。

树林里,有成群的鸟儿,在头上唱歌;有无数的清泉,在草地上流淌;还有紫堇花,在旁边发香……他们瞧见知事先生,和他一条这样体面的裤子,一本皮面的印花的护书,登时大起恐慌。那鸟儿,一齐停止了歌唱;那泉儿,也不敢再作声了;那紫堇花们,更是急得低着头,向地下乱躲……这些小东西们,自从出世以来,从没有见过一个县知事,在这光景里,大家都私下地互通猜度:这样体面的裤子的主人,究竟是一位什么人物?

知事先生,对于如此寂静而清凉的树林,头脑清醒不少。他撩起了衣裳,摘下了帽子,在一块草地上,端端正正地坐下,把皮面印花的护书,张开了放在膝上,又向那护书里面,抽出一张四六开的大纸。

“这竟是一位美术家呀!”那秀眼鸟先开口说。

“否,否,”接着说的是一只莺鸟,“这哪里会是美术家,你没看见他裤子上的徽带吗?照我来看,十之八九,还是一位贵族哩。”

“也不是美术家,也不是贵族,”一只老黄莺抢着来打断他们俩的辩论,它曾经在那知事衙门的花园里,足足唱了一个春天的歌。“只有我知道,这是一个县知事呀。”

这时那些细微的语声,不知不觉地渐渐地放纵起来了。

“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

一会儿,紫堇花发问:“他可含有什么恶意?”

“一点儿也没有。”那老黄莺儿接着答复。

于是那些鸟儿们,重新一个个地,去恢复它们的唱歌;那些泉儿们,照常在草地上,汩汩地流;那些紫堇花们,也依旧放着胆去发它们的香气……在这喧哗而又清凉的林子间,知事先生,又起了念头,要继续去筹备他的演说了。

不料还没起头,身旁突然传来了笑声。知事先生侧头看时,只见一只黄绿色的啄木鸟,歇在他的帽子顶上,嬉皮赖脸地,正向着他笑。知事先生,把肩胛一耸,露出不屑睬它的意思,哪知道那啄木鸟很不知趣,索性大声地唱将起来。

知事先生,气嘘嘘地涨红了脸,一面随意做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一面加上些气力,回头来重新于他的本行:“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但是事有不巧,那啄木鸟方面的交涉,才刚结束,一丛小弱的紫堇花们,觑着知事先生思绪缭乱的当儿,也一起翘起了它们软绒绒的枝儿,和着一种甜而且柔的语气,沙沙地唱起歌来。于是一唱百和,那些泉儿们,登时就在他的脚下,潺潺地奏起一种文雅的音乐;那些秀眼鸟儿,也在他头顶的树枝上,使尽毕生的本领,唱出一阕优美的调子;其余树林周围、上下左右一切的东西,没有一个不是效尤着,全体一致地来阻止知事先生演说的起草。

知事先生,他未始没有意思,想摆脱这些妖媚的蛊惑,可是他办不到了。他只得低下头来,继续去筹划他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

此刻,知事先生正舒舒服服偃仰在草地上,鼻孔里熏醉了香味,耳朵里充满了歌声,他衣服上华美的装饰被暂时解去,他正打算把已成的演说,艾艾……艾艾地,从头再述两三回:

“诸位先生,诸位同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知事出巡,打扮庄严隆重,结尾写知事舒服偃仰,解去华美装饰,前后对比,说明知事已经摆脱了繁琐礼仪的束缚。
B.对槠树林间生物的描绘,小说除借助多种修辞手法,还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写得生动优美、形象鲜活、生机盎然。
C.文章以倒叙的方式,借老黄莺亲身经历来点明知事先生的身份,丰富了人物形象,可谓匠心巧运,趣味横生。
D.文中画线处的“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表现出知事先生进入林子后,头脑清醒了不少,但因受干扰,恼羞成怒的心理状态。
2.与一般小说相比,《知事下乡》独具特色,虽微波屡兴,但总体上平和推进,呈现出一种诗意化的美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特色的理解。
3.庄子的《齐物论》中有“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说,《知事下乡》虽是外国小说,但其间也包蕴了中国古代的这种哲学思想,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2022-05-01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玛丽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安德烈维奇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玛丽洛芙娜和她的女儿艾丽娅。

②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小山坡上,山坡的下面是条河,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③离婚后的玛丽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镇。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镇的战时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④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镇了,喜欢上了这小镇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⑤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⑥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⑦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安德烈维奇老人的信寄来。玛丽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⑧“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⑨“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小风铃现在还响吗?我走的时候甚至都来不及把它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⑩“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她思忖着: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当他看见这里的一切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时,他会有多么难过。

一大早,玛丽洛芙娜就让艾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她自己则把门上的那个小风铃修理好了。铃声在风中愉快地荡漾着。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玛丽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安德烈维奇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熟悉的站长那儿得知,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房子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

“是因为空袭被疏散到这里的。”望着中尉不解的目光,站长说道。

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中尉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寒风卷起雪花在天地间飞飞扬扬,安德烈维奇中尉穿过小镇,来到河边,雾蒙蒙的天笼罩着河面。雪停了,一片暮色中,他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洁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安德烈维奇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安德烈维奇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个年轻的女人。一副苍白严肃的面孔半裹在厚厚的围巾里,虽然在黑暗中,安德烈维奇也隐约感到了这个女人的眼神有些熟悉。“进屋吧,别在这儿站着。”女人轻轻说。安德烈维奇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安德烈维奇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她碰了碰小风铃,它愉快地唱起来。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安德烈维奇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玛丽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安德烈维奇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也许吧,”安德烈维奇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玛丽洛芙娜收到了安德烈维奇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安德烈维奇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第比利斯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我在父亲的桌子上找到了自己寄出的信,我一切都明白了。我在远方对您表示深深的感谢。”

玛丽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第比利斯!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窗外,皑皑的白雪映着一轮红红的落日泛着金色的光。

1943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关于“小风铃”的构思精巧。既体现了安德烈维奇对家乡的思念,修好小风铃又从侧面表现了玛丽洛芙娜的善良体贴。
B.小说叙述视角和人称灵活多变。从玛丽洛芙娜转换到安德烈维奇,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交替使用,使小说叙述对象立体生动。
C.小说中“信”的设计非常巧妙。作者用书信来推动情节发展,加快了小说的叙述节奏,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地拉近。
D.小说结尾饶有趣味。通过对玛丽洛芙娜读信后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她对安德烈维奇也有爱慕之心。
2.小说中安德烈维奇中尉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雪”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裙子

爱丽丝·门罗

妈妈在给我做裙子。整个十一月,我每次从学校回来,她都在厨房里,被裁剪成片的红色天鹅绒和一片片纸样包围着。她不是好裁缝。她只是喜欢做东西。我更小的时候,她给我做过一件蝉翼纱花裙子。我顺从地穿上这些衣服,我感觉还挺快乐。现在,我明智多了,我想要的衣服,是像我的朋友朗妮那样,从比尔商店买的衣服。

我必须试衣服。有时候,朗妮和我一起从学校回家,她坐在沙发上看着我试。妈妈轻手轻脚地在我旁边打转,我很尴尬。我试图不停地和朗妮说话,尽量不让她注意到妈妈。

要是我能做出来的话,应该很漂亮。妈妈语气夸张地说着,随之而来的是再长叹一声:我怀疑她不领情啊。她激怒了我,这种话当着朗妮的面说,仿佛朗妮和她一样是大人,只有我是孩子。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大笨蛋,浑身疙疙瘩瘩的。

我和朗妮约好了什么都要告诉对方。但是有一件事儿,我没有说过。

舞会,中学的圣诞舞会,妈妈正是为此给我做新衣服,也正因为如此,我不打算去了。十二月到了,下起了雪。我开始夜里起床,把窗户推开。我跪在床头,风,有时候夹杂着雪花,扑向我裸露的喉咙。我把睡衣上面的扣子解开,想象挨冻的时候血管在皮肤下变成的灰蓝色。早上我一醒来就憧憬地摸摸额头,看看烧不烧。每天我都挫败地起了床。

舞会那天,我用铁发卷做头发。今天我需要一切可能的女性化仪式来保护自己。我永不满足的妈妈,正在给裙子缝白色的花边领口,因为她觉得这衣服看起来太像大人了。最后她帮我把衣服拉链拉上。

朗妮穿了一件淡蓝色的绉绸裙。就算我的裙子没有荷叶领,比起她的来,也算不得成人化。她时髦的衣裳,精致的头发,让我觉得自己多少像个怪物木偶,被塞进一团红色天鹅绒里。

体育馆里闻起来有松树和香柏的味道,高年级的女孩表情厌倦,冷淡,迷人。我真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乐队开始演奏。舞池里人群一阵骚动,男孩子过来了,女孩子去跳舞了。朗妮也去了。没有人邀请我跳舞。我的眉毛紧张地挤在一起,样子一定又惊恐又难看。我试图微笑。不过,我觉得荒唐,眼前没人自己却在笑。为什么别人都有人请,唯独我没有呢?确定的感觉从体内升起,仿佛一阵恶心。我冲进洗手间,把自己藏在小隔间里。

有人在我后面一个隔间,冲了很长时间的水,洗手,梳头。是玛丽·福琼。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因为她是女子运动协会的干事。

“这里挺凉快。”

我很意外,一个高年级女生,竟然这种时候和我搭讪。

我今天晚上来只有一个原因。马丽·福琼说,因为我负责布置会场,所以我想看看大家都进来以后会场是什么样子。否则干吗这么麻烦呢?我又不是‘男生狂’。

借着高高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我看见她细瘦的面孔,轻蔑的表情,让她看上去像个大人,居高临下。

“大部分女孩都这样。你发现了吗?这个学校是‘男生狂’最大的聚集地。”

我们聊了很多。她想上大学,她打算自己打工挣钱,反正她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听着她说话,我感觉仿佛自己敏感的不快时期已然过去了。我明白了。她尊重自己,她已经开始计划自己要做的事儿。

音乐再响起来的时候,玛丽说:“我们还要待在这里吗?走吧。我们可以到小店喝杯热巧克力。”我跟在她身后,没有看任何人。我发现,我不再那么害怕了。现在,我决心再也不管舞会,不等任何人来挑选我,我有自己的计划。

有个男孩对我说了句什么,他拦在我面前。我没明白他是请我跳舞,他只好又说了一遍。他是我们班的雷蒙德·波廷,我这辈子都没和他说过话。他以为我答应了,将手放在我的腰上,我几乎想也没想,就开始跳舞了。我们走到了舞池中间。我的腿不再颤抖,我的双手也没再出汗。我想,我应该告诉他,搞错了,我正打算要走。但是,我什么也没有说。我的表情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我终究毫不费力地变成了严肃的、心不在焉的表情,就是那些被选中的跳舞的姑娘的表情。

雷蒙德·波廷送我回家,走到我家大门口,我说:“好了,晚安。”他也说:“好的,晚安。”他不知道他把我从玛丽·福琼的世界,带回了普通人的世界。

我绕房子一圈,走到了后门,我想,我跳了舞,有个男孩陪我走回家。这都是真的。我的生活并不坏。我路过厨房窗口,看见了妈妈。她坐在那儿,只是为了等我回家,告诉她舞会怎么样。我不会告诉她,我永远不会说。不过,当我看到那为守候我而亮着的厨房,看到身穿褪色起球的涡纹花呢衣服的妈妈,看见她困乏却坚持等待的表情,我就明白了,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沉重的职责——要快乐,我差点就没有尽到职责,且今后每一次都可能弄砸,都不能让她知道。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女经历对自我、亲情、异性的认识困境,以及通过一次舞会获得人生成长的故事。
B.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始终围绕主人公的情感与心理展开,将女孩在舞会前后的情感心理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C.“我”认为玛丽思想成熟,目标明确,受她的影响,“我”也开始计划自己的人生,此后对舞会变得毫不在意。
D.小说结尾“我”强调不会把舞会的经历告诉母亲,表明自己思想独立,但此时“我”已经懂得了母亲对“我”的爱。
2.小说中的“红裙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诺奖颁奖词曾评价门罗:“已经接近解开了他们所有人最大的秘密——人类的心和它的反复无常。”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