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形态各异。

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叶、小鱼儿洗衣,说事。

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①           。东家长,李家短,自家难念的经,粉墨登场;邻村的旧闻,娘家的趣事,街头巷尾的传闻,喧嚣地传播着;喜事,丧事,无厘头之事,内容丰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骚,或倒苦水,(        )。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          ),②               。讨论也随之冲天而起。当然,不仅有说事的,也有评事的。心有同感,随声迎合者,有之;事不关己,(          )者,有之;觉得说者言过其实,当场批评者亦有之。

不用担心,牢骚或者埋怨挖苦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你在这里说她,她也会在那里说你。更何况说事,听事,评事,只是洗衣时的谈资而已,没有人当真,更无人较真。

1.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一而足、老生常谈、不置可否B.不能自已、不经之谈、置若离闻
C.不能自已、老生常谈、不置可否D.不一而足、不经之谈、置若罔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然后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伸进池水里,就开始洗衣,说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05-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2 . 语言基础运用

江南河港交流,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邻)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喧闹)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潇洒)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1)下面各组词语中,括号中词语不能与加点词语互换的一项是
A.(濒)        B. (邻)        C.喧哗(喧闹)     D. 洒脱(潇洒)
(2)有读者认为,画线句“你说还够不够悠闲?”应该换成“这是一种多么悠闲的境界!”你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
2020-05-0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丰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这里,加拿大红枫,高达十几米,红得鲜艳而浑厚,像是重重的油彩涂抹过一样,一株株挺立在风中,如同戏里的红脸关公,铁板铜钹高声大唱;矮矮的灌木石楠,则红得鲜嫩而跳跃,像是刚刚在清水里洗过,一簇簇鲜灵灵地(        )在房前房后,如同小姑娘脸上的笑靥,像轻轻吟唱的乡间民谣。当然,还有山茱萸、山胡桃、紫叶李、械树和橡树,还有我认不出的树的叶子,____________,橙红、酒红或深红、紫红,将红色渲染得(          )。

黄,也不仅仅是以前见惯的银杏叶子一种。__________。白桦树,在北大荒时见多了,那时注意的是它修长而洁白的树干。这时才看清,它的叶子是心形的,边缘带锯齿,叶脉清晰,左右对称如卡通画里的一株小树。和其它树密集的叶子不同,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退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

树上的叶子萧萧飘落,是秋天另一种(            )。萧萧是声音,需要安静作为背景,与喧嚣相背离。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这样壮观的情景,都已很难见到。有一天,在社区散步,忽然听到身后一片喧哗,以为是人的脚步声,回头一看,一片金黄色的落叶正铺天盖地地飘落,叶落在地发出的萧萧之声,我是第一次听见,(            )这样的响亮而清脆,犹如一阵急雨琵琶。

1.语段中的括号内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蜂拥     淋漓尽致     风景     居然B.簇拥     淋漓尽致     景致     居然
C.簇拥     酣畅淋漓     景致     诚然D.蜂拥     酣畅淋漓     风景     诚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褪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具体分析原因。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如水,奔流至今。曾经的海子水库,因平谷盛产黄金,且北部就是巍巍大金山,故改名金海湖,成为京东风景名胜。一湖碧水,映衬得水天一色,纤尘不染。天无丝毫风迹,但终因浩瀚,湖面也微波荡漾,在太阳温柔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我乘船缓缓驶向湖心,船在微波中慢慢荡出一道波痕,随后幽幽扩散成一抖开的扇面。时值暑夏,可湖水生凉。想当年亚运会水上项目在此举行,擂鼓呐喊声中,,争金夺银,何等英豪!船行湖中,眼看山穷水尽,,便又豁然开朗了。这道山横陈湖心,据方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平谷发生大地震,竞把半座山咣当当震将下去,才形成现在东半山峭壁,岩石峥嵘,如刀削斧斫,数个山峰形如锯齿;而西半山缓缓,松柏苍翠。举目畅望,才觉金海湖四周皆山,而山外依然是山。东南影影绰绰一塔高矗山巅,擎举古塔的是盘山。东面是层峦献秀,北面是叠嶂耸翠,明代万里长城蜿蜒其间,留一座将军石关守护到今天。而莽莽苍苍远入云霄的,不是别的,正是赫赫燕山主峰! 园林建造注重借景,这里就把名山胜景巧妙地借到湖中来了。望着这一切,想当年的设计者,起初图纸上估计没有这些,也可能不会想到这些。是啊,事物的发展往往超出人的想象!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对偶B.排比、借代、比喻
C.对偶、通感、拟人D.借代、拟人、双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是赫赫的燕山主峰而不是别的山峰莽莽苍苍地远入云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05-0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年联考(山东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站着,思想和激情会悄悄爬出来,追随你的目光,在你看得见、想得到的池方,拉开绵长的、想象的线。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令,立即冒出头来,      。你的全部才智和学问,都会一涌而起,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个名叫“创造“的词汇,不经意中或者会与你不期而遇。我是如此看重心境,就像看重天色的清朗。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心灵,不让它存坚硬的石板上碰伤:更不让污浊的欲念像肮脏的空气,遮蔽心灵的天空。郁闷、愤怒、孤寂、失意、贪欲、妒……,都难免如同浮云占据心灵;那时,便需要凉爽洁净的风,劲猛地吹过,荡涤浊尘,让心灵的上重新归于清朗。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张能随时擦洗干净的黑板,是一片收割之后可以重新耕种的土地,是一片能在深夜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了的纰张, ,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排比、比喻B.夸张、排比、对偶
C.拟人、借代、对偶D.夸张、借代、比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呵护着自己的心灵,胆战心惊地,不让它碰伤,在坚硬的石板上;更不让污浊的欲念,遮蔽心灵的天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0-04-15更新 | 42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聊城市高考线上一模语文试题
2020·山东·模拟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初见暑气的夏夜,临水的院子里,人声、虫鸣混合着菖蒲的香气,在你的蒲扇下悠悠拂来,煞是清新。夏日晚上蚊虫多,你总是麻利地从抽屉里拿出枯黄的菖蒲,划一根火柴,点燃驱蚊。你总是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夏夜的晚上,伴着氤氲在空气中菖蒲的气息,安然入梦。梦中总是会出现那个熟悉的场景,端午的日子,你抱着我与我一同将菖蒲插在门上。我握一端,你握一端,每插进一根,你就开心地笑一次。

梦中的我一直沐浴在蒲扇的清风下,在无数个儿时的夏夜,清凉着我的梦境。迷蒙里,隐隐约约中,你的一颦一笑,句句叮咛,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年复一年,风吹菖蒲,可临水的院子里少了一个我。每每在诗词里读到水、田园、每每笔尖流出夏夜,那一滴滴文字滴进血脉,① 。月光灿灿,星光淡淡,还是一个夏夜,我回家探望你,仍在那个临水的小院中,我们躺在院中的竹席上,仰望着满天的繁星。你还是像以前一样,摇着蒲葵扇,听我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几只调皮的蚊子嗡嗡地飞过,你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起身。然后吃力地一手按着膝盖,一手扶着竹席边的椅子,颤颤巍巍地走向那个熟悉的抽屉,后眯缝着眼睛,在抽屉中摸索着,几片枯黄的菖蒲出现在掌中,划一根火柴,熟悉的气息就飘渺而来。你又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一切仿佛与记忆重合,还是熟悉的气息,还是那种浓浓的爱。于是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菖蒲熟悉的气息中,在故乡临水的小院中,我们仰望着星空……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外婆,时光会变老,但是,你给我的爱从未改变。外婆,感谢你为我不变的爱与付出,你是我最感激的人,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1.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拟人、对偶、排比B.拟人、比喻、引用
C.拟人、比喻、排比D.拟人、对偶、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然后走向那个熟悉的抽屉,后在抽屉中找出几片枯黄的菖蒲,划一根火柴,熟悉的气息就飘渺而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04-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四)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 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
7 . 语言基础运用

当下,随着网络时代的浪花逐步涌入“寻常百姓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伴着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玩游戏、看动漫、刷视频……可以说,当下孩子的成长与互联网大潮此消彼长,而手机等新媒体设备更是一度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面对“手机病”,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纠正,假以时日,(甲 )。“自然教育”是治愈“手机病”的一剂“良方”。自然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们去触碰、感受真实的自然氛围,大自然也将用最质朴也是最奇妙无穷的力量,将孩子们“自然缺失症”无声治愈。


①上述文字中横线处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此消彼长     B. 行之有效   C. 假以时日   D. 顾名思义
②若从下面两句话中选一句填入(甲)处,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A.“手机病”的“病灶”必然会如井喷式爆发。B.“手机病”的弊端必然会暴露无遗。
2020-04-07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山东·模拟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它仿佛是两岸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缝,下面则水流湍急,顺着那岁月的河流往前推移,旧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势中没顶了。

每当年节一到,我就会忆起幼年过年的种种情景。几乎在二十岁以前,每到冬至一过,便怀着亢奋的心情期待过年,好像一棵嫩绿的青草等待着开花,然后是放假了,一颗心野到天边去,接着是围炉的温暖,鞭炮的响亮,厚厚的一叠压岁钱,和兄弟们吆喝聚赌的喧哗。然而最快乐的是,眼明明地看见自己长大了一岁,那种心情像眼看着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

过了二十岁以后,过年显著的不同了。会在围炉过后的守夜里,一个人闷闷地饮着烧酒,想起一年来的种种,开始有了人世的挫折,开始面临情感的变异,开始知道了除去快乐,年间还有忧心。有时看到父母赶在除夕前还到处去张罗过年的花用,或者,农人们还强笑着准备过一个新年,都使我开始知道年也有难过的时候。

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真是连再重的压岁钱也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铺设了许多陷阱。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有许多喜爱的事时机一到必须割舍,有许多痛恨的事也会自然消失,走快走慢都无妨,年还是一个接一个来,生命还是一点一滴地在消失。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在二十岁以前那么期待新的一年到临,而二十岁以后则忧心着旧的岁月一年年地消失呢?最后我得到一个结论,在冠礼以前,我们是“”。成年以后则变成“来日方短,去日苦多”,这是多么不一样的心情呀!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排比B.拟人、比喻、化用
C.比喻、借代、排比D.比喻、排比、化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便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做好了安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语文-学科网4月在线大联考 (山东卷)(考试版)
2020·山东·模拟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1.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借代、排比B.拟人、比喻、引用、
C.拟人、比喻、对比D.比喻、对比、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些叶片,长得很密,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恐怕无过于梧桐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03-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
2020·山东·模拟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我们试图与每一座城市对话,感受每一座城市的心跳,品读每一座城市的成长历程时,歌曲,     ①     ,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城市历史文化通道的大门,短短一支歌,便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走近“未来之城”雄安,走近“东方巴黎”上海,走近“天府之国”成都,走近“太湖明珠”无锡……它们风情各异,风流尽显,透过或婉转悠扬,或铿锵有力的歌声,热烈地诉说着有关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许许多多的城市故事汇集起来,讲述的是一个辉煌灿烂的“中国梦”的故事;千人合唱、万籁齐鸣的城市之歌,奏响的是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磅礴浩荡的时代强音。这首波澜壮阔的交响曲,是由千千万万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追梦者写就的,他们是一个个小小的音符,     ②     ,照亮了许许多多的城市,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奋进征程。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     夸张     引用B.比喻   拟人     借代
C.拟人     比喻     排比D.引用   夸张     象征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城市之歌千人合唱、万籁齐鸣,奏响的是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磅礴浩荡的时代强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0-03-21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语文-学科网3月第三次在线大联考(山东卷)(考试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