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果店里陈列出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 ① !那些水果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 ② 。他们还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对比、夸张B.比拟、比喻、对偶
C.排比、比喻、对比D.拟人、排比、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天很高,是蓝的,也很亮。冬季没有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伏天的暴雨也没有挟着冰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赞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缟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像没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叙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迎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

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①                ,穿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②                ,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少间咒诅人生?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夸张B.拟人、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同时我们抱怨我们苦痛、烦闷、拘束、枯燥的生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海南·模拟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吸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经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和人欲,自己饮着茶,。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工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也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了,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了,连欢都不剩了。

1.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拟、比喻、设问B.比拟、比喻、夸张
C.设问、比拟、排比D.设问、比喻、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飞车党,还有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都在冒火,不要说清欢了,连欢都不剩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语文-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海南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小儿子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

(节选自《故乡的榕树》,有删改;作者:黄河浪,1941年3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年9月定居香港)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设问、通感、拟人B.设问、排比、拟人
C.比喻、通感、对偶D.比喻、排比、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摇篮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①     ,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气息。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      ,也用眼,鼻吗,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看,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     反问     借代B.拟人     借代     反复
C.比喻     拟人     排比D.排比     设问     比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外田亩不时送来新插的秧的清新的气息、少壮的麦的清新的气息,沼泽里也不时送来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气息。”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创作贵在“情”,就是要充盈文艺追求的深情。如果对文艺事业没有深情厚谊,缺乏传世之心,仅仅将其当作谋生的手段、牟利的工具,这样的文艺工作就① ,这样的文艺工作者就容易成为市场的奴隶。坚定艺术追求,一往情深、不改初心、矢志不渝,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要求。也唯有如此,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需求,赢得社会赞誉,无愧时代期许。

文艺创作贵在“实”,就是要增强扎根生活的笃实。生活是艺术之母,越是攀登文艺高峰,越要深入火热生活,扎根人民群众,积蓄创作力量。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只有发扬劳作上手的精神,走出书斋画室,走进人民群众,投身基层一线,用脚丈量大地,才能创作出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艺佳作

文艺创作贵在“意”,就是要② 。 文艺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可以说,没有创新动力、创作活力的持续迸发,精品力作就难以迸发涌现,文艺高峰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倡导创新精神,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倡导将创新精神、创新教育融入艺术学习创作过程中,在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深入实践基础上,融会贯通、激发灵感、厚积薄发,提升艺术原创能力,推动文艺不断繁荣发展。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夸张B.比喻、排比C.对偶、排比D.对偶、借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走进群众,扎根基层,才能创作出上乘的文艺作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装潢简洁时尚,陈列别出心裁,茶点饮品一应俱全……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有人感叹:拍照的流量要是能转化成阅读的流量就好了。

面对掌上阅读、网络购物的冲击,不少实体书店转变经营思路: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____①与咖啡厅、艺术展、手工坊连接……由单纯的图书卖场变身为兼具教育、展览、休闲等功能的复合空间,跨界融合的尝试让实体书店呈现勃勃生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网红书店”就②       

时下,“泛阅读”“云阅读”重新定义着读书的界限,一本纸书难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如何把消费的人气转化为阅读的文气,这是一个新课题。提供可听可看可触的知识产品,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书店+”的新兴业态才有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让书店点亮文化的角落,润泽人们的心灵。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引用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排比、比拟
D.对偶、排比、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提供可感的知识产品,打造阅读的深入体验,倡导好的生活方式,让“书店+’有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0-02-23更新 | 3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模式(山东)语文模拟试题1
2020·山东·模拟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昐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愣伴随着失望和疑虑——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1.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比喻、排比、借代B.比拟、比喻、引用、反问
C.比喻、比拟、夸张、排比D.比喻、引用、借代、设问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却偏偏要千里万里,天南海北,揣着焦渴与翘昐的心,来到洛阳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02-12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二)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 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娓娓道来,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②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          引用          拟人B.比喻          引用          夸张
C.借代          排比          夸张D.借代          排比          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花会笑,也会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经几百年,秦腔竟然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其实是有解的,其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c),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点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1.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AB.BC.CD.D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