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约束:限制
B.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
C.乃使人与秦吏县乡邑            行:巡察
D.飨士,旦日合战                  方:正在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为所虏
B.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亚父
C.沛公从百余骑,驱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沛公言报项王
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
A.仓粟多,非乏,不欲人。B.无诸侯军
C.沛公其计D.沛公百馀骑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020-05-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 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约为婚姻(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指防止农民起义军进进出出)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
C.沛公居山东(指崤山以东)时。
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指中原地区)抗衡。
2.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所以遣将守关者”不同的一项是(     )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此国之所以不昌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项伯回到军营,把刘邦的话如数告诉项羽,并趁机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答应了,刘邦也如愿了。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C.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D.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机密泄露给了张良,这里,项伯本是为个人情谊,结果却坏了项羽的大事。
4.翻译下列句子。
(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020-05-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3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犹望一,当敛裳宵逝
(2)三径   
(3)乘化以归尽
(4)家君作
(5)绣闼
2020-05-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赵王书,愿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廷,臣敢上璧。”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使人赵王书                                遗,给予,馈赠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在赵        曲,委屈
C.乃辞固请                                   谢,辞别
D.大王必欲                                急,逼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十五城请易璧        资政殿学士行
B.设九宾                 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
C.王无人                      欲流之远者,浚其泉源
D.臣敢上璧                  令张良留谢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夫晋,何厌之有?
D.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020-05-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夜围南出     溃:突围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过错
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小人的谗言
B.坐须臾,沛公起      如:往
C.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正赶上
D.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道:道路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垓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已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慷慨悲歌”,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剩一百余人,从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项羽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020-05-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其后秦伐赵,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秦伐赵,石城       拔:攻下
B.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
C.相如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
D.赵亦盛设以待秦          兵:兵器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会前,廉颇力劝赵王赴会,又约定应变对策,表现了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君臣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表现了他的忠勇和足智多谋。
C.渑池会上,秦国没有占到上风,可见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赵国得胜的根本原因。
D.选段通过秦赵之间的斗争,显示了廉、蔺二人相互合作、共同对敌的重要作用。
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020-05-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之,为桓温所讽,遂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之 辟:征召
B.遂不行 寝:休息
C.读五经 课:考核
D.以此罪 抵:抗拒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也坚决予以斥责。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少年时期就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在家,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2020-05-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网上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思知止以
A.恭而不心服B.人者,诚能见可欲C.李牧连D.后人哀之而不
2020-04-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19-20高一·山西大同·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B.有暗香袖(充满)
C.道不销魂(没有人)
D.人比黄花瘦(菊花)
2020-04-2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醉花阴》
19-20高一·山西大同·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憔悴损:枯萎凋零。
B.怎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2020-04-21更新 | 49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声声慢》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