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输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安石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浣,世多称其贤。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
B.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
C.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
D.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是赵顼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无褒贬。
B.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对某事看法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奏议”。
C.二帝三王指古代帝王。二帝是唐尧、虞舜,三王是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D.翰林学士是古代官名。在唐代后期,往往可升任宰相,北宋其承唐制,仍掌制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记忆力强,文采斐然。他年少时喜欢读书且过目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B.王安石议论高奇,志向远大。他议论高深新奇,善于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
C.王安石执政不佳,遭到反对。两宫太后向皇帝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失掉民心;朱熹认为他的变法危害很大;韩琦直接反对他的变法。
D.王安石生活简朴,不修边幅。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的生活,自身日常生活的供养十分俭朴,有的时候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
(2)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孔子齐景公,景公致庸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荀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延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敕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B.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C.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拜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的“见”意思不同。
B.万乘,一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万乘”在文中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君”。
C.三王,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大禹、商汤王、周武王及周文王的合称。
D.殆,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与《论语》中“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谒见齐景公,齐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不肯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无功不能接受俸禄,并立刻催弟子赶紧到廪丘。
B.公上过到越国游说,越王欣赏墨子,想把大片土地和百姓分封给墨子作为他邀请墨子到越国的条件,公上过回去禀告了墨子。
C.秦国的鄙野之人为一点小利不惜与自己的弟兄们打官司的行为与墨子的“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D.石渚在追捕杀人犯时,发现罪犯是自己的父亲,他面临忠与孝的两难选择,虽然国君宽恕了他,但他为成全义而选择了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
(2)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
5.“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文中的孔子、墨子和石渚对“义”的理解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
2023-08-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衡水卓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魏主至洛阳。十二月,魏主欲变易旧风,壬寅,诏禁士民胡服,国人多不悦。通直散骑常侍刘芳,缵之族弟也,与给事黄门侍郎太原郭祚皆以文学为帝所亲礼,多引与讲论及密议政事。大臣、贵戚皆以为疏己,怏怏有不平之色。帝使给事黄门侍郎陆凯私谕之曰:“至荨但欲广知古事,询访前世法式耳,终不亲彼而相疏也。”众意乃稍解。戊申,诏代民迁洛者复租赋三年。二年夏五月,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为然不?”对曰:“实如圣旨。”又责留守之官曰:“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卿等何为不遵前诏?”皆谢罪。帝曰:“朕言非是,卿等当庭争,如何入则顺旨,退则不从乎?”六月己亥,下诏:“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戊午,魏改用长尺、大斗,其法以《汉志》为之。秋八月,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于洛阳。三年春正月,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去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秋七月,魏太子恂苦河南地热,常思北归。常私着胡服。八月,密谋召牧马轻骑奔平城。帝引见恂,数其罪,杖之百余下,囚于城西,废为庶人。初,魏主迁都,变易旧俗,并州刺史新兴公丕皆所不乐。帝以其宗室耆旧,亦不之逼,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而已。及朝臣皆变衣冠,朱衣满坐,而丕独胡服于其间,晚乃稍加冠带,而不能修饰容仪,帝亦不强也。

(选自《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孝文迁都》,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B.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C.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D.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服,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服装的总称。
B.黜,罢免官职。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夺、罢、免、去、迁等。
C.《汉志》,班固撰写,多用于指代《汉书地理志》和《汉书艺文志》。
D.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也可以指明堂,即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亲近汉人刘芳、郭祚,引起鲜卑族贵族的不快。可见,在北魏政权里,汉族官僚与鲜卑族贵族矛盾尖锐。
B.魏主想禁止使用鲜卑语言,三十岁以下朝廷官员若抗命要降官免职,显示出一代雄主锐意改革的决心和气魄。
C.魏主禁止穿胡服,改穿汉人服饰,引起国人不悦;太子违反此项规定,受到严惩,大臣由此才穿汉族官服上朝。
D.魏主看见妇女还穿着夹领窄袖的衣服,就责问留守的官员,认为他们在人朝时表示听从而退朝后就不听从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尊但欲广知古事,询访前世法式耳,终不亲彼而相疏也。
(2)帝引见恂,数其罪,杖之百余下,囚于城西,废为庶人。
5.孝文帝如何对待改革的反对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绍兴元年,金兀术寇和尚原,吴玠及其弟璘大败之。玠与璘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问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玠之兄弟北降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皆感泣,愿尽死力。金人自起海角,狂于常胜,及与玠战辄败,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是所以保蜀也。”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玠。玠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杀之,且令保伍连坐,民冒禁如故。金人陷金州,撒离喝自商于直捣上津。攻金州时,王彦以三千人迎敌而败,焚积聚,退保石泉,撒离喝遂乘胜而进,长驱趋洋、汉。刘子羽闻王彦败,而遣人召吴玠入援。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至饶风。以黄柑遗敌,曰:“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撒离喝大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耶?”遂悉力仰攻。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者山积。敌乃更募死士,由间道自祖溪关入,绕出玠后,乘高以瞰饶风。诸军不支,遂溃。四川都转运使赵开罢。时,吴玠为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不问盈虚,一切以军期趣办于开,数以馈饷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求去。朝廷为之交解。玠与金人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故屡节浮费,益治屯田。帝以玠功高,因和议成,授玠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陕西、阶、成等州皆听节制。六月已巳,吴玠卒。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故西人思之,立祠以祀。其后胡世将为四川宣抚副使。世将至,谓诸将曰:“吾不习虏情,朝廷所以遣来者,袭国家故事,以文臣为制将耳。军事一无改吴宣抚之规,各推诚心,共济国事可也。”诸将皆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吴玠兄弟保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
B.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
C.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
D.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歃血盟:泛指发誓订盟。其中“歃血”指会盟时饮血或涂血在口旁,以示诚意。
B.保伍:宋朝人民以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C.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位。开府,指高级官员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的行为。
D.立祠:特指官员死后百姓为其建立祠庙来供奉祭祀,以此表达对其德政的感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玠驻守和尚原时,百姓感激他的恩惠,为其输送粮草,他用银帛抵补,百姓输送得更多了,金兵也不能制止。
B.吴玠和撒离喝对战时,弓弩齐发,酣战六日,但敌兵招募死士,从背后偷袭,吴玠难以抵挡,最终溃败。
C.吴玠担任宣抚副使,专注战事,不过问财务盈亏,一切委托赵开办理,赵开弹劾他年老无为,朝廷将吴玠调任。
D.在吴玠去世之后,胡世将依旧沿用吴阶制定的军规,激励将领诚心效力国事,这得到众多将领的信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玠与金人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故屡节浮费,益治屯田。
(2)吾不习虏情,朝廷所以遣来者,袭国家故事,以文臣为制将耳。
2022-04-15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二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中书,此处指中书省。宋仍沿用唐三省六部制,但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已有名无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向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承担责任,没有得到朝廷同意。
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明知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帝进谏,后又当面向皇帝进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2)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B.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C.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D.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薨:古代称帝王死为薨,诸侯死为崩,士死为不禄。
C.擢:有选拔、提升官职、耸出、登、及等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入”“迁”等。
D.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一开始并不是对魏征礼遇有加,反而是责备魏征。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替魏征建造正堂,并且五天就建成,体现了对魏征的重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②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嘉祐元年五月,罢知谏院范镇。先是,帝暴疾,宰相文彦博因请帝建储,帝许之,会疾瘳而止。至是,镇即上疏曰:“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俟有圣嗣,复遣还邸。”镇前后章凡十九上,不报。待命百馀日,须发皆白。三年六月,以韩琦同平章事。既相,乘间进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庙、社稷计。”帝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已而又生女。四年十一月,汝南王允让卒,谥安懿,以其子宗实育宫中。韩琦怀《孔光传》以进曰:“成帝无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犹能如是,况陛下乎!”帝不答。至是,司马光上疏曰:“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此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善者耳。”帝遂曰:“谁可者?”琦皇恐对曰:“此非臣辈所可议,当出自圣裁。”帝曰:“宫中尝养二子,小者甚纯,近不慧。大者可也。”琦请其名,帝曰:“宗实。”琦等遂力赞之。宗实时居丧,乃起复知宗正寺。七年八月己卯,立宗实为皇子。八年三月辛未,帝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子即位,诏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乃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帝疾甚,举措或改常度,遇宦者尤少恩,左右多不悦,乃共为谗间,两宫遂成隙。一日,韩琦奏事帘前,太后鸣咽流涕,具道所以。琦曰:“此病故尔,疾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后意少解。十二月己已,开经筵。翰林学士刘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日曰:“舜至侧微,尧禅之以位,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悚然改容,太后闻之,亦大喜,两宫之疑渐释。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英宗之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B.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C.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D.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储,指确定皇位继承人,我国封建时代通常采用的是长子继承制。
B.社稷,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C.起复,常指封建时代的官吏有丧去职,守丧期未满而又被重新任用。
D.己卯,为古人用天千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建储问题上,仁宗起初一直极力回避大臣的劝谏,范镇曾多次上书建议仁宗选立宗室贤者为太子,并为此事须发全白。
B.宰辅韩琦以历史为鉴向仁宗进言指出,选立太子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他在劝诫早立太子的问题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英宗患病期间,由于宦官的挑拨,英宗与太后之间一度产生嫌隙,在翰林学士刘敞等人劝谏下,两宫的误会逐渐消除了。
D.司马光从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积极协助两代帝王,顺利地化解了帝位继承问题上所产生的危机,使国家转危为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善者耳。
(2)此病故尔,疾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颍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B.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C.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D.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B.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邓,光武见之甚欢。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光武舍城楼上披典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光武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根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构邑。禹所到,郡邑皆开门归附。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据慢无礼,禹斩之。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帝乃征禹还,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微战,辄不利。十三年,天下平定。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禹内文明,笃行浮备,事母至孝。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谧曰元侯。

1.下列对文中画出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B.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C.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D.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指九州全境。古代传说,天是半圆形罩在大地上,大地周围是四海,故称海内。
B.侯,指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又可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C.闺门,古代中央王朝的标准计时器,位于王宫附近;后一般指大户人家女子居住的内室。
D.薨,《礼记·曲礼》中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亮”。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能知人识人。邓禹初识光武帝刘秀,便能察觉刘秀非同常人,主动亲近;他向刘秀举荐的人才也能担当重任。
B.邓禹有全局意识。邓禹追随光武帝,向他进言献策,分析天下的形式,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让他任用诸位将领。
C.邓禹冷静不冲动。邓禹不愿意径直攻取长安,因为他对战争局势有独到判断,面对诸多将领的劝说,他并不冒进。
D.邓禹治家很有方。邓禹孝顺母亲,让每个孩子都掌握一门技艺,他对子孙的教养值得称道,可以称得上后世榜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2)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檄战,辄不利。
2021-05-0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B.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C.“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D.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2021-04-06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