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从史常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孔君云。

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吾知之矣。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数以违命,流于日南。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其年八月甲申,从葬河南河阴之广武原。

③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退处如怯夫然。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从史起此军行伍中。凡在幕府惟公无分寸私公苟留惟公之所欲为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君弃去,遂败。

(节选自韩愈《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

材料二:

(孔)戡,方严有家法,重然诺,尚忠义。卢从史镇泽潞,辟为书记。从史骄,与王承宗、田绪阴相连结,欲效河朔事以固其位。戡每秉笔至不轨之言,极谏以为不可,从史怒戡,岁余,谢病归洛阳。李吉甫镇扬州,召为宾佐。从史知之,上疏论列,请行贬逐。宪宗不得已,授卫尉丞,分司洛阳。初,贞元中籓帅诬奏从事者,皆不验理,便行降黜。及戡诏下,给事中吕元膺执之,上令中使慰喻元膺,制书方下。戡不调而卒,赠驾部员外郎。

(节选自《旧唐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君(            )(2)宰相李公镇扬州(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则于会肆言以(     )
A.屈服       B.责难       C.折服       D.折磨
(2)从史(     )
A.秘密       B.沾染       C.逐渐       D.沉溺
3.把材料一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
4.材料一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凡在幕府惟公无分寸私公苟留惟公之所欲为
5.材料一开篇言到“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请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称孔君为“贤佐”的原因。
6.参照材料二,赏析材料一的叙事特色。
2023-12-19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②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安石出《青苗书》使辙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③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注]①制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三等为最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辙自谓必见     (            )(2)安石出《青苗书》使辙(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1)范镇之(             )A.责问     B.感到为难     C.怨恨     D.担心
(2)命辙为之             )A.写文章     B.嘱托     C.属下       D.连缀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4.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5.第①②段画浪线的两句刻画人物鲜明生动,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2023-11-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横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马伶传

(明)侯方域

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②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③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④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鸣凤》,即《鸣凤记》,明代王世贞戏曲家作品,讲的是明朝忠臣夏官、杨继盛等人与奸相严嵩及其党羽不屈斗争的故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梨园以技(      )               (2)已而论河套(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遍金陵之贵客文人(      )
A.征服               B.邀请             C.征收                 D.访求
(2)今日为开宴(      )
A.侥幸            B.高兴               C.幸福            D.希望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4.第④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而 去 数 千 里 为 卒 三 年 倘 三 年 犹 不 得 即 犹 不 归 耳
5.第②③两段写了两场竞技,在场景描写方面有差异。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6.第④段中侯方域评价“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异”的内容。
2022-12-13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鲁效力麾下。

②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竟怒马驰去。

③至省,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变色下阶,叹曰:奇男子!微汝,吾几误劾贤员。

(节选自明·袁枚《书鲁亮侪》)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再拜问讯(     )    (2)汤浴我(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两司起立曰(     
A.推辞         B.告诫        C.道歉        D.感谢
(2)恨不连夜排衙视事     
A.审问案情      B.到职办公      C.查访情况      D.官吏上任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
4.第③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公 辕 外 官 数 十 皆 求 印 不 得 者 也 裕 何 人 敢 逆 公 意 耶
5.文章开篇说:“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奇”的表现。
6.第③段中鲁亮侪的申辩很有说服力,请简要分析。
2021-12-1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②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③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④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⑤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法令所以导民也   所以:____________
(2)秋冬则民山采   劝: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政缓(       )
A.禁忌       B.禁令       C.制止       D.约束
(2)远者四面望而(       )
A.守法       B.合法       C.依法处治       D.效法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梱。
4.第⑤段画线部分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故 三 得 相 而 不喜 知 其 材 自 得 之也 三 去 相 而 不 悔 知 非 己 之 罪 也。
5.依据文意,对本文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循吏列传》B.《史记·儒林列传》
C.《史记·货殖列传》D.《汉书·刑法志》
6.本文选材颇具匠心,请结合第②③④段加以分析。
2021-03-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其治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

②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辙饮以醇酒,闻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③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欲声名者(       )               (2)岂朕与(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其治用黄老术
A.需要                B.索取             C.要领                 D.邀请
(2)一遵萧何约束
A.束缚                    B.规章                  C.约定                  D.限制
3.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4.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萧何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
5.对文中曹参形象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自信从容B.治国有方C.崇尚道家D.守正创新
6.第③段中曹参面对汉惠帝的当堂贵问,应对有方且很有信服力,请加以分析。
2021-03-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养蒙,字泰亨,泽州人。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吏科左给事中。少负才名明习天下事居言职慷慨好建白。以南北多水旱,条上治奸民、恤流民、爱富民三事,帝嘉纳之。锦衣都指挥罗秀营佥书,兵部尚书王遴格不行,失欢权要而去,秀竟夤缘得之。养蒙疏发其状,事具遴传。御史高维崧等言事被谪,养蒙偕同官论救,复特疏讼之。忤旨,夺俸。

②寻迁工科都给事中。都御史潘季驯奏报河工,养蒙上言曰:“二十年来,河几告患矣。当其决,随议塞,当其淤,随议浚,事竣辄论功。夫淤决则委之天灾而不任其咎,浚塞则归之人事而共蒙其赏。及报成未久,惧有后虞,急求谢事,而继者复告患矣。其故皆由不久任也。夫官不久任,其弊有三:后先异时也,人己异见也,功罪难执也。请仿边臣例,增秩久任,斯职守专而可责成功。”帝深然之。

③有诏潞安进绸二千四百匹。未几,复命增五千。养蒙率同官力争,且曰:“从来传奉职造,具题者内臣,拟旨者阁臣,抄发者科臣。今径下部,非祖制。”不从。出为河南右参政。寻召为太仆少卿,四迁左副都御史。

④寻迁户部右侍郎。时再用师朝鲜,命养蒙督饷。事宁,予一子官。三十年,尚书陈蕖称疾乞罢,诏养蒙署事。会养蒙亦有疾在告,固辞。给事中夏子阳劾其托疾,遂罢归,卒于家。天启初,赐谥毅敏。

(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迁工科都给事中(       ) (2)帝深(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养蒙发其状(     
A.粗略梳理   B.疏远避开   C.分条陈述   D.疏通关节
(2)今下部(     
A.途经     B.直接     C.捷径     D.要求
3.第①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少负才名明习天下事居言职慷慨好建白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会养蒙亦有疾在告,固辞。给事中夏子阳劾其托疾,遂罢归,卒于家。
5.第④段中张养蒙被赐谥“毅敏”(刚正果敢),请结合文章第①段内容分析这一谥号是否确切。
6.第②段中张养蒙的进言很有说服力,请简要分析。
8-9高三上·上海崇明·期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霍)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长公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


【注】①七尺三寸,约合1.68米。②“谊”通“义”。③婕妤,宫中女官名。④尚主:娶公主为妻。⑤长主,即长公主。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止进有(            )             (2)郎仆射窃视之(            )
(3)众庶莫不(            )          (4)而长公主(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欲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B.天下想闻其风采
C.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D.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3.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主者B.长主大以是怨光
C.云无心以出岫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
②桀因帝姊长公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
5.文中能够表现霍光“资性端正”的事情分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其一:
其二:
2020-08-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百家众技,靡不精究。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君曰:“此不足为也。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犹时时指授弟子,皆有可观。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

②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出。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

③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予言:“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公云:“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如期必于秋。”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节选自元·徐显《稗史集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君往见(         )(2)君既(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治疾多奇(         )
A.验证 B.经验 C.灵验 D.试验
(2)而吾不及,命也夫(       )
A.参与 B.预先 C.料想 D.预兆
3.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5.第①段中葛乾孙“不复应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葛乾孙形象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2019-12-2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11-12高一上·上海崇明·期中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①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之辂车②乘马,三返不受,公不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遂让不受。

(《晏子春秋》)


[注]①寿:保。 ②辂车:大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何乘不之甚也(美好)B.三返不受,公不(高兴)。
C.公不说,召晏子(急忙)D.民之无(礼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及国游士,皆得焉。        ②君将哀而之乎。
B.①弊车驽马,奉其身。          ②若甚怜焉,而卒祸。
C.①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德。
D.①臣无以禁       ②虽我死,有子存焉。
3.下列句子中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梁丘据)三返不受。
B.然(臣)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
C.(民)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D.遂让不受(辂车乘马)。
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
②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
5.联系全文,你认为晏子具有怎样的品性?请简要回答。
2019-12-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崇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