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

尉迟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咎,以求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余官如故。四年,丁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事免。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太平。今之所请,深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唯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曰文。

(《隋书》卷四七)


[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权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公,普为吾守        委:交托
B.若己有之,亦不显人     过:责备
C.冀与公共治天下,以太平       致: 达到
D.今之所请,深本望       乖:违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官员必须停职守丧的制度。
B.坐,连坐。连坐是指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处罚的制度。
C.耳顺,六十岁,意指个人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也称“花甲”。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表彰其生平功业所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世康德隆望重,性情恬淡。尉迟迥兴兵作乱,世康受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使全境安宁整肃:他崇尚古人质朴之风,不因得失扰乱心志。
B.韦世康自幼慧敏,谦进平和。世康从小沉稳敏捷,年纪轻轻就被官府任用。任吏部尚书后也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仍像原先一样对待其他官员。
C.书世康为官公平,廉洁正直。世康两次吏部任职,荐举提拔官员甚多,都能做到选拔任用公正,得到朝廷的高度评价。
D.韦世康爱民惠民,治理有方。东夏刚刚平定,世康便安抚士人百姓。任职则州,施政简素清静,百姓爱戴,全境没有争论官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
(2)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
5.文中韦世康三次请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0-09-22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四十三)


【注】①噍呵:斥责。②施易:变卖以换钱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且时,属孝景曰              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
B.景帝上林                                                 幸:指皇帝到某处
C.剑尚盛,未尝                               服:使用
D.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将:统率,率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B.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C.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D.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绾忠厚谨慎,受到皇帝敬重。孝景帝为太子时,请文帝身边的人喝酒,他以生病为由不去参加;文帝死前嘱咐景帝要善待他,景帝即位后,一年多没有斥责过他。
B.卫绾为官清廉,为人忠实宽厚。别人拿宝剑换取钱财,而他却把先帝赐的六把宝剑保存完好,并不再接受景帝所赐宝剑;有人责备他,他甘愿蒙受,不与人争辩;有了功劳,常让给他人。
C.卫绾因两次立军功,两次加官晋爵。吴楚人反叛,他率兵攻打立下功劳,被授为中尉;三年之后,又因为立下军功被封为建陵侯。
D.卫绾敦厚少言,受到皇上尊宠和赏赐。他由太子太傅升为御史大夫,最后升为丞相,为官期间始终不发表什么个人意见,皇上认为他敦厚,尊宠他并赏赐他很多财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
(2)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            异:诧异
B.遇叛敌                      道:在路上
C.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并驱如故       《狼》
B.览物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何陋                    《陋室铭》
D.不以其道             《马说》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2018-09-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 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2018-07-26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吏之名,吾窃焉。”

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

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竞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1.(填涂答题卡第6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为人深厚,不                                     伐: 征讨,讨伐
B.共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          陋: 认为……见识短浅
C.公府不吏,自吉始                                 案:审问,调查
D.以醉饱之失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          去: 使……离开
2.(填涂答原卡第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B.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C.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D.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3.(填涂答题卡第8题) 下列对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吉为人能周密情感不外露,处理政务宽松。三公之府不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处世宽容,小节显德。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不能因醉酒将他赶走。
C.丙吉应对从容,受到褒奖。他的车夫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丙吉能详细答 皇帝召问。
D.丙吉抓大放小,有为有不为。他认为处理百姓斗殴、追赶捉拿杀伤人犯之类的事情是长安令和京兆尹的职权范围。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项羽本纪》)
(2)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018-04-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县大                           耸:震惊
B.公自兵阻水拒之             勒:率领
C.正民                           坐:定罪
D.而流之                           贷:施与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B.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C.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D.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寿春太守王正民被指责救灾不利,他实行的“折役米”导致米价飞涨、饥荒更重。陈公弼把实情上奏给朝廷,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
(2)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2018-04-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B.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C.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D.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2.下列相关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汉代确立的“五日一休沐”制度,五天有一天归家休息会亲洗沐。而《滕王阁序》中便成为“十旬休假”,由“五日一休沐”变为“十日一休沐”,即是唐代的“旬休”制度。
B.大司农,简称“大农”,汉代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的官。
C.大父,指伯父,称谓前加“大”在文言中可以表示敬称,与现代汉语的“大爷”类似。
D.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
3.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郑庄讲义气好交友。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常在长安的城郊朋友之处存放马匹,来邀请、酬谢宾客,夜以继日,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B.郑庄待人平等,尊重别人。郑庄任太史时,客人到来,没有贵贱之分。他对客人都能以宾主的礼节对待,很注意尊重地位低下的人。
C.郑庄用人不当,为自己招致祸患。郑庄任用的宾客利用大司农的货物营利,欠了公家许多债务,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
D.郑庄在为官期间,虽然官职有起伏变化,但其人正直、侠义、廉洁、敢于直言进谏,并且待人谦和平等,总体而言郑庄是个难得的好官。
4.文言翻译:
①.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②.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2018-04-24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三) 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威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成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琊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堑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些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以此获讥于世。

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①时为琅琊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B.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C.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D.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辟引、辟书、辟除、辟举等。
B.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掌文书及群臣章奏,六部中吏部尤为重要,专管司法的制定。
C.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D.谥指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降职为东海王文学。
B.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他的才识深得王导等人的赏识和举荐,从而多次升迁,后官至尚书令,被封为左将军。
C.何充执掌国政,正气凛然。 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诏立太子为帝。
D.何充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凡是选任官职,无不以功臣为先,不为私人树立亲戚党朋且乐善好施,人们因此很敬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
(2) 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
2018-02-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逐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十三年,迁黄门待郎。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泊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太宗尝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卿等须言朕惩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威云:“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洎对曰:“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而加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逊言者之路。”太宗曰:“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谓洎曰:“我今远征,使卿辅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识我意。洎进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太宗以其妄发,颇怪之,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十九年,太宗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泊与中书令马周入谒。泊、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太宗问周,周对与洎所胨不异。遂良又执证不已,乃赐洎自尽。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洎文集十卷,行于时。则天临朝,其子弘业上言洎被遂良谮而死,诏令复其官爵。

(选自《旧唐书》第七十四卷,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B.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C.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D.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男”是爵位名,唐朝有“开国县男”之爵,位列“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之前。
C.“玄武”“青龙”“白虎”“朱雀”本为中国古代的四种神兽,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而“玄武”对应北边,因此“玄武门”是唐代宫城的北正门。
D.“婕妤辞辇”,是说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认为天子出行应有贤臣在侧而不应有妃子形影相随,因此拒绝与皇帝同乘辇车,后世用“却辇之德”来形容女子贤德明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洎做过两次黄门侍郎,一次是在隋朝末年侍奉自称梁王的萧铣时被授予此职,次是归唐后,被太宗授予此职。
B.唐太宗十分倚重刘洎,远征时令他辅佐太子,但又担心他粗疏直率的性格会使他道遇不测,所以嘱咐他要谨慎小心。
C.褚遂良与马周诬陷刘洎在太亲重病时,想学伊尹、霍光独揽大权,甚至干涉新帝废立之事,诛杀意见不合的大臣,使得太宗赐洎自尽,他的冤屈一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才得以洗雪。
D.刘洎文武双全,早在追随萧铣时就带兵攻城略地,取得岭外五十余城。他所著文集多达十卷,风行于当时。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
(2)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
2018-01-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元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B.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C.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D.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称其表德之字。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的考试。
C.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用以纪年。在古代也用干支法纪年,如苏轼游赤壁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那一年为壬戌年。
D.黜,指官职的贬退。文中“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中的“左降”等也表降职贬官,“转考功郎中”中的“转”则指提拔任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他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皇上下诏让韩愈撰写《平淮西碑》以表彰裴度。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文以志。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017-12-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