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       奇:稀奇
B.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                           固:坚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渐离以筑击始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B.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C.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D.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古代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尊者居上位,卑者处下位。
B.“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周代王位由嫡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也有异姓功臣封为诸侯的)。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
C.“皇帝”,自从秦始皇首立“皇帝”名号以来,“皇帝”一词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尊贵的称号。
D.“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之神和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他在身边击筑。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C.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B.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古代地位森严,士大夫死称卒,唐宋以后,平民才能称卒。
C.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D.乡试是古代科举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秀才的身份参加,因为当时正值阳春四月,杏花绽放,故称“杏榜”,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C.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二十四年,拜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文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寿宫。

后以国用不足,减损御食,诸金银器物皆去之。东阿王植,太后少子,最爱之。后植犯法,为有司所奏,文帝令太后弟子奉车都尉兰持公卿议白太后,太后曰:“不意此儿所作如是,汝还语帝,不可以我故坏国法。”及自见帝,不以为言。

太祖从弟曹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后怒责文帝曰:“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又谓郭皇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敬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七月,合葬高陵。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B.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C.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D.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文中是曹操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根据其生前功业和品德所评定的称号,如高宗、玄宗、武宗等。
B.践阼,原意为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后指帝王登基。
C.皇太后,一般指皇帝的母亲,皇帝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生母(先帝皇后)在则以嫡母为皇太后;生母过世,则以先帝皇后(继任皇后)为皇太后。
D.崩,古代讳言尊者之死,皇帝、皇后、太后去世称为“崩”,诸侯去世称“薨”,大夫去世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卞皇后遇事沉着镇定。董卓作乱时,曹操离开洛阳避难,部下误信曹操遇难的消息纷纷要离开,卞皇后及时劝说他们,为曹操挽留了人马。
B.卞皇后有母仪之德。除了养育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外,曹操其他儿子中有母亲去世者,皆由卞皇后抚养长大。
C.卞皇后不徇私情。爱子曹植犯法,卞皇后认为不能因她的缘故而破坏国家法度,之后她与文帝见面,也并不为曹植说情。
D.卞皇后深明大义。文帝因与曹洪有私怨,便以门客犯法的罪名逮捕曹洪欲治死罪,卞皇后为此怒责文帝,以至于为此事多次哭泣,最终保住曹洪性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离娄下》)
2018-04-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者,而委成咸均赋。改知果州南充县。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擢知资州,时久旱,咸被命即请帅臣发粟二千余石以振。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经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吴)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曦以咸蜀名士,秋苦助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李道传问咸:“计将安出?”咸曰:“事极不过一死耳,必不为吾蜀累也。“语家子钦曰:“咸受国厚恩,义当击贼,恨无兵权,独有下策,削发以全臣节。“会曦以书招之急,咸答书劝其禀令,既而欲亲谕之,遂行。曦既诛,咸语诸子曰:“吾不能讨贼而弃官守,罪也。“上表自劾,安丙、杨辅等皆勉其出。时僭乱后,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请内奏于朝。咸总赋之始,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益昌大军库有楮引百八十万,城下三仓军粮四十余万石,料七万余,而布帛丝绵、钢铁钱不预焉。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守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陈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液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B.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对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C.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D.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 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指中国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在第一个名次。
B.转运使,官名,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兼领维持治安、边防、钱粮、巡察等职责。
C.缗,本义为钓鱼的绳子,后为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D.帑,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文中的帑藏,指的是国库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咸为官宽仁,心系百姓。他认为减两税对百姓有利,表示支持;大旱之时,他奏请统帅发送两千余石粮食赈济百姓。
B.陈咸为人臣子,恪守节义。吴曦叛变后,想通过胁迫陈咸来命令其他人,但他宁可削发;后又因没有尽人臣之义自我弹劾。
C.陈咸勤于政务,颇有政绩。他总管财赋时,在安丙的支持下,他力挽狂澜,不到两年就扭转了国家财政亏空的状况,并有很多盈余。
D.陈咸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陈咸提前增送粮食充实金州的实力,人们都认为金人不可能去那样险要的地方,但事实证明陈咸是正确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者,而委咸均其赋。
(2)会曦以书招之急,咸答书劝其禀命,既而欲亲谕之,遂行。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仁宗万言书,言改革之事,然帝未以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初,安石训释《诗》《》《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曰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①忮:zhì,刚愎。②儇:xuān,轻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B.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C.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D.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名与字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对,或用典等。介,古代传说为凤凰站落之石。甫,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B.庆历、嘉祐、元祐,都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书》,即《尚书》,也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入“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D.谥,即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喜好读书,文思敏捷。他少年时读书过目不忘,写的文章看似不经意,实则非常精妙,曾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后来他中了甲等进士。
B.王安石淡泊名利,不喜奢华。朝廷曾屡次征召他进京任职,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他穿衣不讲究,但苏洵认为他不近人情,是个奸邪之人。
C.王安石很有才干,政绩卓著。他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他晚年在金陵写的《字说》一书,官府用作录取读书人的标准。
D.王安石倔强刚愎,善于辩论。他曾经上万言书,洋洋洒洒阐述变法的主张。他在当宰相期间不用老成持重的人,而用轻浮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2)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举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累迁至祭酒。

万历五年,以詹事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要同馆十余人诣居正求解,居正不纳。锡爵独造丧次,切言之,居正径入不顾。中行等既受杖,锡爵持之大恸。明年,进礼部右侍郎。居正甫归治丧,九卿急请召还,锡爵独不署名。旋乞省亲去。居正以锡爵形己短,益衔之,锡爵遂不出   

十二年冬,即家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机务。还朝,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帝咸褒纳。

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相构,以锡爵负时望,且与居正贰,力推之。比锡爵至,与时行合,反出疏力排植等,植等遂去。时时行为首辅,许国次之,三人皆南畿人,而锡爵与时行同举会试,且同郡,政丵府相得甚。然时行柔和,而锡爵性刚负气。十六年,子衡举顺天试第一,郎官高桂、饶伸论之。锡爵连章辨讦,语过忿,伸坐下诏狱除名,桂谪边方。御史乔璧星请帝戒谕锡爵,务扩其量,为有容之臣,锡爵疏辨。以是积与廷论忤。

时群臣请建储者众,帝皆不听。十八年,锡爵疏请豫教元子,录用言官姜应麟等,且求宥故巡抚李材,不报。尝因旱灾,自陈乞罢。帝优诏留之。火落赤、真相犯西陲,议者争请用兵,锡爵主款,与时行合。未几,偕同列争册立不得,杜门乞归。寻以母老,连乞归省。乃赐道里费,遣官护行。归二年,时行、国及王家屏相继去位,有诏趣召锡爵。二十一年正月,还朝,遂为首辅。

锡爵在阁时,尝请罢江南织造,停江西陶器,减云南贡金,出内帑振河南饥,帝皆无忤,眷礼逾前后诸辅臣。其救李沂,力争不宜用廷杖,尤为世所称。特以阿并封指被物议。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锡爵遂屡疏引疾乞休。帝不欲其去,为出内帑钱建醮祈愈。锡爵力辞,疏八上乃允。先累加太子太保,至是命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赐道里费,乘传,行人护归。归七年,东宫建,遣官赐敕存问,赉银币羊酒。

三十五年,廷推阁臣。帝既用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还念锡爵,特加少保,遗官召之。三辞,锡爵亦自阖门养重,竟辞不赴。又三年,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太保,谥文肃。

(选自《明史列传二十四·王锡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B.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C.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D.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第一名称为“状元”。
B.夺情,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以素服办公。
C.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或称“元辅”主持内阁大政,职权最重。
D.元子,指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锡爵不仅科考成绩优秀,而且仗义执言。由于所作所为得罪了违背丧制的首辅张居正而被压制,但是也因与张居正不和,后被人极力推举进入内阁任职。
B.王锡爵爱惜名誉,有时显得心胸不够宽广,被人视为没有涵养,儿子王衡考取顺天试的第一名,遭到言官议论,王锡爵上奏辩驳,言辞激愤,议论者受到惩罚。
C.在边疆的问题上,王锡爵有真知灼见。西部边疆遭受到少数民族侵犯,王锡爵力排众议,反对出兵抗击,主张和平解决,建议未被采纳,不久接连奏请回乡探亲。
D.在首辅任上,王锡爵有得有失,世人也有褒有贬。他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受到皇帝的宠爱;但一些行为受到人们非议,于是王锡爵屡次上奏称病请求退休。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以锡爵形己短,益衔之,锡爵遂不出。
(2)御史乔璧星请帝戒谕锡爵,务扩其量,为有容之臣,锡爵疏辨。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昌,本名挞懒,穆宗子。宗翰袭辽主于鸳鸯泺,辽都统马哥奔捣里,挞懒收其群牧。宗翰使挞懒追击之,不及,获辽枢密使得里底及其子以还。诏增赐银牌十。又降遥辇二部,破兴中兵,降建州官属,得山砦二十,村堡五百八十。挞懒请以遥辇九营为九猛安上以夺邻有功,使领四猛安,五猛安之都帅,命挞懒择人授之。挞懒与刘彦宗举萧公翊为兴中尹,郡府各以契丹、汉官摄治,上皆从之。及宗翰、宗望伐宋,挞懒为六部路都统。宗望已受宋盟,军还,挞懒乃归中京。天会四年八月,挞懒、阿里刮破宋兵二万于杞,覆其三营,获京东都总管胡直孺及其二子与南路都统制隋师元及其三将,遂克拱州,降宁陵,破睢阳。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天会十五年为左副元帅,封鲁国王。明年,挞懒朝京师,倡议以废齐旧地与宋,熙宗命群臣议,会东京留守宗隽来朝,与挞懒合力,宗干等争之不能得。宗隽曰: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宗干折之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勿与便。”挞懒弟勖亦以为不可。既退,挞懒责勖曰:“他人尚有从我者,汝乃异议乎。”勖曰:“苟利国家,岂敢私邪。”是时,太宗长子宗磐为宰相,位在宗干上,挞懒、宗隽附之,竟执议以河南、陕西地与宋。久之,宗磐跋扈尤甚,宗隽亦为丞相,挞懒持兵柄,谋反有状。宗磐、宗隽皆伏诛,诏以挞懒属尊,有大功,因释不问,出为行台尚书左丞相,手诏慰遣。

节选自《金史·完颜昌传》)


【注】①穆宗:金太祖完颜旻的叔父盈哥。②猛安:金时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编制单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B.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C.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D.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使,中国古代官名,负责统帅全国军政,辽时为最高朝官。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约相当于明清时的省。
C.行台指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在其所驻扎的地方设立临时性机构,又称行尚书台
D.手诏指古代帝王身边的宠臣或远在边疆的钦差大臣代替帝王临时所手写的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挞懒出身名门,深受信任。他听从完颜宗翰的命令追击辽军,虽然没有追上,但俘获了辽国枢密使和他的儿子。
B.完颜挞懒屡立战功,深受恩宠。他因为战功卓著,多次升迁,曾得到皇帝恩赐的银牌,后被封为鲁国王。
C.完颜挞懒自矜功伐,干涉朝政。他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干预朝政,不顾朝廷大臣的反对,把已荒废的齐国旧地给宋朝。
D.完颜挞懒心怀异志,事败被赦。他手握兵权,密谋反叛朝廷,事情败露后,金熙宗因他有很大的军功而赦免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夺邻有功,使领四猛安,五猛安之都帅,命挞懒择人授之。
(2)宗干折之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B.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C.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D.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和“征”都是指征召布衣出仕,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察茂才”“举孝廉”则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B.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C.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D.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济机智有谋略,多次替太祖解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蒋济假称消息,孙权相信,烧毁围城的营阵撤离;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想要迁都,蒋济献策,解除樊城之围。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上谏。文帝问他天下“风教”,他大胆直言;明帝时,他直言告诫文帝要估计老百姓能力,安抚他们的疾苦。虽开始都触怒君主,但最终还是获得原谅。
C.蒋济文武兼备,深受赞许。他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深得明帝称赞。
D.蒋济为人谦虚,淡泊名利。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蒋济被加封为都乡侯,但他认为赏赐一定要给有功之人,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谋划,也没亲自统帅打仗,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2)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