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被认为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C.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D.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2018-09-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智光,本以骑射从军,常有戎捷,自行间登偏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镇陕州,与之昵狎。朝恩以扈从功,恩渥崇厚,奏请多允,屡于上前赏拔智光,累迁华州刺史、同华二州节度使及潼关防御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智光与杜冕不协,遂杀鄜州刺史张麟,坑杜冕家属八十一人,焚坊州庐舍三千余家。惧罪,召不赴命。朝廷外示优容,俾杜冕使梁州,实避仇也。永泰二年十二月,智光专杀前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充方居缞绖,潜行,智光追而斩之。又劫诸节度使进奉货物及转运米二万石,据州反。智光自鄜州专杀,朝廷患之。智光遂聚亡命不逞之徒,众至数万,纵其剽掠,以结其心。

淮南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崔圆入觐,方物百万,智光强留其半。举选之士竦骇,或窃同州路以过,智光使部将邀斩于乾坑店,横死者众。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智光受诏慢骂曰:“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只如挟天子令诸侯,天下只有周智光合作。”

大历二年正月,密诏中书令郭子仪率兵讨智光,许以便宜从事。时同、华路绝,上召子仪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受口诏付子仪,纵裂帛写诏置蜡丸中,遣家童间道达焉。子仪奉诏将出师,华州将士相顾携贰。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以其所管降子仪。贬智光为澧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是日智光为帐下将斩首,并子元耀、元干等二人来献。丁卯,枭智光首于皇城之南街,二子腰斩以示众。(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B.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C.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D.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禆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
B.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C.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关税、厘金、营造工程,部长称为工部尚书。
D.散官就是负责一些闲散职务的官员的通称,待遇厚薄不一,如朝议大夫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智光出身卑微,靠战功升官。原来以骑马射箭从军, 经常立战功, 不久任副将。皇帝听信鱼朝恩的说词,多次赏赐周智光。
B.周智光心肠狠毒,迫害别人。周智光与杜冕之间不和, 于是杀死鄜州刺史张麟, 将杜冕家属共计八十一人活埋, 烧毁坊州的房舍三千多家。
C.周智光拥兵割据,为非作歹。周智光不仅杀死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还阻截地方官员给朝廷的进贡,纵容盗贼偷盗通州路的选举之士。
D.皇上让郭子仪的女婿带口头诏令给郭子仪,命他率兵讨伐智光, 见机行事。郭子仪奉命准备出师, 华州将士相继叛离了周智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
②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元轨,武德六年始王蜀,后徙吴。多材艺,高祖爱之。太宗尝问群臣曰:”子弟孰贤?”魏征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帝由是遇益厚。诏纳微女为妃。尝从猎,遇群豕,帝使射之,苦不虚毂,豕为尽。帝抚其背曰:“尔艺过人,顾今无所施。方天下未定,得若岂不用乎?”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高祖崩,去官,毁瘠甚,服除,遂菜食布衣终身,至忌日,辄累昼不食。十年,徙霍王,历绛、徐、定三州刺史,实封至千户。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谦慎未尝与物忤。数引见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突厥寇定州,元轨令开城门,偃旗帜,虏疑,不敢入,夜遁。州人李嘉运潜结贼,诏穷诛支党,元轨以寇近且强,人心危,但杀嘉运,余无所诘,因自劾。帝喜曰:”朕固悔之。非王之明,几失定州矣。”王文操者,与贼战,败,二子凤、贤更以身蔽父,得全,二子死。县抑不为言,元轨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诏赠凤、贤朝散大夫,旌礼其闾。元轨每朝,数上疏陈得失,多所裨正,帝尊重之,有大事,常密驿咨逮。帝崩,与侍中刘齐贤同知山陵事。元轨淹练故事,齐贤叹曰:“是非吾等及已!”尝遣国令督封租,令请贸易取赢,答曰:“汝当正吾失,反訹吾以利邪?”不纳。越王败,徒黔州,薨。

(节选自《新唐书▪李元轨传》)


【注】①指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他们都好经学。②菩(kuò):箭尾,即射箭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③訹(xù):引诱,诱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B.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C.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D.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是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秦始皇开始专用作皇帝自称。
B.忌日一般指父母及其他亲属等去世的日子,忌日当天因禁忌饮酒、作乐等事,故称。
C.实封是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实封者,才能享有封地的租税。
D.山陵既有山岳的意思,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文中指皇帝的陵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元轨箭法高超,得到夸奖。他曾经跟随太宗皇帝外出打猎,将一群野猪全部射杀,百发百中,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夸赞。
B.李元轨精通经学,为人至孝。在魏征看来,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高祖去世,他离官守丧,并以终身吃素穿布衣等寄托哀悼之情。
C.李元轨富于谋略,稳定局势。突厥侵犯定州,他巧设计策,令敌人不战而逃;为了稳定民心,他违背皇上旨意,只杀李嘉运一人,从而保全了定州。
D.李元轨熟知典礼,不谋私利。他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朝廷礼仪使刘齐贤自叹不如;面对国令想用租赋经商谋利的建议,他予以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谦慎未尝与物忤。
(2)县抑不为言,元轨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忠字伯始,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以才能有声称。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密,于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忠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以省请谳之敞。又上除蚕室刑;解臧吏三世禁铟;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兄弟相代死,听,赦所代者。事皆施行。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朝事。忠以为临政之初,宜征聘贤才,以宣助风化。常侍江京、李闰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帝又爱信阿母王圣,封为野王君。忠内怀惧懑而来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自帝即位以后,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更相饰匿,莫肯纠发。忠独以为忧,上疏。元初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阙还职。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声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摇,今得葬送。请依此制。”太后从之。忠以久次,特为仆射。时帝教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谒。又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忠上疏,书奏不省,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忠以为非国田体,上疏谏。忠意常在褒索大臣,待下以礼。其九卿有疾,使者临问,加赐钱布,皆忠所建奏。顷之,迁尚书令。延光三年,拜司隶校尉。纠正中官外戚宾客,近幸惮之,不欲忠在内。明年,出为江夏太守,复留拜尚书今,会疾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B.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C.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D.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奇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谳指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时,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
B.服阕是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之意古代有为父母服孝三年的礼制,期满才可脱孝服。
C.郡国是郡和诸侯国的并称,汉代分天下为郡与国,都直属中央,国是诸侯王的封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其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忠才能突出,得到司徒举荐。他担任廷尉正时,就因才能突出获得美好的声誉,司徒刘铠举荐他,建议让他担任机密职官,他被提拔担任尚书。
B.陈忠明习法律,执法务求宽大,他家世代主管刑法,他执法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提出了废除残忍的宫刑、精神失常的人杀人从轻发落等建议。
C.陈忠忧国忧民,不断上疏朝廷。皇帝执政之初,他主张征召聘用贤才;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对;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隐匿不报,他上疏奏闻。
D.陈忠尊崇大臣,加强制度建设,他对于不符合国家制度的规定,敢于上硫劝谏;因为他的提议,九卿患病,朝廷就派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
(2)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答,辄切免公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尚书”是官职名。隋唐时期创立的中央政府官职始有此称呼,其主要职责在于分管六部,即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
B.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且只称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之人,如孔子、颜子、先秦诸子等。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统一用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2)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2018-06-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韩缜,字玉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词极剀切。前此,武臣不执亲丧。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遂著令,自崇班①以上听持服。参知政事孙抃持禄充位;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帝为罢抃,而正志聪罪。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②。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致辽主,不克见而还。知开封府,禧再至,复馆之。诏乘驿诣河东,与禧分画,以分水岭为界。复命,赐袭衣、金带,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首相蔡确与章惇谋诬东朝,及确为山陵使,缜暴其奸状,由是东朝及外廷悉知之。确使还,欲以其属高遵惠、张琎、韩宗文为美官。缜曰:“遵惠为太后从父;琎者,中书郎璪之弟;宗文,臣侄也。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乃止。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请老,为西太一宫③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韩缜转》)

[注]①崇班:官名,即内殿崇班,宋代武臣阶官。@封册: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3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B.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C.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D.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服,即居丧守孝。服制是指死者亲属按照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穿戴不同等差的丧服制度。
B.牒,中国古代百姓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其编连在一起称为牒。
C.金带,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在待诏有功时给予的奖励,是荣誉的象征。
D.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名。皇祐元年置,由曾任宰相大臣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缜性情耿直,光明磊落。他在皇帝征求水灾的意见时,言语犀利地提出个人见解;在任命官员的问题上,他反对任用和君主、大臣关系密切的人。
B.韩缜弘扬美德,推行孝道。在武臣不守丧礼的问题上,他用为父母守孝三年,是自古到今共同的典制来阐述观点,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韩缜眼不着砂,一心为国。对一些无所作为的高官和滥行职权的人,他极力批判,皇上最终定了这些人的罪。
D.韩缜有礼有节,讲究谋略。在对待辽使的问题上,韩缜始终礼遇对方;在对待蔡确的问题上,他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揭露其罪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
(2)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陷泰州。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行省参政赵琏,并陷兴化,结砦德胜湖,有众万余。元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绐杀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是岁至正十三年也。

明年,元右丞相脱脱总大军出讨,数败之,围高邮,隳其外城。城且下,顺帝信谗,解脱脱兵柄,削官爵,以他将代之。士诚乘间奋击,元兵溃去,由是复振。逾年,淮东饥,士诚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率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客,竟不降。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数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葑门,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

《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注】:①舁:抬②葑门:于苏州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B.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C.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D.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户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文中“万户告身”指授予万户官职的凭信。
B.谢客有“谢绝会客、酬谢刺客”等之意,文中的谢客是指“感谢客人”。
C.“僭”指“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文中“僭号”指冒用皇帝的称号。
D.幅巾,是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戴幅巾是一种儒雅简朴的装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原先凭借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因不满被弓手丘义等富人欺辱,与义士一起杀了他们,举兵起义。
B.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后来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C.张士诚与元右丞相脱脱交战时,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多次击败元军,使得元顺帝不得不更换将领,但仍然抵挡不了张士诚,元军只得溃败而去。
D.太祖多次招降张士诚,他都没有答应,李伯升等多次劝说,张士诚也拒不投降,最终上吊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
(2)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仁宗万言书,言改革之事,然帝未以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初,安石训释《诗》《》《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曰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①忮:zhì,刚愎。②儇:xuān,轻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B.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C.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D.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名与字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对,或用典等。介,古代传说为凤凰站落之石。甫,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B.庆历、嘉祐、元祐,都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书》,即《尚书》,也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入“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D.谥,即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喜好读书,文思敏捷。他少年时读书过目不忘,写的文章看似不经意,实则非常精妙,曾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后来他中了甲等进士。
B.王安石淡泊名利,不喜奢华。朝廷曾屡次征召他进京任职,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他穿衣不讲究,但苏洵认为他不近人情,是个奸邪之人。
C.王安石很有才干,政绩卓著。他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他晚年在金陵写的《字说》一书,官府用作录取读书人的标准。
D.王安石倔强刚愎,善于辩论。他曾经上万言书,洋洋洒洒阐述变法的主张。他在当宰相期间不用老成持重的人,而用轻浮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2)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强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B.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C.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D.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既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其所辖地区。
B.巡狩,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意为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其所守的疆土并发布政令。
C.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D.物故,亡故去世,《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牛邯等人,对郎宫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B.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几位王傅数次被宣召,有人因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唯独杜林有召必到。
C.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D.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①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②。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家丈人,东家,主人     ②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B.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C.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D.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而社稷幸得血食”中的“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用来指国家。
B.“而社稷幸得血食”中的“血食”是一个词,指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C.“其明年”中的“明年”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明年,在这指“第二年”。
D.“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中的诸侯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皇帝,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供述职。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之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018-01-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