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号葬项羽榖城。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指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始与项羽俱受命A怀王B曰C先入定关中者D王之E项羽负F约G王H我于蜀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陵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这儿称冢不称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B.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这儿刘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C.高祖,祖父的祖父。司马迁在《史记》中尊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为“高祖”,而刘邦实际的庙号是“太祖”。以后各朝代都尊开国皇帝为“高祖”。
D.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间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决斗,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对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罢兵撤走了,而刘邦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项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2)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5.本来“汉王伤胸”,却按着脚说“虏中吾指!”由此可见汉王刘邦的什么性格特点?
2023-12-25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统编版 高一必修下册 第3课知能达标训练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安石,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以母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注】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节选自张溥《宋史论》)


【注】 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被遇A神宗B致位C宰相D世方仰其E有为F庶几复见G二帝H三王之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人的称谓一般有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官名等,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用于称呼平辈或尊辈。
B.忧,指父母的丧事,“母忧”是指母亲去世,也可称为“外艰”,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回乡为父母守孝。
C.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如唐玄宗年号有天宝、开元等。
D.三司,古代三种官职的合称。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年少时喜欢读书,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写成后精妙无比,让人叹服;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能说会道,颇有见解。他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所谓“大儒”,大都是才能平庸之人罢了。
C.乙文有论述文特点但同样有历史事件的记叙。如韩琦曾委婉地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甲、乙两文写作方法有异。甲文主要叙述人物言行,乙文主要引用朱熹的评价,朱熹肯定王安石的文章、品行、才干,而否定他变法中以及用人中造成恶果的某些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2)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5.朱熹否定了王安石的哪些做法?请简要概括。
2023-12-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统编版 高一必修下册 第15课知能达标训练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无为后所嗤!”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若安A天下B必须先正C其身D未有身正E而影曲F上治G而下H乱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皇帝庙号多为“太宗”。
B.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就是宫殿的台阶下,后来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慎,这里是“谨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所宜深慎”中的“慎”不同。
D.顿首,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的礼仪,见面时行礼人低头拱手。也是书信用语,表示致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论君道,百姓为要。他说不能损害百姓利益,不能扰害百姓,也不能说不合事理的话,魏征认为这符合古理。
B.太宗论财物,妄受殒身。他认为用宝贵的性命来博取财物,比用明珠弹射鸟雀还得不偿失,为此而死,实乃可笑。
C.太宗论贪鄙,鉴戒奢侈。他以隋炀帝为反面例子,告诫臣子们不要任性放纵,奢侈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之人。
D.太宗论君臣,生死与共。他认为朝政不管是混乱还是安全,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臣子进直言,君主纳忠谏,古来所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
(2)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5.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实施仁义的认识。
2023-12-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统编版 高一必修下册 第15课知能达标训练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触龙说赵太后(节选)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褀,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长安君:赵太后的幼子,赵国公子。②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做了燕国王后。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今媪尊长安君A之位B而封之C以膏腴之地D多予之E重器F而不及G今令有功H于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用事,指执政、拥有权力,也指起兵、使用武力,文中是第二种意思。
C.黑衣,战国时,赵王宫中值宿警卫常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卫士。
D.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按周制,天子兵车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日食饮得无衰乎?
4.烛之武与触龙劝告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什么共同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二: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材料三: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对A曰B我C东海D之波E臣也F君G岂有斗升之水H而活我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C.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梁惠王的谥号为“惠”。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侯”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5.节选的两部分文字中,庄子与楚国使者和监河侯的对话有什么共同之处?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B.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C.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D.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尚”是指娶帝王之女为妻。夷族:中国古代因一人犯死罪而诛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也叫族诛。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到此刑罚。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崩”是指天子的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又如:崩驾,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②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
5.赵高为什么要陷害李斯?他又以什么罪名陷害李斯的?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材料二: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折胶:指秋冬时节。胶是制弓弩的材料,秋季干凉胶劲而可曲,故秋季可折胶制弓。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学博士吴武陵A进谒B曰C侍郎D以峻德伟望E为明君F选才G仆H敢不薄施尘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中的“属文”是写文章,其中的“属”字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工作的官职。
C.“累迁”,文中指多次升迁;迁,变动官职;左迁,则指降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即此义。
D.“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亦指墓志上的文字,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等内容。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才能突出,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奏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宰相李德裕认为他是奇才。
B.杜牧议论时局,切中要害。他反对藩王世袭,认为藩镇官员傲慢不守法度是由于朝廷对藩镇处置不当,朝廷不能轻率任命。
C.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劝说李德裕在秋冬进攻回鹘,建议受到采纳,后又献计,提出兵贵神速的军事主张。
D.杜牧性格刚正,气节不凡。他不做谨小慎微的事,也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从中剖析利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4.把材料二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
(2)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5.两则材料都说杜牧“刚直有奇节”,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趁机,其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句中的“因”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均不同。
B.恨,指遗憾、后悔,其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一句中的“恨”字词义不同。
C.三秦,项羽灭秦后,以关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因以称三王或其所辖地。
D.子房,是张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并无关联。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汉王信心。
B.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
C.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D.“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5.李华在《鸿门宴》研读中提出“正方: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于一文一武两个助手”的辩题,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结合两则材料与课文《鸿门宴》,简要陈述批驳正方观点的理由。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生名鼐,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也。少家贫,体羸多病而嗜学。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先生,遂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先生乃乞养归。

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

(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

材料二:

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亦必始勉斋矣。恭维我列圣御宇,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

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之学,杂出而争鸣。至明而阳明之说,本乎象山,其人皆有卓出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及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行,为世道之大患者,夫乃知朱子之教之为善也。近时阳明之焰熄,而异道又兴。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则相率而竞于考证训诂之途,自名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猥杂。其行曾不能望见象山、阳明之伦,其识解更卑于永嘉,而辄敢上诋朱氏之学,非今日之患哉?

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庑阶砌及旁附祠,靡不整饬。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庠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余仰企勉斋道德,而渺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至其修建兴革之细碎者,则不足载云。

(节选自姚鼐《安庆府重修儒学记》)

【注】①望溪、海峰分别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刘大櫆的号,震川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号。②象山:陆九渊,因其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与朱熹“理学”相异。永嘉:即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学术思想流派。③阳明: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望溪之文A质恒B以理胜C海峰D以才胜E学F或不及G先生H则理与文兼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有字,一般来说,名是他人称呼时用,字自称用,也供同辈或长辈称用。
B.薨,指人病逝,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C.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风不重堆砌辞藻,力求“清真雅正”。
D.庸,表示反问语气,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幼年时家贫,自己体弱多病,但十分好学;四库馆开设后,他被举荐为纂修官。
B.当时的评论者认为,刘海峰的文章则以才华见长,但他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
C.安庆府学由朱熹的得意弟子黄勉斋所建。他作为郡守忙于军政事务,最终无法实现以朱子之学教化一方的志向。
D.姚鼐认为,陆九渊、王阳明等人都有卓越的才能,但仍然不免犯下贤智之人的过错,他们的学徒甚至给世间带来祸患。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
(2)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
5.姚鼐修缮安庆府学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之易达。”乃遂之狄。公子在狄十二年,狐偃曰:“初,吾不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齐侯长矣,而欲亲晋。”众皆以为然。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再拜稽首,受而载之。遂适齐。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败不可处,时不可失,怀不可从,子必速行。”公子弗听。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遂行。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公弗听。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秦伯召公子于楚,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秦伯归女五人,怀赢与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赢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秦伯见公子曰:“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十月,晋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济河归晋。辛丑,秦、晋大夫盟于郇。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①象:征兆。②橐鞬:箭囊弓袋。

1.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公子重耳出亡A卜适B齐楚C狐偃D曰E夫齐楚F道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往,到。它和《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中的“适”意义用法相同。
B.再拜:指拜两次。这和《鸿门宴》中张良所说“再拜献大王足下”的意思一致。
C.乘,古代一车四马叫“一乘”。文中的“有马二十乘”意思是二十辆车、八十匹马。
D.三舍,九十里。古时行军日行三十里则一宿,故三十里为一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重耳在狄国流亡了十二年,狐偃认为这时已经具备了远行的条件,建议到齐国去寻求机会。
B.路过五鹿时,农夫拿土块给公子重耳,子犯不以为忤,说这是上天的恩赐,是夺得政权的征兆。
C.公子重耳到齐国后,贪图安逸,想要老死于齐国,齐姜氏深明大义,极力劝说他马上离开齐国。
D.公子重耳到秦国后,秦伯送给他五个婢女,其中包括自己的女儿,并护送他渡过黄河回到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
(2)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5.文中哪些情节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联?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