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时以殿工,矿税使四出,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停俸一年。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迹,托言永遣,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撒还,关中始靖。懋衡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延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学士叶向高等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明年十月再授前职。懋衡以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B.“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大理”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珰”,本意是妇女的耳饰,汉代宦官的帽子上有黄金理的装饰品,“珰”因此用作宦官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梁永役使人马运送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先后将此事上奏,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他们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互相对抗,梁永的亲信乐纲唆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咸宁知县随后被捕,不久梁永撤回,关中才安定下来。
D.皇帝不听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衡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懋衡极力推辞,辞官回到故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2020-09-14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9《念奴娇·赤壁怀古》 (含)—高中语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上册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乐运承业,南阳淯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免兽口。

内史郑译尝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B.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C.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D.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文中指的就是皇帝到同州。
C.“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运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带着棺材到朝堂劝谏皇帝,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
B.乐运忠诚正直,不欺瞒皇帝。当皇帝问乐运太子是什么样的人时,他据实回答是一般人,并指出皇帝一般会受左右近臣的影响。
C.乐运体恤亲属,孝顺母嫂。他用自己做佣工赚来的钱为沦为奴隶的亲属赎身,长期侍奉母亲和寡嫂,因而孝名远播。
D.乐运仕途坎坷,著书明志。乐运因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能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发愤著书,取名《谏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020-09-14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教材】13《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训练试题 —高中语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上册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尤工文辞,藻思清赡。早孤家贫,养母以孝闻,甘旨或阕,忧见于色。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天宝十三年,玄宗御勤政楼,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既暮而罢。取辞藻宏丽外,别试诗赋各一首。制举试诗赋,自此始也。时登科者三人,绾为之首,超授右拾遗。天宝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绾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时朝廷方急贤,及绾至,众心咸悦,拜起居舍人、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会鱼朝恩死,载以朝恩尝判国子监事,尘污太学,宜得名儒,以清其秩,乃奏为国子祭酒,实欲以散地处之。载贪冒日甚,天下清议,亦归于绾,上深知之,以载久在枢衡,未即罢遣。是年三月,载伏诛,上乃拜绾中书侍郎。绾久积公辅之望,及诏出,朝野相贺。绾累表恳让,上属意稍重,绾不敢辞。绾有宿痼疾,居职旬日,中风,优诏令就中书省摄养,每引见延英殿,特许扶入。时厘革旧弊,唯绾是瞻,恩遇莫二。绾累抗疏辞位,频诏敦勉不许。及绾疾亟,上日发中使就第存问,尚书御医,旦夕在侧,上闻其有间,喜见容色。数日而,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绾俭薄自乐,未尝留意家产,口不问生计,累任清要,无宅一区,所得俸禄,随月分给亲故。

(选自《旧唐书·杨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B.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C.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D.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举”,由皇帝亲自下诏而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亦称“制科”。
B.“公辅”,指三公及辅相,均为天子的辅佐大臣。
C.“旬日”,常指十日。古人将一个月分成上、中、下三旬。
D.“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绾学问广博,考中进土。杨绾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博通经史,特别擅长文辞,文思清丽高远。奉养母亲以孝闻名,不顾亲友的反对,考中了进士。
B.杨绾忠心耿耿,受到任用。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杨绾自叛贼那里冒险逃出。沿途乞讨赶赴皇帝驻扎之地,被任命为起居舍人、知制诰。
C.杨绾备受恩宠,无人能比。杨绾任职中书侍郎才十天,中风,皇上让他到中书省调养,并允许杨绾由人搀扶进宫;当时改革旧弊,全都由杨缩决定,恩宠礼遇无人能比。
D.杨绾不营家产,接济亲故。杨绾生活俭朴,从不留心经营家户,虽然常常担任显贵要职,但是没有一处住宅,所得的俸绿,按月分给亲戚故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载贪冒日甚,天下清议,亦归于绾,上深知之,以载久在枢衡,未即罢遣。
(2)绾久积公辅之望,及诏出,朝野相贺。绾累表恳让,上属意稍重,绾不敢辞。
2020-09-14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8《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训练试题 (含)—高中语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上册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斩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弘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B.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C.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D.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在本文中是古代官名,又称从吏史,也称从事掾,是地方长官的僚属。
B.实录,是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称。
C.迁,即变动、改变,也用来指古代调动官职,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后一种用法。
D.室家,本义指房舍、宅院,又借指家庭或家人,文中是说话人对夫人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莹于朝代更迭之际,累有功勋。他从后梁到后唐都有任职,曾负责监修金天神祠,又曾致力倡导敦厚谦让和汲引人才,还曾在监修国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赵莹任地方要职之时,治理有方。少帝即位时他就被指派为晋昌军节度使,面临天下蝗灾的局面,他想出妙计发动民众捕蝗,让灾民少受灾祸,赢得赞誉。
C.赵莹为人与为官,都被同僚推重。他因为性格温和而受冯玉、李彦韬称赞和任用,在应对赵延寿事件中,私下提出自己的用人看法,既有理由,又有措施。
D.赵莹危难中忠心事主,不忘故土。京城被契丹攻陷,他追随被迫离开中原的少帝前往北方边塞;到年迈仍不忘故土,恳切请求,最终被允许归葬于中原故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斩随幕,人或短之。
(2)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
2020-09-13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教材】《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训练试题 (含)—高中语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5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入前为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选文采用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项王?
4.选文表现了项王和刘邦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0-09-11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训练试题 (含)—高中语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奇,然后能胜。然非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犹区区如此者,盖其希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注释】(1)拘牵常算:思维受束缚,只会按常规来考虑问题。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自于帝前                                经:通“颈”,自杀。
B.不能公之事                                备:完备,详尽。
C.以三日破敌。                            期:期望。
D.然非于为计者不能出奇               审:详细,周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谗不见信                                力寡败于中都
B.求滑人                                      颇多旧史
C.宣义军节度使                            御史弹而见废
D.不知书,语质                            二同公死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朝未年,朝臣们因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军中将领对时局也都抱观望态度,只有王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和懈怠。
B.欧阳修在滑州找到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记录的《家传》,内容丰富,甚至记录了宰相敬翔因怒梁末帝不肯用王彦章而欲自杀一事。
C.欧阳修认为,出奇才能制胜,所以他坚持以出奇制胜来反制元昊,即使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他也始终不改自己的主张。
D.欧阳修在通常所说的铁枪寺找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匠进行修复保全,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5.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王彦章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0-09-10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10.2《师说》同步训练试题 —高中语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上册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通判吉州。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后命为枢密直学士。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 ,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但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端揆,指相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B.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C.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D.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代还是指在外地任职的朝廷官员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文中指向敏中由吉州回到朝廷任职。
B.传舍原指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来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文中指后者。
C.驿又称作驿站,文中是指官府建造的专门为传递公文的人提供的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D.翰林常指我国古代的官名。唐玄宗时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官,同朝代所指有所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敏中志向远大,受人赏识。向敏中刚刚成年,接连遭遇父母丧事,但刻苦自立,胸怀大志,不戚戚于贫贱;考中进士后开始做官,受到张齐贤举荐,得到宋太宗赏识。
B.向敏中建言献策,行事周密。为了避免奏折遗漏、丢失,防止贻误边远地区的机要事务,向敏中建议设置处理奏折的专门机构,皇帝采纳建议并任命向敏中和张咏管理。
C.向敏中操守自持,正直清廉。宋太宗想重用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非常忌恨,有人诬陷向敏中曾接受因受贿而被查处的皇甫侃的财物,御史调查后发现礼物并未拆封。
D.向敏中机警果敢,为人谦卑。禁军有人利用傩会作乱,向敏中设下埋伏,一举拿下;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一职时,闭门谢客,家中安静,皇帝知道后大加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
(2)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5.为什么皇帝认为向敏中“大耐官职”?请简要说明。
2020-09-06更新 | 285次组卷 | 5卷引用:【新教材】《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同步训练试题 (含)—高中语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19-20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贸棺记

(明)唐顺之

书佣胡贸,龙游人,父兄故书贾。贸少乏资,不能贾,而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

余不自,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子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充栋者,稍删次之,从简约。既披阅点窜竟,则以付贸,使裁焉。始或篇而离之,或句而离之,甚者或字而离之。其既也,篇而联之,句而联之,又字而联之。或联而复离,离而复联。错综经纬,要于各归其类而止。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不能为此。贸于文义不甚解晓,独能为此,盖其天窍使然。余之于书,能及古人蚕丝牛毛之万一,而贸所为,则蚕丝牛毛事也。

贸平生无他嗜好,而独好酒。佣书所得,钱无少多,皆尽于酒。所佣书家,不问佣钱,必问:“酒能厌否?”贸无妻与子,佣书数十年,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其颛若此,宜其天窍之亦有所发也。

予年近五十,兀兀如病僧,益知捐书之乐,视向所谓披阅点窜若仇我者。盖始以为甘而味之者也甚深,则觉其苦而之也必过,其势然也。余既不复有所披阅点窜,贸虽尚以佣书糊口诸士人家,而其精技亦虚闲而无所用。然则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岂独士之世然哉!此余与贸之相与,始终可以莞然而一笑者也。予既不复有披阅点窜,世事又已一切无所与,则置二杉棺以待长休。贸无妻与子,无一钱畜,死而有棺无棺不可知。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而书此以为之券云。

呜呼,百余年后,其或行于世,而又或偶有好之者,慨然追论故所删次之人,则余之勤因以不没,而贸乃无以自见,是余专贸之功也。余之书此,亦以还于贸也。虽然,余既以披阅点窜为仇,而岂欲后人又以披阅点窜知余也哉。

注:①锥书:连缀编排。②点窜:修整字句;润饰。③错综经纬:纵横交错,规划结构。④蚕丝牛毛:喻多而细密。⑤颛:同“专”。⑥天窍:天生的悟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不自                       揆:度量、揣度
B.觉其苦而之也必过       绝:断绝、摒弃
C.岂独士之世然哉          遇:对待、对付
D.亦以还于贸也             功:功劳、功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稍删次之,从简约       ②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①独能为此                    ②天柱高北辰远
C.①无一钱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①追论故所删次之人       人居远未来
3.下列句子全都是作者写作此记的缘由的一项是(     )
①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
②贸于文义不甚解晓,而独能为此
③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
④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岂独士之遇世然哉
⑤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
⑥贸乃无以自见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不能为此。
(2)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
(3)而贸乃无以自见,是余专贸之功也。
2020-08-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精创】《游园(【皂罗袍】)》同步练习(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19-20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 将 录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忠疾对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不必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燕厚怨赵,今赵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于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B.天子,是古时臣民对于帝王的称呼。历代帝王鼓吹“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C.中国南方的河流多被称为“江”,北方的河流多被称为“河”。
D.“执事”是掌管某项工作的人,也是对对方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
(2)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
2020-08-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精创】8.16.1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19-20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徙、流、弃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2020-08-12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教材精创】5.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