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八月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建成、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使建成、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使殷开山趣召后军。后军至,渊欲使军士先食而战,世民曰:时不可失。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陈于城南。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材料二:

太宗曰:朕破宋老生,初交锋,义师少却。朕亲以铁骑,自南原驰下,横突之,老生兵断后,大溃,遂擒之。此正兵乎,奇兵乎?靖曰:陛下天纵圣武,非学而能。臣按兵法,自黄帝以来,先正而后奇,先仁义而后权谲。且霍邑之战,师以义举者,正也;建成坠马,右军少却者,奇也。太宗曰:彼时少却,几败大事,曷谓奇邪?靖曰:凡兵以向前为正,后却为奇。且右军不却,则老生安致之来哉?《法》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老生不知兵,恃勇急进,不意断后,见擒于陛下。此所谓以奇为正也。太宗曰:霍去病暗与孙、吴合,诚有是夫?当右军之却高祖失色及朕奋击反为我利。孙、吴暗合,卿实知言。太宗曰:凡兵却,皆谓之奇乎?靖曰:不然。夫兵却,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也,非奇也;若旗齐鼓应,号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法》曰‘徉北勿追’,又曰‘能而之不能’,皆奇之谓也。太宗曰:霍邑之战,右军少却,其天乎?老生被擒,其人乎?靖曰:若非正兵变为奇,奇兵变为正,则安能胜哉?故善用兵者,奇正,人而已。变而神之,所以推乎天也。太宗俯首。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靖问对》《李卫公问对》,是李靖编著的一部军事问题言论辑录。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当右军A之B却C高祖D失色E及朕奋F击G反H为我利。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麾,同“指挥”,发号施令。文中意思是指点比画。麾,古时军队指挥用的旗子。
B.后军,意思是后续部队。古代作战常将部队分为前军与后军两部分,以便相为呼应。
C.少却,文中指稍微后退,其中的“却”与成语“盛情难却”中的“却”意思相同。
D.示,文中指装样子,与《鸿门宴》中“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的“示”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老生本来紧闭城门,但李建成、李世民带人在城门下装作包围之状并用激将法引出宋老生。
B.刚交战时李建成故意摔下马,军队退却,宋老生追杀过去,李世民断其后路,打败了宋老生。
C.唐太宗与李靖探讨用兵的正法和奇法时,重点分析霍邑之战,对话中充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李靖说,兵法千变万化,正奇相为转化,关键在于指挥者的智慧,唐太宗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2)老生不知兵,恃勇急进,不意断后,见擒于陛下。
5.如何判断军队退却是不是用奇兵?请根据材料二作答。
2023-1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向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间隔符号/将句子划分。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期限,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陈列,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11-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隋炀帝大业七年。漳南人窦建德少尚气侠,胆力过人,为乡党所归附。募人征高丽,建德以勇敢选为二百人长。同县孙安祖亦以骁勇选为征士。安祖辞以家为水所漂,妻子馁死。县令怒,笞之。安祖刺杀令,亡抵建德,建德匿之。官司逐捕,踪迹至建德家。建德谓安祖曰:“今水潦为灾,百姓困穷,加之往岁西征,行者不归,疮痍未复。主上不,乃更发兵亲击高丽,天下必大乱。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但为亡虏邪?”乃集无赖少年,得数百人,使安祖将之,入高鸡泊中为群盗,安祖自号将军。时蓚人高士达聚众于清河境内为盗,郡县疑建德与贼通,悉收其家属,杀之。建德帅麾下二百人亡归士达,士达自称东海公,以建德为司兵。顷之,孙安祖为人所杀,其众悉归建德,建德兵至万余人。建德能倾身接物,与士卒均劳逸,由是人争附之,为之致死。

十二年冬十二月,涿郡通守郭绚,将兵万余人讨高士达。士达自以才略不及窦建德,乃进建德为军司马,悉以兵授之。建德诈为与士达有隙而叛,遣人请降于绚,愿为前驱击士达以自效。绚信之,引兵随建德至长河,不复设备。建德袭之,杀虏数千人,斩绚首,献士达。杨义臣至平原,欲入高鸡泊讨之。建德谓士达曰:“历观隋将,善用兵者无如义臣,其锋不可。请引兵避之,使其欲战不得,坐费岁月,将士疲倦,然后乘间击之,乃可破也。不然,恐非公之敌。”士达不从,留建德守营自帅精兵逆击义臣战小胜因纵酒高宴。建德闻之曰:“东海公未能破敌,遽自矜大,祸至不久矣。”后五日,义臣大破士达,于陈斩之。乘胜逐北,趣其营,营中守兵皆溃。义臣既杀士达,以为建德不足忧,引去。建德还平原,收士达散兵,收葬死者,为士达发丧,军复大振,自称将军。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募人征高丽”与“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两句中“会”字含义不同。
B.“主上不恤”与“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恤”字含义相同。
C.设备,指设防,现在一般指进行某项工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成套的建筑、器物等。
D.“其锋不可当”与“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崇尚侠气,讲义气,胆量和力气超过一般人,因此,在朝廷征讨高丽招募兵丁时,被挑选为二百人长。
B.窦建德为孙安祖分析大局,劝他“当立大功”,并召集人员,让孙安祖率领,孙安祖带领人马到高鸡泊当了盗匪。
C.郭绚领兵征讨高士达,窦建德主动请缨出战,他采用诈降的计策,让郭绚相信他,放松警惕,再趁机袭击郭绚。
D.杨义臣来攻,窦建德建议高士达避其锋芒,待其将士疲倦之时,再与之战,高士达没有采纳,最终被杨义臣击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祖刺杀令,亡抵建德,建德匿之。官司逐捕,踪迹至建德家。
(2)乘胜逐北,趣其营,营中守兵皆溃。义臣既杀士达,以为建德不足忧,引去。
5.应对郭绚和杨义臣的攻击,窦建德展现出了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2023-07-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改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又A曰B汝C当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为L师M如N吾O不P足Q法R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部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文中指轮流,与《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字意思不同。
B.日昃,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昃”与成语“昃食宵衣”中的“昃”意思不同。
C.中,文中指合乎、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字意思相同。
D.致,文中是罗致之意。与《过秦论》中的“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从而加大了问政于臣的力度。
B.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到了第二代就灭亡,是因为隋文帝“不明而喜察”的性格,让他独揽大权,凡事专断,以致群臣阿从。
C.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汲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于是知人善任,并奖惩分明,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
D.唐太宗告诫太子要多学习以前贤明的君主,并且设身处地地分析了太子和自己的不同境遇,告诫太子戒奢为善,谨慎治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2)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厚德治国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乃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或劝亮更发兵者,皆多于贼,而不破贼,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青龙二年,亮屯五丈原。秋八月,亮数挑战,懿不出。亮遣使者至懿军,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B.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C.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D.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的“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含义不同。
B.文公,指晋国国君重耳,“公”指爵位。春秋时爵位由高到低排列有公、伯、侯、子、男五等。
C.上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臣子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提出建议等。
D.鸣鼓,即击鼓进军。古代有“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的说法,听鸣金号则收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
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邰打败,失了街亭,只得返回汉中。
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虽事情多吃得少,但他一定会活得很长久。
D.诸葛亮去世后,蜀军反举旗帜擂响战鼓,假装向司马懿进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②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
(5)有人评价诸葛亮“精通治国之道”,请结合文章谈谈具体表现在哪里。
2023-01-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显王八年,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天子致,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十九年,秦卫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二十九年,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三十一年,秦孝公,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纳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五羖大夫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今君从政也,凌轿公族,残伤百姓。《》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二》)


注:公孙鞅:史称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国君后代。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B.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C.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D.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即方伯,殷周时期诸侯中的领袖之称,是一方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类似的有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卒。
C.车裂,古代酷刑,将人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以马驾车,撕裂人体。
D.《诗》即《诗经》。其与《尚书》《乐经》《周易《春秋》等合称为“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孝公通令全国,打算完成先君未竟的志向,宾客或臣民如能使秦国强盛,就给予高官厚禄,卫国的公孙鞅听到后来到秦国。
B.周显王十九年,秦国卫鞅把国都从栎阳迁到咸阳;周显王二十九年,卫鞅大败魏军,秦孝公封给他商於的十五个县,号称商君。
C.因为公子虔的门下人诬告商鞅,商鞅逃到魏国,魏国人又将他送回秦国;秦国出动军队攻打商鞅,将商鞅车裂而死并示众于人。
D.赵良将五羖大夫与商鞅进行比较,引经据典劝说商鞅,预测一旦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去,商鞅就会大祸临头,可惜商鞅没有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
(2)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
2022-06-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也。世事宣武军为牙将。太祖初就镇,以为通引官,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军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语音如钟,工骑射,好书史,善伺太祖意,动作皆如旨。太祖尝曰:“寇彦卿天为我生之。”其爱之如此。赐以所乘爱马“一丈乌”。太祖围凤翔,以彦卿为都排阵使,彦卿乘乌驰突阵前,太祖目之曰:“真神将也!”初,太祖与崔胤谋,欲迁都洛阳,而昭宗不许。其后昭宗奔于凤翔,太祖以兵围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彦卿因悉驱徙长安居人以东,皆拆屋为筏,浮渭而下,道路号哭,仰天大骂曰:“国贼崔胤、朱温使我至此!”昭宗亦顾瞻陵庙,彷徨不忍去,谓其左右为俚语云:“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相与泣下沾襟。昭宗行至华州,遣人告太祖以何皇后有娠,愿留华州待冬而行。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趣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彦卿复驰至华州,即日迫昭宗上道。太祖即位,拜彦卿感化军节度使。岁余,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金吾衙仗使。彦卿晨朝至天津桥,民梁现不避道,前驱捽现投桥上石栏以死。彦卿见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诏彦卿以钱偿现家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太祖不得已,责授彦卿左卫中郎将。复拜相州防御使,迁河阳节度使。太祖遇,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末帝即位,徙镇威胜。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好诛杀,多猜忌。卒于镇,年五十七。

(《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注]①太祖:指五代时的后梁太祖朱晃,又名朱温。②昭宗:指唐昭宗李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军/
B.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军/
C.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军/
D.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将,古代军中,五百人设小都统,一千人设大都统,五千人设正偏牙将。
B.昭宗,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C.御史,中国古代执掌选拔官吏的职位泛称。约自秦代御史就专掌选拔官吏。
D.弑,指子杀父、臣杀君。本文中的“弑”表明梁太祖是被儿子或臣子杀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彦卿出身公卿世家。罗绍威还在宣武军任长官时,很信任寇彦卿,任命他担任通引官等职。
B.寇彦卿有一定天赋,身材魁梧,孔武有力,说话声音响亮如洪钟,擅长骑射,喜好书史。
C.寇彦卿为达到政治目的,不体恤百姓疾苦,他曾迫使长安居民全都往东迁移,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D.朱温对于寇彦卿的偏爱到了有违法度的程度,他清楚寇彦卿有喜欢耍威风、好诛杀的缺点,依然设法保护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请简要分析朱温看重寇彦卿的原因。
2022-06-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至忿,有如水火。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B.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C.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D.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号,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尊号、谥号、庙号、年号四种,本文中“尊号”代指“皇位”。
B.假节,指假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其临时任务完成后,符节将会被收回。
C.故事,在古文中可以理解为“旧事”“先例”“旧业”“典故”等,在本文中,“故事”就是“旧业”的意思。
D.长史,中国古代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职。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延对待刘备很忠心,他率领自己的部队跟随刘备入蜀作战,多次建立战功,也得到了刘备的信任,被委以重任。
B.魏延善于训练士兵,又勇猛过人,他自视很高,时常认为诸葛亮胆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C.魏延在得知诸葛亮去世之后,主张继续率领各军攻打敌人,不能因为一个人去世而废止了天下大事,并拒绝听从杨仪的指令,做断后的将军。
D.魏延往南返回蜀地,烧毁所过的栈道,并想要杀掉杨仪等人。他一直想接替诸葛亮,最终却走上了投降魏国的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杨仪不假借延,延至忿,有如水火。
(2)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
5.请简要分析魏延最终兵败被杀的原因。
2022-06-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敬。
B.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术。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翰林,隋朝创立的官名,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等。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大赦后又受到牵连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2)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2021-1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法而治者,吏习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未布,恐民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之,莫敢徙。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山无盗贼,民勇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常人安故俗             民勇公战
B.吏习民安之             商君尤称刻薄
C.恐民不信             又处战攻
D.以此两             夫信,人君之大宝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而治者       缘:依循、依据
B.令既未布       具:详细
C.民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D.秦国道不拾       遗:丢失的东西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B.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C.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D.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庶长,官爵名,掌军政大权,商鞅变法后,庶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B.太子,古时由现任君王册立的王位继承人,由君王的嫡长子担任,其地位次于君王。
C.黥,《说文解字》有言“黥,墨刑在面也”,就是古代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D.四海﹐古时认为中国有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环绕,因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全国。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鞅想要变法,却遭到大臣甘龙的反对,卫鞅便用“智者”“愚者”和“贤者”“不肖者”之论,成功说服了秦孝公支持他变法。
B.卫鞅立木南门,招募能徙者并予奖励,是为颁布新法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先在百姓心中树立信誉,才能确保新法顺利实施。
C.新法初行,太子犯法,卫鞅认为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虽不能对太子施刑,但却对太子的两位老师处以刑罚,以示执法公正。
D.新法施行十年,乡邑得到很好的治理,卫鞅却斥责一些说变法好的人,将他们迁徙到边境,是因为这些人当初说变法不好。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2021-11-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