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顷之,帝召玺。玺曰:“御史在,臣不敢擅离。”乃更召嵩。嵩谓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曰:“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B.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C.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D.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明武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
B.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常以“万乘”指帝王。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可借指国家。
D.中官,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是指皇帝宠信的掌握最高中央权力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后来又担任汉中知府及太仆卿一职。
B.张钦善于应变。他藏起关门钥匙,以缺乏应有的威仪为借口阻止皇帝出行,又借呵斥使者,暗示皇帝断绝出行的念头。
C.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的事迹在京城广泛流传。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他的罪,也有感念其忠心的缘故。
D.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力阻皇帝出关,不惜违抗君命。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可见皇帝对他的忌惮和不信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
(2)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
2021-04-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西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山东·模拟预测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跌荡少检,久不调。盩厔人江融晓兵术,元忠从之游,尽传所学。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帝尝从容曰:“外以朕为何如主?”对曰:“周成、康,汉文、景也。”“然则有遗恨乎?”曰:“有之。王义方一世豪英,而死草莱。议者谓陛下不能用贤。”帝曰:“我适用之,闻其死,顾已无及。”元忠曰:“刘藏器行副于才,陛下所知,今七十为尚书郎。徒叹彼而又弃此。”帝默然惭。迁殿中侍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而偏将为贼败,孝逸惧其锋,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孝逸乃引兵击敬业,平之。还,授司刑正。为御史中丞,为来俊臣所构。将就刑,神色不动。俄敕凤阁舍人王隐客驰骑免死,传声及于市,诸囚欢叫,元忠独坚坐。流费州。复为中丞。岁余,陷侯思止狱,仍放岭南。酷吏诛,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邪?”对曰:“臣犹鹿也,罗织之吏如猎者,苟须臣肉为之羹耳,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俄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御突厥。元忠驭军持重,虽无赫然功,而亦未尝败。中宗在东宫,为检校左庶子。时二张势倾朝廷,元忠尝奏曰:“臣承先帝之顾,不能徇忠,使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后不悦。易之等恨怒,因武后不豫,即共谮元忠与司礼丞高戬谋挟太子为耐久朋,遂下制狱。后寤其谗,然重违易之,故贬元忠高要尉。中宗复位,进侍中。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尚书右仆射,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谒告上冢,诏宰相诸司长官祖道上东门,赐锦袍,给千骑四人侍,赐银千两。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元忠以三思专权,思有以诛之。会节愍太子起兵,与闻其谋。三思与宗楚客相党引以为朋,及三思诛,楚客等暴奏反状,繇是贬渠州司马。复遣其客杨再思奏元忠缘逆不宜处内地,遂贬务川尉。元忠至涪陵,卒,年七十余。景龙四年,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睿宗诏陪葬定陵。

(节选自《新唐书·魏元忠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B.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C.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D.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B.东宫,内廷后宫之一,古代帝王骄奢淫逸,嫔妃居住地常有东西二宫之分。
C.制狱,皇帝特命监禁罪人的狱所,类似“诏狱”,多涉及钦命的法律案件。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既祖,取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元忠才能卓越,具有治理才能。他做太学生时向江融学得兵法;仪凤年间,向皇帝献上应对吐蕃的策略;在洛州做长史,治理号称严明。
B.魏元忠内心强大,从容面对死亡。他陷入酷吏来俊臣罗织的案件之中,被判处死刑,将要行刑时,面不改色,被赦免时也不曾欢呼雀跃。
C.魏元忠正直敢谏,不惧得罪权贵。他做监察御史,指出皇帝不能用贤,令皇帝感到惭愧;他笞杀张易之家奴,招致张易之等人的忌恨、诋毁。
D.魏元忠审时度势,行事谨慎稳重。他做李孝逸监军,为其分析情势,促其出兵平定徐敬业叛乱;在抵御突厥时,他驭军持重,未有败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刘藏器行副于才,陛下所知,今七十为尚书郎。徒叹彼而又弃此。
(2)臣承先帝之顾,不能徇忠,使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
5.魏元忠历事三朝,极忠诚干练,为何晚年却屡遭贬谪?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
2020-03-16更新 | 9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