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传

朱晖,字文季,南阳人。家世衣冠,早孤,有气决。年十三,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域。遇群贼,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朱晖为郡督邮,太守阮况当嫁女,欲买晖婢。不与。及况卒,晖送金三斤。人问其故,晖曰:前不与婢者,恐以财货污府君耳。今重送者,以明己心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朱晖为掾,正月旦,将军当奉璧贺。故事,少府给璧。时阴就为少府,吏甚骄慢,求不可得。晖遥见就主簿持璧,谓曰:我数闻璧,未尝见,借观之。主簿授晖,晖授令史。主簿遽白,就曰:朱掾义士,勿求之。苍罢朝,谓晖曰: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再迁临淮太守。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之士。表善黜恶,抑强绝邪,岁常丰熟。吏民畏爱,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戚,民怀其惠。建武十六年,四方牛大疫,临淮独不疫,邻郡人多牵牛入界。坐考长吏囚死狱中,州奏免官。朱晖同县张堪有名德,每与相见,常接以友道。晖以堪宿望盛名,未敢安之。堪至把晖臂曰:欲以妻子託朱生。晖举手不敢答。堪后仕为渔阳太守,晖自为临淮太守,绝相闻见。堪后物故,时南阳饥,堪妻子贫穷,晖乃自往候视,见其困厄,分所有以赈给之。岁送谷五十斛,帛五匹以为常。

(节选自《东观汉记·朱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B.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C.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D.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遇群贼”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字含义相同。
B.“辟朱晖为掾”与“欲辟土地”(《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辟”字含义不同。
C.少府,官署名。始于战国,秦汉沿用,掌山海池泽税收和皇家手工业制造。
D.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它还可代称缙绅、士大夫、世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晖年幼丧父,十三岁那年,因王莽战败而导致天下动荡不安,为了活命,朱晖与外祖父一家逃到了宛城。
B.朱晖凭借一己之力将璧拿到手,拆穿了阴就的图谋,充分体现了其聪明才智,因此皇帝也很赞许他。
C.当各地的牛群都有瘟疫时,唯独临淮没有,这从侧面体现了朱晖治理有方,临郡的百姓纷纷把牛牵入临淮。
D.朱晖之前虽然没有答应张堪的请求,但当南阳闹饥荒时,还是亲自去探望和救济张堪的妻子儿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
(2)晖以堪宿望盛名,未敢安之。
5.朱晖在担任临淮太守时,有哪些好的治理举措?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4-02-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志,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墙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履A危机B悔之C何及D与其悔之E而无及F孰若G辞之H而不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门谢客”与“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淮次第擢用之”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两句中的“次第”含义相同。
C.“属万里为之记”与“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和贬斥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5.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
2024-02-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登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拭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拭,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拭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粵,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侘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侘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佗胄专僭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伲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这里指催讨赋税的官吏。②掖垣:泛指高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
B.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
C.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
D.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指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其中录取分为三甲。
B.国子博士:学官名。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博士,限取履行清淳、通明经义者担任。
C.迁:古代是指调动官职,一般都表示升职,但不能表示贬谪,本文中是指升职。
D.免丧:是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也可称为“服阙”“服满”“服除”“释服”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正心诚意。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时,多次去拜访张浚都未得见,后以信力请,终得见面。张浚勉励他,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
B.杨万里坚守正义。张拭被谪守袁州时,杨万里上奏抗争,要求留张拭在朝,最后虽未如愿,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C.杨万里治军有方。杨万里亲自率兵征讨并平定了进犯南粤的盗贼沈师;他请求在潮州、惠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分别用来镇慑盗贼的巢穴和扼住盗贼的道路。
D.杨万里不畏权势。韩侘胄当政时,嘱托杨万里为其修筑的南园做记,并许以高官,被杨万里严词拒绝。韩侘胄非常生气,杨万里因此身陷囹圄、惨遭迫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2)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
5.杨万里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3-09-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其()。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1.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A.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B.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C.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子敢往驰之
B.避数岁       广将兵
C.士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大黄射其裨将
D.胡虏易       广结发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广善于骑射,匈奴对他很敬畏,因为李广的存在,匈奴多年不敢进犯。
B.李广的军队曾被匈奴四万骑兵围攻,但最终以少胜多,使匈奴损失惨重。
C.卫青故意调开李广,是因为得到皇帝告诫,担心会因李广而不能俘获单于。
D.李广最终自刎而死,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因为景仰爱戴他而伤心痛哭。
4.翻译文中最后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诗句说明李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表达了后人对李广景慕之情。结合本文,概括说明李将军令人敬佩爱戴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傧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寡人宫居,于师傅,不得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B.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C.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D.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介词,依仗、凭借,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意思相同。
B.九鼎: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一州一鼎,故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
C.车裂,用五辆车把人体撕裂为五块,有时直接用五头牛或马来拉,所以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D.属,通“嘱”,托付,与“举酒属客”(《赤壁赋》)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以十五年来摄于赵国的威势不得出关作为挑战的理由,这实际不过是外交辞令而已。
B.张仪向赵王明说秦国的实力发展情形,约定甲子日交战,是为了吓唬赵国使其不敢应战。
C.秦国在准备攻打赵国之前,已经分别与逼近赵国的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盟。
D.面对不利的形势,赵武灵王托词奉阳君蒙蔽先王,自己较少参与国政,最终决定亲自朝见秦惠文王,并把河间之地割给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2)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5.在张仪的劝说下,赵王与秦国结盟,请简要分析结盟的缘由。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注】①梠:山芋。②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红色衣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
B.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
C.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
D.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在文中指唐朝的国都长安。
B.“自负薪采梠”与“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两句中的“负”意思相同。
C.“严挺之乃有此儿”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意思相同。
D.“旬”,计时单位,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旬日”即十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唐肃宗昏聩无能,听信谗言,罢免了房琯的相位,继而迁怒杜甫,将其外调担任华州司功参军。
C.杜甫饱受战乱之苦,京城动乱,物价暴涨,暂住在成州同谷县,生活难以为继,有几个子女饿死。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5.结合选文简要概括杜甫的人物形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之士。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富言诸将钟露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B.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C.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D.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患”与“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中的“患”含义用法不同。
B.“诚”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含义相同。
C.“因”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因”含义相同。
D.“以为”与“以为轮”(《劝学》)中的“以为”含义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从小家庭贫困,却心有大志。乡里祭祀土地神时,他主持分割祭肉,不仅分得很均匀,还说假使让他主宰天下,也一样能做好。
B.项羽生性多疑,且刚愎自用。他为人谦恭有礼,但还是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怀疑钟离眛等人,不肯听信亚父的计策。
C.刘邦起初惧惮项羽,但用人不疑。他在楚军急攻之时,试图割地求和,不成之后,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并不惜重金,最终离间了楚国君臣。
D.刘邦生性傲慢,但不计名利。他为人傲慢,缺乏礼仪,可是因为他舍得给人爵邑,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都来归附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2)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5.陈平使用了怎样的奇谋妙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君臣?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具体说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厚长者,即召为丞相吏。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夫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醉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从前,往日。②顒(jiǎng):直,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B.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C.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D.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萧何善”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B.“重厚长者”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重”字含义相同。
C.“即召除为丞相史”与“攘除奸凶”(《出师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不同。
D.“岂少朕与”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两句中的“少”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后来有了隔阂,于是萧何在临终前向皇上推荐贤臣时没有推荐曹参。
B.汉惠帝认为曹参不理政事,可能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问问他父亲是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子汉朝的相国后,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之所以获得很多的战果,是因为他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卜曰:“君似不及也。”
(2)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2023-01-2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

备围城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

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B.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C.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D.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曲,最初为军队编制,将军辖部、部下有曲,后渐变成军队的代称,与今天的“三部曲”含义不同。
B.“刘备见而奇之”与“今日违情义,此事恐非奇”(《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奇”字含义不同。
C.“此诚不可与争锋”与“诚能得樊将军首”(《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B.刘备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
C.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并用鱼水关系为喻强调离不开诸葛亮,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始终心怀抱怨。
D.刘备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为百姓着想,还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⑵“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2023-0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飚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B.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C.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D.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2.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为阼,践阼即走上阼阶主位,意为君王即位,登基。
B.太尉,秦汉时为全国最高行政长官,统帅兵马大权,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C.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D.谥,指古代皇帝、皇后及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济深通谋略。他用计使孙权主动撤兵,保全了合肥,又游说太祖,使计分化孙、刘联盟,保全了樊城。
B.蒋济敢于直言。他在朝为官时,文帝向他询问天下风教的状况,他直接作答,丝毫不惧文帝忿然的脸色。
C.蒋济淡泊名利。凭着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他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未答应。
D.蒋济忠诚奋发。他文韬武略,极尽节操,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能尽忠职守,任劳任怨,为人主所器重。
4.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文中“骨鲠之臣”的意思是什么?请概括明帝时蒋济“骨鲠”的具体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