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则尊于富贵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虽名为诸侯,实有万乘,不足以挺其心矣。诚辱则无为乐生。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国有士若此,则可谓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难得,其患虽得之有不智。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弘演至,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冬纪》,有删改)

材料二:

乌震,冀州信都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卒,稍以功裨校,隶符习军。习从庄宗于河上,而镕为张文礼所弑,震习讨文礼,而家在赵,文礼执震母妻及子十余人以招震,震不顾。身先士卒。晋军攻破镇州,震以功拜刺史。震为人纯质,少好学,通《左氏春秋》,喜作诗。及为刺史,以廉平为政有声。明宗闻其名,擢拜河北道副招讨使,领宁国军节度使,代房知温成于卢台军。

呜呼!忠孝以义则两得吾既已言之矣若乌震者可谓忠乎?甚矣,震之不思也。夫食人之禄而任人之事,事有任,专其责,而其国之利害,由己之为不为,为之虽利于国,而有害于其亲者,犹将辞其禄而去之。矧其事众人所皆可为,而任不专己,又其为与不为,国之利害不系焉者,如是而不顾其亲,虽不以为利,犹曰不孝,况因而利之乎!夫能事其亲以孝,然后能事其君以忠,若乌震者,可谓大不孝矣,尚何有于忠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注】襮(bó):表,外衣。翟人攻卫,杀懿公,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出使归来,剖腹,把懿公的肝置入自己的腹中,犹如给肝穿上外衣,故自称为“襮”。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忠孝A以义B则两得C吾既已D言之矣E若F乌震者G可谓H忠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兵车万辆,与《过秦论》中“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词义相同。
B.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国家政权。本文指前者。
C.迁,指晋升,与《苏武传》“稍迁至栘中厩监”中的“迁”词义相同。
D.从,指跟从,与《鸿门宴》“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人珍视名节,把它看得比富贵还尊贵,私利就不足以使士人的心情快乐了。
B.翟人攻卫,卫国百姓认为国君把官位俸禄给予鹤、把富贵赐予宫人,拒绝迎战。
C.乌震不为敌军所屈,身先士卒,率军队攻破镇州,因军功升为河北道副招讨使。
D.乌震为人单纯质朴,少时好学,精通“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喜欢创作诗歌。
4.上述材料对“忠臣”的看法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024-03-1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和硕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文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

(选自《清先正事略选》,有删改)

材料二: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选自刘大櫆《送姚姬传南归序》,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
B.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
C.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
D.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类别之一,由各州、府主持,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弱冠,古时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经学,此处指注解儒家经书的学问,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相同。
D.拥旄仗钺,旄,旗帜,钺,节钺,手执军队旗帜与出征的节钺,文中指掌握着军事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治学精深,他的文章理性和文采并重,他和方望溪、刘海峰被世人称为“桐城派”。
B.姚鼐淡泊名利,有超凡脱俗的志向,告老还乡后,在书院讲学数十年,致力于教诲后辈。
C.刘大櫆回忆了与姚鼐交往的情景,既有时光流逝的感伤,又透露出自己老而无成的慨叹。
D.材料二尾段点明文章的中心,勉励姚鼐应当志存高远,努力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贤之人。
4.两则材料都从侧面衬托了姚鼐的形象,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时(郭)崇韬领真定,上欲崇韬镇汴州,崇韬辞曰:臣内典枢机,外预大政,富贵极矣,何必更领藩方?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且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非所以固国基也。上曰:深知卿忠尽,然卿为朕画策,袭取汶阳,保固河津,既而自此路乘虚直趋大梁,成朕帝业,岂百战之功可比乎!今朕贵为天子,岂可使卿曾无尺寸之地乎!崇韬固辞不已,上乃许之。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郭崇韬素疾宦官,尝密谓魏王继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去之,专用士人。由是宦官皆切齿。时成都虽下,而蜀中盗贼群起,布满山林。崇韬恐大军既去,更为后患,以是淹留未还。帝遣宦者向延嗣促之,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延嗣怒。李从袭谓延嗣曰:今诸军将校皆郭氏之党,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一朝有变,吾属不知骨何地矣。因相向垂涕。延嗣归,具以语刘后。后泣诉于帝。前此帝闻蜀人请崇韬为帅,已不平,至是闻延嗣之言,不能无疑。帝阅蜀府库之籍,曰:人言蜀中珍货无算,何如是之微也?延嗣曰: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故县官所得不多耳。帝遂怒形于色。及孟知祥将行,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庄宗纪》)

文本二:

史臣曰: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节选自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
B.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
C.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
D.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指调动官职,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传》)中的“徙”意义不同。
B.委,意为呈献,与“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中的“委”意义相同。
C.县官,旧指天子,也可指县级的行政长官。本文中指朝廷、官府。
D.栉沐,与成语“栉风沐雨”的意思相同,都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励精图治,振兴国运。他凭借武力平定汴州、洛阳,成就帝业,天下初定时,他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郭崇韬委以重任。
B.庄宗猜忌权臣,贪图逸乐。他轻信后宫、伶人的话,疏远有功劳的将领,沉迷于荒淫的享乐,最终导致朝政混乱,身死国灭。
C.郭崇韬劳苦功高,深谋远虑。他虽为庄宗立下汗马功劳,但没有居功自傲,并且从国家长远的角度出发,打击伶宦,重用士人。
D.向延嗣居中弄权,扰乱朝政。郭崇韬在他出使蜀中时没有以礼相待,他借机挑拨郭崇韬与庄宗的关系,最终导致了郭崇韬被杀。
4.薛居正认为庄宗失天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请结合文本概括对后世有哪些警诫。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兼爱》)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之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②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③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②张唐:秦将军。③甘罗:甘茂孙,时为吕不韦家臣。应侯,范雎,因封地在应城,故称“应侯”,曾为秦昭王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广河间之地”中的“广”与《过秦论》中“会盟而谋弱秦”的“弱”用法相同。
B.君侯,古代称列侯为君侯,秦汉时,多以列侯为丞相,后敬称尊贵者。
C.“君其试臣”中的“其”与《谏太宗十思疏》“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的“其”均表祈使语气。
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为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让燕太子丹入秦为人质,为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创造有利的条件。
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甘罗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同意了。
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最后成功说服张唐为他准备好车马财物,替张唐先行通报赵国。
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后,又前往赵国游说,赵王当即答应了他的建议。秦得到赵国五城,赵大破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5.甘罗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2-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丁酉,王嘉为丞相。嘉以时政苛急,郡国守相数有变动,乃上疏曰:“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壹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司隶、刺史,或上书告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故纵,遣使者赐金,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孝宣皇帝爱其善治民之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壹解。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证验系治,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材任职者,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国家之利也。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成、薛修,皆故二千石有名称者,天子纳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B.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C.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D.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酉,干支纪年法,干,即十天干,支,即十二地支。在文中指丁酉这一年。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以万石为最高,“二千石”又为郡守的通称。
C.顾,此处意为反省,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义不相同。
D.名称,文中意为名声、声望,现用来指识别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的专门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时,官员多无苟且之心,但随着政治逐渐严苛,稍有不慎就会被罢免,这使他们开始为自己打算。
B.孝成皇帝鉴于苏令造反时,吏士无人以死尽节的教训,派遣使者安抚郡守的情绪,重树他们的威权。
C.孝宣皇帝爱护官吏,有弹劾他们的奏章就留在宫中不予批复,之后的弹劾奏章都交付专门机构查办。
D.苏令造反时,朝廷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征召尹逢,尊授他为谏大夫,派遣他去驱逐叛贼并调查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
(2)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
5.王嘉对皇帝任用贤才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2023-01-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注】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搢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亦有反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豫政事。

三年,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入朝,欲辟毬场。张宪曰:比以行宫阙廷为毬场,前年陛下即位于此,其坛不可毁,请辟毬场于宫西。数日未成,帝命毁即位坛。宪谓郭崇韬曰:此坛,主上所以礼上帝,始受命之地也,若之何毁之!崇韬从容言于帝,帝立命两虞候毁之。宪私于崇韬曰:忘天背本,不祥莫大焉。

夏六月,帝苦溽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帝乃命宫苑使王允平别建一楼以清暑。宦者曰:郭崇韬常不伸眉,为孔谦论用度不足,恐陛下虽欲营缮,终不可得。帝曰:吾自用内府钱,无关经费。然犹虑崇韬谏,遣中使语之曰:今岁盛暑异常,朕昔在河上,与梁人相拒,行营卑湿,被甲乘马,亲当矢石,犹无此暑。今居深宫之中而暑不可度,奈何?对曰:陛下昔在河上,勍敌未灭,深念仇耻,虽有盛暑,不介圣怀。今外患已除,海内宾服,故虽珍台闲馆,犹觉郁蒸也。陛下傥不忘艰难之时,则暑气自消矣。帝默然。宦者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宜其不知至尊之热也。帝卒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帝不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


【注】帝: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年至926年在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B.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C.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D.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也称优伶,优人,古称演戏的人为伶。伶人可为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B.闾阎:指里巷的门,文中代指房屋。“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闾阎”的含义与此处相同。
C.毬场:即球场。毬,即“球”,古代一种习武用的皮球,革制,中间以毛填实,足踢或杖击为戏。
D.宫苑使:官职名,一为武臣迁转之阶,无实职;一为掌皇宫内苑之事的实职官。此处当为后者。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自幼喜好音律,甚至不顾天子之尊,亲施粉墨,与伶人同台演戏,并且他还有一个“李天下”的艺名。
B.庄宗时,伶人权势熏天,朝臣备受压迫,有的即使被侮,也不敢出一言;有的选择委曲求全,依附伶人。
C.庄宗想毁掉即位时修筑的神坛,来修建毬场。对此,张宪认为,神坛是庄宗承受天命的地方,毁掉不祥。
D.郭崇韬认为,庄宗居住在华丽舒适的台馆中,如果没有忘记曾经的艰难困苦,就不会觉得酷热难耐。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总结后唐兴亡之由,认为后唐之亡,在于庄宗之“逸豫”。请结合选文,说明欧阳修这样说的依据。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韩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文本二:

读柳宗元传

王安石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


【注】①质:典当,抵押。②诩诩:讨好取媚的样子。③八司马:指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为司马的八个人,包括柳宗元、刘禹锡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B.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C.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D.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刻在石碑上埋在墓中的铭文。铭文记载死者姓名、世系、生平事迹等内容。
B.顺宗,李诵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后人为他在太庙立室奉祀而追尊的名号。
C.用事者,当权的人,与《屈原列传》中“用事者臣靳尚”中的“用事者”意思相同。
D.“相慕悦”中的“相”,与《孔雀东南飞》中“誓天不相负”中的“相”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年少成名,崭露头角。初人官场时仕途顺畅,但因参与的变法失败而屡遭贬谪,一生不得志。
B.刘禹锡被贬播州后,柳宗元念及他家有老母,上疏朝廷,愿意交换贬所。刘禹锡因此改任连州刺史。
C.韩愈通过写士人平时交好,但遇利害冲突就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的行为,突出了柳宗元的节义。
D.王安石认为,后世批评柳宗元的人反而赶不上柳宗元,原因在于他们在逆境中忘却初心。流于世俗。
4.柳宗元被贬柳州,却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这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022-07-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郑)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于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犕(bèi)请滑。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犕。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

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早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穆公。穆公元年春,秦穆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崤。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秦兵故来。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

(节选自《史记·世家·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
B.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
C.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
D.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六年,王公年次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代,本国诸侯王即位的第一年为元年。
B.文公,公,春秋时期爵位名;文,谥号,威严尚武坚强睿智的人死后可以谥为“文”。
C.“怨襄王之与卫滑”中的“与”与《六国论》“与蠃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相同。
D.后稷,帝喾之子,周部落始祖,辅佐大禹,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被尊为五谷之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国攻打滑国,郑文公不尊崇周襄王的请求,囚禁了周襄王的使者,并与周襄王兵戎相见,最终没有打赢。
B.“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无礼于晋”,这成为秦晋联军讨伐郑国的原因之一。
C.郑国公子子兰能够回国被立为太子并即位为穆公,外有晋文公武力胁迫,内有大夫利用母族优势进言帮助。
D.郑国守城官缯贺出卖国家情报,引来秦军,郑国爱国商人弦高诈称犒军骗走秦军,秦军在崤山被晋军击败。
4.春秋之义,汉语成语,指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核心是王命为重。请分析“春秋之义”在叔詹身上的体现。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齐桓晋文之事》)
(2)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2022-07-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高祖九世之孙也。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起于宛,时年二十八。至郾、定陵,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朱鲔攻温,大破之。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武曰:诸将尽然。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大王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速欲正号位乎?"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行至鄗,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闹,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六月已未,即皇帝位,建元为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

(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B.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C.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D.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一般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追尊名号。
B.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帝王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庶人不准设置宗庙。
C.四夷:古时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本文是蔑称。
D.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期掌管书籍文典,后来也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者精通一类技艺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达郾县、定陵县后,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可是众将却贪恋财物,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
B.马武认为,如果天下没有主宰之人,即使有孔子、孙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大将,也可能不会有益于天下。
C.耿纯认为刘秀违背众人的愿望,不正名号和身位,主大夫们的希望、打算落空,就会有去归顺王莽的念头。
D.文章结尾刘秀关于居于上位而不骄傲、持守节义谨严法度的一番言论,在今天仍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
(2)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
5.刘秀能登上帝位的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
2022-01-2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令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B.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C.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D.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门,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车辕仰起相对为门。这里指军营之门,与《鸿门宴》中的“军门”含义相近。
B.咸阳,秦朝都城。古代地名中,山北水南称为“阳”。咸阳位于九峻山之北、渭河之南,山水俱阳,所以称为咸阳。
C.戎人,古代中原王朝对不同方位的少数民族有特定的称呼,如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文中泛指边境的少数民族。
D.南面称孤,指章邯自立为王。古代帝王、诸侯理政时坐北朝南,以示尊贵;同时用“孤”“寡”来自称,以示谦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破釜沉舟,绝地反击。项羽通过一系列举动激发将士作战的热情,最终大败秦军,由此正式确立了在诸侯中的领导地位。
B.诸侯畏惧胆怯,作壁上观。参与钜鹿之战的诸侯军队有十余支,但都不敢和秦军交锋;在楚军与秦军作战时,也都袖手旁观。
C.赵高专擅朝政,欺上压下。秦军在战场上退却,他派人责问章邯;长史欣到咸阳请求指示,他不仅杜门不见,还派人追杀。
D.项羽有勇有谋,指挥得当。在和秦军作战中,既有与王离的速战速决,又有与章邯的相持不战,还有最后的招降章邯。
4.陈馀用哪些理由来劝说章邯?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
2021-07-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