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6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割耳,深数寸。已,又击杀继妻,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翚。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节选自《明史·徐渭传》)

材料二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蓬勃奋发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哉?”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节选自《古文观止·徐文长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袁宏道A游越B中C得D渭残E帙以示F祭酒G陶望龄H相与I激T赏J刻K其集L行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死系狱”和“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苏武传》)中的“论”字的含义相同。
B.“白衣往吊,抚棺恸哭”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中的“吊”字的含义相同。
C.“是胡公知有先生矣”和“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中的“是”字含义不相同。
D.“胡为不遇哉”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中的“遇”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喜好书法,擅长草书,绘画花草竹石,也都超逸有情致。
B.徐渭诗作格调高雅,匠心独运,有王者之气。他的文章有卓越的见解,气度沉静而且章法谨严。
C.徐渭性格狂放不羁,命途多舛,仍有胡宗宪这样百年难遇的豪杰、世宗这样英明的君主赏识他。
D.徐渭纵情山水,走遍齐鲁燕赵等地,饱览塞外大漠,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他都一一化入诗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2)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5.“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是对徐渭的高度推崇,请结合二则材料简要概括徐渭之“奇”。
2023-12-0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凋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是时,孙璹以禁卫劳,擢凤翔节度使。张奉国定徐州,平李锜有功,迁金吾将军。居易为帝言:宜罢璹,进奉国,以竦天下忠臣心。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俄转中书舍人。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赀竭矣。诏听辞饷。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注]①羡余:指我国唐代以后地方官吏以赋税盈余的名义进献给朝廷的财物。②浮屠:也写作浮图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文中指佛教。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B.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C.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D.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可以颁布多个年号。
B.“明年”指第二年,此处“明年”与《岳阳楼记》“越明年”中“明年”的含义相同。
C.“司马”是主管军事的官员,唐代各州均设司马,名义上为郡守之佐,实则手握军权。
D.“悉有所赠”中的“悉”与《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中“悉”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卓绝,令人击节叹赏。未及弱冠时的他,曾经携带所作的文章去拜见一向恃才傲物的吴人顾况,被其盛赞于文坛有存亡绝续之功。
B.白居易悲天悯人,救黎庶于水火。元和四年,为了赈济广大遭受严重旱灾的流民,他积极向皇帝建言乞求免除江淮二地赋税并放还更多宫人。
C.白居易不拘职分,招致同僚嫌忌。武元衡被刺后,他率先奏请立即缉拿凶手,以雪朝廷之耻,但宰相却视其为逾越分际之举,因而心生不悦。
D.白居易通达事理,推却丰厚馈赠。田布拜节度使时,皇帝因白居易持节宣谕赐给他五百匹缣,但他却念及田布父仇国耻未报等因素予以拒绝。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2)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2023-12-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仪归报未至咸阳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之。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

张仪说秦武王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乞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许之。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张仪相魏一岁,卒。

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其余苏代、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扬子《法言》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乎?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材料二: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东方:齐、韩、魏等皆在秦之东。后魏国将首都迁至大梁,也被称为梁国。②扬子,指扬雄,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③任,佞也。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张仪归A报B未C至D咸阳E秦惠王F薨G子H武王I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肖,不似,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也是旧时自称的谦辞,不才。文中指后者。
B.“齐梁相攻”与“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兼爱》)句中的“攻”含义相同。
C.纵横,即合纵连横,张仪游说六国以奉事秦国,叫连横,同苏秦的“合纵”相对。
D.“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与《〈老子〉四章》“物或恶之”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主动请求到魏国去,利用齐王对自己的恨意,挑起齐魏两国争斗,明里为秦争得更多利益,暗里却为自己制造脱身机会。
B.齐兵压境,魏王担忧害怕;张仪成竹在胸,继续设局,因不便自己去游说齐王,就派亲信到楚国借使者出使,巧妙劝齐退兵。
C.张仪凭借出色的智谋口才,保身立国,左右逢源,天下之人争相效仿,孟子却将他排除在坚守正道、洁身自好的大丈夫之外。
D.《法言》以问答方式表达观点,并用“凤”“鸷”为喻,说明张仪非儒家提倡的有才之士,其花言巧语难掩凶恶丑陋的嘴脸。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
(2)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
5.子贡也曾游说诸侯,以三寸之舌影响天下政局,其行为与张仪有何本质区别?
2023-12-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亦坐收系郡邸狱。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皇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谓城胡组、淮阳郭征卿,令乳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日再省视。巫蛊事连岁不决,武帝疾,来往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曰:“皇曾孙在。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既而吉谓守丞谁如:“皇孙不当在官。”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还。及组日满当去皇孙思慕吉以私钱雇组令留与郭征卿并养,养月,乃遣组去。后少内啬夫白吉曰:“食皇孙无诏令。”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曾孙。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吉闻史良娣有母贞君及兄恭,乃载皇曾孙以付之。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及昌邑王废,霍光与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丙吉奏记光曰:“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义,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杜延年亦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组日满A当去B皇孙C思慕D吉E以私钱雇F组令留G与郭征卿H并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一般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内,接纳,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中的“内”字含义不同。
C.“复还”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复”字含义不同。
D.“令天下昭然知之”与“若火之始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然”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同情在巫蛊之祸中无辜遭难的刘病已,对刘病已格外照顾,并挑选两个谨慎厚道的女囚徒,让她们哺养刘病已。
B.刘病已患了疾病,有好几次几乎性命不保,丙吉总是督促养育刘病已的乳母去请医喂药,丙吉对刘病已恩惠很深。
C.丙吉认为皇曾孙不应住在监狱之中,希望京兆尹接受刘病已却遭到拒绝,又把他交给史家抚养,后交由掖庭令抚养。
D.霍光与张安世上书朝廷,认为刘病已通晓儒家经术,很有才干,举止安详,性格平和,可立为皇位继承人,后刘病已被封为阳武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丙吉对刘病已有何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12-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建安)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言于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素俭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飨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注】。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论语》所载孔子之言,意思是孟公绰做赵、魏的家臣能力有余,但不可以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1.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至令士大夫A故污辱其衣B藏其舆服C朝府D大吏E或自挈壶飧F以入官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武皇帝”是曹操死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太祖”是谥号,“武皇帝”是庙号。
B.“属以河北事”中“属”的意思是嘱托、托付,与“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C.“固使杨故长史”中“使”指让,派遣,与《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中的“使”词义不同。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也可为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属后者,译为“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若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出现弊病。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B.张邈劫持了毕谌的亲人,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后吕布兵败,毕谌被活捉,曹操任命他担任鲁国国相。
C.曹操年轻时侠气自任,不修正业,但是桥玄对他另眼相看,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像曹操这样的人才,才能安定天下。
D.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却事与愿违;曹操虽然为此动怒,但依然任用了魏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5.《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现了曹操纳才的胸怀和气度,这一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023-12-0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琳,字方庆。武后时,累迁广州都督。南海岁有昆仑舶市外区琛琲,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货,舶酋不忿,杀之。方庆至,秋毫无所索。始,部中首领沓墨民诣府诉府曹素相饷谢未尝治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议者谓治广未有如方庆者,号第一,下诏赐瑞锦、杂彩,以著善政。神功初,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破契丹凯还,且献俘,内史王及善以孝明帝忌月,请鼓吹备而不作,方庆曰:晋穆帝纳后,当康帝忌月,时以为疑。荀讷谓《礼》有忌日无忌月,自月而推,则忌时忌年,愈无理据。世用其言。臣谓军方大凯,作乐无嫌。诏可。方庆尝以令期及大功丧,未葬,不听朝贺;未除,弗豫享宴。比群臣不遵用,颓紊教谊,不可长。有诏申责,内外畏之。是岁,真拜左庶子,进封公,兼侍太子读书。方庆奏:人臣于天子未有斥太子名者,晋山涛《启事》称皇太子不名。孝敬为太子,更‘弘’为‘崇’;沛王为太子,更‘贤’为‘文’。今东宫门殿名多嫌触,请一改之,以协旧典制可。长安二年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方庆博学,练朝章,著书二百余篇,尤精《三礼》。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家聚书多,不减秘府,图画皆异本。方庆殁后,诸子不能,随皆散亡。

赞曰:李德裕著书称:方庆为相时,子为眉州司士参军。武后曰:‘君在相位,何子之远?’对曰:‘卢陵是陛下爱子,今尚在远,臣之子庸敢相近?’以比仓唐悟文侯事。嗟乎,君子哉!虽造次不忘悟君于善。及建言不斥太子名,以动群臣,示中兴之渐,所谓人难言者,于方庆难乎哉!德裕之称,为不诬矣。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一》,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部中首领沓A墨B民C诣府D诉E府曹F素相G饷谢H未尝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受得住,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中的“胜”的词义是相同的。
B.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如成语“明察秋毫”。
C.旧典,旧时的制度、法则。文中具体指东宫的门、殿名称要符合旧时制度。
D.业,继承祖业,与“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中的“业”的用法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的前任路元睿担任广州都督时,侵夺船主所卖的外域珠宝等货物,船主很生气就把路元睿杀了。
B.武攸宜击破契丹后凯旋,王及善以忌月为由主张陈设鼓乐却不演奏,王方庆引经据典加以劝说,皇帝同意了演奏。
C.王方庆认为,群臣都不遵守礼法,不能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于是皇帝下诏申斥责备不遵守礼教的人。
D.王方庆藏书比皇家秘府还多,图画也都有不同版本,但他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能保护好,导致收藏的书画散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
(2)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
5.作者称赞了王方庆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五羖(gǔ):指百里奚,春秋前期虞国人。后来虞为晋国所灭,百里奚被虏。晋君欲以百里奚为出嫁秦国的女子做陪嫁,百里奚逃走,被楚人捕获。秦穆公闻其贤,以五张黑羊皮(羖)将其换入秦国,授以国政,人称“五羖大夫”。②累绁:古代用来拘系犯人的黑绳,后比喻监狱。③季孟:指春秋时鲁国的季孙氏和孟孙氏。季孙氏为上卿,最显贵;孟孙氏为下卿,没有实际职事。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适A齐B为高昭子C家臣D欲以通乎E景公F与齐太师G语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昭公之二十年”属于王公年次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纪年方法。其中“昭”是国君的谥号。
B.“君君”前一个“君”是名词,后一个“君”为动词,意为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后面的“臣臣”“父父”“子子”的句式结构与之相同。
C.“滑稽”言其辞令无穷,变化多端,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现代汉语中多指人之言语、动作或者事态让人发笑。
D.“细民”出自《晏子春秋·谏下二十》,意思是平民、普通百姓。类似的称呼还有庶子、庶民、黔首、黎民、布衣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在鲁国向孔子请教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以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事情启发景公,景公听后对和谐的君臣关系也很向往。
B.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赌输赢的事情冒犯了鲁昭公,鲁昭公率军攻打季平子,最终昭公大败逃至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这个地方。
C.景公原本心悦孔子的主张,欲以尼溪田封赏孔子,但是在听取晏婴的进言之后,不问其礼,只给了他季孟之间的待遇。
D.景公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任用孔子,这只是一种说辞,目的是想委婉地打发孔子。孔子于是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
5.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晏婴反对孔子在齐国推行“礼乐”的理由。
2023-12-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蹭讟者鲜矣。

初,洧水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必欲有以自见。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节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平生尚气A轻财B收恤C姻党D字孤寡E不惮F分产G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向东,与《劝学》中“上食埃土”的“上”字用法相同。
B.司马,州刺史的副职,与《琵琶行》中“江州司马”的“司马”意义相同。
C.固,本来,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义相同。
D.顾,回头看,与《狼》中“顾野有麦场”的“顾”字意义相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户部乃次居四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B.居士家事不訾省                            尝学琵琶穆、曹二善才
C.采孟诗语                                      我欲之梦吴越
D.知古人之志行所存                         今其智反不能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出生在官宦之家,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才名,参加科举考试时,户部按次序把他评为四等,导致他最终没有考中。
B.洧南居士担任清苑主簿时,因仁义宽容深得百姓爱戴;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他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很少有人对他产生怨恨之心。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同为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归有光担任邢州司马时,采用杜孟诗的文字,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5.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3-12-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近来)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符”,相符合)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征收)兵, 封德彝(人的姓名)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至于数四。上怒,召而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治理,管理)之得其,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地方官),简阅(公务),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的三个字母写在括号里。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让,文中指责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其言不让”的“让”意义相同。
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文中“居常简阅”的“居”与《促织》中“居为奇货”的“居”意义不同。
E.文中“夫兵在御之得其道”的“道”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故今具道所以”的“道”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赋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字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往从家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错,同“措”,矫治。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桓子怒A阳虎B因囚桓子C与盟D而释之E阳虎F由此益G轻季氏。

2.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已复礼为仁”与“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两个“复”字意思相同。
B.“请事斯语矣”与“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两个“事”意思不同。
C.《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编年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孔子修订《春秋》,一字寓褒贬,后世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羊、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他在得知父亲的墓址后,才将母亲灵柩与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轻视他,季桓子僭越礼法。鲁国从大夫以下皆不守礼分,违背常道,孔子因此不愿意做官。
C.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他力排众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料删定《春秋》。
D.孔子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认为《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5.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样的见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