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6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累迁至寿州刺史。州送租赋诣京师,至颍川界,为盗所夺,万福使轻兵驰入颍川界讨之。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亡物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悉还其家。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闻卿名,久欲一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代宗笑曰:“且欲议许杲事,方当大用卿。”即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书元甫命万福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自勤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护致其家。代宗诏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京西,遂带和州刺史镇咸阳。

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涌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为杜亚所忌,征拜左金吾卫将军。召见,德宗惊曰:“杜亚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图形凌烟阁,数赐酒馔衣服,并敕度支籍口畜,给其费。至贺,阳城等于延英门外,天下益重其名。二十一年,以左散骑常侍致仕。

(选自韩愈《韩昌黎文集·张万福传》,有删改)

【注】①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②阳城:与张万福同时的大臣。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万福悉聚A而诛之B尽C得其所亡物D并得前后所掠人E妻子财物F牛马G万计H悉还其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武帝时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必须明习经学,故得此名。
B.累迁:屡次或连续升迁,仅指升迁,与《琵琶行》中的“左迁”表贬官不同。
C.节度使:汉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摄:指代理官职。古汉语中,此类词语还有“行”“署”“权”“假”等。
3.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万福的曾祖父和父亲都以儒学为业,但仕途不显达,所以他不喜欢读书,喜欢习武,年轻时就立下战功。
B.张万福虽被淮南节度使崔圆嫉妒,失去了刺史的职位,却并未仇视他,听从崔圆的任命连续击败了叛贼。
C.许杲非常忌惮张万福的威名,不论是在濠州还是在和州时,只要听说张万福担任刺史他就率兵离开或转移。
D.大历三年,张万福被召前往京城,代宗希望他能平定许杲的叛乱,万福却还担心黄河以北的将领要叛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
(2)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护致其家。
5.张万福声威远著,受到上至天子下至对手的尊重。请简要概括天下重其名的原因。
2023-11-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自刘向《列女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已       省:省察。
B.吾尝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C.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用心                           躁:急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一说为中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泉水因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
D.旦夕,从早到晚,此处名词作状语,与“非能水也”中的“水”用法相同。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B.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C.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D.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文本二中,孟母教诲孟子的主要道理是学习要取得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坚持不懈。
D.在论证过程中,文本一、二都运用了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使得道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2023-11-3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谢天下。”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朝衣,斩东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班固《汉书》)

材料二: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己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节选自苏轼《晁错论》)

[注]①袁盎,就是爰盎。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吴A楚反B错己C身任D其危E日夜淬砺G东向H而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错衣朝衣”的第一个“衣”字的用法跟“乌鹊南飞”的“南”字的用法相同。
B.东市,刑场,本义东面的市场,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死刑犯,故后泛指刑场。
C.捐,舍弃,与成语“捐弃前嫌”“细大不捐”的“捐”义相同。
D.间,指离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中的“间”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景帝先前很信任晁错,不但采纳了他削藩的建议,在七国发动叛乱后,汉景帝还跟晁错商议平叛的军事安排。
B.晁错忠心为国,为了消除诸侯对朝廷的威胁,力主削藩,而吴楚等七国却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其实他们早已准备多年。
C.校尉邓公直言进谏,劝告汉景帝不要诛杀晁错,因为杀晁错不但是替诸侯报仇,还堵住了朝中忠臣直言进谏之路。
D.苏轼认为封地被削减,七国一定会发生叛乱,此时晁错如果能亲自率军队讨伐吴楚七国,是有可能取得胜利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2)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5.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错被杀的原因。
2023-11-3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袁,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
B.字,即表字。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名表示礼貌。
C.谪,指贬官降职,文一“左迁”与文二“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均有此意。
D.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5.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2023-11-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材料二: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国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或蓄积而得之者不世绝。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是子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为之也,然而是子独为之。好之者贫,为之者穷,然而是子犹将为之也,不为少顷辍焉。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价人维藩,大师为垣。”此之谓也。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

【注】①奭:人名,指邹爽。②禨祥:祈禳求福之事,也是指变异之事,是吉凶的先兆。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欲附A下一民B则莫若反之C政D欲修政E美俗F则莫G若H求其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指一类人或者物,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词义相同。
B.家,安家,居住,“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的“客”表示客居,两者用法相同。
C.所以,表示某种结果的原因,与现在所说的“因为……所以……”中“所以”意思不一样。
D.两者,是作者对君人者的要求,在文中就是指“爱民”与“好士”,爱护百姓,尊重人才。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邹衍“迂大而闳辩”、邹奭“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的学术特点,是为了衬托荀子的学术思想更有现实意义。
B.荀子认为儒家拘泥于琐碎礼节,道家狡猾多辩、败坏风俗,墨家装神弄鬼,都对“亡国乱君相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批判它们。
C.虽然天下的君主和天下的民众没有谁想要古代的政治原则,但是善于治国的人偏偏遵行它,而且他们不会因为遵行这些带来贫穷困厄而放弃初心。
D.善于治国者,君王若重用,可以统一天下,臣服诸侯;一般地任用,可以威慑邻国敌人;即使不被任用,本国也可以在他不离开时获得安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2)民不亲不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5.用材料二中原文句子概括让君王的天下长治久安的两大要素。
2023-11-3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居易,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韦贯之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白居易A小子B是朕拔C擢致名位D而无礼E于朕F朕G实难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丁母丧”的意思是“遭遇母亲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制。
C.“言浮华无行”的“行”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行”含义相同。
D.“凡朝廷文字之职”的“凡”意思是“凡是”,与《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横溢。顾况擅作诗文,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白居易的文章青睐有加,甚至亲自到门口以礼相迎。
B.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白居易擅长诗歌创作,写了几十上百篇优秀的诗歌,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很多他所创作的诗歌。
C.白居易敢于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替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说应由朝廷来做这件事,得到宪宗认可。
D.白居易刚正不阿。对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一事,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武元衡的冤屈,请求抓紧时间抓捕贼人来一雪国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2023-11-3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迁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A昔B有C见D口E未F能G言H今I见J是K书L得M吾N心O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轼为滂                    若:如果
B.后以见修                 书:书信
C.大理评事                 除:免除
D.英宗自藩邸其名       闻:听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他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年纪轻轻就博览群书。
B.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赢得欧阳修欣赏,不过欧阳修怀疑文章是曾巩所写,最终给苏轼定了第二名。
C.因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水进入黄河,经过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苏轼就想方设法,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才能出众,被英宗赏识,想召苏轼入翰林让他讲唐朝的故事,遭到宰相韩琦劝阻,但经过策试,苏轼最终得到直史馆的职位。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5.宰相韩琦对英宗想要召苏轼入翰林给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2023-11-3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张自新传

①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②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③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④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⑤归子曰:余与自新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


注:①屹屹:同“矻砣”,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③弟子员:生员。
1.解释加点的词。
(1)何人者(     )(2)余与自新最久(     )
2.请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无文饰(     )
A.矫揉造作       B.花纹饰物       C.文章修饰       D.文学素养
(2)天下竟何如(     )
A.治理       B.主管       C.分割       D.为官
3.翻译句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
4.下面的句子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
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
5.有人认为结尾“归子曰”提到“面斥人过”,和前文的人物形象不符,对此你是否同意?
6.本文另一版本的最后一段结尾处有这样几句,你认为是否应当保留?
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2023-11-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舁,,抬;篮舆: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B.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C.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D.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有赏菊花、插茱萸、饮雄黄酒、登高的习俗。
B.葛巾漉酒,葛巾,葛布做的头巾,文中指陶渊明用头巾过滤掉新酿酒的杂质。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与辛词“元嘉草草”中“元嘉”所指一样。
D.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博学多识,擅长为文,他创作的《五柳先生传》,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他的真实写照。
B.檀道济探望卧床挨饿的陶渊明,用贤者应在明时入世之理劝导他,并送给他粮食和肉,等渊明收下后才率部下离开。
C.王弘想结交陶渊明,却请不来他,只好经由庞通之设宴邀请。陶渊明赴宴饮酒,也并未对随后赶来的王弘产生抵触。
D.陶渊明喜爱饮酒,或与朋友欢饮,或将钱全置于酒铺换酒,或在酒酣之际弹拨无弦之琴,或在醉后让朋友自行离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2023-11-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援再世不显。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

②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

③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褊,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1.解释加点字。
(1)乃尽散以昆弟故旧(          )                    (2)郡将下车辄切齿(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口无
A.选择            B.挑剔             C.败坏              D.区别
(2)因田牧
A.掌管           B.从事            C.治理               D.置身
3.以下各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凡殖货财产(《后汉书·马援传》
B.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母也(《孟子》)
C.其脆易泮(《老子》)
D.若火之始然(《孟子》)
4.将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5.第②段是如何塑造人物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6.马援认为,对于别人的过失,要做到“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言:议论)也”,那么,第③段谈及杜季良的时候,他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呢?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问题。
2023-11-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