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

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

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楚王乃遣使车百乘,献骇鸡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材料二: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以弱攻强B不料C敌而轻战D国贫而骤E举兵F此危亡之G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贲,《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本文指勇士。
B.箕帚之妾,持箕帚的奴婢。箕帚,扫除的工具。也借作妻妾的谦称。
C.“今大王不猛虎而与群羊”同“吾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大王能听臣”同“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分析形势,一旦秦国出兵占据宜阳攻取成皋后,韩魏两国必定一起臣服于秦,合力攻楚,那楚国就危险了。
B.张仪威胁楚王,那些鼓吹合纵的人,夸夸其谈,花言巧语,只说对他们有利的一面,等祸患来临就来不及收拾了。
C.张仪纵横捭阖的游说,成功地打动了楚王,楚王派出使车百辆,以“骇鸡之犀”“夜光之璧”为礼物,与秦国结盟。
D.在楚国君臣对张仪的诡计未察觉时,只有陈轸头脑清醒,大胆力劝楚王,指出秦的险恶用心,而楚王不以为然。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
(2)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5.张仪游说楚王时,为了促成秦楚结盟,采取“威逼”“利诱”等策略,结合文本,概括“利诱”的具体措施。
2024-05-14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
B.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
C.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己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
D.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道险不             砺则利
B.问其所以             神明自得
C.伯仁自刑戳          千里
D.舒果沈含父子   而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彬品行端正,不汲汲于权位。他年少时便以雅正著称,后来面对州郡的任命、尚书郎的征召以及义兴内史的调任均未赴职。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恸。王敦见此状深感奇怪,并厉声呵斥他,但王彬慷慨陈词,不惧强权。
C.王彬团结众人,常怀恻隐之心。他在别人强盛之时,能团结与之意见相同的人,尊重并包容与之意见不同的人。当目睹衰败困厄时,他必产生怜悯恻隐之心。
D.王彬作风正派,深得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但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遗憾。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4-05-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外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景公游于菑,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而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至,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涕沾襟。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免而哭,哀尽而去。

(取材于《晏子春秋》,有删改)

材料三: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章归,鱼乘塞涂,抚其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君道》)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景公A饮B诸大夫C酒D公射E出F质G堂H上I唱善J若出K一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文中指的是“从车上下来”,与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意思不同。
B.尺寸,比喻微小的过失,与《六国论》“以有尺寸之地”中的“尺寸”意思不同。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以“社稷”代表国家。
D.御,指驾驭车马的人,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在外地游玩时,听到晏子去世的消息后疾驰而回,并用超出礼制的行为来悲悼他。
B.晏子死后,景公听不到臣子的进谏,是因为臣子虽知景公过失但缺乏冒犯君颜的勇气。
C.“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一句表明晏子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曾苦口婆心地进行过劝谏。
D.“是反晏子之义”一句透露出晏子曾拒绝过景公的厚赐,从侧面体现出晏子的人格修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
(2)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
5.材料一中的“执鞭”,反映出司马迁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材料概括这种心理的缘由。
2024-05-14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

(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材料二

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A公B以忤C杨国忠D斥E为平原F太守G策H安禄山I必J反K为L之M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兄,指的是从父家的兄长,即堂兄。从父,指的是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及《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一句的“伐”含义均相同。
C.无状,可以指没有功绩,也可指行为失检。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辞。
D.当,判处,与《苏武传》中“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对于安禄山造反早有准备,并联合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为大唐中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B.奸臣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到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的旨意,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
C.从表达方式、主要内容上看,材料一夹叙夹议,侧重表现其远见卓识和对唐朝中兴的贡献;材料二重在叙事,主要表现颜真卿的刚烈及对国家的忠诚。
D.宦官和辛景臻等人假传朝廷圣旨,颜真卿识破他们的伎俩破口大骂,叛贼恼羞成怒,因此颜真卿最终被他们勒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5.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2024-04-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注】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

三年,朝廷以祐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斋集》。

(节选自《元史》卷之十)

【注】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将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谥A忠B定C父D老E请F留G葬H会I稽J不K得L乃M立N祠O祀P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被儒家尊奉为典范的著作,后跟史、子、集一起成为图书目录分类,这里的经字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意义相同。
B.癸丑,干支名称。干支是中国传统的纪时方式,以六十为循环周期,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辰。从“癸丑”看,当年是牛年。
C.中统,元世祖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的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终身可以有多个年号,如开元、天宝。
D.焉,在句中常作句末语气词、代词、兼词,本文和《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字用法相同。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出身耕读之家,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奋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因而为朝廷所用,父母也受到恩赐。
B.陈祐受封为河南西路总管时,做官独守清廉;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方,申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深得百姓爱戴。
C.陈祐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把百姓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谋福利。
D.陈祐考查核实庆元、台州百姓的土地,回来时在新昌遇上强盗被杀害;当地百姓请求留下葬在会稽,没能成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古代谥号的“定”字,有“安民法古”之意,请从安民的角度概括所采取的措施。
2024-04-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节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秦王   奏:演奏B.乃   前:上前
C.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后退几步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A.传示美人及左右B.空言求璧
C.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传之美人,戏弄臣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璧有瑕,请指示
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D.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4.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译文: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补偿给赵国的意思。
B.怒发上冲冠。
译文: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起了帽子。
C.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译文:派我奉上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送出了国书。
D.大王必欲急臣。
译文:大王必定替我着急。
2024-04-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三校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冲刺(五)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因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A友B梅C圣D俞E少F以G荫H补I为J吏K累L举M进N士O辄P抑Q于R有S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厄,指困难,此处名词作动词用,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下”,两者用法相同。
B.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文中梅尧臣因家族亲属而受荫。
C.辟,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中的“辟”词义相同。
D.雅颂,《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3.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指出古代不得志的诗人更能体悟生活,抒发沉郁的胸臆,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
B.梅圣俞常用诗歌抒发不得志的感情,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
C.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使梅圣俞的诗作得以保存。
D.序文以评述梅诗为轴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5.请分别概括三位文学家在三则材料中的文学创作观点。
2024-04-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韩魏公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熙宁初,公在咸秦,平凉经略使蔡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之。及本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塞下,挺恐兵败而事不济,且己任其罪,乃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谕焉。公镇大名,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兆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曰:“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

(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

材料二:

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已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①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②魏,即大名。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人或以公任劳A事过B多C勉其略D于总劾E委于佐属F而少G自便H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此意思相同。
B.“走”,使动用法,“走使”在文中指让使者赶赴京城。我们平常所说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中的“走”与此意思相同。
C.“见”通“现”,意思是“表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的“见”也通“现”,意思是“出现”。
D.“攻”,在文中是“指责,抨击”的意思。韩愈的《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攻”字则是“研究,从事”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挺先向韩公建议在白塔建城,后造使进京奏报以推贵免罪。朝廷只责备韩公修城时机不当,而韩公对此未加分辩。
B.韩魏公主政大名,事无巨细,务必躬亲,即便卧病在床,依然亲自断案,不敢随意处事,唯恐用心不尽,有负百姓。
C.韩魏公作为三朝重臣,提携众多才俊,受提拔的那些人虽身居台阁高位,把持地方军政,却很少有人对他感恩戴德。
D.韩魏公赢得了辽国的尊重:他镇守北都时,辽国使者不敢在他的辖区肆意妄为;后来辽主还让人为他画像以示纪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谕焉。
(2)辽使与京兆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
2024-04-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复得数十A矢B足以C脱矣D今无兵E复战F天明G坐H受缚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期,与《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期”字意思相同。
B.引,退却,与《三峡》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及,等到,与《离骚》中“及行迷之未远”的“及”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娶妻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派人慰劳赏赐了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4-04-1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长勺。公将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材料二:

楚人伐宋救郑。宋公将战。太司马固谏曰: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注释】:①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②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③儳(chán 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巳朔,干支纪日的一种。古人常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
B.寡人,古代多用作国君的谦称。除“寡人”外还有“孤”“朕”等词也可作国君“谦称”。
C.材料一“公将鼓之”的“鼓”与材料二中“阻而鼓之”的“鼓”是同一个意思。
D.司马,指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琵琶行》中“江州司马”中的“司马”即是此意。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故/真无马邪
B.战长勺/宋公及楚人战
C.小大狱/天弃商久矣
D.可一战/楚人伐宋救郑
3.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鲁庄公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材料二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未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B.两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及子鱼的论战写得详细,而对两场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C.材料一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D.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B.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C.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D.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2024-04-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