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龙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唯青赐爵关内侯。上曰:“匈奴行诈诸蛮夷,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明年春,大将军青出定襄,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青问其罪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当云何?”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青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官吏皆曰“善”。遂囚建行在所

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匈奴虽病,远去,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单于用赵信计,遣使好辞请和亲。天子下其议,或言和亲,或言遂臣之。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困,宜使为外臣,朝请于边。”汉使敞使于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

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青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汉书·匈奴传》,有删改)

①胏(zǐ):带骨的肉。胏附:比喻亲戚心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B.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C.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D.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人,春秋时对农业劳动者的称呼,也泛指平民百姓。文中是说敖、广本被判斩刑,但他们用钱赎命,被免去了官职变成了普通百姓。
B.裨将,裨是副贰、辅助之意,将是将领,裨将意为副将,是大将的属将。
C.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也可简称为“行在”。
D.“赞曰”是《史记》《汉书》等史书中人物传记结尾部分的总结评论性文字,用以表达作者对传主的称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光六年,卫青和李广、公孙放、公孙贺各带一万骑兵攻打匈奴,只有卫青立下战功,获得了赏赐。
B.周霸认为不应该杀了苏建,因为杀了苏建相当于告诉其他人,即使投降也不要回来,这是伤军心的做法。
C.匈奴请求和亲,丞相长史任敞不赞同和亲,认为应趁匈奴刚被打败,让匈奴对汉朝称臣。
D.卫青屡立战功,多次得到封赏,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骄纵,他不招揽士人为己所用,而是奉法遵职,恪守臣子职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
(2)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5.卫青认为应该让皇帝处置打了败仗独自回营的苏建,为什么?
2024-03-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后汉书·严光传》)

注释:①玄纁: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

材料二: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逆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B.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C.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D.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这里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宫女的召见。
B.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中的“相”词义不同。
C.轩冕: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也借指官位爵禄。“泥涂轩冕”彰显了严光视官爵为泥土的品质。
D.微:“如果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种垂钓,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没有出来当官。
B.司徒侯霸邀请严光到他那里聚谈,严光虽然不去,但对司徒侯霸能够怀仁辅义,顺随皇上的旨意表示肯定。
C.范仲淹认为光武帝与严光互相成就对方,严光成就了光武帝气量宏大之名,光武帝则使严光崇高的品质得以彰显。
D.范仲淹认为严光的影响深远,他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对维护礼仪教化功劳很大。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2024-03-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文中画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能取名定字。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李白“有诏供奉翰林”,“翰林”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l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表明他蔑视权贵的性格。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2)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5.“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杜甫的《赠李白》。“飞扬跋扈”在此处的意思是“不守常规,狂放不羁”。试结合文章分析李白的狂放不羁之处。
2024-03-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 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对应字母写在答题卡。
攻城A数月不下B闻C魏救D将至E众F请发G为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指宋文帝的年号。文中“元嘉二十六年”是年号纪年法,与《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纪年方法不同。
B.文中“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与《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中的“明年”含义相同。
C.鞞鼓,古代用于祀神之鼓或军中所用之鼓。文中“鞞鼓”应为军中所用之鼓,与《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一片神鸦社鼓”中“社鼓”的作用不同。
D.六夷,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想要北伐,群臣争相逢迎讨好,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
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
C.魏主拓跋焘渡过黄河后,王玄谟退兵逃走,伤亡惨重。到达瓜步后,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渡过长江后,建康城内震惊恐惧。
D.宋文帝答应用封爵、金帛之赏悬赏魏主和王公首级,又计划用毒酒毒死魏国人,但没有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
(2)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
5.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不听。秋,诸侯会宋公盟于孟。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亳,以释宋公。子鱼曰:“祸犹未也。”

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节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

材料二: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牛易羊,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泓之没,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殄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壹餐者,天下知其不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

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睱。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予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予后世者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

[注]①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商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宋国国君是商王室的后代。②鄫子,鄫国国君,参加诸侯会时被宋襄公杀害以供奉神庙。③衄:损伤,伤害。④二毛:指老年人。⑤殄:弯转,扭曲。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何常A言与B必如C公言D即奴事之E尔F又何战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三年”古代纪年法,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文中指宋襄公即位十三年。
B.“陈”和贾谊《过秦论》“陈利兵而谁何”一句中的“陈”用法和词义都不同。
C.“情”和《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的“情”用法不同。
D.“当”和《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当”的用法和词义相同。
3.下列对选文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宋襄公不听劝谏,凭借一小国,却想争夺霸主身份,却反为楚人所执,不可谓明智。
B.宋襄公欲盟诸侯而求楚,楚先许之后执之,其诈伪手段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
C.苏轼对宋襄公的评论,反映了他的仁政思想:统治者应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苏轼将宋襄公的行为和齐桓公进行了对比,批评了宋襄公死守礼义不知变通的迂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
(2)夫舍牛易羊,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
5.司马迁和苏轼对宋襄公都持批评的态度,两人批评的角度有什么不一样?
2024-03-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而弗能使也,禁人而弗能止也,其所由者非理也。昔者,卫君朝于吴,吴王囚之,欲流之于海。说者冠盖相望,而弗能止。鲁君闻之,撤钟鼓之悬,缟素而朝。仲尼入见,曰:君胡为有忧色?鲁君曰:诸侯无亲,以诸侯为亲;大夫无党,以大夫为党。今卫君朝于吴王,吴王囚之,而欲流之于海,孰意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吾欲免之而不能,为奈何?仲尼曰;若欲免之,则请子贡行。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印。子贡辞曰: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敛躬而行,至于吴,见太宰嚭。太宰嚭甚悦之,欲荐之于王。子贡曰:子不能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太宰嚭曰:子焉知嚭之不能也?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其半曰:‘不若朝于吴。’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今子受卫君而囚之,又欲流之于海,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且卫君之来也,诸侯皆以为蓍龟兆,今朝于是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太宰嚭入,复之于王。王报出公干百官曰。比十日,而卫君之礼不具者,死!子贡可谓知所以说矣。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改)

材料二:

子贡见太宰嚭,太宰嚭问曰:孔子何如?对曰:臣不足以知之大密曰子不知,何以事之?对曰:不知,故事之,夫子其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大宰嚭曰子增土夫乎?对曰:夫子不可增也。夫赐其犹一累壤也,以一累壤增大山,不益其高,且为不知 大宰嚭曰:然则子有所酌也。对曰:天下有大樽而子独不酌焉,不识谁之罪也。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选自《说苑·善说》,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赐譬A渴者之饮B江海C知足而已D孔子E犹江海也F赐则奚G足H以识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劝人而弗能使也”与“劝学”(《荀子·劝学》)两处中的“劝”意思相同。
B.“至于吴”与“至于怨诽之多”(《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至于”意思不同。
C.“惟不知”与“惟江上之清风”(《赤壁赋》)两句中的“惟”意思不同。
D.“终业而去之”与“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两句中的“去”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国国君到吴国朝见吴王,吴王将他扣留并打算流放,游说吴王的人很多,但是都没能劝阻住吴王,这是因为这些人讲的理由都不在理。
B.鲁国国君听到卫国国君被扣押很忧虑,他认为卫君是个仁义之君,不该遭此劫难,就主动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非子贡不能解除卫君之难。
C.子贡到吴国,没有直接游说吴王,而是先去见了太宰嚭,通过太宰嚭来劝谏吴王,以吴国扣押卫君不利于吴国成就霸业的道理劝阻了吴王。
D.太宰嚭问子贡对孔子有何增益,子贡把自己比作小堆泥土,认为用自己这一小堆泥土来增益大山,不仅不能增加大山的高度,而且是不明智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贡辞曰:“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
(2)夫子其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
5.太宰嚭和赵简子向子贡问孔子的为人,子贡说“臣不足以知之”“赐不能识也”。对于子贡的:这两句回答,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2024-03-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节选自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

材料二: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功恒归A于巫B而败C恒归于医D效不效E巫F恒受G上赏H而医辄后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覆,指多次,与《答司马谏议书》“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反覆”含义不同。
B.学者,文中指学医的人,和《师说》中“古之学者”的“学者”均为古今异义。
C.伐与矜同义,与《屈原列传》中“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含义不同。
D.恣,指无拘无束,与成语“暴戾恣睢”“恣意妄为”中的“恣”含义均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揭傒斯的赞赏。
D.扁鹊认为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并提出了六种无法医治的情况,如轻视身体看重钱财、阴阳错乱等。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②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5)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信巫不信医”带来的危害。
2024-03-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兰化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B.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卜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C.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D.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则都巩,史称东西二周。西周灭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东周灭于秦庄襄王元年,《过秦论》中“吞二周”并非始皇时事,只是为行文方便。
B.从事,文中是行事、办事之意,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中的“从事”意思一样。
C.名实,文中指名声与利益,与《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之“名实”不同。
D.“与国”的“与”指亲附,和《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惠王为确定攻击目标,听取臣子建议。张仪主张伐韩,司马错主张伐蜀,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
B.张仪认为蜀地太过偏远,民属野蛮落后之民,即便是出征成功,对于成就威名、增强国力并无实效。
C.在尽心辅佐惠王成就大业上,司马错和张仪的目标一致,但对进攻蜀国的利弊分析这两人大相径庭。
D.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并派遣他出兵伐蜀,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诸侯不敢再轻视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5.简要回答司马错主张秦国伐蜀的理由。
2024-03-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节选自萧统《昭明文选》)

文本二: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康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昔〔A〕为羊公〔B〕参军〔C〕谓吾〔D〕其后〔E〕当居身处〔F〕今相观察〔G〕必继老夫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善属文”和“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B.“自解归”与“天下归心”(《短歌行》)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C.“公田悉令吏种秫”与“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两句中的“悉”字含义相同。
D.“侃与敏有乡里之旧”与“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两句中的“旧”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小官,以获得补贴家用的资本。后来做了彭泽令。
B.因为喜欢饮酒,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原要把公田都用来种植秫,在妻子和孩子的坚持请求下,他才将公田中的五十亩用来种植粳。
C.刘弘担任荆州刺史,将要就任时,起用陶侃担任南蛮长史,派他先到襄阳去讨伐贼寇张昌,随即打败了张昌。
D.陶侃受到刘弘的赏识,刘弘称赞陶侃一定会出人头地,但是在陈敏之乱时,因为内史扈瑰的挑拨离间,刘弘逐渐疏远了陶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中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做官?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4-03-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昭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与之战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虑弱是以寡人大发军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节选自《战国策·卷三十三》)

[注]①武安君:古代封号名,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文中指秦国名将白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赵卒之死A于长平者B已十七C八D其国虚弱E是F以寡人大发军G人H数倍于赵国之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至竟陵”中的“东”和“乘胜逐北”的“北”,用法不相同。
B.旋踵,文中指退缩,与“旋踵即逝”“义不旋踵”中的“旋踵”意思不同。
C.之属,文中指这一类人,与《过秦论》中“之徒”“之伦”意思相同。
D.列城,与前文的“国都”相对,指远离国都的城邑,具体指赵国边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校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战败,损失了许多士兵,因此秦昭王想派有显赫战绩的武安君出战,但武安君托言生病不能前去。
B.武安君曾率数万兵马击败楚国的百万雄兵,使楚国人害怕得只敢东迁不敢迎战,建立了卓绝功勋,秦昭王不解他如今为何不愿领兵伐赵。
C.武安君认为秦国能大败楚国,原因在于楚王骄恃自大,楚臣为争功相互嫉妒,且楚国士兵因为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军心涣散,没有斗志。
D.伊阙之战中,韩魏两军争利,不能同心协力,武安君因此能够设置迷惑敌人的军队攻打韩军,并出其不意攻打魏国,最终取得了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
(2)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
5.武安君认为此时不宜攻打赵国的原因是什么?
2024-03-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