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6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成其爱,虽小,必济。’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乖乱,楚必大。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馀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书曰: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君臣之辞也。不言战,楚未陈也。

(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材料二:

五鸡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

(节选自清华简《系年》)

材料三:

大抵自《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何者?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使夫学者睹一邦之政,则善恶相参;观一主之才,而贤愚殆半。至于远古则不然。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节选自《史通·疑古》)

[注]①五鸡:伍员之弟。②清华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五鸡将A吴人以围B州来C为长壑D而汜之E以败F楚师G是鸡父之汜。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指胜过;与《<论语>十二章》“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意思不相同。
B.疾,指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疾”意思相同。
C.奔,指逃散,与上文“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中的“奔”意思相同。
D.凭,指凭据,与《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中的“凭”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攻打楚国,楚国联合诸侯前往救援,结果楚将阵亡,楚军溃败;面对暂时有利的局面,吴国君臣积极商讨对策,继续追击。
B.吴国公子光认为,诸侯国小力微,甘心追随楚国,但联盟内部有矛盾,楚国朝堂权力分散,政令紊乱,两国交战,吴国有胜算。
C.在鸡父大战中,吴国军队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先击破胡、沈、陈三个诸侯国,再打败许、蔡、顿三个诸侯国,最终大败楚国。
D.近古的史书记言详备,记事不加甄别,学者要辨清善恶贤愚;远古的史书记事简要文笔隐晦,句含褒贬,学者要领会其中的含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
(2)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
5.从材料三看,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史书?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臣至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胜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不如因立之。”胜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赵承秦楚之敝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韩广乃自立为燕王。

是时,诸将徇地者不可胜数。周市北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反击周市。市军散,还至魏地,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咎在胜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立周市为王,市不肯。使者五反,胜乃立宁陵君为魏王,遣之国。周市为相。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秦兵且至,我守荥阳城不能下,秦军且至,必大败。不如少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吴)广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陈王令以诛吴广,献其首于胜。胜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走陈。铚人五逢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五逢亦陈。胜诛邓说。

胜初立时,凌人秦嘉、铚人董等皆特起,兵围东海守于郯。胜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秦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人,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章邯已破五逢,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击陈西张贺军。胜出临战,军破,张贺死。腊月,胜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胜以降秦。葬砀,谥曰隐王。

(节选自班固《汉书》)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填写答案标号。
计莫如毋西A兵B使C使北徇燕地D以自广E赵承秦F楚之敝G可以得H志于天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指本意,与白居易《琶琶行》“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意”含义不同。
B.遗,指留下,和苏轼《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中的“遗”词义不相同。
C.走,指逃跑、败散的意思,与成语“走投无路”中的“走”意思是完全相同的。
D.将,指率领,与现在所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的“将”意义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对自立为王并分封将相的武臣很愤怒,立即捕捉关押其家眷,并迅速杀掉了他们。
B.柱国劝说陈胜后,陈胜一面派人恭贺、软禁武臣家属,一面分封张耳并要求赵兵入关。
C.将军田臧等人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打算杀了骄横而且不懂兵家权谋的代理王吴广。
D.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制定策略能听从建议、作战能够亲临前线,最终却惨遭车夫杀害。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相与矫陈王令以诛吴广,献其首于胜。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5.请概括秦嘉杀死武平君原因。
2024-03-1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材料二: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黜之A是箝B其口C使自为D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指超过,高于,与《琵琶行并序》“冰泉冷涩弦凝绝”中的“绝”意思不同。
B.拔,指提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相同。
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风、雅、颂和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D.艰难,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与平时所说的意为艰苦困难的“艰难”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自恃才高,很少推崇称赞别人,但是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后,对白居易大加赞赏。
B.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直言皇帝误会了他,皇帝不高兴,和李绛说要将白居易贬逐。
C.白居易最擅长写诗,他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D.白居易因性情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而多次遭到排斥,于是便纵情于饮酒作诗。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5.白居易“累以忠鲠遭摈”,材料一中哪些事件体现了白居易“忠鲠”?请简要说明。
2024-03-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辛弃疾传(节选)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酬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司农寺主薄,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诏委以规画(飞虎军),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选项是(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A数沮B挠之,弃疾行愈力C卒D不能夺E经度费钜万F计G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乾道四年,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帝王在位年间用所取的年号来纪年的一种方式。乾道,是宋孝宗的年号,四年,是孝宗改年号为乾道后的第四年。文中的绍兴三十二年,也是用这个方法来纪年。
C.美芹,本谓农夫以水芹为美味,欲献于他人,后喻以微物献给别人。文中“美芹”是辛弃疾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
D.授、出、辟、迁、调,这些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其中“授、辟”是任以官职,“调”是改任调动官职,“出”是京官外放,“迁”是削降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作者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但无论哪一类,一般都不能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本文是一篇以史事为主的史传。
B.僧人义端窃得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去杀辛弃疾,是因为辛弃疾和义端有来往,且是辛弃疾推荐义端做了自己的下属。
C.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并封他的主帅耿京为天平节度使,召他南归。但后因耿京被张安国杀害,朝廷就撤销了授予辛弃疾的官职。
D.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府时,面对滁州数次遭罹兵火的悲惨景象,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这显示了辛弃疾非凡的政治才能,也表现了他勤政爱民的崇高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②时虞允文当国,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5.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在选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试加以概括。
2024-03-19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郭)崇韬领真定,上欲崇韬镇汴州,崇韬辞曰:“臣内典枢机,外预大政,富贵极矣,何必更领藩方?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且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非所以固国基也。”上曰:“深知卿忠尽,然卿为朕画策,袭取汶阳,保固河津,既而自此路乘虚直趋大梁,成朕帝业,岂百战之功可比乎?今朕贵为天子,岂可使卿曾无尺寸之地乎?”崇韬固辞不已,上乃许之。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郭崇韬素疾宦官,尝密谓魏王继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注]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去之,专用士人。”由是宦官皆切齿。时成都虽下,而蜀中盗贼群起,布满山林。崇韬恐大军既去,更为后患,以是淹留未还。帝遣宦者向延嗣促之,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延嗣怒。李从袭谓延嗣曰;“今诸军将校皆郭氏之党,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一朝有变,吾属不知骨何地矣!”因相向垂涕。延嗣归,具以语刘后,后泣诉于帝。前此帝闻蜀人请崇韬为帅,已不平,至是闻延嗣之言,不能无疑。帝阅蜀府库之籍,曰:“人言蜀中珍货无算,何如是之微也?”延嗣曰:“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故县官所得不多耳。”帝遂怒形于色。及孟知祥将行,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庄宗纪》)

材料二:

史臣曰: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成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节选自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

[注]騬(chéng):被阉割后的马。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徒以侍从A左右B时C赞圣谟D致E位F至G此H常不自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指调动官职,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传》)中的“徙”意思不同。
B.委,指呈献,与“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中的“委”意思相同。
C.县官,旧曾指天子,也可指县级的行政长官。材料一中指朝廷、官府。
D.栉沐,与成语“栉风沐雨”的意思相同,都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避。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励精图治,振兴国运。他凭借武力平定汴州、洛阳,成就帝业,天下初定时,他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郭崇韬委以重任。
B.庄宗猜忌权臣,贪图逸乐。他轻信后宫、伶人的话,疏远有功劳的将领,沉迷于荒淫的享乐,最终导致朝政混乱,身死国灭。
C.郭崇韬劳苦功高,深谋远虑。他虽为庄宗立下汗马功劳,但没有居功自傲,并且从国家长远的角度出发,打击伶宦,重用士人。
D.向延嗣居中弄权,扰乱朝政。在他出使蜀中时郭崇韬没有以礼相待,他借机挑拨郭崇韬与庄宗的关系,导致庄宗对郭崇韬起了杀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非所以固国基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5.薛居正认为庄宗失天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请结合材料概括对后世有哪些警诫。
2024-03-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登,字彦先,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5]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

(摘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

[注]丞相,指秦桧。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古县A秦太师父B旧治C实生D太师E于此F盍祠祀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取道、经过,与《鸿门宴》中“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的“道”词义相同。
B.短长,短处、把柄, 与《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用法不同。
C.属,劝请、邀请,与《屈原列传》中“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词义不同。
D.故事,旧事、 前例,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登因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时无所顾忌,引起主管部门的不满,只被任命为富川主簿,后又兼任贺州学事。
B.高登认为礼义与法度是治理天下的凭借,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因此坚决反对将州学的田舍交由买马司管理。
C.士民看到高登贫困,就相约馈赠给他五十万钱币,高登推辞不掉,只好把钱放到州学,用来买书以感谢士民。
D.高登认为汪藻不会因为自己参与修订《徽宗实录》而得到提拔,所以断然拒绝和汪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2)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请分别概括能够体现高登“忠、廉、节”的事件。
2024-03-1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正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更定,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遂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诏令A议下B诸老先生C未能言D谊尽为之E对F人人G各如其意H所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与“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中的“属”意思相同。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正朔,指每年的第一天,正即正月,为每年的第一月,朔即初一,为每月的第一天。农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
D.“谊追伤之,因以自喻”与“君子喻于义”(《论语·雍也》)中的“喻”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才华出众,他十八岁时在当地就很有名气,被河南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后来又被文帝征为廷尉。
B.贾谊向文帝上奏议,希望改订历法,改变服饰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
C.文帝想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但是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和诋毁,文帝后来也就疏远了贾谊。
D.文帝再次征召贾谊,对他的才华备加赞赏,于是拜他为梁怀王太傅,这让贾谊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诸法令更定,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2)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班固认为贾谊“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是以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列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宪宗A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B入禁中C三日D乃送佛祠E王公士人F奔走膜拜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刑部,亦称刑曹、比部,掌管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之事。长官为刑部尚书。
C.畿: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即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D.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通俗的音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童年孤苦,勤勉好学。他三岁成了孤儿,依靠兄嫂生活,很小就用功读书,每天记诵数千字的功课,成人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并考中进士。
B.韩愈为人耿直,直言敢谏。华阴县令与前后两任刺史之间的矛盾,本来与他无关,但他却为华阴县令打抱不平,上疏谴责前后两任刺史官官相护,请求予以惩罚。
C.韩愈敢于抗争,大力排佛。宪宗遣使迎接佛骨舍利入宫廷,韩愈上书抵制,且在奏疏中提到东汉引入佛教之后,历代皇帝都寿命不长,因此触怒宪宗,想将他处死。
D.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考中进士后,名声越来越大。经韩愈指教过的人,都称“韩门弟子”,官位日益显达,逐渐谢绝教授。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文章中韩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依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4-03-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天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忘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之。吴王曰:“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呼!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A〕栖于会稽之〔B〕上〔C〕使大夫种厚币〔D〕遗吴太宰嚭以请和〔E〕求委国〔F〕为臣妾〔G〕吴王将〔H〕许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苦,在文中指“吃苦”,与成语“含辛茹苦”中的“辛苦”用法和意义相同。
B.重味,数种菜肴,古人常将“食不重味”与“衣不重采”连用,表示生活简朴。
C.劓,割鼻,古代五刑之一。中国古代刑罚体系曾经以五刑制度为基本内容来建构。
D.微,文中指“没有”,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从越王勾践能够吃苦、注重人心就预见到其必将会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
B.伍子胥的进谏在吴王看来缺少说服力。他不赞同攻打齐国,而吴王恰恰在攻打吴国时大败齐师,震慑邹、鲁。
C.伍子胥引用《盘庚之诰》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吴王向商朝学习,注重繁衍人口,并且毫不遗漏,登记在册。
D.伍子胥始终忠于吴国。即使他把孩子托付给齐国鲍牧,自己也回到吴国,展示了他对吴国特别的情感。
4.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2)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5.通观全文,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夫差灭越而非攻齐,请概括其主要理由。
2024-03-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时使然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转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愀然推琴,喟然而叹曰: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需断句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上。
今丘也A拘仁义B之道C以遭D乱世E之患F其所也G何H穷之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胼胝,指老茧子。后有成语“胼手胝足”,形容劳动十分辛勤。
B.下,指居于……之下,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思江海下百川”中的“下”用法相同。
C.“由”与“赐”分别是指子路和子贡的字,在古代,长辈称呼晚辈一般称字。
D.穷,指困窘,与“达”相对。儒家强调“君子固穷”,意谓君子在困窘的境遇中仍然能坚守节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无论是舜还是孔子,他们不管外在境遇如何,都极力保持自身的德行,因此外在的时机不那么重要。
B.百里奚由一个奴隶变成“谋无不当,举必有功”的重臣,主要是因为“缪公遂用之”。
C.面对孔子在困厄中仍然弦歌不绝的举动,开始子路和子贡并不理解,认为老师没有羞耻之心。
D.孔子教育弟子,君子的“穷”和“达”不是看境遇,而是看仁义之道有没有受到亏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
(2)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材料第一、二两段举例论证的特点。
2024-03-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