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诗人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数年之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临别时写了这首诗相送。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yìyǐ: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带回一车薏苡,有人诬陷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wūtú: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材料二:

乾道六年,辛弃疾为湖北转运副使,寻知湖南。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奏疏曰:“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盗,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进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作,乃复奏曰:“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庶使夷豫知有军威而慑服。”诏委以规画。经度费钜万,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如期落成,开陈本末,上遂释然。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居民家取瓦,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释]①草窃:掠夺。②经度费钜万计:经营耗费数以万计。③俾(bǐ):使。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首联“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塑造了一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中腾跃向前的勇猛的壮士形象。
B.古诗讲究炼字,颔联一个“愧”字,表达了诗人因为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谦虚胸怀。
C.颈联表明自己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有知人之明,自己国事,仗义执言。
D.全诗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
2.下列对文言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贪吏迫使为盗”中的“为”字在字典中的义项中有“做”“干”“发明”“治理”“成为”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应解释为“成为”。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以此推断,“草窃间作”中的“间”也可以解释为“参与”。
C.“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
D.说明或解释重大问题时,一般要分条陈述。颜师古注:“疏,谓条录之。”用这种方法写成呈奉给皇帝的建议即奏章,也称为疏。
3.下列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B.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C.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D.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4.辛弃疾的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叶嘉莹老师曾说:“辛弃疾是最为了不起和不可及者,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会更觉其词人合一,得可及可敬。”辛弃疾的“”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和文言文(各找出一处)具体分析。
2024-01-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东方新高一语文期末考09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隆元年正月甲辰,太祖即位。四年,江南国主煜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印,赐诏乞呼名,从之。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上。上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可也。普叩头辞让,上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及国主弟李从善入觐,赏赐白金如遗普之数。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上伟度如此。国主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阴为战守计。五年二月,上既平广南,渐欲经理江南。使从善致书风国主入朝,国主不从,但增岁贡而已。

八年十月己亥,徐铉及周惟简赴阙。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上笑曰:第去,非尔所知也!既而铉朝于庭,仰而言曰: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其说累数百言。上曰: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铉及惟简对于便殿,言李煜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见,非敢距诏也。乞缓兵,以全一方之命。其言甚切至。上与反复数四,铉声气愈厉。上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鼾睡乎?铉惶恐而退。上复诘责惟简,惟简益惧,乃言:臣本居山野,非有仕进意,李煜强遣臣来耳。臣素闻终南山多灵药,它日愿栖隐。上怜而许之,仍各厚赐遣还。

十二月己亥朔,江南捷书至,凡得州十九、军三、县一百有八、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有五。群臣皆称贺。上泣谓左右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思布声教以抚养之。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此实可哀也。即诏出米十万石赈城中饥民,赦江南管内州县常赦所不原者。九年正月,以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其子弟皆授诸卫大将军。十月,太宗即位,煜封陇西郡公,去违命之号。

(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
B.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
C.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
D.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将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大臣亦先白/于上言/铉博学有才辩/宜有以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主,可指国君,也可作小国之君的代称。李煜自称国主,是向宋朝皇帝表示臣服的态度。
B.经理,文中是“照顾,料理”的意思,现在主要做名词使用,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C.岁贡,文中指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的礼品。也用以指诸侯郡国每年向朝廷推荐人才。
D.抚养,文中指朝廷对百姓的安抚保护和教化引导,现在一般表示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与教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用白银笼络宰相,宋太祖认为,不接受银两会折损大国的威严,让赵普收下了,并让他以书信致谢。
B.李煜与宋国打交道的时候谦卑谨慎,但始终没有入朝觐见宋太祖,成为宋国出兵征讨江南国的一个借口。
C.面对徐铉的反复陈说,宋太祖先以父子的亲情感动他,后又凭借君王的威严恫吓他,使他最终无功而返。
D.江南平定之后,宋太祖并不以功业自负,他怜惜百姓久遭战争之苦,下诏赈济饥民,还赦免了很多罪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主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阴为战守计。
(2)言李煜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见,非敢距诏也。
5.叶梦得用“英武大度”来称赞宋太祖气度宽宏,请简要概述。
2023-09-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郤锜见,其语犯;郤犨见,其语迂;郤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语尽。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郤犨之谮。

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郤之语矣,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

“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今郤伯之语犯,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焉。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吾闻之,国德而邻于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于晋,而邻于齐,齐、晋有祸,可以取伯,无德之患,何忧于晋?且夫长之人利而不义,其利淫矣,流之若何?”

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十二年,晋杀三郤。十三年,晋侯,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齐人杀国武子

(节选自《国语·周语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B.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C.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D.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瞽史,瞽是执掌音乐风气的盲人,史是观测预言天时的官员。上古时期瞽史都有占卜凶吉的职责。
B.翟,先秦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部分和中原民族杂居,这些翟人后来基本被汉人同化。
C.弑,居下位的人杀害在上位的人的特称,秦汉以后改称为杀。此处为晋厉公被大臣栾书等所杀。
D.国武子,即前文所说的国佐。国是氏,武是国佐的谥号,子是先秦时期对男性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柯陵之会上,单襄公从晋侯视远而步高的仪容,判断出他日渐自绝于正义、抛弃仁德,已经失去两种应遵从的礼节规范。
B.郤氏家族三卿五大夫,君宠位尊,三卿却不知戒惧,在语言上犯了冲撞、矜夸的毛病,这是在树怨,从而推断出他们将会带来祸患。
C.单襄公认为,有德的国家和无德的国家为邻,一定能得到好处。鲁国和齐、晋为邻,一旦齐、晋有祸,鲁国必定能称霸,根本无需担心。
D.结尾交待了晋侯和三郤的可悲结局,证实了单襄公的判断正确,展现了单襄公目光敏锐、善于识人的政治家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
(2)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5.单襄公是如何从晋厉公的眼神和举止中分析得出国家不能长久的结论?
2023-09-1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帝闻诸葛亮在汉中,欲大发兵就攻之,以问散骑常侍孙资。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又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挠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及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慑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帝乃止。(太和元年)六月,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所领镇宛。初,孟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殂,阶、尚皆卒,达心不自安。诸葛亮闻而诱之,达数与通书,阴许归蜀。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仪密表告之。达闻之,惶惧,欲举兵叛。司马懿以书慰解之,达犹豫未决。懿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吴、汉交通,宜观望而后动。”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汉各遣偏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懿分诸将以距之。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平南中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B.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C.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D.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意思是江河大湖,文中的“江湖”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中的“江湖”含义不同。
B.“陛下”本意是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成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与“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以”字含义不同。
D.“旬有六日”与“有朋自远方来”(《论语》)中的“有”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善于听从臣子意见。诸葛亮抵达汉中时,他准备大举进攻,就此事询问孙资,听了孙资的详细分析后,最终决定放弃进攻。
B.孙资深谋远虑,认为魏国可以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几年后,魏国日益强大,而吴蜀两国则会国力疲敝,魏国取胜定会水到渠成。
C.孟达因文帝、桓阶和夏侯尚的相继去世而心中忧虑不安,在诸葛亮的多次引诱下,对魏国起了二心,被申仪告发后企图起兵造反。
D.司马懿听说孟达企图造反时,先写信稳住孟达,再趁孟达犹豫不决之际,暗中调集军队,急速行军,仅用八天时间就兵临新城城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
(2)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2023-09-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毓珣,字东美,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六世孙。父恩洪,福建按察使。康熙二十三年,上幸曲阜释奠,毓珣以诸生陪祀,赐恩贡生。二十九年,授湖广武昌通判。举卓异,迁江南徐州知州。徐州民敝于丁赋,毓珣在官七年,拊循多惠政。雍正二年,授两广总督。上谕之曰:广东武备废弛,劫掠公行,举劾官吏,百无一公,尔当尽心料理毓珣疏请厘定盐政,灶丁盐价、船户水脚增十之一,并免埠商羡余;设潮州运同、盐运司经历。潮州田少米贵,民赖常平仓谷以济。毓珣请提镇各营贮谷借兵,散饷时买还,概免加息,上特允之。三年,加兵部尚书衔。五年,还广东,巡抚杨文乾劾署巡抚阿克敦、布政使官达,上命通政使留保等往按。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毓珣疏言:天然南、北二坝分泄水势,年年开放,堤口残缺。当如上指筑堤束水,请于南岸王家庵至赵家庄筑新堤一道。旧堤尾距湖尚二十余里,请于南岸马家圩至应家集、北岸周家圩至李艮桥,各筑新堤一道,并将南北旧堤加培高广,庶两堤夹束湍流,无患旁溢。上又以高家堰为蓄清敌黄关键,发帑百万,命毓珣筹画。毓珣疏言:高家堰石堤,自武家墩至黄庄,地高工固,惟侯二门等四坝,及小黄庄至山盱古沟东坝,当一律加高。又言:各堤加培高广,宜视地势缓急、旧堤厚薄,分年修增,期三年而毕。嗣后仍按年以次加培。又请修筑宿迁钞关前、桃源沈家庄河堤,瓜洲由闸上游濬越河一道,并建草坝束水。诸疏入,并报可。毓珣积瘁遘疾,上赐以药饵,命其子刑部郎中传喜偕御医驰驿往视。未至,毓珣卒,赐祭葬,谥号温僖。

(选自《清史稿·列传七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
B.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
C.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
D.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奠,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属于“三礼”中的“君师”之礼。孔庙释奠常有皇帝亲临或钦差参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后来还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为“诸生”。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军事行政的总汇,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其长官为兵部侍郎,次官为兵部尚书。
D.谥号,指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死去之后,后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毓珣是孔子第六十六代孙,曾凭着生员的身份陪同皇帝在曲阜参加奠祭孔子的典礼,还被赐予恩贡生,可见其深受皇帝器重和赏识。
B.孔毓珣先后担任湖广武昌通判、徐州知州、两广总督等职务,在吏部考核中政绩突出,才能优异,一直深受朝廷好评和百姓拥戴。
C.因为受到杨文乾弹劾代理巡抚阿克敦、布政使官达之事的牵连,孔毓珣差点被朝廷处分定罪,但是皇帝最终没有追究还下令宽恕了他。
D.在修缮增固高家堰堤坝时,孔毓珣认为应该依据地势的缓急和旧堤的厚薄,分年度加高拓宽这里的堤坝,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东武备废弛,劫掠公行,举劾官吏,百无一公,尔当尽心料理。
(2)毓珣积瘁遘疾,上赐以药饵,命其子刑部郎中传熹偕御医驰驿往视。
5.为解决天然坝泄水的问题,孔毓珣认为应该采取哪些举措?请简要概括。
2023-09-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尚书令荀攸卒。攸深密有智防,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帝自都许以来,守位而已,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魏公操恶而杀之。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惧,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俛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复朝请。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伏皇后由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至是,事乃泄,操大怒。十一月,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收皇后玺绶,以尚书令华歆为副为副,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藏壁中。歆坏户发壁,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

操以尚书郎高柔为理曹椽。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而亡者犹不息。操欲更重其刑,并及父母、兄弟,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操曰:善!即止不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B.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C.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D.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议郎是古代高级郎官,皇帝近臣,职掌顾问应对,参与议政,指陈政事得失,不入直宿卫。
B.三公为古代三个官职的合称,说法各异。秦、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完不敢发”中的“发”指“发动”,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中的“发”相同。
D.曹椽是汉朝三公府和称县各曹主官的通称,曹操为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献帝迁都许昌后,也仅仅能够保住自己的皇帝之位,左右侍从都是曹操的心腹,只有赵彦会时常为汉献帝分析时势,进献对策,但因此被杀。
B.曹操有事进殿见献帝,汉献帝无法控制恐惧对曹操说了一番话,曹操因此慌张无措,出殿后还回顾左右,汗流浃背,此后他不再朝见皇帝。
C.伏皇后害怕自己遇害,就给父亲写信,说了曹操逼迫皇帝的凶恶行为,至此事情泄露出来,曹操非常愤怒,就亲自收缴了皇后的玺绶。
D.曹操想加重对逃兵的刑罚,追究他们的妻子、儿女。高柔认为这样做只能使逃兵更多,不如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或可使他们心回意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2)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
5.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3-09-1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及嚣发兵反,帝自将征隗嚣,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帝召马援问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二十年秋,九月,马援自交趾还,平陵孟冀迎劳之。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是矣!十二月,匈奴寇天水等地。马援自请击匈奴,帝许之,诏百官祖道。援谓黄门郎梁松、窦固曰:凡人富贵,当使可复贱也;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征五溪。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杜季良豪侠好义,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季良者,越骑司马杜保也。会保仇人上书,讼保为行浮薄,乱群惑众,马援还书以诫兄子,而梁松、窦固与之交结,将扇其轻伪,败乱诸夏。书奏,帝召责松、固,以讼书及援诫书示之,松、固叩头流血,而得不罪。松由是恨援。援卒,松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稿葬城西,宾客故人,莫敢吊会。马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昭然可晓/
B.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昭然可晓/
C.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昭然可晓/
D.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昭然可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甲指穿上铠甲,“被”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同舍生皆被绮绣”的“被”含义相同。
B.毕至指全部到来,“毕”与《史记·鸿门宴》中“若入前为寿,寿毕”的“毕”含义相同。
C.爱之指敬爱他,“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爱”含义不同。
D.方知指方才知道,“知”与《荀子·劝学》中的“则知明而行无过也”的“知”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隗嚣叛变,皇帝想要亲征遭到众将领的反对,他们认为皇帝不宜远行深入到险恶、阻塞的地方,后来马援的分析让皇帝了解了敌方形势。
B.马援很关注北部边疆的形势,他认为男子汉应该战死疆场,情愿马革裹尸,所以无论是匈奴入侵还是武陵蛮人攻打临沅,他都主动请缨。
C.马援明晰处世之理,出征攻打匈奴时不忘提醒梁松、窦固身居高位要谨慎小心;进军五溪之时也挂心自己的侄子,写信告诫他勿效法杜保。
D.马援告诫侄子的信件被杜保仇人利用,梁松等受到牵累而遭受皇帝的责问。马援死后,梁松乘机陷害致其蒙冤,一代忠臣最后草葬城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
(2)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
2023-09-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笈,字懋学,别号龙冈先生,龆年卓荦不群,读书过目辄成诵。及壮,博览群书,下笔成千言,率藻丽奇瑰。丁未登二甲进士第,授南京户部主事。

丙辰冬,贼犯朔、应诸郡县,至明年夏,弗去。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力荐于上,拜佥都御史。闻报,单车莅任,越信宿,提兵下高山。众疑轻敌,公毅然直前。选勇士八百,授以方略,直薄贼营。又与总督杨公顺,总戎赵君卿等会兵右卫城下,大破之。

大同自镇兵三变之后,豪宗土著,骄悍成习。公振立纲纪,整肃文武百官事,权宜本折,充实行伍,制豪宗以礼,驯强暴以德,信赏必罚,吏畏民怀。未三阅月,百废改观。第云中孤悬,贼时窃窥窬,公备御不少懈,颇有功绩。会言官以地方事概论公,奉旨回籍,听调候。代间贼又蹂躏西卫,公不以去国废公务,委参将尚表,遗之蜡书,设谋生擒贼首二十余,贼惧潜遁。

甲戌春,升北户部右侍郎。暑月,冒炎巡历诸边,月余回,即遘痰火疾。虽卧榻,犹综理互市事。久不愈,连疏乞归,蒙旨俞允。入淮境,诸父老子弟迎慰之。公曰:“疾何足问?我,逐臣也,先帝拔之废弃,即捐糜不能报。昔武侯罚二十以上必亲览,盖酬昭烈之殊遇耳。我虽不敢妄拟,然国尔忘家,君尔忘身,亦欲无愧斯言也。”

开府三镇,军政严明,赏罚不爽毫发,善御将循卒,以故乐为之用。识马芳于降敌,拔胡镇于行阵,边境攸赖,为时名将云。居家睦宗族,厚乡党,展贫窭,素相知者无论远近,遇之必温问周恤。

公自奉甚约,衣无重帛,食无兼味,有同寒畯。不治田产,居宅湫隘,不以宠辱介意,自遘疾来,语言神气,无异始终,数千里舆疾抵家,终于正寝。人咸谓“天祜忠义”云。

(选自 明·章礼《章学士文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
B.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
C.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
D.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号,常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别称,简称号。多为自己所起,常表达某种意趣与情志,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B.户部,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也指有权开府的官员。文中指朱笈担任大同等三镇的军政长官。
D.乡党,指乡里、家乡,邻里、乡亲。占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称乡党。文中是指乡里、家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笈才能出众,大司马许默斋力荐他出任要职,认为只有他才能逐贼解围。
B.朱笈奉旨回籍听候调遣期间,仍不忘国事,积极出谋划策并前去帮忙破敌。
C.朱笈冒着酷暑巡视边防,患上丁痰火疾病,久治不愈,上疏请求告老还乡。
D.朱笈衣食简单,不治田产,住宅地势低洼,房屋狭小,一生不以宠辱为意。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豪宗以礼,驯强暴以德,信赏必罚,吏畏民怀。
(2)我虽不敢妄拟。然国尔忘家,君尔忘身,亦欲无愧斯言也。
5.从二、三两段看,朱笈每战必胜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正月丙戌,贾充等上所刊修律令。帝亲自临讲,使尚书郎裴楷执读。楷,秀之从弟也。侍中卢珽、中书郎张华请抄新律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民;从之。又诏河南尹杜预为黜陟之课,预奏:“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岁第其人言其优劣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按其言六优者超擢六劣者废免其有优劣徇情,不叶公论者,当委监司随而弹之。若令上下公相容过,此为清议大颓,虽有考课之法,亦无益也。”事竟不行。已亥,葬文明皇后。有司又奏:“既虞,除衰服。”诏曰:“受终身之爱而无数年之服,情所不忍也。”有司固请,诏曰“患在不能笃孝,勿以毁伤为忧。前代礼典,质文不同,何必限以近制,使达丧阙然乎!”群臣请不已,乃许之;然犹素冠疏食以终三年,如文帝之丧。大司马石苞久在淮南,威惠甚著。淮北监军王琛恶之,密表苞与吴人交通。会吴人将入寇,苞筑垒遏水以自固,帝疑之。羊祜深为帝言;“苞必不然。”帝不信,乃下诏以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遣义阳王司马望帅大军以征之。苞辟河内孙铄为掾,铄先与汝阴王司马骏善,骏时镇许昌,铄过见之。骏知台已遣军袭苞,私告之曰:“无与于祸!”铄既出,驰诣寿春,劝苞放兵,步出都亭待罪;苞从之。帝闻之,意解。苞诣阙,以乐陵公还第。帝以文立为散骑常侍。汉故尚书程琼,雅有德业,与立深交,帝闻其名,以问立,对曰:“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禀性谦退,无复当时之望,故不以上闻耳。”琼闻之,曰:“广休可谓不党矣,此吾所以善夫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岁第其人言/其优劣/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按其言六优者/超擢六劣者/废免/
B.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岁第其人/言其优劣/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按其言六优者/超擢六省者废免/
C.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岁第其人/言其优劣/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按其言/六优者超擢/六劣者废免/
D.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岁第其人言/其优劣/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按其言/六优者超擢/六劣者废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戌,干支纪日法,与干支纪年六十年一循环不同,干支纪日三十天一循环。
B.考课,依照法令和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根据结果进行赏罚。
C.礼典,指古代的礼法,也指和礼法有关的书籍,比如《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书。
D.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注重法的制定与宣讲,贾充等人奉上他们修改的律令,皇帝亲自去讲解;之后听从了张华等人把死罪条目张贴在驿站的建议。
B.安葬完文明皇后之后,皇帝可以脱去丧服,但他没有,面对大臣的不断请求,最终答应,但仍然白冠素食三年,犹如为晋文帝守丧。
C.皇帝派遣大军征讨石苞,石苞听从了孙铄的劝告,离开军队,步行走出驿亭待罪,皇帝放了心,让石苞以乐陵公身份官复原职。
D.蜀汉从前的尚书程琼向来有很好的德行,与文立交情很好,皇帝向文立打听程琼,文立说程琼没有当年显名于世的愿望,这反而得到程琼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吴人将入寇,苞筑垒遏水以自固,帝疑之。
(2)苞辟河内孙铄为掾,铄先与汝阴王司马骏善,骏时镇许昌,铄过见之。
2023-08-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氏,韶州曲江人,公讳靖,字安道。官至朝散大夫,守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军州事,兼广南东路兵马钤辖、经略安抚使,柱国始兴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二百户。治平元年,自广朝京师,六月癸亥,以疾薨于金陵。天子恻然,辍视朝一日,赙以粟帛,赠刑部尚书,谥曰襄。明年七月某甲子,返葬于曲江之龙归乡成家山之原。

公为人质重刚劲,而言语恂恂,不见喜怒。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阴阳、律历外,暨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天圣二年举进士,为赣县尉,书判拔萃,改将作监丞、知新建县,再迁秘书丞,刊校三史,充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范公仲淹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谏官、御史不敢言,公疏论之,坐贬监筠州酒税,稍徙泰州。已而天子感悟,亟复用范公,而因之以被斥者皆召还,惟公以便亲乞知英州,迁太常博士。丁母忧,服除,遂还为集贤校理,同判太常礼院。

景佑、庆历之间,天下怠于久安,吏习因循,多失职。及赵元昊以夏叛,师出久无功,县官财屈而民重困。天子赫然思振颓弊以修百度既已更用二三大臣又增置谏官四员使言天下事公其一人也即改右正言供职。公感激奋励,遇事辄言,无所回避,奸谀权幸屏息畏之,其补益多矣,然亦不胜其怨嫉也。

庆历四年,元昊纳誓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且告师期,请止毋与和。朝廷患之,欲听,重绝夏人而兵不得息,不听,生事北边。议未决。公独以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之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以挠我尔,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出居庸关,见于九十九泉,从容坐帐中,辩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夏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是岁,以本官知制诰、史馆修撰。而契丹卒自攻元昊,明年,使来告捷,又以公往报,坐习虏语,出知吉州。怨家因之中以事,左迁将作少监,分司南京。公怡然还乡里,阖门谢宾客,绝人事,凡六年。天子每思之,欲用者数矣,大臣有不喜者,第迁光禄少卿于家,又以为寿州兵马钤辖,辞不拜。

(选自《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赠刑部尚书余襄公神道碑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赫然思振/颓弊以修/百度既已更用/二三大臣又增/置谏官四员使言天下事/公其一人也/即改右正言供职。
B.天子赫然/思振颓弊以修百度/既已更用二三大臣/又增置谏官四员/使言天下事/公其一人也/即改右正言供职。
C.天子赫然思振/颓弊以修百度/既已更用二三/大臣又增置谏官四员/使言天下事/公其一人也/即改右正言供职。
D.天子赫然/思振颓弊以修百度/既已更用二三大臣/又增置谏官/四员使言天下事/公其一人也/即改右正言供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亥,癸亥日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六十天,前一位是王戌,后一位是甲子。
B.视朝,即临朝听政。如《礼记·曾子问》:“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禰,冕而出视朝。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佛塔也称为浮屠。
D.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三史”加上《资治通鉴》,通称为“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靖自小博学多才,勤奋刻苦,记忆力超群,历代史记、阴阳律历以及佛学道教,无所不通。
B.余靖被皇上提拔担任谏官之后,他努力履行职守、直言敢谏,那些阿谀奉承的奸佞之人害怕他,他也因此招致了许多不满怨恨。
C.朝廷委派余靖与契丹谈判时,他只带领十多名勇将直出居庸关,镇定而从容地与敌虏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回来后升任谏议大夫一职。
D.余靖因为被与之结怨的大臣中伤,被降职到南京为官,而他自己毫不计较。回乡之后闭门谢绝宾客,不再过问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疏论之,坐贬监筠州酒税,稍徙泰州。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5.西夏赵元昊向北宋王朝纳誓请和时,契丹有何反应?北宋廷议悬而未决时,余靖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请作简要分析。
2023-08-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