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9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提。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提,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究、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B.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C.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D.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河,相传大禹治水时位于黄河下游的九条大河。禹疏九河,疏导黄河水东流入海,至汉代九河故道早已淤塞,踪迹难寻。
B.中二千石,汉代官员薪俸等级。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与《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近。
C.冀州,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所以河北简称“冀”。
D.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古代称呼皇帝可称庙号、谥号、年号,如汉高祖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尤其是成帝时,黄河屡次决口,损失巨大,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河,但效果不明显,而且耗费巨大。
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改道,河道淤塞,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
C.鸿嘉四年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
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
(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5.请简要概括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
2023-06-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保温试卷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子。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战国策·魏策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熹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三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而出。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韩、魏之君果反矣。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围晋阳三年。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麁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1.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
B.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
C.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
D.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桓子是春秋末晋国六卿之一。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春秋末国君的权力衰落了,实权由知伯、魏桓子、赵襄子等六家大夫把持。魏桓子的“桓”是谥号。
B.三板,六尺。古代夯土筑墙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
C.“趋而出”中的“趋”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的“趋”意义不同。
D.“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战国策》,又称《国策》,国别体史书,和编年体史书《左传》均属于“史”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桓子反对割地是因为知伯无故索地并且重欲无厌。
B.郗疵认为韩、魏必反的理由是即将灭赵并三分赵地,可是韩、魏之君面有忧色。
C.郗疵知道知伯没有听信自己的建议,请求出使齐国避祸。
D.张孟谈暗中见到韩、魏之君并成功和韩、魏结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
(2)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
5.春秋末期的晋国时局错综复杂,谋士往往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则材料中任章、郗疵、张孟谈分别为自己的君主提供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概括。
2023-06-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等四地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除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仲淹先以谏废后事贬睦州,至是复召。时御史台辟石介为主簿,未至,即论事坐罢。欧阳修贻书责中丞杜衍曰:“介足未履台门,已用言事见罢,可谓正直刚明不畏避矣。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为御史。”衍不能用。三年五月,范仲淹以吕夷简执政,进用多出其门,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进退近臣,不宜全之宰相。”夷简不悦。仲淹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弊。夷简诉仲淹越职言事、引用朋党。仲淹落职,知饶州。集贤校理余靖上言:“仲淹以讥刺大臣,重加谴谪,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请改前命。”疏入,坐落职,监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疏曰:“仲淹忠谅有素,臣与之谊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夷简斥监郢州酒税,寻改唐州。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无罪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怒,上其书。修贬夷陵令。时朝士畏宰相,无敢送仲淹。独龙图直学士李纮、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之。或以诮质,质曰:“希文贤者,得为朋党,幸矣!”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仲淹、靖、洙、修,而讥若讷。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苏舜卿上书曰:“孔道辅、范仲淹刚直不挠,致位台谏,虽改他官,不忘献纳。二臣者,非不知缄口数年,坐得卿辅。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使正臣夺气,鲠士咋舌,目睹时弊而不敢论,此患之大者。”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B.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C.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D.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古代官署名,是六部之一,主管礼仪、财政、学校等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
B.“全委之宰相”与“委命下吏”(贾谊《过秦论》),这两句中“委”字的意思相同。
C.“修坐贬夷陵令”与“正襟危坐”(苏轼《赤壁赋》),这两句中“坐”的意思不相同。
D.台谏,对御史和谏官的泛称。“台”指御史,专司纠弹;“谏”指谏官,职掌谏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认为石介直言敢谏,论才干不只可以担任主簿,甚至可以做御史,因而在石介被罢免主簿一职后写信责备中丞杜衍,但杜衍未予理睬。
B.范仲淹对执政人吕夷简任人唯亲的做法十分不满并表示反对,遭到吕夷简的打击报复,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多个正直的官员受到牵连。
C.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府,集贤校理余靖和馆阁校勘尹洙、蔡襄等人都对此事表示不满,而大多数朝廷大臣畏惧权臣,不敢为范仲淹送行。
D.宋仁宗景祐年间,朝廷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宰相吕夷简、中丞杜衍、司谏高若讷相互勾结,对正直的大臣无情打击,余靖等人纷纷抗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
(2)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
5.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与范仲淹被贬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东周与西周战,救西周。或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选自《战国策•东周与西周战》)

(二)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选自《战国策•东周与西周争》)

(三)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选自《战国策•东周欲为稻》)

(四)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选自《战国策•温人之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B.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C.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D.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另外四国为齐、楚、燕、秦。
B.案:本义是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文中是通假字,通“按”,指按兵不动。
C.二端:主要指两种主意、两种人物或事务的两个方面,文中指事务的两个方面。
D.《诗》:上古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约三百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周与西周作战,韩国打算救西周,但有人对韩王说如果韩国按兵不动,西周的的宝物可以全部拥有。
B.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苏子对西周君说放水可以淹死东周的麦子,西周认为有理立即放了水。
C.魏国温城人去周,周人囚禁了他,他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化解了矛盾,成功被释放。
D.齐明、苏子、温人三人无论是在为国君出谋划策还是为自己据理力争方面,无不体现了智谋的魅力和说话的艺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
(2)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
5.审读第(一)(二)则文段,简要概括东周要打西周时是怎样利用宝物的?
2023-06-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

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

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于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威王从其计。

(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B.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C.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D.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晋:战国时期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它们三家逐步将晋国瓜分,并于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天子承认,成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现指山西省。
B.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到汉朝时期只分王、侯二等。
C.烹:用锅烹人的刑法,古代称为“烹刑”,古有“斧钺汤镬”之说。相传在西周西伯之子伯邑考遭到妲己的陷害,被纣王处以烹刑,放在大锅里“烹为羹”。
D.万乘之国:从商、西周至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主要作战装备。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万乘之国”即诸侯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齐威王即位之后,不关心国事,任由朝臣管理国家;九年之中,国家混乱不堪,致使屡受其他诸侯国的侵犯,失地颇多。
B.齐威王振兴国事,从奖励即墨大夫、烹杀阿大夫开始;他不以身边人的评价为判断标准,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考察为标准。
C.齐威王把忠于职守的官员当作国家最大的珍宝,远远高于魏王以“径寸之珠”为宝的境界,让得意洋洋的魏王瞬间惭愧。
D.对救不救赵国,朝臣意见不一;段干朋不仅指出不救不符合道义,且指出用“南攻襄陵”的方法救可让国家利益最大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
(2)故不如南攻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
5.请结合全文说说齐威王是怎么让齐国从“不治”到“大治”的。
2023-06-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既平蜀,蜀宫人有入掖庭者,帝阅其奁具,得旧鉴,其背有“乾德四年铸”字,帝大惊,出鉴以示宰相,皆不能答。乃召学士陶谷、窦仪问之,仪曰:“此必蜀物。昔伪蜀王衍有此号,当是其岁所铸也。”帝乃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由是益重儒臣。赵普初以吏道闻,寡学术,帝每劝以读书,普遂手不释卷。

开宝五年,皇女永庆公主出降。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帝见之,谓主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又尝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乘以出入?”帝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贯,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帝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军校史王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帝,按验皆实,由是信之。累迁马军都军头,渐肆威福。时德州刺史郭贵权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贵之族人亲吏,在德州颜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亲信至都,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六年,二月甲中,帝从客言:“迩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曰:“今之文臣,不必皆善。”乃搜怀中所记以进,曰:“只如梁梦升权知德州,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帝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取所记纸,召一黄门令责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既行,又召还,曰:“与左赞善大夫,仍知德州。”珪乃不敢言。

八年春,正月乙酉,帝御长春殿,谓宰相曰:“古之为君者,鲜能无过。朕常夙夜畏惧,防非室欲,庶几以德化人。如唐太宗受人谏疏,直证其失,曾不愧耻;岂若不为之,而使天下无间言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B.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C.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D.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掖庭,指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掖为肘腋之意,故宫廷里的旁舍可称掖庭。
B.出降,专指帝王的子女迎娶或出嫁。因为帝王位处至尊,所以皇室子女结婚称降。
C.中书,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掌管撰拟、缮写之事。
D.谏疏,条陈得失的奏章。疏本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引申为进献帝王的奏疏、奏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在宫里发现一面“乾德四年铸”的旧镜子,遍访群臣,都不知所以,只有学士窦仪道破了“乾德”年号的来历,让太祖对儒臣更为器重。
B.赵普虽然是小吏出身,但听从太祖的劝告,勤奋读书。在处理立功者升迁一事时,能够义正词严,犯颜直谏,最终太祖放弃个人嫌恶,接受了劝谏。
C.宋太祖虽贵为天子,但对子女的要求极为严格。永庆公主穿着贴绣铺翠襦进宫,他当即命令她交回衣服,并且从今以后不要再穿这样的服饰。
D.王珪倚仗太祖信任伺机中伤梁梦升,太祖不为所动,赞赏梁梦升的作为并擢升他至左赞善大夫,且继续担任德州知州,因而郭贵的阴谋没有得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珪廉得数事,白于帝,按验皆实,由是信之。
(2)朕常夙夜畏惧,防非室欲,庶几以德化人。
5.宋太祖有那些可贵的品质?请根据材料概括。
2023-06-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倚办于晏。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末年兼领,未几而罢。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事虽至细,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常言:“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然惟晏能行之,他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当时权贵,或以亲故属之者,晏亦应之,使俸给多少,迁次缓速,皆如其志,然无得亲职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始为转运使,时天下见户不过二百万,其季年乃三百余万;在晏所统则增,非晏所统则不增也。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晏指刘晏,中唐名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B.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C.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D.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镇,唐朝在边境及重要的州设置的军事设防区,因其据守一方,所以又叫方镇。
B.度支,即计算经费开支,属于古代户部的工作范畴,文中指负责这项工作的官署。
C.钱谷,货币和谷物是古代常见的征税形式,因此钱谷常借指赋税;文中泛指钱财。
D.季年,中国古人常用孟、仲、叔、季来标示顺序,“季”排第四,季年即第四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晏善于管理财政,因为战事驻扎的重兵需要当地的县官提供给养,所消耗的费用多得不可估量,全都靠刘晏处理。
B.刘晏应承权贵嘱托,给其亲故以俸禄、升迁方面的好处,但不让他们亲理职务;要职和难事,他一定让得力之人承担。
C.刘晏担任转运使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户口繁衍起来;而且属于刘晏统辖的户口增加,不是其统辖的,户口就不增加。
D.刘晏是个勤勉力行、治理有方的人,只要事务清闲,就一定在当天决断完毕,后来讲论财利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2)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
5.刘晏长于用人,他的主张是什么?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皆曰:“诺。”故诸兄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有祸予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则君事之。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我宜当立者也,僚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而延陵。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使于晋而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节选自刘向《新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B.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C.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D.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僚恶得为君”与“死亦我所恶” (《鱼我所欲也》)两句中的“恶”字含义不同。
B.“必疾有祸予身”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C.“去而之延陵”与“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D.“非所以赠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延陵季子是吴国君主的第四位嫡子,为父亲守孝期满之后,长兄遏让位给季子,但季子极力推辞并认为长兄遏才是没有争议的继承人。
B.遏、余祭、夷昧三兄弟共同决定王位传弟不传子,为的是最终把王位交给季子,因此他们不爱惜身体,甚至希望苍天早点降祸给自己。
C.阖闾对僚自立为吴王很不满,他认为自己和季子才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此派专诸刺杀僚后把吴国送给季子,但季子最终没有接受。
D.选文有两处对季子的评价,一是对其让国行为表示肯定,二是对其挂剑行为表示赞赏。这也是《春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2)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2023-05-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嘉祐二年,登进士第,调万年主薄假邑事,邑人谓之“明镜”。为修武令,邑有牧地,民久侵冒转易,皆为税籍,朝遣使案亩加租,总四万余石。公争之,得减万余石。修武废为镇,民以为不便,公力争不能得。察访官欲奏留公领镇事,公辞之,改垣曲令。他邑敛青苗钱,类以严督取办。公不笞一人,而输有时足。公自以遇圣之知,夙夜竭力,知无不言。时进退大臣,损益政事,公密勿启沃,多见施行。拜右谏议大夫,赐三品服,请召讲官便殿,访以治道。是岁旱,论救灾十事。迁给事中。有诏“幸后苑,赏花、钓鱼,燕群臣”。会春寒,公请罢点,以祗天戒。其夏日食,上疏论修德应变。神宗山陵,韩献肃公守洛,奏公勾当山陵事;事以时集,洛人不知有大役。公天性纯孝,为太尉居丧,庐墓侧三年,事叔父尽其道,教诸弟以友爱,上下惇睦,有间言。为人端厚方重,望之可畏,即之谦恭,虚己常若不足。修身治家,居官立朝,与朋友交,一以至诚。守亳,亳人怀其德,为之立祠。亳大饥,公开仓赈济,量口给粟,五月而止,民无菜色。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公来安定,日为食以食之,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未终前二日,亲祷雨,拜不能兴,忧民之心,瞑而后已。

(节选自范祖禹《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B.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C.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D.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唐宋时期常常由初入官场的人担任。
B.“数假邑事”中的“数”,与《鸿门宴》中的“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一致。
C.“靡有间言”的“靡”,与《诗经》中的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靡”同义。
D.“公劳来安定”中的“劳”,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辍飧饔以劳吏者”的“劳”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庭秉公办事,能力出众。担任修武县的县令,正确对待公家牧场的税收;在垣曲县,没有鞭打一个人,但能够按时收取青苗钱。
B.朱光庭竭力辅君,知无不言,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面对提拔或者罢黜大臣以及一些政事,他都勤勉努力,竭诚开导,很多意见得以施行。
C.朱光庭为人孝悌,端厚谦恭,为父亲筑庐守孝三年,事奉叔父尽其孝道,教诲诸位弟弟使家族和睦,看上去让人生畏,其实却是谦逊恭敬。
D.朱光庭忧虑民事,死而后已,在亳州、潞州发生大饥荒时,他开仓赈济百姓;临终前两天,还亲自析祷求雨,当时跪拜后都已经不能站起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春寒,公请罢燕,以祗天戒。
(2)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
5.修建宋神宗陵墓一事,具体是如何执行的?结果怎么样?
2023-05-24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翻译句子。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是(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023-05-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