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②哲宗即位,刘挚荐,为监察御史。岩叟入台之明日,即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遂言役钱敛法太重,民力不胜,愿复差法如嘉祐时。

③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岩叟曰:“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愿亟罢之。”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 。时下诏求民疾苦,四方争以其情赴诉,所司惮于省录,颇成壅滞。岩叟言:“不问则已,言则必行之。不然,天下之人必谓陛下以空言说之,后有诏令,孰肯取信?”

④夏人数万侵定西之东、通远之北,坏七厓巉堡,掠居人,转侵泾原及河外鄜、府州,众遂至十万。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②种落大抵河外,三疏请乘此进堡砦③,筑龛谷、胜如、相照、定西而东径陇诺城。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因请遣官谕熙帅,即以户部员外郎穆衍行视,筑定远以据要害。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⑤复为枢密都承旨、权知开封府。旧以推、判官二人分左右厅,共治一事,多为异同,或累日不竟,吏疲于咨禀。岩叟创立逐官分治之法,自是署为令。……

⑥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赠左正议大夫。

(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①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②右厢:左右厢为西夏“边中”地区的高级政区。③堡砦:堡寨,指围以土墙木栅的战守据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刘挚荐(       )(2)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种落大抵河外(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愿复差法如嘉祐时(       )
A.方法做法  B.吏部选授官吏的条例  C.区别对待  D.徭役赋敛
(2)所司惮于省录(       )
A.视察登记  B.反省记忆  C.注意记录  D.逐省记录
3.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调 栾 城 簿 泾 州 推 官 甫 两 月 闻 弟 丧 弃 官 归 养。
4.把第④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5.王岩叟晚年被贬,太皇太后惜其被贬,赞其有大功。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岩叟之大功。
6.司马光曾称赞王岩叟“进谏无隐,必行其言”。请分析本文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并简析其“进谏无隐”背后的原因。
2024-03-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尚之传

①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少颇轻薄,好摴蒱,及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②尚之女刘湛子黯,而湛与尚之意好不笃。湛欲领丹阳,乃徙尚之为祠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尚之甚不平。湛诛,迁吏部尚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文帝:“宜出为广州,若在内成,不得不加以鈇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始诛刘湛等,方欲引升后进。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

③二十二年,为尚书左仆射。是岁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尚之谏,上不许,曰:“小人常日曝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夜,尚之又表谏,上优诏纳之。

先是患货少铸四铢钱人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二十四年,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尚之议曰:“凡创制改法,宜顺人情,未有违众物而可久也。泉布废兴,未容骤议。前代赤仄白金,俄而罢息,六货愦乱,人泣于市。良由事不画一,难用遵行。自非急病权时,宜守长世之业。若今制遂行,富人之赀自倍,贫者弥增其困,惧非所以欲均之意。”中领军沈演之以为若以大钱当两,则国传难朽之宝,家赢一倍之利,不俟加宪,巧源自绝。上从演之议,遂以一钱当两。行之经时,公私非便,乃罢。

⑤尚之立身简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妾。执衡当朝,畏远权柄,亲故一无荐举。薨年七十九,谥曰简穆公。

(选自《南史》卷三十,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尚之女刘湛子黯(      )              2未有违众物而可久也(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若在内(      )
A.祸乱                    B.裂痕                    C.过失                    D.争端
(2)还多(      )
A.侵蚀                    B.临近                    C.止息                    D.侵凌
3.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
5.在“一大钱当两”这一币制之争中,何尚之败给了沈演之,这是否意味着何尚之所议说服力不够?请联系第④段何尚之的话加以分析。
6.何尚之去世后被谥“简穆”,《逸周书·谥法解》对“穆”有一解为“布德执义曰穆”。请结合文意,分析以“布德执义”评价何尚之是否贴切。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焉。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②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①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十五载,禄山陷京师,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②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③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自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甫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为任城尉,因(     )
(2)白在宣州谒见,遂为从事(     )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玄宗曲,欲造乐府新词(     
A.谱写            B.度过          C.气度           D.法度
(2)扁舟下峡,未舟而江陵乱(     
A.因为          B.思考            C.维持        D.拴、系
3.下列各句中,文言特殊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永泰二年,甫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甲文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5.请把乙文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禄山陷京师,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6.对于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入京虽得玄宗赏识,但因嗜酒无度,不堪任用,终被斥去
B.严武与杜甫世交,待之甚厚。严武死后,杜甫便失去生存依靠。
C.安史之乱,李白因助永王谋乱而获罪,杜甫因忠于朝廷而得官。
D.李、杜二人之死,直接原因都与饮酒有关,根源却在仕途挫折。
7.根据甲、乙两文记载,以下能够体现李白、杜甫二人形象共同点的两项是(     
A.内敛沉稳B.恃才傲物C.狂放不羁D.纵情嗜酒E.淡泊名利
8.关于李白、杜甫二人的诗名与诗才,史料记载说:“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饭颗山”一语出自李白的《戏赠杜甫》。郭沫若先生则并不认为这首诗有讥讽之意。请结合全诗具体内容以及你对李白、杜甫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戏赠杜甫

【唐】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注】①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②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③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2024-02-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逐辞。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②司徒黄琼,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骇论,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乃党事起,知名之士多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③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④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节选自《后汉书·郭符许列传》 )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成皋屈伯彦学(              )                  (2) 司徒黄琼(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 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              )
A.随意                         B. 独揽                  C. 拥有                         D. 让位
(2) 知名之士多其害(              )
A.覆盖                         B. 同“披”             C. 加在……之上          D. 遭受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后 归 乡 里 衣 冠 诸 儒 送 至 河 上 车 数 千 两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5.第③④段塑造郭林宗的手法各有不同,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2024-02-0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天祥传

①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②开庆初,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后稍迁至刑部郎官。宋臣复入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报。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迁尚书左司郎官,累为台臣论罢。

③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④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

材料二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①(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②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③“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④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配:配合辅助。②袭而取之:从外入内突然攻取得到它。③慊:满意,满足。④正:在文中是“止”的意思。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乞斩宋臣,以人心(      )          (2)今日矣,予助苗长矣(      )
2.以下各项中,句末“也”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吉之吉水人也B.非义袭而取之也
C.无是,馁也D.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3.以下四项都是文言特殊句式,其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累为台臣论罢B.吾深恨于此
C.南乡拜而死D.行有不慊于心
4.把材料一第③段画“ ”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5.材料一第③段画“       ”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6.材料二第④段用寓言说理好在哪里?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7.材料二中孟子对浩然之气的形成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分析材料一中文天祥所为是否符合孟子的这些看法。
2024-01-2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期末试卷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②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③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⑤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鬼神之 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席。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⑥居数年,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⑦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 陈略施行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1.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以为廷尉(     ) (2)既(      )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草具其仪法/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清有道者欤/尔无忘乃父之志
C.文帝席/负而
D.振长策御宇内/问鬼神之本
3.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莫我知也B.为庸臣所害
C.铸以为金人十二D.系燕父子以组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5.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河南郡守吴公对贾谊有知遇之恩,若非他推荐,汉文帝不会那么快征召贾谊。
B.贾谊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前期仕途顺利,一年内就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C.文帝再次征召贾谊,向他询问鬼神的本原,这让贾谊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D.作者认为,贾谊虽然年纪轻轻就抑郁而终,但和很多文人相比并非生不逢时。
6.苏轼在《贾谊论》中认为贾谊的悲剧根源在于“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结合本文,对“量小”和“识不足”作阐释。
2023-08-2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传

①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③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④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

⑤十七年,疾甚。及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谥曰文贞,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威之所半天下             (2)尔吾兄弟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己祸诛(        )
A.缠绕          B.触犯          C.婴儿                    D.同“盈”,满
(2)虽亮无以(        )
A.违抗          B.抵抗             C.对等            D.同“亢”,高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太 子 蚤 从 征 言 不 死 今 日 之 祸 王 器 其 直 无 恨 意。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5.第②段中魏征是如何论述良臣与忠臣的区别的?
6.作者是如何塑造魏征这一形象的?
2023-07-30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唐书·杜牧传

①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②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③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④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心赏,牛相收街吏报社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

⑤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郡,当纳之,结以金币。周墀入相,牧上笺乞守湖州,比至,已十四年,前女子从人,两抱雏矣。赋诗曰:“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此其大概一二。凡所牵系,情于辞。别业樊川。有《樊川集》二十卷,及注《孙子》,并传。

【注】①大和二年:公元828年。②策蹇:乘跛足驴。③搢笏:插笏。④困踬:受挫,颠沛窘迫。

1.解释加点字。
(1)诗情豪迈,语惊人(          )   (2)牧心赏(         )
(3)约以十年后吾来(          )   (4)情于辞(          )
2.以下选项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明君选才             ②为积威之所劫
B.①识者以拟杜甫             ②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C.①结以金币             ②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D.①更否,则请以赋见还       ②百姓之不见保
3.第①段画线句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4.请将第⑤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第①段描写崔郾和吴武陵的对话,有何作用?
2023-07-26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高赋传

①高赋字正臣,中山人。以父任为右班殿直。复举进士,改奉礼郎。四迁太常博士。历知真定县,通判剑、邢、石州、成德军。知衢州,俗巫鬼,民毛氏、柴氏二十余家世蓄蛊毒,值闰岁,害人尤多,人忿争辄毒之。赋悉擒治伏辜,蛊患遂绝。

②徙唐州,州田经百年不耕,前守赵尚宽菑垦不遗力,榛莽者尚多。赋继其后,益募两河流民,计口给田使耕,作陂堰四十四。再满再留,比其去,田增辟三万一千三百余顷,户增万一千三百八十,岁益税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玺书褒谕,宣布治状劝天下,两州为生立祠。握提点河东刑狱,又加直龙图阁、知沧州。程昉欲于境内开西流河,绕州城而北注三塘泊。赋曰:“沧城近河,岁增堤防,犹惧奔溢,矧妄有开凿乎?”昉执不从,后功竞不成。

③历蔡、潞二州,入同判太常寺,进集贤院学士。在朝多所建明,尝言:“二府大臣或僦舍委巷,散处京城,公私非便。宜仿前代丞相府,于端门前列置大第,居之。”又言:“仁宗朝为兖国公主治第。用钱数十万缗。今有五大长公主,若悉如前,其费无艺。愿讲求中制,裁为定式。”请诸道提点刑狱司置检法官,庶专平谳,使民不冤。乞禁中建阁,绘功臣像,如汉云台、唐凌烟之制。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选自《宋史》卷四二六《循吏传》)

[注]①菑:开垦。②建明:对国事有所建议。③僦:租赁。④艺:限度,准则。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俗巫鬼(     )       (2)居之(     )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州田经百年不耕   (     )
A.空旷       B.荒废       C.长久      D.空闲
(2)若悉如前(     )
A.相当       B.靠近       C.接连       D.模拟
3.以下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忿争辄毒之   赢而不助五国
B.宣布治状劝天下   其小,劣之
C.榛莽者尚多   根不固求木之长
D.乞禁中建阁   机上之工女
4.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5.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沧城近河,岁增堤防,犹惧奔溢,矧妄有开凿乎?

6.“循吏”是指“尽职尽责”“奉法循理”的官吏,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高赋被列入《宋史·循吏传》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庄君钧,字振和。乾隆初,刘公奉节巡修畿辅河道。君年十九,随幕府,数为刘公言水利事,刘公甚奇之。当是时,直隶总督高公某方举能任河工者,即上其名,补霸州判。卓异。君既明习水利事,又长于治民,其历州郡皆有殊绩,而君性谦谨,未尝自言。

②及君之殁,而其子幼,无以知君之详,独得其卓卓称诵于人者三事。其一曰:磁州夏秋之间,水潦至,决溢四漫。濒河之吏岁赋帑筑堤而捍之。溃,又增焉,以为常。君至州,议曰: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势必总督方公然之,如君所欲穿者,漳患大息。其二曰:漳之濒有弃地数千顷,故民田也,为水败,独其存,吏以敲扑责之。君请尽蠲之。民祠君于漳水上。其三曰:君始为大名府,岁大旱,君谒守道,请发粟赈。道曰:太守之乎?咎谁执?君曰: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立檄大名元城,出谷四万石,与民,民无饿者。

③张惠言曰:君之子轸与予交,轸言君在东安时,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惜乎,君之未得尽其所设施,而其事又不得而尽传之也。余尝游大名,大名之人,至今能道君之赈民粟也。

(节选自《茗柯文编》)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请穿河引之       (2)独其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势必(       )
A.杀戮       B.抑制       C.激战       D.败坏
(2)太守之乎(       )
A.自作主张       B.长于       C.占有       D.压倒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