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说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俗,与道相辅而行。”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含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节选自《庄子·山木》)

材料二: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①市南宜僚:楚国人,姓熊,名宜僚,家住市南。②隐约:困穷,穷乏。③无形倨:无,通“毋”,不要。倨:傲慢。④居:守,偏执。⑤方舟:谓两舟相并。⑥张歙:张,撑开。歙,收敛。引申为向岸边靠拢。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向也A不怒而今也怒B向也C虚而今也D实E人能虚己F以游世G其孰能H害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极短的时间,与《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中的“须臾”意思相同。
B.大方,广大之境,指大道,现代汉语“大方”的意思多指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C.捐,抛弃,舍弃,与成语“细大不捐”“功不唐捐”中的“捐”意思不同。
D.反,返回,与《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中的“反”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南子晋见鲁侯时见他面带愁容,一问才知鲁侯是因为效法先王的做法,恭敬地侍奉鬼神,尊重贤能,身体力行从不放松,但祸乱仍频出。
B.市南子认为鲁侯的做法并不高明,他以狐狸和豹子谨小慎微地生活却被人伤害的例子,来点明鲁国是鲁侯忧愁的原因。
C.市南子认为鲁侯去建德国学习治国理政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鲁侯的忧愁,使他放宽心胸。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节俭”,材料一侧重于减少君王的浪费,降低君王的欲念;材料二侧重于说明生活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这是一种品德修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且不免于罔罗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2)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2024-05-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初侃父丹聘为妾,生侃。而陶氏贫贱,湛每纺绩赀给之,使交结胜己。侃少为浔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鲜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鄱阳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仆马甚多,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卧荐以为马草遂具精馔,从者俱给,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至洛阳,大为延誉,侃遂通显。

(节选自《智囊(选录)·闺智部·陶侃母》)

材料二:

陶侃母得古正之道,发人伦之本,将示教于天下。谓朴散俗坏,乐溃礼,有子不教,不至于道。若失大训,不可登于伟望。乃求师傅,延英茂,终日迫于用,不欲子却客。俄而车盖载止,筑馈并竭。苟失其人,子将不进。计划始成,确然独断。谓发可弃,训不可失。乃金刀既止,黰髪云散。怡然无咨嗟之色,俨若待宾之具。上恐不足以显恭,下未可谓训子。顾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学,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焕乎贤者之业。且礼信仁义,君子之事,妇人何得而知?盖世道大丧,其俗已乱,故妇人贤者得以行其事。千古之下,厥行独明,当时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见斯行,闻斯举,得不激厉乎?苟天下皆如陶母之志,则天下皆陶之子也。盖人谓子幼而蒙稚,不致精训,致悖大乱人纪,良可惜哉!铭曰:发也者,为养之具。宾也者,致教之英。(宗仪)因读唐皇甫持正先生文集,见陶母碑不觉泪数行下。追惟先她拳拳于教子,真陶母之志。是故今翰林承旨蜕庵张先生翥所撰墓铭,有曰:夫家贫,劬力纺续,以给诸子。无废学之辞,自顾不肖。不克勉于学,以成令名,罪莫大焉

(节选自元陶宗仪《辍耕录·陶母碑》)

【注】①髲,音,假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斫诸屋A柱B悉割半C为薪D剉卧E荐以为马F草G遂具H精馔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是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始于西汉,东汉张衡和西晋李密都曾被举荐为“孝廉”。
B.悬磬,材料中意为“极贫困”。磬,本为一种石制打击乐器,状如盘碗,中空无物。后以挂起的磬喻极贫困。
C.阙,本义是古时宫殿前两边的建筑,材料中指帝王的住所,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的阙”的意思不同。
D.“翰林承旨蜕庵张先生翥”在材料中是对墓志铭撰写者的称谓,“翰林承旨”为官职,“蜕庵”为号,“张先生”为尊称,“翥”为名。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逵带着众多人马投宿陶侃家,湛氏将头发剪下卖掉,买来几斛米招待范逵及其仆从,范逵对湛氏非常赞叹。
B.在陶母竭尽所能培养孩子的做法上,陶宗仪看到了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拳拳之情,并被这种情感感动。
C.材料二分析了陶母对待孩子教育方面的情况,既表达了作者的赞同之意,也指出了陶母做法的社会意义。
D.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本应由父亲担当,但由于陶家境况不好,而陶母又十分贤惠,才有了“陶母教子”之事。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陶氏贫贱,湛每纺绩赀给之,使交结胜己。
(2)不克勉于学,以成令名,罪莫大焉。
5.在《辍耕录》的作者陶宗仪看来,“陶母教子”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2024-04-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子路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荀子·子道》


材料二:

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工夫,一行做行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

先生曰:“此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己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注】①爱:指徐爱,王守仁的弟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奋于A言者B华C奋于行D者伐E色知F而有G能者H小人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趋”指小步快走,是一种向尊者,长辈、宾客表示恭敬的礼仪。
B.“语”指告诉,与《琵琶行》中“琵琶声停欲语迟”中的“语”意义不同。
C.“惟”指只,只有,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中的“惟”意义相同。
D.“躬”指亲自,与《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中的“躬”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长江在源头水小得只能浮起酒杯,但是到了渡口地区,如果不避开大风就无法横渡,这都是下游水变大的缘故。
B.徐爱认为一边要强化认知,一边要强化实践,只有这样知与行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C.王守仁认为有一种人懵懂无知,所以需要先认知,才能去实践;另一种人全凭主观猜测,因此需要明确实践,才能有真正的认知。
D.王守仁认为“古人”将知与行分开的做法是错误的,容易导致终身无法实践,无法获得真正的认知,因此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2)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
2023-11-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其听而行之,当如捧漏瓮以沃焦釜。而愚荒之主,暗于事几,且惑于谀佞孱懦者之言,不旋踵而受其祸败,自古非一也。

操征乌戎,刘备说刘表袭许,表不能用,后为操所灭。唐兵征王世充于洛阳,窦建德自河北来救,太宗屯虎牢以扼之,建德不得进,其臣凌敬请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关中骇震,则郑围自解。诸将曰:“凌敬书生,何为知战事,其言岂可用?”建德乃敬。其妻曹氏,又劝令乘唐国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郑围何忧不解。建德亦不从,引众合战,身为人擒,国随以灭。唐庄宗既取河北,屯兵朝城,梁之君臣,谋数道大举,令董璋引陕、虢、泽、潞之兵趣太原,霍彦威以汝、洛之兵寇镇定,王彦章以禁军攻郓州段凝以大军当庄宗庄宗闻之深以为忧。而段凝不能临机决策,梁主又无断,遂以致亡。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河东叛,耶律德光赴救,败唐兵而围之,废帝问策于群臣。时德光兄赞华,因争国之故,亡归在唐,吏部侍郎龙敏请立为契丹主,令天雄、卢龙二镇分兵送之,自幽州趣西楼,朝廷言之,虏必有内顾之虑,然后选募精锐以击之,此解围一算也,帝深以为然。而执政恐其无成,议不决,唐遂以亡。

皇家靖康之难,胡骑犯阙,孤军深入,后无重援,亦有出奇计乞用师捣燕者。天未悔祸,噬脐弗及,可胜叹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彦章以禁A军攻郓州B段凝C以大军当D庄宗E庄宗闻F之C深以H为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旋踵,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有成语“计不旋踵”“旋踵即逝”等。
B.谢,指谢绝、拒绝,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
C.檄,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敌人、昭示百姓等的官方文书,如檄文、羽檄、檄移等。
D.竟,最终,与《项脊轩志》中“何竟日默默在此”的“竟”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各种变故交织在一起时,愚昧的君主容易被谄媚怯懦之人的话迷惑而不听从智者所提出的恰当的谋略,很快因此而败亡。
B.面对唐太宗把军队屯于虎牢关来阻挡窦建德救王世充的局面,凌敬提出了应对方案,但窦建德手下的将军们认为方案不可用。
C.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叛乱后被后唐征讨,契丹部落的领袖耶律德光领兵前去救援石敬瑭,结果耶律德光惨败于后唐并被围困。
D.金兵孤军深入,侵犯宋朝国都,当时有人献上派精锐兵力直捣金国后方幽燕地区的奇计,然而此计并没有被北宋统治者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征乌戎,刘备说刘表袭许,表不能用,后为操所灭。
(2)虏必有内顾之虑,然后选募精锐以击之,此解围一算也,帝深以为然。
2023-10-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贤人君子者,通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世。李斯积功于秦,而卒被五刑。尽忠忧君,危身安国,其功一也。或以封侯而不绝,或以赐死而被刑,所慕所由异也。

孔子曰:自季孙之赐我千钟,而友益亲。自南宫顷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乎二子之赐,丘之道几于废也

楚昭王召孔子,将使执政,而封以书社七百。子西谓楚王曰:"王之臣用兵有如子路者乎?使诸侯有如宰予者乎?长官五官有如子贡者乎?昔文王处丰,武王处镐,丰镐之间,百乘之地,伐上杀主,立为天子,世皆曰圣王。今以孔子之贤,而有书社七百里之地,而三子佐之,非楚之利也。楚王遂止。夫善恶之难分也,圣人独见疑而况于贤者乎是以圣贤罕合诌谀常兴也故有千岁之乱,而无百岁之治。孔子之见疑,岂不痛哉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檐檐者何也?昔者江水出于岷山,其始也,大足以滥觞。及至江之津也,不方舟,不避风,不可渡也。非唯下流众川之多乎?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子路而出,改服而入,盖自如也。孔子曰:由,记之,吾语若:贲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也;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之,不能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要则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

夫仁者好合人,不仁者好离人。故君子居人间则治,小人居人间则乱。君子欲和人,譬犹水火不相能然也,而鼎在其间,水火不乱,乃和百味。是以君子不可不慎择人在其间。

(选自《说苑·杂言》,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A人B独C见D疑E而F况G于H贤I者J乎K是L以M圣N贤O罕P合Q诌R谀S常T兴U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刑,文中指我国古代的五种刑罚。前期说法不尽相同,后期指笞、杖、徒、流、死。
B.千钟,千钟的粮食,指优厚的俸禄。钟,可以作为量器,古代六斛四斗为一钟。
C.“子路趋而出”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字含义相同。
D.“奋于行者,伐也”与“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李斯都对自己效命的国家做出了贡献,但有的封爵十世,有的受刑罚,这是各自的追求和走的道路不同造成的。
B.楚昭王召见并想任用孔子,子西对此持反对意见。理由是孔子本就贤能又有有本事的弟子辅助,这对楚国不利。
C.源头的水流和下游的水流不同,到了渡口,如果不并船,不避风,是无法渡过的。孔子以此告诫子路,要注意规避风险。
D.孔子认为,人们说话要合乎要领,行动要合乎准则,孔子不认同那些浮华的、有才智但流露骄矜神色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道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乎二子之赐,丘之道几于废也。
(2)故有千岁之乱,而无百岁之治。孔子之见疑,岂不痛哉!
2023-05-2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