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油油的麦芽

王哲

在我国的最北边,大雪封山的时候很冷,冷到一口唾沫掉地上都能结冰碴子。大栓在村口发现洪恩的时候,洪恩已经被雪埋住了。大栓开始以为是傻狍子被人撵急了钻雪窠子里了,他上去一脚踢在隆起的雪包上,然后便看见一个人撅着屁股趴在雪地上。

大栓费了很大劲儿才把洪恩弄到家里,但洪恩浑身都是冻伤,躺在炕上已经不能说话了。

这时候大栓想到了老胡,老胡懂点儿医道,村里谁有个小灾小病的都先找他捅咕捅咕,他要没辙了,再去镇上请郎中。

老胡给洪恩把了脉,又把眼睛翻开看看,然后说,没事儿,都是冻伤,缓一阵子就好了。

洪恩敷上了老胡用獾子油熬制的冻疮膏,躺了没几天勉强可以开口说话了。他告诉大栓和老胡,他是一家生药铺的二柜,因为和大柜有矛盾被东家开除了,他本来是来投一个朋友的,可朋友如今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大栓说,洪大哥没事儿,你要不嫌弃以后就在这儿待着吧!

老胡说,大栓说得对,你现在无家可归了,以后就把这儿当你的家吧!

洪恩看着大栓和老胡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流泪。

老胡说,大栓,洪恩既然倒在咱村口,那说明和咱村有缘,好人也不能让你一人做了。

尽管大栓不愿意,但老胡还是说服大栓把洪恩送到自己家里。

老胡说,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半拉郎中,他现在还有病,你有啥能耐和我争?

洪恩对大栓千恩万谢,住在了老胡的家里。后来村里人知道有个外乡人遇难了住在老胡家里,都纷纷拿着东西前来看望,还有人拎着酒和肉。

洪恩在这个村子一住两个月,病好得也差不多了。他几乎成了吃百家饭的,只要随便走进一家,大家都会热情地招待他。

但最让他感动的还是老胡,他全身大面积都有冻疮,开始的时候躺也不是坐也不是,很难受,老胡就给他熬草药喝,让他少受不少痛苦。

另外老胡给他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从不让老婆孩子进去。他虽然是个落难之人,但老胡对他一向很敬重,跟他说话也是商量的口气。

洪恩曾经问过老胡,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老胡说,谁让你遇上我了?

洪恩明白,换做任何一个人落难了,只要遇上老胡,他都会这样对待的。

洪恩感叹地说,老胡哥,我真不知怎么谢你了!

老胡说,我又不是为了让你谢我!

洪恩本来对人性丧失信心了,他一门心思地为东家劳碌从无二心,可东家还是不信他,把他扫地出门了。是这个村子和这个村子的人让他对生活又有了希望。

老胡在听完洪恩对往事的诉说后,对洪恩说,但凡人做事儿,老天都看着哪!不是老天没长眼,是我们求的太多了。

老胡家过得还不错,在村南有好几垧地的麦田,播下种子以后,洪恩经常陪着老胡在麦地边儿走走。

天蓝得仿佛像刚用水洗过了一样,几只山鸟儿落在麦田里吱吱地叫着,刚刚萌芽的麦田绿蒙蒙的,有一股清香飘浮在空中,很好闻。

洪恩说,老胡哥,我看种地真不错,比做生意强多了!

老胡说,种地是靠天吃饭,旱涝成灾的,弄不好就会颗粒无收。

洪恩说,起码省心。

老胡说,我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你不一样。总有一天你会离开这里的。

老胡说得没错儿,刚要收麦子的时候,洪恩所在的生药铺东家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这里,说错怪洪恩了,现在他已经把大柜撵走了,要请洪恩回去当大柜。

洪恩临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他。老胡和大栓套了一挂马车一直把洪恩送到城里。

洪恩拽着老胡和大栓的手说,大恩不言谢!

送走了洪恩,大栓和老胡回到村里天已经黑了。

大栓对老胡说,哎,你说这小子以后发达了,能不能把咱哥俩忘了?

老胡说,你说啥呢?

大栓说,我怎么看他不把咱哥俩当回事儿了?

老胡说,你知道啥!依我看洪恩是个有心人,再说了,我们帮他是看他落难了,又不是图他啥!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洪恩走了以后再也没回来。一次大栓去城里看亲戚,听说洪恩做了生药铺大柜后发了大财,便去生药铺看他。他一到生药铺门口,正好洪恩从屋里出来上了一辆黄包车,他赶紧喊洪恩的名字,可洪恩连头也不回坐着车走了。

大栓很生气,回村便把这件事儿告诉了老胡。

老胡沉吟一下说,他可能没听见呢!

大栓说,我离得那么近,他咋会听不见?明明是听见了也不搭理我!

老胡说,大栓,这事儿过去了,以后不要再提了!

大栓说,怎么能不提呢?当年我们那么帮他,要不是我把他背回来,他早冻死了。

因为这年天旱,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颗粒无收,大家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好不容易盼到春天要下种了,大家都很犯愁。

这时候,洪恩忽然派了一个伙计赶着大车挨家送麦种,只是没有老胡和大栓的。

大栓问赶车的伙计,为什么没我的。

伙计说,这你要去问我们东家。

大栓气得真想揍洪恩一顿。

老胡呵呵地笑了,然后调侃大栓说,你也别着急,也许咱的恩太大了,他一时还不上。

大栓说,啥?小恩都还了,大恩反倒不还了,这世上就没这个理儿啊?

所有的村民得了麦种以后,都在欢天喜地地播种。只有老胡和大栓的地里冷冷清清的。

老胡架不住大栓撺掇,还是套了一挂车准备到城里去看看洪恩。他只想和洪恩叙叙旧。

当车经过自己和大栓家地头儿的时候,老胡被两片地里绿油油的麦芽惊呆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恩被东家开除,在投靠朋友不得之后遭遇雪难,而恰巧被大栓发现,故事便由此展开。
B.大栓和老胡都是热心肠,他们争着收留洪恩,最后还是老胡以懂医道的理由占了上风。
C.村民纷纷看望洪恩,热情招待他,体现出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具有温暖人情的特点。
D.大栓从城里生气而归,一是气洪恩三年都没有回村里看看,二是气洪恩故意不搭理他。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节描写生动,如洪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只是一个劲儿流泪”,这些细节表现出洪恩对被开除的往事难以释怀。
B.小说的语言独具匠心,如“傻狍子”“獾子油”等北方物产,“雪窠子”“捅咕捅咕”“半拉”等方言,都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C.小说插叙老胡为洪恩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的情节,既体现出老胡对洪恩的敬重,突出人物形象,又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D.小说善用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如老胡多次说帮洪恩不图什么,表现了老胡不求回报的心理,反衬了大栓的自私狭隘。
3.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并非闲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高三(1)班举办“学写小小说”主题活动,李老师提出小小说要注意写好结尾,通过巧妙构思在结尾处完成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突转。请据此简要赏析本篇小说的结尾。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

刘禹锡

因睹李、崔、令狐三相国唱和之什,翰林旧侣,继踵华城,山水清高,鸾凤翔集,皆忝夙眷,遂题是诗。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

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

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注】①钱大夫:华州刺史钱徽。②李、崔、令狐三相国:李绛、崔群、令狐楚三人皆于元和年间入相。③百二: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④同时草诏人:钱、李、崔、令狐四人元和年间皆曾充翰林学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交代题诗缘起,“翰林旧侣”与诗中“天上同时草诏人”一句相呼应,“夙眷”点明感情。
B.首联扣题,总写登楼眺望所见的高远阔大景象,“出”“尽”二字透露出超逸、欣悦之意。
C.颔联对仗工整,上句说京都山河拱卫,地势险固;下句说名臣得用,暗表怀才不遇的怨愤。
D.尾联用“滥竽充数”典故,说自己无作诗之才而强作诗同三相国唱和,这是作者自谦之词。
2.本诗与杜甫《春望》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述。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注]

何其芳

①我是从山之国来的,让我向你们讲一个山间的故事。那么你对于山很有情感吗?不要问我,你简直敲到我悲哀的毽子上了,我只记得从小起我的屋前屋后都是山,装饰得童年的天地非常狭小,每每相反地想起平沙列万幕,但总想象不出那样的生活该是如何一个旷野,竟愁我的翅膀将永远飞不过那些岭嶂。如今则另是一种寂寞,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颇起哀思于这个比兴,若说是怀乡倒未必,我的思想空灵得并不归落于实地,只是,我真想再看一看我那屋前屋后的山啊,苍苍的树林如同一个池塘,该照见我的灵魂十分憔悴吧。然而要紧的是开始我的故事。凡文章最难于一个开始,我怎样能在你们面前绘出我这故事的背景呢?我怎样能使你们了解我对于这背景所起的情感的波动呢?

②我劝你们坐一次火车,到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东岳去。那虽颇与我家乡的山不同,平地起一个孤独之感,但我很称赏那绝顶上的舍身岩,说不准哪一天我还要再爬上去,在落日的光辉里和自己的影子踯躅一会,那时宇宙算得什么呢?泰山等于鸿毛了。其次我喜欢坐在对松亭里看岩半腰的松树,山风吹得它们永远长不大。

③是呵,岩半腰的松树,山风吹得你永远长不大,你在我想象里孤立得很,是什么时候一只飞鸟打这儿过,无意间嘴里掉下一粒种子,遂倔强地长起来了,却为鸦雀们所弃,不来借一枝之巢栖,老鹰在蓝天里盘旋又盘旋,最后也情愿止于黑色的岩石,作哲学家的冥想。但不要抖索,如果落了一根针叶总是个损失,我这故事的主人公将在你脚下出现。问他吧,你这与危险共嬉戏者,我看你是先以一绳系住腰,再系其一端于树上,然后附岩而下,你有什么理由轻视你的生命呢?你骄傲地向半空中挥起镰刀,青草从你手腕间纷纷下落没有一点声音……我看他殊无回答的工夫,让我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们,他乃一无父无母的孩子,就养于其叔父,始而牧猪,继而放牛,许多无辜的挞责创伤了他的心,于是极端的苦辛遂潜匿于一个无语的灵魂。

④那么他勇敢地向绝岩夺取的乃不过供牲口齿间之一啖而已。

⑤这道理我无法说明,大概你又是个江南人,忘不掉芳草连绵千里的境界,我且引你上岩顶去指点与你看啊,群山起伏,高高下下都是田亩,哪里有让你牵牛儿来吃草之地呢?

⑥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乱石累累,我怀疑你是个诱敌深入的向导,我才不愿迷入你的阵图中,但是,我耳边已隐隐有金鼓杀伐之声,唉,老丈,你引我从哪个方向出去呢?不要乱想,此乃一个废圮的寨子,昔日土人筑之以避白莲教者,我们且择一块石头坐下,风吹得我们的衣袖单薄了。我很不喜人类之中有所谓战争,然于异国中古时的骑士与城堡则常起一种浪漫的怀想,至于此垒乱石以为城,我却嫌太草率了,虽是避难也不应如此,并且,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这实在是一个山间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总不免也会有些小小的不幸。说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恸大概是戏剧家的夸张,只是永远被一些小小的不幸缠绕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说天上未必胜过人间,我且再指点那岩后的山坡与你看呵,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而它们一个个都绿得那样沉默。

⑦还是向前走好了,人生就譬如走路,我的一个朋友曾说过,举起步子就忘记是在走,至于此岩上之所有我从此一口气告诉你们,刚才问答得殊不称意。这是颓墙,这是碎瓦,都琐琐不足为外人道,但我却颇满意于这荒凉,说不准哪一天谢绝人世,归结茅屋于此,最后这是干涸的水池,那立于岩尾的木架则是轱辘,塘水上山的道路,它朽腐的身躯仍是一个诱惑,会使你失足落下绝岩如一根草,唉,不要提它,我这故事的主人公就苦无工夫来这岩上游玩,常遥望那轱辘而心喜,大概我这故事将有一个悲伤的结局了,但是你瞧,他已牵牛到塘边饮水去了,我们也下岩去吧。

⑧我们也到塘边去吧。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然而此水毫无流动之致,令我忧愁。小人物呵你立在遥遥的对岸,手中之绳牵得牲口微微喘息。我想起一个故事了,夏夜的塘边,一个过路人坐下濯足,突然被紧握于一只水中之手,力往下拽,此人大概颇有几分胆量,乃自言自语道,天气真热,我脱了衣裳下去游泳一会儿吧,于是遂兔脱而鸟遁了。小人物呵你一定没有听见,我不过惆怅于我幼时的怯弱而已,那时我不敢走夜路,为的怕鬼物在岩边水边幻作一条路来诱引我,直至如今仍无力正视人生之阴影方面,虽说我自信是个彻底怀疑者,人世的羁绊未必能限制我,但从无逸轨的行为,一只飞蛾之死就使我心动。唉,暮色竟涂上了我思想的领域,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无父无母的孩子呵风吹得这黄昏凄冷了,回家去吧,我殊不愿再饶舌,我希望就合上了眼睛就永远张不开,做一个算命的盲人给你一句预言:岩边水边切要留心。

⑨我这故事是完了,但谁也不会餍足,我并不说人生是无结构的,因为就我所知,实事之像故事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并且我自己起初也拟有一点穿插,大概是关于一位无儿无女的疯了的老太太,最后塘水一段乃为她而描写,但是,我的笔啊,你若在我手中变成乐器,那倒会有一番嘈嘈切切错杂弹吧,不过那时你们必又说道,你的乐器准是龙门之桐且烧焦了尾的,是以有北鄙之音凄且厉,其能久乎,可不是吗,你听你听,我的弦断了。

成时雨正凄其。

(选自何其芳散文集《画梦录》,有删改)

[注]本文作于20世纪30年代。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自己屡遭打击的生活经历,作者创作了《画梦录》。本文采用独白的行文方式,主要以作者的意识进行表情达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引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诗,抒发“我”对前途的担忧,点明寂寞、哀愁的原因。
B.第⑥段中引用“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这两句诗,实写岩后山坡的凄凉景象,隐含对时局的忧虑。
C.“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句话原意是欲望有限,极易满足;在第⑧段这句话指“我”对塘水毫无流动之致的忧愁。
D.第⑨段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以说明乐声像琵琶女弹奏琵琶时的变化和优美。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将“苍苍的树林”喻为“池塘”,比喻新奇,且与后文想象契合;说它照见“我的灵魂”,想象新颖。
B.第③段描写岩半腰间孤立、倔强、为山风吹得长不大的松树,烘托山岩的险峻,交代故事主人公的出场环境。
C.第⑧段插叙“我”想起的一个故事,意在提醒那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注意安全,也含蓄地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渴望。
D.文章末段说“实事之像故事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这表明上文所述这个“山间的故事”是现实世界的折射。
3.文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怎样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4.有评论指出,何其芳的散文是“诗人的散文”,他的散文集《画梦录》极具诗性美。请以《岩》为例,简要评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头发的故事

鲁迅

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他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呢?”

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当这时候,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他说:“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我也是忘却了纪念的一个人。倘使纪念起来,那第一个双十节前后的事,便都上我的心头,使我坐立不稳了。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A】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我不堪纪念这些事。我们还是记起一点得意的事来谈谈罢。

⑤N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高声说:“我最得意的是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老兄,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我们的很古的古人,对于头发似乎也还看轻。据刑法看来,最要紧的自然是脑袋,所以大辟是上刑;至于髡,那是微乎其微了,然而推想起来,正不知道曾有多少人们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世。我们讲革命的时候,大谈什么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其实也不过一种手段;老实说:那时中国人的反抗,何尝因为亡国,只是因为拖辫子。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杀!”

⑥N两眼望着屋梁,似乎想些事,仍然说:“谁知道头发的苦轮到我了。我出去留学,便剪掉了辫子,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他太不便当罢了。不料有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们便很厌恶我;监督也大怒,说要停了我的官费,送回中国去。不几天,这位监督却自己被人剪去辫子逃走了。去剪的人们里面,一个便是做《革命军》的邹容,这人也因此不能再留学,回到上海来,后来死在西牢里。你也早忘却了罢?”

⑦N收回目光望向我,继续他的絮叨:“过了几年,我的家景大不如前了,非谋点事做便要受饿,只得也回到中国来。我一到上海,便买定一条假辫子,那时是二元的市价,带着回家。我的母亲倒也不说什么,然而旁人一见面,便都首先研究这辫子,待到知道是假,就一声冷笑,将我拟为杀头的罪名;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我想,假的不如真的直截爽快,我便索性废了假辩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一路走去,一路便是笑骂的声音,有的还跟在后面骂:‘这冒失鬼!’‘假洋鬼子!’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拼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

⑧N用胳膊在空中比划着手杖,说:“宣统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有一日,几个学生忽然走到我的房里来,说,‘先生,我们要剪辫子了。’我说,‘不行!’‘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你怎么说不行呢?’‘犯不上,你们还是不剪上算,——等一等罢。’他们不说什么,撅着嘴唇走出房去,然而终于剪掉了。我却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许多辫子一齐上讲堂。然而这剪辫病传染了:第三天,师范学堂的学生忽然也剪下了六条辫子。晚上便开除了六个学生。这六个人,留校不能,回家不得,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⑨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我说:“回去么?”

⑪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⑫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⑬他戴上帽子说:

B】“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一九二○年十月

(有删改)

【注】①双十节:191110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时间,后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国庆纪念日,世称“双十节”。②扬州十日,嘉定屠城:指顺治二年清军攻破扬州和嘉定后对当地民众大屠杀。③洪杨:指洪秀全和杨秀清,太平天国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军留发而不结辫,被蔑称为“长毛”。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我发现日历上没有关于“双十节”的提示,“原来”“一点没有”等词语表达了“我”的失望与悲哀。
B.N先生对北京“双十节”情形的感慨,既有对“挂旗”各家的佩服,也有对“忘却的”各家的讽刺与批判。
C.文中的N先生与《阿Q正传》中的钱大少爷同是留洋归来的人,都被骂作“假洋鬼子”,但他们思想并不相同。
D.文章中N先生的讲述让我们看到革命其实并未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这与《阿Q正传》揭示的问题相似。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段看似与头发无关,实际上是通过“双十节”将叙述设定在辛亥革命这一历史背景上,引出后文对头发的故事的讲述。
B.第⑧段画浪线句叙议结合,交代学生们剪辫子的风波,为后面N先生发出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等感慨做铺垫。
C.本文运用多层面对比,如N先生与“我”的对比,革命者的大义和牺牲与后人流于形式的淡漠纪念的对比等等,引人深思。
D.本文通过讲述与“头发”相关的一系列故事,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小见大,具有警示意义。
3.鲁迅的小说常带批判色彩,请文中以A、B两处画线句为例加以分析。
4.本文几乎通篇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展开情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好处。
2024-05-2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一)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本诗应为诗人晚年在临安任职期间所做,同期还有“从宦三十载,故山凡几归”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写诗人初夏傍晚和朋友们散步郊野时的见闻感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说理抒情,结构紧凑。
B.首联写静景,层次错落有致,山峦、田野、村落,远望近看皆美景,蕴含着作者深深陶醉之情。
C.颔联视听结合描写郊野的幽美景色:飞鸟稀疏,灵隐寺钟声悠远;野花芬芳,武陵源流水潺潺。
D.颈联蕴含对田园美景的由衷赞叹,大自然是最好的画家、诗人,只要细心观察,处处皆诗情画意。
2.本诗尾联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写到了插秧的劳动场面,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024-05-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一)

6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孙二

王维

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慕尘。

山川何寂宾,长泪沾巾。

送卢主薄

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第一首诗中,作者以问人诗。自然引出颔联作者对孙二的介绍和欣赏。
B.第一首诗中,作者在和孙二道别后,坐着车子离开,只留下了路上的尘土。
C.王勃在尾联中用了“松竹”一词,作者借此事物,表达了自勉自况之意,
D.第二首诗先写卢主簿的品格,后写离别,叙写简约,韵短意长、语淡情浓。
2.两首诗虽同为赠友送别诗,但是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晴

孟浩然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了傍晚雨后赶路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明白晓畅,所写之景如在目前。
B.颔联描写雨收天开、树影横斜、山峦初现、晚云低垂的景象,气象宏大,视野开阔。
C.颈联描写芳草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急雨冲成的小水流淌入小溪,尽写初晴之景象。
D.诗歌虚实有致,有云开雨霁之实景,也有诗人想象中明月当空的虚景,变化自如。
2.有人评此诗“苍幽合作,无一恒笔”,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换而变化。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24-05-20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鼓王

沈念

山里瑶民寡言,一棒子打不出三句话。冯茂山是个例外,到底是在外打工见过世面。他刚从学校回来,坐在屋前抽烟。儿子读乡里的寄宿中学,最近不想读书了,逃课泡网吧给逮住了,学校把他从广西南宁叫回来了。

他长了张蛮面,眉头紧锁,手指夹着吸烟,烟快抽到过滤海绵,烟雾从鼻子眉毛前袅娜上升,穿过发丛。我赶紧按下快门,额头的皱纹里,像是向外冒着白雾。他屋里的墙贴得花花绿绿,其中有一张《梅山图》,画的是盛装打扮的瑶民聚在一起打长鼓。

你会打长鼓?

十六岁就跟父亲学会了。

容易学吗?

那时节白天田里活忙,只有晚上学,我学了36套动作,复杂的是72套,现在怕是会打的没剩几个人了。

你父亲从哪里学的?

他是跟乡上中学朱校长的爷爷学的,那是一个老师公。乡里的师公都会打,他和盘修年是老搭档,还有朱校长的父亲,我们习惯叫朱老伙计,套套动作打得精妙,可惜瘫痪卧床好几年了。

你打的年头也不短,也是老师傅了?

朱老伙计盘老哥才是真的老师傅,当年两人打的桌上长鼓,站在一张四方桌上围着烛火穿来转去,轰动过整座大瑶山。这几年我在外打工,很久不打了,我做娃的时候,打鼓的节庆日子,跳唱作乐,三天三夜,现在没那个氛围了。过去永城歌舞团的来请我教学生,是他们团长带队来学的,我猜那几个学会的现在怕也不打了。

能不能打一套?我举起相机,做了个拍摄的动作。

②冯茂山犹豫,抱着歉意地说,大瑶山打长鼓是有特定时间的,腊月十五后正月十五前,祭祀还愿,婚嫁喜丧,开春放炮,重大的文化活动,别的时间我们不打,再说,我屋里的长鼓都封存在阁楼上了。

我不愿强人所难,就和他聊教育儿子这件事。

我们离开,冯茂山送到半坡口。

刚把晚饭吃完,黄旺生跑来,冯茂山明天上午想请我去看打长鼓。我心中一喜。

第二天我到冯茂山家中时,他已经换好了瑶服,穿一双青色圆口布鞋。我四处搜寻,没有看见长鼓。黄旺生也陪着来了,悄声说道,民间保管长鼓有讲究,平常放在阁楼上,过春节或还愿时就摆在神台上,打鼓前要拜神,民间说法是请鼓。有的还去庙里拜祭,请法师请鼓,打完后再送回庙里收鼓。老班子打长鼓,师公必须净身、穿瑶服,表示有诚心,这样才灵验。

说话之时,冯茂山已从阁楼取下来一个雕花杉木长鼓,摆在堂屋神龛前。他点燃香和几张纸钱,蹲在地上念念有词,纸钱烧成灰烬后,他起身站立,双手持香放在额头前,面对神龛三拜,将一支香插到神龛上盛米的碗中,另两支香分别插到前后门的地坪上,最后走进堂屋,持起神台上的长鼓,宣告请鼓仪式结束。

想看文打还是武打

老叶第一次看,请鼓仪式搞得如此庄严,也来了兴趣,何为文,何为武?

我说,两种风格,与地域有关。

黄旺生站在身后,低声补充,文打步伐活,人墩得矮,动作平稳缠身,也显灵巧。武打的动作舒展幅度大,节奏感强,粗犷有力。

老叶说,都晓得村书记是吹鼓手,没想到也是个打鼓手?

黄旺生憨笑,连忙摆手,没吃过猪肉还不允许见过猪跑路啊。

冯茂山先给我们演示几个基本动作。他左手手心朝上,握住鼓身中部,横于身前,虎口朝着一端鼓头,这是阳手横鼓。左手握鼓中端,手心向上,鼓头朝左下方,鼓前低后高,这是下阳斜鼓。他又摆一个姿势,左手虎口朝上握鼓中部,竖立身前,这是正竖鼓。

老叶急性子,听得一头雾水,催说赶紧打一段,说多了记不住。

冯茂山缓步退到屋坪中央,说给你们打一段走角吧。

黄旺生对老叶说,走角就是走路。过去出门肩挑背扛,山路窄,人不能挺直身体,都是趴着往上爬。

冯茂山立定身,调匀呼吸,原地右脚轻跳,左脚屈膝勾脚前抬,脚落定,身体左转一圈,左手下阳斜鼓,经右手拍击后于左肩旁反竖鼓,双脚作跪蹲状。接着左手前翻腕,长鼓划出一道上弧线,落至左侧阳手横鼓,上右脚来一个大八字半蹲,右手拍鼓,鼓向左经立圆划到右边成正竖鼓。又接着左脚上勾前抬,右脚原地小跳,鼓向前立圆一周成正竖鼓,右手击鼓尾。他曲蹲吸跳,上肢手臂变换鼓花,透着股刚劲气,动作流畅得像条水中游鱼,扑溅出一朵朵水花。

我端着相机,咔嚓不停。老叶看得津津有味,鼓掌叫好。

瑶山长鼓有讲究,打鼓拜四方,待冯茂山东南西北各打一遍,立身收鼓,额头上冒出一层细密汗珠。他气息起伏,说这只是打了几套动作,到了正式演出,全部打完要个把多小时,打完下来一身湿淋淋的。

我说,冯师傅打得这么好,不接着打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地球离了谁都照常转。

没想过带几个徒弟?

老师傅不打也不教,年轻人不学更不爱。

讲心里话,是不是觉得没引导、少扶持?

③冯茂山不吭声。老叶说,应该把你们当长鼓传承人养起来,大家四处讨生计,不是个办法,长鼓作为非遗文化也难发扬光大。

④冯茂山露出怅惋之色,凡事都有个命数,世界变化太快,前几年有一回县里文艺汇演,请了盘修年老哥带我们去表演,一个舞蹈教练排练节目,非把动作改得花里胡哨的,把盘老哥肺都气炸了。

说完,冯茂山进屋收拾,准备回南宁。

(选自中篇小说《长鼓王》,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描写了初见冯茂山时他留给我的印象,其中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使这一形象的展现更具生动性和画面感。
B.句子②冯茂山的“犹豫”,有对遵从传统习俗的考量,长鼓表演充满仪式感,一般在重大的场合、特定的时间进行表演。
C.句子③冯茂山“不吭声”,表现出他默认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着“没引导、少扶持”的问题,此时他内心复杂又难以言说。
D.句子④冯茂山的“怅惋之色”,体现了他内心对舞蹈教练随意更改表演动作的无奈以及对长鼓表演受到这种“待遇”的惋惜。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细致描绘了冯茂山打长鼓的场景,使用连续的动词,突出其技术纯熟,运用比喻体现其动作流畅。
B.本文与《祝福》都采用限知视角叙述故事,也都借“我”表现出知识分子面对困境时“彷徨”的一面。
C.“相机”作为小说中的物象,不仅捕捉了瑶民生活中真实的瞬间,同时也记录了非遗文化的精彩画面。
D.小说结尾“冯茂山进屋收拾,准备回南宁”,叙述简短,耐人寻味,丰富了人物形象,暗示小说主题。
3.文章写我与冯茂山初次见面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说本文讲述当下乡村文化在传承中遭遇的尴尬,乡村(民族)文化在消失中被唤醒,以及被推到前台的希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20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一)

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注]①杨子掞是词人的学生。②朱熹《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武夷山中之隐者刘君,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玉城,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③槎,木筏。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三句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④东皇:司春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细心地妆点出万重繁花,词人陶醉其间,不知不觉钩月已经斜挂天空。
B.词人倚着春花,横吹铁笛,曲声似乎响彻了天上的仙境,心中也激起幽思。
C.可惜渺远的清影是词人难以触及的,心中复杂的思绪如飞絮般飘荡在天涯。
D.词人想象追求理想落空,与学生乘木筏云游,结果却遭到无情春神的嘲笑。
2.词的最后五句,议论中包含着作者的哲理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20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开市大吉

老舍

我,老王,和老邱,凑了点钱,开了个小医院。老王的夫人作护士主任,她本是由看护而高升为医生太太的。老邱的岳父是庶务兼会计。我治内科,老王花柳,老邱专门痔漏兼外科,王太太又兼产科,合着我们一共有四科。老老实实的讲,内科收费少,要敲是敲花柳与痔疮,老王和老邱是我们的希望。①我和王太太不过是配搭,她就根本不是大夫,对于生产的经验她有一些,因为她自己生过两个小孩。

我们开了张。院子里三层大楼是转运公司的,我们一共只有六间小平房。“大众医院”四个字在大小报纸已登了一个半月。名字起的好——不赚大众的钱,赚谁的?把大众招来后,再慢慢收拾他们。门诊施诊一周,人来的不少,还真是“大众”。晚上我们开了紧急会议,专替大众不行啊,得设法找“二众”。有大众而没贵族,由哪儿发财去?老邱把刀子沾了多少回消毒水,一个割痔疮的也没来!长痔疮的阔老谁能上“大众医院”来割?

老王出了主意:包一辆能驶的汽车,把二姥姥接来也好,把三舅母装来也行。一到门口看护赶紧往里搀,接上三四十趟,四邻的人们当然得佩服我们。再赁几辆不能驶的汽车,在医院门口放一天,一会儿咕嘟一阵,外人还不给唬住?

第二天我们照计而行。不能不佩服老王,第三天刚一开门,迎头来了一辆汽车。四个丫环搀下一位太太来,我推开一个丫环,轻轻地托住太太的手腕,搀到小院中。老太太的第一句话就叫我心中开了一朵花,“唉,这还象个大夫——病人不为舒服,上医院来干吗?东生医院那群大夫,简直的不是人!”“老太太,您上过东生医院?”我非常惊异的问。

“刚由那里来,那群王八羔子!”乘着她骂东生医院——凭良心说,这是我们这里最大最好的医院——我把她搀到小屋里,我知道,我要是不引着她骂东生医院,她决不会住这间小屋,“您在那儿住了几天?”我问。

“两天,两天就差点要了我的命!”老太太坐在小床上。②我直用腿顶着床沿,我们的病床都好,就是上了点年纪,爱倒。“怎么上那儿去了呢?”我的嘴不敢闲着,不然,老太太一定会注意到我的腿的。

“别提了!——你看,大夫,我害的是胃病,他们不给我东西吃!”老太太的泪直要落下来。“不给您东西吃?”我的眼都瞪圆了。“有胃病不给东西吃?蒙古大夫!就凭您这个年纪?老太太您有八十了吧?”老太太的泪立刻收回去许多,微微的笑着:“还小呢。刚五十八岁。”

“和我的母亲同岁,她也是有时候害胃口疼!”我抹了抹眼睛。“老太太,您就在这儿住吧,我准把那点病治好了。这个病全仗着好保养,想吃什么就吃,吃下去,心里一舒服,病就减去几分,是不是,老太太?”

老太太的泪又回来了,这回是因为感激我。“大夫,你看,我专爱吃点硬的,他们偏叫我喝粥,这不是故意气我吗?”“您的牙口好,正应当吃口硬的呀!”我郑重的说。

“我是一会儿一饿,他们非到时候不准我吃!”“糊涂东西们!”

我和老太太越说越投缘。“你们这里也有看护呀?”老太太问。“有,可是没关系,”我笑着说,“您不是带来自个丫环吗?您干脆包了这个小院吧。不妨再叫个厨子来,您爱吃什么吃什么。我只算您一个人的钱,丫环厨子都白住,就算您五十块钱一天。”

老太太叹了口气:“③钱多少的没有关系,春香,你回家去把厨子叫来,顺手带两只鸭子来。”④我后悔了:怎么才要五十块钱呢?真想抽自己一顿嘴巴!幸而我没说药费在内;好吧,在药费上找齐儿就是了;反正看这个派头,至少一个儿子当过师长。况且,她大概不会三五天就出院,事情也得往长里看。

医院很有个样子了:四个丫环穿梭似的跑出跑入,厨师傅在院中墙根砌起一座炉灶。我们也不客气,老太太的果子随便拿起就尝,鸭子也吃它几块。始终就没人想起给她看病。

我和老王先后开了张,老邱可有点挂不住。他手里老拿着刀子。我都直躲他,恐怕他拿我试试手。

吃过午饭,来了!割痔疮的!四十多岁,胖胖的,肚子很大。王太太以为他是来生小孩,后来看清他是男性,才把他让给老邱。老邱的眼睛都红了。三言五语,老邱的刀子便下去了。小胖子疼得直叫唤,央告老邱用点麻药。老邱可有了话:“咱们没讲下用麻药哇!用也行,外加十块钱。用不用?快着!”小胖子连头也没敢摇。老邱给他上了麻药。又是一刀,又停住了:“我说,你这可有管子,刚才咱们可没讲下割管子。还往下割不割?往下割的话,外加三十块钱。不的话,这就算完了。”我在一旁,暗伸大指,真有老邱的!弄了五十块。

当天晚上我们打了点酒,托老太太的厨子给做了几样菜。菜的材料多一半是利用老太太的。一边吃一边讨论我们的事业,我们决定添设打胎和戒烟。老邱的老丈人最后建议,我们匀出几块钱,自己挂块匾。老丈人已把匾文拟好了——仁心仁术。陈腐一点,不过也还恰当。我们议决,第二天早晨由老丈人上早市去找块旧匾。王太太说,把匾油饰好,等门口有过娶妇的,借着人家的乐队吹打的时候,我们就挂匾。到底妇女的心细,老王特别显着骄傲。       

(节选自《老舍小说经典》,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的叙述技巧本身就是作者控制读者的手段,它涉及作者希望读者看到什么和怎么看的问题。《开市大吉》运用能调动读者思考的叙事者逆向干预,即反讽性的干预。这种干预是叙述者声音的重要表征。具体表现为:“我”一边叙述描写对象,一边以叙述者的身份介入到对人物及事件的带有个性化的主观评价中;叙述语言非常简洁富有弹性,活泼又有韵味,增强事件本身的荒谬性;叙述者表面很客观叙述,但情节和细节的选择与排列明确暗示了小说作者否定的感情,有时即使是赞扬的语句,读者也能体会出叙述表层语义里的深层批评意味。

(摘自《名作欣赏》车红梅《解读老舍短篇小说<开市大吉>的叙事技巧》,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尊处优的阔老太太愚昧无知,对当地最大最好的医院破口大骂,就是因为在那里她不能为所欲为,愚蠢任性的她本有胃病还要满足口腹之欲,而最终入院。
B.老王出主意包车拉人和赁车充场面的欺骗行为,以及老邱的丈人拟写“仁心仁术”牌匾的举动,暗示出他们将继续行骗,作者对此行径嘲中带讽,引人深思。
C.老邱给四十多岁的胖子割痔疮,三言两语刀子便下了去,乘人之危敲诈的做法赢得了“我”暗伸大指,可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丘之貉的人大都气味相投。
D.作者以忧患的心态作为客观理性思考的基础,以反讽的手段,诙谐幽默的方式,化严肃为轻松,群丑中见亮色,有生产经验的王太太就是群丑中仅存的亮色。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句①选择了一个骗子的“讲述”式叙述腔调,暗含着叙述者的情感判断,与客观展示画面和场景的“显示”式的叙述腔调不同。
B.语句②通过动作描写,正面写出了大众医院环境设施的简陋,语言符合材料二提到的简洁富有弹性,可以看出病床的老旧松散。
C.语句③通过语言描写,情节上既照应了上文老太太由于饮食无度害了胃病,又为后文我们不客气地吃果子和鸭子做了合理铺垫。
D.语句④运用了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骗子形象,后悔又自我安慰,更见其无赖贪婪与卑鄙无耻。
3.分析材料一画波浪线句中两个“搀”字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的作用。
4.谈谈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反讽性的干预”这一观点的。
2024-05-18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