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

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01-14更新 | 275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难得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远宏大。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恺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2.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023-11-23更新 | 135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最多的一项是(     
①《孟子》,是四书之一,“四书”之名始于北宋,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
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侧重内在修养,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侧重外在行为,这八条中,“格物”是根本。
③曾子,名参。其父曾点,字皙,与子曾参同师孔子。《韩非子》中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成语“三夫之言”都与曾参有关。
④“四端”,指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⑤小人,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也用于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
⑥《礼记》,是“五经”之一,也是“三礼”之一。“三礼”指《小戴礼记》《周礼》《仪礼》。
⑦儒家讲“兼爱”,墨家讲“爱人”,儒家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而墨家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⑧“大学”,在古代一般有两种含义:“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⑨唐、虞、三代:“唐”即唐尧,“虞”即虞舜,他们都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三代”指中国建朝最早的三个朝代,即夏,商,周。
⑩《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老子四章》中说“死而不亡者寿”。在这里儒家和道家所追求的“不朽”,内涵基本相同。
A.①②④⑤⑥⑦⑧B.③④⑤⑥⑦⑨⑩C.③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⑧
2023-11-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下列句子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④仁以为己任
⑤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⑦或以封       ⑧当察乱何自起
⑨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⑩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A.①④⑧/②⑥/③⑤/⑦/⑨⑩B.①④⑧/②③⑥⑨/⑤/⑦/⑩
C.①④⑧/②⑥/⑤⑦⑨/③/⑩D.①④⑧/③⑤/②⑥/⑨/⑦⑩
2023-11-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闻道,死可矣②固拙于用矣③不难得之货④其不能自举也⑤虽父之不
⑥足以四海⑦能不龟手也⑧先其家⑨无恶之心⑩则道矣
A.①②/③⑤⑩/⑥⑧/④/⑦/⑨B.①/②④/③/⑤⑨⑩/⑦/⑥⑧
C.①/②④/⑤⑩/③⑥/⑦/⑧⑨D.①/②④/③⑨/⑤⑩/⑥⑧/⑦
2023-11-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全都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譬如平地,虽覆一篑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谓好学也已
C.小子何莫学夫《诗》/仁以为己任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23-11-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斯语矣                                        不足以父母
B.身以黜恶                                        就有道而
C.当察乱自起                                 
D.得不禁恶而劝爱                           物或
2023-11-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②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③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④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A徇B私C贪D浊E非F止G坏H公I法J损K百L姓M纵N事O未P发Q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况人之性命甚明珠     君子喻
B.皆不能此道求荣        圣人无为
C.一年得,其数自多     不欲,勿施于人
D.规小得大失者也        不仁,如礼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文章引用“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意在强调“多财”对贤者、愚者都有害。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2)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5.依据文章内容,为主为臣的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有何意义?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
2023-11-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豆腐坊往事

非非鸟

狗汉奸”“卖国贼……豆腐坊的院门上,多了许多石灰字,擦也擦不完。来福破例没磨豆腐,而是坐在门槛儿上发呆。

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

天刚露出鱼肚白,豆腐坊里,来福左手的葫芦瓢微倾,酸浆水仿如丝线,均匀落入热气腾腾的木桶里;右手的长柄木勺缓缓地搅动,米白的豆浆便慢慢凝成云絮般的豆花。除了一部分做糖豆花,其余的倒入两尺见方的杉木格,压成滑嫩鲜香的白豆腐。

点完豆花,来福抬手正要拭额头上的细汗,耳畔忽闻一声喝彩:好!

来福回过头,手中的木勺差点儿掉地上。一个鬼子军官,白手套,八字胡,正直勾勾地看着点好的豆花。

做豆腐的都知道,推磨只是下力活儿,点浆才是真功夫。可以说,来福家的酸浆豆腐,就是边陲老街的头牌。老街蜿蜒数百米,热闹得很。街两边是骑楼,杂货店、花布铺、小酒馆啥都有,一品鲜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有棵老榕树探出院墙。

鬼子坐下来,端起碗糖豆花,慢条斯理地啜完,伸出大拇指:呦西!豆腐王的干活,我的喜欢!回过神的来福,想起这是检查站新来的小队长。

你的,大大的好人!我的,佐田一郎,朋友的干活!咂了咂嘴,鬼子笑呵呵地伸出白皙的手。临走,这鬼子还非要给钱。这以后,佐田几乎隔一天来一次,吃完糖豆花,还喜欢扯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套一套的,原来这鬼子是个中国迷。

来福两手揪着凌乱的发,正胡乱想着,院门却嘎吱一声开了。

佐田拎着沉甸甸的布袋,瞅了眼门上的字,头一歪,龇牙笑笑,便迈进了院子。

摘下手套,他掏出只小瓷瓶,笑眯眯地说:大日本正宗卤水!然后提起布袋哗啦啦朝木盆里倒出一堆泡涨的黄豆,说:我的,试下老手艺!你的,请指点!

说话间,佐田脱下军服,朝来福鞠了一躬,转身便骨碌碌地推起了磨。浓白的豆浆,像来福的惊讶一般哔哗流下来。煮浆、去沫、过滤、卤水点浆……佐田娴熟得像老师傅,来福看呆了。

豆腐的,大唐鉴真和尚东渡,传至日本国……汗涔涔的佐田直起身,一脸谦恭,双手合十,静默了片刻,开口道: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你们中国大文人,苏东坡的,你的明白?

来福正听得心中茫然,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你的黄豆的多多,私通禁运区的干活?

积……积存的!来福心中一紧,连忙指着屋里一排大豆缸,心口怦怦乱跳。

噢?佐田歪头瞟了眼来福,哟西,哟西!脸上旋即堆满温和的笑意,伸手拍了拍来福的肩膀:大东亚共荣了,北海道的,吃我家祖传豆腐!说着,佐田又神秘地从衣兜里摸出张黄纸笺,一脸诚恳地说:你的,好朋友的干活!我家的豆腐配方,你的试试?来福瞟了一眼,竟是抄得方正工整的中国字,心里不禁一动。

突然,街口传来啪啪两声枪响。

来福的手一颤。他知道,街口树上吊了几日的人定遭不测了。可佐田似乎并不在意,只伸手轻抹了下小胡子,捏起汤匙,将勺糖豆花送入口,啧啧连声,一脸陶醉。

我点的豆花,请您多多指教!佐田微笑着说完,摸出张照片亲了一下,脸上漾满幸福。来福斜眼瞥见,满树樱花下,有个身着和服的女人和一个漂亮女孩。

我,昭和八年应征的。要不是入伍,我的,还在北海道卖豆腐呢!佐田目光暗淡下来,若有所思。顿了顿,他伸手解下腰间的一串佛珠,然后闭目轻捻着,口中念念有词。

“1213来福偷偷数着佐田手里的佛珠,恍惚间,似乎有数十双血红的眼球飘动,来福的脸颊就突突地跳动起来。他晃了晃脑袋,看着眼前这眉眼间隐有笑意的人,愤怒的火苗从心底升腾而起。

战斗打响的那个傍晚,河面夜雾弥漫。依呀嗨……索兰……索兰……鬼子营地喧腾一片。枪声一响。喝迷糊的鬼子们张皇奔出,负隅顽抗中纷纷丧命。

要给你记大功啊!县大队老王哈哈大笑,那天藏豆缸里,我还差点儿被憋得背气了呢!可惜,还是让佐田这龟孙子跑了。老王很是遗憾。

阳光斜斜地照下来,久远的故事缩回了时光里,老榕树上爬满了苔藓。年过九旬的来福伯,放下铜嘴水烟筒,兀自出神。

良久,他颤巍巍地取出个灰布包,从中翻拣出一张旧照片。这是当年岗楼里捡的。他哑着声说。尽管画面有些斑驳,但还看得清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布包里,还躺了封未开启的信,盖着多年前北海道的邮戳!

啊?一直就没拆开过?

他是该千刀万剐下地狱的……来福伯似乎没注意到我们的诧异,他抬起头喃喃自语,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汉奸”“卖国贼”“破例没磨豆腐”“发呆”,文章开篇就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表现出来福的忍辱负重和悲悯情怀。
B.作者通过来福看到豆腐配方,“心里不禁一动”,到偷看佐田捻“佛珠”,心中愤怒火苗升腾,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表现了战争时期人性的复杂。
C.“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结尾一句感叹那些被战争重新书写的悲剧人生,给文章蒙上了伤感的色彩。
D.小说将国家不同、立场不同,都擅长做豆腐的两个人物融入时代的背景中,让本应成为朋友的人却成为兵戎相见的敌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第三段就开始补叙,佐田来到豆腐坊,特别喜欢来福做豆腐的手艺,并且和来福分享豆腐配方,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使佐田的形象更加丰满。
B.“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豆腐坊位置偏僻,为下文豆缸藏战士的情节做了铺垫。
C.“酸浆水仿如丝线”“凝成云絮般的豆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豆花的制作过程,突出了来福手艺高超。
D.“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此处情节的突转,使文章产生波澜。佐田是检查站新来的小队长,此处描写突出了他的身份。
3.文章结尾处提到“旧照片上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和“未开启的信”,简析这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4.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请说明理由。
2023-11-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默写。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人们的良知因受外在因素影响而蒙上尘埃,因此要从内在让美德重新显明,达到去恶向善的目的,《大学之道》体现该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5)《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2023-10-2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