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57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公子之徒将杀孺子,子将如何?”荀息曰:“死吾君而杀其,吾有死而已!”里克曰:“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子死,孺子废,焉用死?”荀息曰:“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曰:‘“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复生不悔,生人不愧,贞也。’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

人曰:“不如立其弟而辅之。”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卓子,荀息死之。君子曰:“不食其言矣。”

既杀奚齐、卓子,里克及丕郑使屠岸夷告公子重耳于狄,曰:“子盍入乎?吾请为子。”重耳告舅犯曰:“里克欲纳我。”舅犯曰:“不可。以丧得国,则必乐丧,乐丧必哀生;因乱以入,则必喜乱,喜乱必怠德。是哀乐喜怒之节易也,何以导民?民不我导,谁长?”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子惠顾亡人重耳,父生不得供备洒扫之臣,死又不敢莅丧以重其罪,且辱大夫,敢辞。”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夫“忠”之为言,中也;“贞”之为言,正也。息之所以为者有是夫?间君之惑, 排长嗣而拥非正,其于中正也远矣。或曰:“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曰:“子以自经于沟渎者举为忠贞也欤?”或者:“左氏、榖梁子皆以不食其言,然则为信可乎?”曰:“又不可。不得中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

狐偃之为重耳谋者,亦迁矣。国虚而不知入,以纵夷吾之昏殆,而社稷几丧。且重耳,兄也;夷吾,弟也。重耳,贤也;夷吾,昧也。弟而昧,入犹可终也;兄而贤者,又何栗焉?使晋国不顺而多败百姓之不蒙福兄弟为豺狼以相避于天下由偃之策失也。而重耳乃始伏伏焉游诸侯,阴蓄重利,以其弟死,独何心软?仅能入,而国以霸,斯福偶然耳,非计之得也。若重耳早从里克、秦伯之言而入,则国可以无向者之祸,而兄弟之爱可全,而有分定焉,故也。夫如是,以为诸侯之孝,又何戮笑于天下哉?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

【注】①里克:晋国卿大夫,晋献公的股肱之臣,太子申生(因被陷害自杀而死)的坚定拥护者。②奚齐(前665~前651):春秋时晋国君主,晋献公与宠妃骊姬之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的异母弟。③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氏,名偃,字子犯,大戎(今山西交城)人,晋国重臣。④间:利用。⑤经:缢死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晋国A 不顺B 而多败 C 百姓之不蒙福 D 兄弟E 为豺狼 F 以相避于天下G 由偃之策H 失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孟子》中所说的“幼而无父”之人,与《六国论》“可谓智力孤危”中的“孤”含义不同。
B.养生,文中与“葬死”相对,和《庄子》“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中的“养生”内涵不同。
C.左氏,即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编年体史书《左传》和国别体史书《国语》据传是他所撰。
D.幸,指庆幸、高兴,与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一句中的“幸”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息忠贞为国,立场坚定,而且言出必行,直至献出生命也不改初心,他的精神得到了《国语》作者的高度肯定。
B.杀掉奚齐、卓子后,里克等人专程到狄国邀重耳回晋即位,重耳最终采纳舅犯的建议,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C.柳宗元认为,荀息“间君之惑,排长嗣而拥非正”,做法失当,因此,他虽兑现了“有死而已”的承诺,但并不能称为“信”。
D.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柳宗元对相关历史人物的批判,观点未必完全正确,然其大胆质疑、理性分析的精神值得学习。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
(2)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一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5.柳宗元为何说晋文公重耳被天下人耻笑?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斗……

阅读有时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在较量中,我们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①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
B.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C.农村家里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2.文中第三段作者如何体现“阅读的孤独”?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红楼“四春”的命运发展,正是:元妃省亲,是贾家之极盛;探春理家,有中兴之象;迎春误嫁,是江河日下;惜春出家,是家败人散。

贾府四姐妹除元春外,探春不论外貌还是理家才能,都堪称贾府三姐妹之首。探春外形出挑,“俊眼修眉,顾盼神飞”,且威序本第五十六回批赞曰;“探春看得透,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

贾家姐妹趣味殊异,其中迎春嗜棋,探春喜书法,惜春爱绘画。曹雪芹写她们的爱好,除了符合形象内在素质,。例如“懦小姐”迎春的处世态度与围棋“坐隐”的文化内涵相应,她的一生就真如棋局中一枚棋子般,任由人摆弄,最后摆到了死地。

材料二:

探春因又接着说道:“咱们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 ……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有些孝敬。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又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于作践,白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1.请在材料一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材料一加波浪线的句子评价了探春之“敏”,请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各组中文言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B.终必不蒙见察   戍卒叫,函谷举
C.是乃仁术也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D.夫晋,何厌之有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能独
②却宾客以诸侯
③越国以鄙
庠序之教
⑤良庖更刀
章甫,愿为小相焉
⑦李牧连
⑧复道行空,不霁何
A.①④/②⑦/③/⑤/⑥⑧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C.①⑧/②④/⑦/③⑤/⑥
D.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各组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汝可以模拟得之     将军战河北
C.役聪明之耳目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D.暴霜露,斩荆棘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而议事不合(常常)            强之(坚持)
于寡妻(用刑)                      强公室,私门(堵塞)
B.其西封(肆意)                  此惟救死而恐不(足)
之以饥懂(接续)                  舍瑟而(起身)
C.嬴而不助五国也(亲近)   辟邪说,壬人(排斥)
之以严刑(督察)                  汝幸而我(嫁)
D.廊腰缦回(萦绕)                    杀人如不能(完、尽)
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知觉)     牧以谗诛(最终)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笑 (shěn)            赏 (miù)                 便 (pì)                 无音讯 (yǎo)
B.罪 (qiān)             (kān)                  (nà)                 前合后 (yǎn)
C.延 (dàng)           (chì)                   (qiǎn)             战战兢 (jīn)
D.发 (jī)                 红 (yān)                  (kuài)             叩缶(wèng)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份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寓意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返璞归真,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同,同则不继”“道法自然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具有坚强的,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独脚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心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法、阴阳、名三家能与儒、道两家思想互相吸收借鉴,那么就不会导致它们在汉朝之后不能成为独立学派的命运。
B.只要让儒、道两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它们就能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
C.儒家出类拔萃者以天下为己任,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道家典型人物表现出明显出世倾向,追求隐逸山林或市井生活。
D.史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国学”并不单指儒家学说,儒道思想互补,并将佛教渐渐中国化,才能站稳立牢国学的根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侧重论述儒、道两家在人生观和气象上矛盾对立关系的不可协调。
B.材料二侧重论述儒、道、佛包容互补,三足鼎立,站稳立牢“国学”根基。
C.材料二引用史学大师陈寅恪的话语,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说理具有权威性。
D.材料三侧重论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儒家生活态度”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4.有人说以下文段既符合儒家的主张也符合道家的主张,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加以评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4-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③浪西楼:地处潮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了诗人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情,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
B.颔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诗人驰书慰问。
C.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诗句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的险阻。
D.尾联诗人想象韩愈在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
2.本诗的尾联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都借用了“月亮”这一意象。试分析二者表达情感的异同。
2024-06-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