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4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名言隽语、比喻例证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          )。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      ①        ;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          )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          ),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      ②       。按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          )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      ③       ,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1.填入文中括号里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补充       几乎       一览无遗       反应B.补偿       大概       并行不悖       反应
C.补偿       几乎       一览无遗       反映D.补充       大概       并行不悖       反映
2.在文中划横线的地方填入恰当的句子,每句不多于十个字。
昨日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

材料二: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但近年来,京剧艺术逐渐走向式微。世界京剧数字版本库收录了2005个经典剧目,现今流传的只有159个。近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招生名额为50人,只有115人报名,招录比例为1:2.3;而同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招录比例为1:146。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自问世以来,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各种人类提出的复杂的远超以往难度的问题而火爆全球。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多是正确而无用的废话,甚至“       ① (填一俗语)”。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      ②          。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敲几个关键词,人工智能就能输出一副基本功扎实的画,说实话,这些画充其量只是“艺术工厂”的流水线上的作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写文章还是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       ③        ,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1.文中第一段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昨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狗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

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我不怕天旱,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我问安草儿,布苏是不是个缺雨的地方?安草儿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他一笑,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雨水洒下来,(             )。

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彻底离开大山,去了大城镇布苏——他们要定居的住所。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如果午夜梦醒时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1.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老”字,它们的语意是否相同?请说说此句的表达效果。
2.与画波浪线句子“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
B.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孢皮褥子。
C.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D.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A.就像露珠落在他如花的皱纹里。B.他那如花的皱纹就像是含着露珠。
C.“菊花”和“葵花”里满是水珠。D.挂在他的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上。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从视觉方面写了山之高峻、壁之险绝后,又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方面写水之湍急咆哮,使人胆战心惊。

(2)李密的《陈情表》各部分逻辑联系紧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例如“刘病日笃”,既照应前文对祖母病情的概括“_______________”,又伏下文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以及“报养刘之日短也”。

(3)触景生情情难抑,物是人非最伤怀,一如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见到“____________”的枇杷树,对妻子的思念缠绵恻;又如姜夔在《扬州慢》中见到二十四桥,想起“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浪漫的明月已化为“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唏嘘。

(4)明白了香花美草可以用来象征抒情主人公的情志节操这一表现手法,便能领会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又以兰花为配饰的举动;也能领悟归有光“______________”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增加项脊轩的光彩。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注】①此诗写于宋少帝景平元年初春。诗人谪居永嘉(今浙江温州),久病初愈,登楼观景,写下此诗。②徇禄:追求俸禄,指做官。③“祁祁”句取自《诗经·豳风·七月》的“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④“萋萋”句取自《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首四句,既是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诗人将“我”与物融为一体,借“潜虬”喻隐居之士悠然自适,借“飞鸿”喻仕宦之人奋进高飞。
B.“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是诗人对自我状态的认识和分析,反映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紧扣早春景物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有动有静,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达到了情景合一的境界。
D.“无闷”源自《周易·乾卦》,诗人由《周易》的“遁世无闷”联想到自己当下情境,抒发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
2.诗中写景部分是诗人心理变化的枢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欧阳生哀辞

韩愈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今上初,故宰相常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詹于时独秀出,衮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由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往往闻詹名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闲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

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诚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唉!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

詹之事业文章,李翱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韩愈集》,有删节)

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乡县小民A有能诵书B作文辞者C衮亲与之D为客主之礼E观游宴飨F必召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指施加、给予,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中的“加”词义相同。
B.尤甚,指更加超过,与“况臣孤弱,特为尤甚”中的“尤甚”词义相近。
C.所趋,指要去的地方或要做的事,“所”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所”用法相同。
D.遗,指留下、传下,与“留待作遗施”中的“遗”词义和用法都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唐时期,闽越之地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所以很多闽越士子栖居山林,不愿读书应试,步入仕途。
B.之所以常衮对他特别敬重和爱惜,读书的人都很推重和佩服他,是因为欧阳詹在当时特别出众。
C.欧阳詹与韩愈为各自的仕途而东西奔波,难得一见,但志趣相投,互相推重,故而相知极深。
D.欧阳詹来京师谋不是不想朝夕侍奉父母的身体,而是想成全父母的心愿让他们因儿子而快乐骄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就食江南,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
(2)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5.回顾挚友的一生和二人的情谊,韩愈最浓重的“哀”情来自何处?最大的安慰又是什么?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奂生上城(节选)

高晓声

①陈奂生在宾馆一觉醒来,想到县委书记吴楚把自己安排到这里住宿的事,心扑扑跳得比打钟还响。这吴书记真是大好人,竟看得起他陈生,把他当朋友。记得秋天吴楚在大队蹲点,有一天突然闯到他家来吃了一顿便饭,那算什么交情呢!

②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的,眼泪热辣辣,在被口上拭了拭,便睁开眼来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却又吃了一惊。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地板暗红闪光,照出人影子来。紫檀色五斗橱,嫩黄色写字台,更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皮。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的是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绸面。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别是脚)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好像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

③到了走廊里,脚底已冻得冰冷,一瞧别人是穿了鞋走路的,知道不碍,也套上了鞋。心想吴书记照顾得太好了,这哪儿是我该住的地方!这样好的房间,不知要多少钱?闹不好,一夜天把顶帽子钱住掉了,才算不来呢。

④他心里不安,走到门口柜台处,朝里面正在看报的大姑娘说:“同志,算账。”

⑤“几号房间?”那大姑娘恋着报纸说,并未看他。

⑥“几号不知道。我住在最东那一间。”

⑦大姑娘把开好的发票交给他,笑得甜极了。

⑧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他认识那几个字,却不肯相信。“多少?”他忍不住问,浑身燥热起来。

⑨“五元。”

⑩“一夜天?”他冒汗了。

(11)“是一夜五元。”

(12)陈奂生的心,忐忑志忑大跳。“我的天!”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

(13) “你的病还没有好,还正在出汗呢!”大姑娘惊怪地说。

(14)千不该,万不该,陈奂生竟说了一句这样的外行语:“我是半夜里来的呀!”

(15)大姑娘立刻看出他不是一个人物,她不笑了,话也不甜了,像菜刀剁着砧板似的笃笃响着说:“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横竖到今午12点为止,都收一天钱。”

(16)陈奂生看着那冷若冰霜的脸,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只得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细细数了三遍,数定了五元;交给大姑娘时,那外面一张人民币,已经半湿了,尽是汗。

(17)大姑娘已在看报,见递来的钞票太零碎,更皱了眉头。

(18)陈生出了大价钱,不曾讨得大姑娘欢喜,心里有点愤愤然。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旅行包还丢在房间里,就又回过来。

(19)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愤愤想道:“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20)他饿了,便去倒一杯开水和着饼吃。回头看刚才坐的皮凳,竟没有瘪,便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也没有坏,才相信果然是好家伙,便安心坐着饼,觉得很舒服。他想:“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21)啃完饼,想想又肉痛起来,究竟是五元钱哪!为什么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呢?他一个农业社员,去年工分单价七角,困一夜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这不是开了大玩笑!真是阴错阳差,他这副骨头能在那种床上躺尸吗!现在别的便宜拾不着,大姑娘说可以住到12点,那就再困吧,困到足12点走,这也是捞着多少算多少。

(22)这陈奂生认准了就干,但刚才出了汗,吃了东西,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23)可是他睡不着,他想起了吴书记。这个好人,大概不曾想到他这个人经不起这样高级的关心。千怪万怪,只怪自己不曾先买帽子,才伤了风,才走不动,才碰着吴书记,才住招待所,才把油绳的利润搞光,连本钱也蚀掉一块多……那么,帽子还买不买呢?他一狠心:买,不买还要倒霉的!

(24)他出门去,直奔百货公司,买了一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飘然而去。

(25)一路上看看野景,眼看离家不远,忽然想到马上要见老婆,交不出账,少不得又要受气,得想个主意对付她。怎么说呢?……陈奂生左思右想,总是不妥。忽然心里一亮,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他可要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说他没有什么讲的!看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老婆已不在他眼里了;他有办法对付,说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帖。哈,人总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非常的便宜。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26)果然,从此以后,陈奂生的身份显著提高了,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

(27)从此,陈奂生一直很神气,做起事来,更比以前有劲得多了。

(有删改)

【注】小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生活为创作背景。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回忆自己与吴楚之间的交往时,陈奂生“心头暖烘烘,眼泪热辣辣”,说明他对吴书记充满感激之情。
B.陈奂生跟宾馆柜台处大姑娘结账,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结账前后陈免生对待房间的态度判若两人。
C.陈奂生多次以帽子钱来作为住宿费的参照,最后也买了一顶帽子回家,这都表明他对“买帽子”有执念。
D.小说塑造了一个处在社会大变革中的典型农民形象,其身上有因袭千年的农民弱点,也有朴实可爱之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描写中连续用“悄悄”一词来修饰人物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农民在受到物质文明冲击时的震惊与小心翼翼。
B.第(15)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农村常见生活现象设喻,符合说话人身份,也易让人产生联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C.小说塑造人物时多处运用自我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心理,如第(19)段中纠结的自问自答就体现出陈奂生内心的忿然。
D.小说结尾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写出陈奂生回村后果然因为“五块钱经历”而身份提高,从中反映出农村人的落后与愚昧。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23)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4.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个经典的农民形象,有人说,陈奂生的身上似乎有着阿Q的影子。你觉得陈免生身上有阿Q的哪些特质?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既可以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也可以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声中外,比如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惠州西湖因苏轼贬惠州之后才盛传其名。当然,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途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岳阳楼的名气也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兹再举一些文学景观在海外传播的例子为证,比如潇湘八景经宋明以来文人雅士的不断阐释与重构,成了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而潇湘八景这一文学景观的艺术生命力远不止于国内,越南的黎贵惇,日本五山的众僧,韩国的李仁老、李齐贤、李荇、金弘郁、郑宗鲁、补永元等也都痴迷于潇湘八景诗的创作。由此可见,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如此,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其次,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总而言之,古典文学形塑了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本身既承载了传统文脉,也进一步催生了新的文学作品。

(摘编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文学景观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B.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从而形成广泛的影响。
C.文学景观能够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于文学景观具有多层文化隐喻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D.文学景观能激发作家创作优秀作品,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的开发,当下应该对其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
2.下列关于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而且两者相互推动。
B.文学景观因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而催生且不断丰富内涵。
C.文学作品可再现景观,它也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
D.古典文学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琵琶亭,即白司马泪湿青衫处也。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袁中道《珂雪斋集》)
B.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C.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序》)
D.登小云……西南尽祁之岳侯题名;东尽来之武侯之祠,东北尽炎帝之陵。(王夫之《小云山记》)
4.下列关于材料的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了不同文学景观的形成因素以及古典文学的不同文体对文学景观的作用。
B.文章在论述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相互关系时,侧重论述的是文学景观的价值。
C.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D.文中直接引用的诗文与相关文化举例增强了说服力,与文学作品之美相得益彰。
5.屈原故里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归县,是著名人文景观。假如你是该地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根据本文观点,你将如何打造该景观的文化品牌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想象力极其丰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朦胧、平静和安详的特点。

(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

7日内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