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10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医嘱就是饮食要清淡。于是很多人认为不吃肉、少吃油就是清淡,其实这是误区。长期不吃肉类会造成蛋白质缺乏,而油脂摄入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不利于营养均衡, A ,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袭。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①医生所倡导的清淡饮食是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②合理搭配营养,并采用能保存最大程度的食物营养成分的烹制方法得到食物。③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④清淡饮食因此也应该做到食物多样化,⑤主食应粗细搭配,菜品应荤素搭配,⑥这样才能保证为身体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⑦我们应多选择蒸、煮、炖、焖、拌等方法烹调食物,⑧切忌不用或少用煎、炸、红烧、干锅等重口味的方式烹饪。

科学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不仅能在实现清淡的同时享受到食物的美味, B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杜甫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

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注】①觐省:指探望双亲。②慈颜:指父母的容颜。③投辖饮:《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④置书邮: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次句从父母的期望着笔,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
B.颔联下句借一“肯”字,形象刻画出诗人意欲托人传递书信时的微妙心理。
C.颈联由高鸟暮云、寒蝉碧树构成的晚秋之景,渲染出一种浓重的送别氛围。
D.尾联交代了诗人因病淹留长沙而不得归乡的情状,与上文的请托形成呼应。
2.本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我下决心从市里搬到海河,看中的是家乡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然而有人说,我的家乡已经回不去了,那里只有高楼大厦,没有鸟语花香;也有人说,我的家乡没有什么变化,但有乡味,回去后能找到原来的感觉。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下决心从市里搬到海河,看中的是家乡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这里到处树木成林,绿草如茵。教室、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物,或掩映绿荫,或羞答答“半遮面”。便道和马路之间的树下,一簇簇绿色的马兰草顶着一朵朵蓝色的花,像纤细的小手和路人打着招呼,有时还情不自禁地牵动的裤脚,多么希望能俯下身来和它低语几句。有树就有鸟。在林间小路散步,喜鹊、布谷、斑鸠和黄雀等,在枝叶间飞过,悦耳的鸣叫声令人陶醉。一只小鸟在灌木丛中跳跃,不知是觅食还是玩耍,我却叫不出它的名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古人的诗句,也是。再说这里的“水”,:北面一条叫幸福河,中间一条是卫津河,西面是月牙河。到了节日晚上,这里更是奇妙无比:河灯亮了,路灯亮了,彩灯也亮了,月牙河顿时成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舞动起来。家住海河边,有流水、绿意、鸣禽相伴,不亦快哉。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加点的“你”的表达特点及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太阳多了几分温情,酥麻麻的阳光含情脉脉,余晖漫漫,诗意点点。软糯轻柔的风,如一支神奇的画笔,把山川田园描绘成五彩斑斓的世界。屹立于四川会理古城北面的龙肘山,沐浴着暖暖的秋阳,巍峨挺拔,峰峦峻朗,比起春日与盛夏的繁茂,更多了几分别样的风采。

龙肘山海拔3586米,与世界屋脊珠峰相比,它是的小不点,但对于内地有高原反应的人来说,这样的高度依然让人

峰顶建有广播发射站,高高的信号发射架直指苍穹。山上空气流动极快,阵阵秋风从塔架上掠过,惊天动地的吼叫声让这个僻静的地方多了几分寒意。登临山顶,极目远眺,龙肘山犹如一只慵懒的狮子静卧在群峰之巅。山上怪石嶙峋,野草犹如狮子头上的绒毛,厚毯子一样密密匝匝。阳光轻柔,劲风猎猎,这些绒毛起起伏伏,让静默的大山展现出勃勃生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然后又说,只因为你的缘故,我沉思吟咏到今天啊。
(2)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描写小船在江面自由漂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吟

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注】①间:分隔。虚宇:指天地万物。②寂寞:清静,无声。玄:奥妙,玄妙。③云构:高山上的岩洞。发:出自。④器象:物象。⑤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查《晋书》本传,道韫夫王凝之及诸子均丧于乱臣孙恩之手,此后失亲流离。⑥逝:通“誓”。宅斯宇:以斯宇为宅,指隐居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东岳”点明吟咏对象是泰山,“峨峨”“冲青天”极写泰山的高峻巍峨。
B.“非工复非匠”,语句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直接说明泰山纯乎天成的自然状态。
C.诗人丈夫丧命于乱臣之手,诗人悲痛至极,加之受到胁迫,只好把悲痛寄托于山水。
D.诗人在后四句诗中,将泰山的虚静与风云气象的变化对比,自叹波动,找到归宿。
2.最后两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品格和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昊,小字嵬理,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圆面高准。少时好衣长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携《野战歌》《太乙金鉴诀》。弱冠,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明道元年十一月,夏王德明卒,立其子元昊为西平王。初,元昊数谏其父勿臣宋,德明辄戒之曰:“吾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帝王耳,何锦绮为!”袭封,明号令,以兵法勒诸部。凡六日、九日则见官属,仿中国置文武班,立蕃、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密使以下,分命蕃、汉人为之,以衣冠采色别士庶贵贱。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因避父讳,改明道为显道,称于国中。

景祐元年秋七月,庆州柔远砦蕃部巡检嵬通攻元昊后桥诸堡,破之,元昊遂寇庆州。缘边都巡检杨遵、柔远砦监押卢训以兵七百与战于龙马岭,败绩。环庆路都监齐宗矩援之,次节义峰,伏发,被执;既而放还,下诏约束之。元昊虽奉贡,然车服僭拟,改元为开运,更曰广运。初,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志窥于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宝元元年冬十月,元昊称帝,建国大夏。先是,元昊遣使诣五台供佛,欲窥河东道路。既还,与诸豪歃血,约先攻鄜延,欲自德靖、塞门砦、赤城路三道入。其叔父山遇数劝元昊勿反,不听,山遇遂挈妻子来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末卷三十·夏元昊拒命》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举兵A必率部长B与猎C有获D则下马E环坐F而饮G割鲜H而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B.“既袭封”与“七月既望”(《赤壁赋》)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C.文武班,指我国封建王朝的时候,文武百官们上朝时所排列的班次。
D.妻子,与今义相同,该词偏于“妻”的意思,“子”的含义已被虚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有绘画才能,通晓佛学,精通吐蕃、汉文字,喜欢《野战歌》《太乙金鉴诀》等兵书。
B.元昊生性果敢,谋略深远,他认为要想成就帝业,就不能被宋朝的小恩小惠束缚住手脚。
C.身为大夏帝王的元昊,每次出兵都让将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采纳其中最好的意见。
D.龙马岭之战,元昊获胜;齐宗矩率兵前来增援,驻军节义峰,出兵设伏,结果齐宗矩被擒。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
(2)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张、吴二人从宋朝叛逃、投奔元昊的原因。
2024-04-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昊,小字嵬理,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圆面高准。少时好衣长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携《野战歌》《太乙金鉴诀》。弱冠,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明道元年十一月,夏王德明卒,立其子元昊为西平王。初,元昊数谏其父勿臣宋,德明辄戒之曰:“吾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帝王耳,何锦绮为!”袭封,明号令,以兵法勒诸部。凡六日、九日则见官属,仿中国置文武班,立蕃、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密使以下,分命蕃、汉人为之,以衣冠采色别士庶贵贱。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因避父讳,改明道为显道,称于国中。

景祐元年秋七月,庆州柔远砦蕃部巡检嵬通攻元昊后桥诸堡,破之,元昊遂寇庆州。缘边都巡检杨遵、柔远砦监押卢训以兵七百与战于龙马岭,败绩。环庆路都监齐宗矩援之,次节义峰,伏发,被执;既而放还,下诏约束之。元昊虽奉贡,然车服僭拟,改元为开运,更曰广运。初,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志窥于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宝元元年冬十月,元昊称帝,建国大夏。先是,元昊遣使诣五台供佛,欲窥河东道路。既还,与诸豪歃血,约先攻鄜延,欲自德靖、塞门砦、赤城路三道入。其叔父山遇数劝元昊勿反,不听,山遇遂挈妻子来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末卷三十·夏元昊拒命》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举兵A必率部长B与猎C有获D则下马E环坐F而饮G割鲜H而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B.“既袭封”与“七月既望”(《赤壁赋》)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C.文武班,指我国封建王朝的时候,文武百官们上朝时所排列的班次。
D.妻子,与今义相同,该词偏于“妻”的意思,“子”的含义已被虚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有绘画才能,通晓佛学,精通吐蕃、汉文字,喜欢《野战歌》《太乙金鉴诀》等兵书。
B.元昊生性果敢,谋略深远,他认为要想成就帝业,就不能被宋朝的小恩小惠束缚住手脚。
C.身为大夏帝王的元昊,每次出兵都让将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采纳其中最好的意见。
D.龙马岭之战,元昊获胜;齐宗矩率兵前来增援,驻军节义峰,出兵设伏,结果齐宗矩被擒。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
(2)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张、吴二人从宋朝叛逃、投奔元昊的原因。
2024-04-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带你游泰山

宫立

1仰望泰山,普普通通,比起任何你随处可见的俗山,并不更雄伟或更壮丽或更神奇或更险峻或更潇洒飘逸(王蒙),但世世代代的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登泰山,写泰山。①不过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汪曾祺),要想写出新意并非易事。要跟谁过不去,想看他出丑,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他写泰山(邓友梅)。

2)泰山只有1545米,但登起来需要费一番大功夫。登泰山,如在巨人的身上攀登,从岱宗坊起步,先是沿巨人脚面而行,红门宫以上登其小股,胡天阁以上跨其大股,至中天门则如入巨人怀中。然后登十八盘,才是攀巨人之体,上南天门等于接住了巨人的脖子,游玉皇顶恰如摩巨人之顶(孙荪)。登泰山很累,②第二天几乎起不来了,浑身酸痛,双腿尤甚。每抬脚动步,就会情不自禁地呲牙咧嘴皱眉头(蒋子龙)。

3)十八盘是泰山最陡峻的一段,不足1公里,垂直高度却有400米,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从开山到龙门坊是‘慢十八’,有393级台阶;龙门坊到升仙坊是‘不紧不慢又十八’,有767级台阶;升仙坊到南天门是‘紧十八’,有473级台阶,加起来共有1633级台阶。不登不知道,一登吓一跳,登十八盘,初时感觉很平常。我和同伴边走边议论古人游历此地的论述。大家嘲笑古人所谓‘登天’‘扪天’等等未免陈言俗套,过甚其辞可是走着走着,就觉有些异样。前身愈来愈往前倾,上肢似欲探地,拐杖忽觉长出了一截,双脚用力愈来愈移往足尖,膝盖则愈来愈高,石级也觉比下面的更厚,石质也比先前更坚硬了。总好像有风迎面吹来,又像有水浪冲来,行人在顶风逆水而进。于是,游客们收敛了笑容,删去了闲言碎语,一心一意地躬身书写这难写的‘登攀’二字(孙荪),偶一注视,如身在百尺云梯,凌空下落,令人目眩,不敢复瞬(蒋维乔)。

4)③用最后一点力气登上十八盘最后一个台阶,你以为登上了泰山之巅,而实际上你仅刚刚叩开了天门只有当你看到了极顶石才算到了泰山之巅,石前有碑,顶部刻着五岳之首的泰山山符,下书:‘泰山极顶——1545米’几个红字(张抗抗)。

5)到了泰山之巅,当然要到日观峰看海上日出。山顶上夜里很冷,风大等着看日出,要受一点罪(汪曾祺),但只要能看到日出,这点罪又算得了什么呢。徐志摩尽管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但他对于在泰山顶上看日出,依然充满无餍的好奇心,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泰山的日出果然没有让徐志摩失望,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有些微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云海也活了,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6)④起大早攀山观日出,从天色乌黑等到东方发白,结果却带着湿漉漉的雾气败兴而归,好在泰山的云景同泰山的日出一样诱惑游人(柳萌)。

7)泰山吸引人的不只是自然景观,还有历史文化的斑斓色彩。泰山是文化之山,泰山上有1300多处石刻,每一处石刻既是书法妙品,又是文学佳作。文宗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境,与风景、历史文物、游人心境极为和谐、贴切,和泰山精神、泰山气象融为一体(蒋子龙)。让汪曾祺记忆最深的是经石峪的石刻,在半山的巉岩间忽然有一片巨大的石板,石色微黄,是一整块,极平,略有倾斜,上面刻了一部《金刚经》,字大径斗,笔势雄浑厚重,大巧若拙,字体微扁,非隶非魏郭沫若断为齐梁人所书,有人有不同意见经石峪成为中国书法里的独特的字体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字,曰:稳这样的字和泰山才相称,刻在他处,无此效果。汪曾祺极为看重经石峪,他甚至说: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8)泰山魅力无穷,它是经得住读、经得住写、经得住说的山(蒋子龙)。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王蒙连用形容自然景观的词语,通过与“俗山”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写出了泰山的普普通通。
B.徐志摩“饱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却对泰山顶上看日出依然充满“无餍的好奇心”,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C.文章第(3)段,蒋维乔用“如身在百尺云梯”等语句描写登山之难,这与孙荪引用“登天”“扪天”等古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第(5)段,站在徐志摩的角度,按时间推移描写在泰山顶上等待日出和观赏日出的情景,笔墨酣畅,文采斐然。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汪曾祺“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暗含的意思是写泰山的篇章很多,要想写出新意很难。
B.句子②,蒋子龙从身体感受的角度描写登泰山的困难,“呲牙咧嘴皱眉头”通俗俏皮,生动形象。
C.句子③中,张抗抗不仅把十八盘最后一个台阶比作天门,还使用夸张手法描写泰山之高大雄伟。
D.句子④,作者认为,柳萌登上泰山之巅不见日出,败兴而归。但泰山的云景也能抚慰这种遗憾。
3.文章第(7)段写出了泰山石刻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4.在文章第(2)段中,孙荪是怎样描写登泰山的?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