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21-22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2022-02-16更新 | 54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而人类的存在则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了“______________”。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3 .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名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价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0-09-02更新 | 1791次组卷 | 39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挂职第一书记期间,他晚睡早起,没有一天不如此,他的这一作息习惯可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2)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凄凉的秋风中海水的汹涌,
抒发了他“老骤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前句指出了耻于从师风气的久长,后句从侧面衬托出从师的必要性。
2020-08-16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2019-01-30更新 | 1154次组卷 | 30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一)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
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A.秦武阳色变振恐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D.使工以药淬之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017-08-10更新 | 3022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中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 解玺璋推出的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
②提到贪官,老百姓心里往往出现这样一个形象:大腹便便的肚子,油光锃亮的脑门儿,穿着扣不上扣子的西装,还架着一副显得很诚善的黑框眼镜。
③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④钱锺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⑤2015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6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少,有些山区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⑤⑥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容易(0.94) |
名校
9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____,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_____。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_____,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2016-11-18更新 | 542次组卷 | 3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蟠龙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些行业的不良作风如果得不到纠正,社会风气就可能败坏,就难以构建和谐社会、健康社会、幸福社会。
B.在浩如烟海的关于海子的研究和回忆性的文章中,充分说明中国诗歌批评界已经丧失了和真正的海子诗歌世界对话的能力。
C.据很多资料显示,我国已进入了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D.中老年朋友们在冬春季节交替之际应该注重换季调养,按医生专业的养生指导和建议调养锻炼,践行健康的养生之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