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委有关领导在会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C.正式实施的新广告法,禁止任何商家不得以10岁以下儿童代言广告。
D.针对各种交通乱象,天津警方将全面整治与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七八月间,正当草原茂盛,阳光静好,青草___________,鹰雕从云层下低飞___________,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___________得好远。旷野无人,只有___________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人间天堂了……

A.繁荣       掠过       起跳       轻柔
B.繁茂       经过       弹跳       轻快
C.繁荣       经过       起跳       轻快
D.繁茂       掠过       弹跳       轻柔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xí)文       (nè)       残羹冷(zhì)
B.(cù)缩       (yù)       (gě)争流
C.(pī)霜       (chāi)遣       (yǎn)旗息鼓
D.(biè)脚       (yǐ)逦       (shěng)人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十多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誓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改变。
B.揭露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接连不断扎了进去。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请结合其中的两次进行分析,并说明这样写的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鹿寨       款待       随心所欲
B.驱逐       驯熟       焦头烂额
C.手镯       慌唐       肃然启敬
D.俨然       魅力       张弛有度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调查报告显示,后疫情时代,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度超过多数国家的民众。
B.古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穿越时空,培养、影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C.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采用氢作为燃料,满足低温环境运行要求和环保属性。
2023-06-18更新 | 3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6月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8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huì)             (lěi)               声名狼(jí)
B.回(yū)               (nüè)             忘食(qǐn)
C.自(yǔ)               (tà)                 而不舍(qì)
D.嚼(jǔ)               异(chà)               放矢(dì)
2023-06-18更新 | 3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6月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9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空旷                    明晰                       青蒿素
B.妨害                    傲漫                       墓志名
C.幼稚                    接洽                       通讯员
D.恬然                    熨帖                       天花板
2023-06-18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6月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李斯的《谏逐客书》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能明德/自不变者而观之B.今弃黔首以资敌国/今其智反不能及也
C.愿忠者众/蟹六跪二螯D.损民益仇/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析“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从正反两方面驳斥“逐客”之策。
B.“今逐客以资敌国”一句,关照的是第一段,意在阐明逐客对敌对国家的危害。
C.第一段举出“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事实,从正面论证“用客治国”是上策。
D.第二段是对全篇文章的归结,从而进一步论证“逐客”必将会危及到国家安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