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67 道试题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充分而激烈地讨论,使我们坚持下去的决心更大了。
B.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
C.距离演出开始大约一小时左右,等待进场的观众已经排成长龙。
D.“创卫”攻坚战中,环卫工人充分发扬了不拍苦、不怕累的精神。

2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第一联,诗人选取“风急”“天高”等典型意象,营造了一幅长江秋日图。
B.《登高》第二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珍惜时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登高》第三联,“万里”,指诗人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D.《登高》与《客至》同为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法谨严。
2.两首诗的尾联均提到酒,但抒发的情感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②军队驻扎一个月,没有动过群众的一针一线。
③他的日历上是工作,工作,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
A.①借代 ②夸张 ③排比B.①比喻 ②夸张 ③排比
C.①借代 ②比喻 ③反复D.①比喻 ②借代 ③反复
2023-03-17更新 | 7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梅西今年收获了个人的第六个金球奖,所在俱乐部也获得了联赛冠军,不过依然希望能赢得世界杯。
B.打击学术造假行为目的是旨在净化我国学术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维护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科技人员的尊严。
C.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首映礼上,陈凯歌、张一白等导演为到场观众讲述了拍摄本片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D.未来五年,呼和浩特市希望通过修建地铁、城市快速路和发展公共汽车交通等方法,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
2022-12-04更新 | 9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年中,由于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使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___________地站在那儿,它们___________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___________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___________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镇静     没日没夜     身临其境     记起
B.镇定     夜以继日     身临其境     记忆
C.镇定     没日没夜     设身处地     记起
D.镇静     夜以继日     设身处地     记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B.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使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C.由于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使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D.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譬如再有一场早霜,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B.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C.譬如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D.譬如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再有一场早霜,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4.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5.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原文语境,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原句: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刘先生非常生气,怒斥不长进的弟弟:“如果你争点气,我又何必劳驾自己驱车近百公里来为你交保证金!”
B.在公司的战略分析会上,主持人小李说:“总经理的发言,已为我们抛砖引玉;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
C.某学术研讨会上,黄教授发言结束后说:“这只是个人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D.办公室饮水机没水了,王丽想请人帮忙,就走到隔壁办公室对新同事说:“给我换桶水,就你闲着。”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城市,它记录公交车轨迹,提供实时到站预报;在乡间,它精确引导拖拉机;在高原无人区,它守护藏羚羊迁徙路线;在东南沿海,它像“保护神”一样陪伴渔民驾船出海……北斗系统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综合效益不断显现。

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十五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20年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摘编自王胜等《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4日)

材料二:

面对复杂未知的地月空间环境,科技人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从绕月拍摄到飞跃探测,从月背着陆到落月采样,探月工程六战六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

(摘编自《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人民日报》2021年12月8日)

[注]嫦娥,神话中由人间飞到月亮上去的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袁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改“恒娥”为“嫦娥”。

材料三: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新时代航天精神,既是传统精神的延续,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

追求梦想,不懈奋斗,是航天精神的动力源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灯塔”卫星导航到北斗全球圆梦,华夏民族不断抒发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努力探索的激情。探月梦、北斗梦连着航天梦、中国梦,勇于追梦、敢于逐梦的航天精神,照亮了几代人的跋涉与跨越。

勇于探索,自主创新,是航天精神的关键核心。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无不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生动体现。嫦娥三号落月后,作为备用的嫦娥四号,没有重复嫦娥三号的任务,而是勇闯科学探测无人区,实现了多个世界首次,率先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正是这样的精神,激励着航天事业稳步向前,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作出卓越的中国贡献。

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是航天精神的根本支点。探月工程和北斗工程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展现。亿万双手,托举“嫦娥”;亿万颗心,牵挂“北斗”,数十万科技人员凝心聚力,合力攻关,共同谱写了“举国上下一盘棋,千军万马大会战”的动人篇章。

星空浩瀚,探索永无止境。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中国北斗走向世界;登陆月球、飞向火星,行星探测迈向深空。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足音铿锵,不论走多远,我们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新时代航天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继续迎难而上、奋勇攀登新的高峰。

(摘编自冯华《弘扬探月精神建设航天强国》、余建斌《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等,《人民日报》202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涉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项是(       
A.平潭大桥管理处全天候监测桥梁形变情况。
B.厦门交管部门实时监控马拉松比赛期间城市路况。
C.青海牧民在羊身上安装定位芯片。
D.绍兴市某社区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2.复兴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月球探秘”项目组拟安排一些学习活动。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合理的一项是(       
A.邀请嫦娥一号设计师来校做“再入返回”科普讲座。
B.检索与“月背着陆”和“中继通信”有关的科普文章。
C.观看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展览的视频。
D.撰写对嫦娥五号航天器设计师的访谈提纲。
3.下列对材料三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B.第三段先提出观点并加以阐述,再举例论证,最后揭示意义。
C.文中引用了古诗、古文、神话传说等,增强了论证的逻辑性。
D.末段表达对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期待,点明论证目的。
4.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新时代“航天精神”的内涵。
5.“嫦娥”系列航天器的命名意蕴深远,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分析。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逐步推广、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使得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B.屈原起源说只是端午文化的源头之一,但千年以来,他的故事愈发家喻户晓,他的篇章愈加脍炙人口,他的精神愈显崇高伟大。
C.夏粮产量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目前,随着我国夏粮主要作物小麦自南向北渐次成熟,丰收的图景也越来越清晰。
D.据介绍,推行电子居住证是一项进一步便民、利民的举措,能够优化服务流程和申领使用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好事。
2023-03-04更新 | 5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件衣服的设计虽有些缺点,但款式新颖别致,融合了今夏的流行元素,无可非议
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肩头不可推卸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C.他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对大家的意见总是置若罔闻,所以常常受到批评。
D.我们使用了工程师开发的这套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真可谓如虎添翼
2023-03-17更新 | 5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委有关领导在会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C.正式实施的新广告法,禁止任何商家不得以10岁以下儿童代言广告。
D.针对各种交通乱象,天津警方将全面整治与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