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8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款大受市场追捧迅速出圈成为社会文化话题的马踏飞燕毛绒玩偶文创产品。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它的人气甚至超过了其原型——国宝级文物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玩偶因何大受年轻人欢迎?有人说是因为它做工精致、手感舒适,。这一文创产品无论站姿款还是奔跑款都俏皮生动,正好击中年轻人的心坎。的背后,是机智、包容、快乐、向善。萌文化发源于动漫,一开始用来形容二次元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某些特质,以及人们对此类人物形象的情感共鸣。事实上,萌文化成为网络上的流量密码早已有之,如搞怪的皮卡丘和绿鱼人头套等。

马踏飞燕玩偶走红的背后是萌文化的盛行,萌文化的背后,。商品属性、产业化运作和逐利化取向,使大众文化一度遭到低俗、肤浅的批评。然而,从马踏飞燕玩偶的成功,足以看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可以优势互补。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等传统文物属于典型的精英文化范畴,它们历经时代淘洗而流传下来,审美旨趣高雅,具有永恒的经典性。然而,精英文化曲高和寡,其覆盖范围大多是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人群。精英文化这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何才能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然就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大众文化广泛的覆盖度、巨大的影响力,又可以大大拓宽精英文化的传播范围,使那些经典作品中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被人们熟知和接受。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的反问,表明孔子对公西华才德的充分肯定。
(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一句,是劝施政者不要放任纵欲,以免玩物丧志;“______”一句,是劝施政者要勤勉政事,不要怠惰。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对秦统治者极力搜刮民脂民膏又肆意挥霍的做法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2024-04-21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传》曰:无傲礼。《曲礼》曰:无不敬。然古人以傲为礼,其故何也?欲彰于人德耳。何以言之?昔侯嬴为大梁夷门,监,魏公子闻之,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引公子过市,及至家,以为上客。侯生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稠人广众之中,不宜有所,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初,公子迎侯生,侯生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在车驾过之。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与之语,察公子,公子色愈和。市人皆观,从骑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也。

张释之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辱张廷尉?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汲黯常与大将军抗礼,或谓黯曰:自天子常欲令群臣下大将军,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将军闻之,愈贤黯也。

由是观之,以傲为礼,可以重人矣。

《老子》云:国家昏乱有忠臣,六亲不和有孝慈。此言忠臣、孝子因昏乱、不和乃见其节。向使侯生不做,则士人不知公子能下士也。使王生不倨,则三公不知廷尉能折节也。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信矣夫

(选自《长短经·傲礼》)

【注】揖客:指长揖不拜之客,亦指向客拱手为礼。

1.下面对原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只有三处正确,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
吾故聊辱A廷尉B使跪C结袜D欲以重之诸公E闻之F贤王生G而重张廷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左,古代马车的座次以左为尊,魏公子空着左边的位置表达了对侯生的敬意。
B.“不宜有所过”与“吾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中的“过”字的意义相同。
C.微,仔细的意思,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意义不同。
D.“廷”在文中的用法,与《阿房宫赋》中“朝歌夜弦”中的“朝”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时候会以傲慢不敬的态度待人,是为了在当世彰显对方的品德,隐士侯赢和老人王生都是这样做的。
B.魏公子信陵君思贤若渴,他听说侯嬴是个贤者,就置办酒宴,亲自驾车迎接侯嬴,全程态度谦恭。
C.汉朝的汲黯,常常见了大将军卫青不但不跪拜,还表现得傲慢无礼,他认为这样做,将军就会被人看重。
D.即使国家混乱、家人不睦,忠臣和孝子也要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做才真正显示出节操的高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2)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信矣夫!
5.思考一下“以傲为礼”需要什么先决条件?
2024-04-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五千年。五千年的文明画卷里,战争与和平、王朝兴衰与危机最为 A ,但构成其基本内容的却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奇异历险。科学和技术在文明史上始终占有一个 B 的位置。它仿佛承载激流的河床,流水消逝了,河床留了下来;昔日的城堡、宫殿化为灰烬,昔日的赫赫战功随岁月而 C ,但是支撑着每一时代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技艺却传了下来,显示人类对自然界知识增进的科学理论传了下来。某种意义上,乔治·萨顿是对的。他说过,①科学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②但却是重要的部分,③是本质的部分,④是唯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那一部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由四个分句组成,请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句式特点两个角度进行鉴赏。
2024-04-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皙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冉有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3)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大同社会美景图。

2024-04-1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
B.颔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
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
2.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情感,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024-04-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登射,晏子修礼而待。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臣勇多则弑其君,子力多则弑其长,然而不敢者,惟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景公曰:善。乃饬射更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齐宣王谓田过曰:君与父孰重?田过对曰:不如父重。王忿然怒曰:然则何为去亲而事君?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宣王邑邑,无以应。

韩褐子济于河,津人告之曰;夫人过于此者,未有不祭者也;而子不祭乎?韩褐子曰:褐也,未得事河伯也。津人楫,舟中水而运,津人曰: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今舟中水而运,甚殆,治装衣而乎!韩子曰:吾不为人之恶我而改吾志,不为我将死而改吾义。言未已,舟泆然行。

孔子曰: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忧也;无声之乐,欢也;不言而信,不动而威,不施而仁,志也。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志变,其声亦变。其志诚,通乎金石,而况人乎?

曾子有疾,孟仪往问之。曾子曰;鸟之将死,必有悲声;君子集大辟,必有顺辞。礼有三仪:君子修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修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修礼以仁义,则念争暴乱之辞远。若夫置樽俎、列笾豆,此有司之事也,君子虽勿能可也。

(节选自《说苑·修文》)

【注】①笾豆:笾和豆,都是古代的礼器。借指祭祀时的礼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选射之【A】礼【B】寡【C】人厌【D】之矣【E】吾欲得【F】天下【G】勇士【H】与之图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类似的称呼还有黎元、黔首、布衣、氓等。
B.“殆不如父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殆有甚焉”的“殆”的意思相同。
C.下游,文中指下河游泳;现多指河流接近出口的一段,或落后的地位、水平。
D.“津人申楫”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申之以孝悌之义”的“申”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过认为,为君主效力是为了获得土地、俸禄、爵位,以使父母有居处,得奉养,显尊贵;对于这种观点,齐宣王虽然不高兴,但却无言以对。
B.韩褐子渡黄河时拒绝祭祀河伯,导致船走到河中就旋转起来,但他申明不因别人的厌恶而改变志向,不因快要死亡而改变主张,话未说完,船就安稳前行了。
C.孔子强调“心志”作用,他认为只要心志足够真诚,不说话就有信用,不行动就有威仪,不施与就有仁爱,并以敲击钟鼓为喻,使说理更加形象。
D.曾子认为君子习礼之后可以戒贪欲,避免怠慢懒惰、侮慢轻视的事,远离忿恨、争夺、残暴、作乱的言辞;但可以不会祭祀礼仪的细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忿然怒曰:“然则何为去亲而事君?”
(2)鸟之将死,必有悲声;君子集大辟,必有顺辞。
5.孔子认为“为国以礼”,请结合材料第一段,概括晏子认为“礼”有怎样的作用。
2024-04-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我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拓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胡同给我带来了阳光与温情,也带来了难以抹去的忧郁。

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地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①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②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③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它用。

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一九九四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表明胡同与作者有紧密的生命联系,读者徜徉其间的胡同浸透了作者的经历,是作者成长成熟的见证。
B.史铁生借用感性的画面和典型细节来描述事件,以此展示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如借奶奶之口来述说“我”的出生。
C.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史铁生的胡同生活明朗了起来:“我”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并开始写作和恋爱,去顺应人世的变迁。
D.生活中的希望支撑着“心魂从轮椅中站起来”,这只是史铁生在痛苦中的幻想和自撑欺欺人,现实生活的残酷依然使作者无法完全解脱困境。
2.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连用“拉住”“挣脱”与“笑闹”“哭喊”两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小孩子第一次离开家时的怨恨,具有象征意味。
B.句子②,心理感受很细腻,“漫漫”一词非常真切地表现了幼小的“我”在初涉人世时的不耐烦。
C.句子③,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诗意地表达出胡同中的诵经声和钟声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
D.句子④,连用两个疑问句,把胡同与命运同构在了一起,表现了史铁生对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感慨不公。
3.第二段末提到的“阳光与温情”“难以抹去的忧郁”分别指作者对哪些事情的感受?请结合全文概括。
4.作者在结尾说“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胡同”和“命运”关系的理解。
2024-04-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早在2012年初,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重点动员支持一批高校创作排演以现当代著名科学家和科技界民族英雄为主题的舞台剧,用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讲述一批德学双馨、对国家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科技界具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大师的动人事迹,成为了当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次大胆创新。

十年来,主办部门从两部门增加到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等6部门,演出剧目也从第一批的6部扩大到现在的20部。剧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发生变化,但坚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经典原创剧目的定位始终未变,用讲故事的方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也从未过时。科学大师剧成为了高校开展大思政课的生动蓝本,也是科学、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与最佳案例。

通过舞台剧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关键在于故事挖掘。每一名参与科学大师剧创作的师生都会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对拟排演的科学家人物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大量阅读传记手稿、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按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要求,参与科学大师剧创排的高校师生在对科学家故事进行艺术化加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尊重重大事实的科学性,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摆在首位。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剧组曾先后多次组织动员参演师生赴北京、天津、大连、南京、福建等地,拜访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集团公司、永利化工天津碱厂等单位,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现场采访侯老亲属后人、秘书等,查阅书籍和历史文献千余份,在整理了10余万字的一手资料后,才据此创作了话剧《侯德榜》的剧本初稿。

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强国建设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是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新要求,也是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新要求。

没有科学家精神铸就起科技脊梁,就难以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也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也必然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杰出才干、高度文化自信的优秀青年担负时代使命。

应时代之需,近年来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广泛动员科技、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专业力量,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不断塑造有思想有故事的科学家原型,以舞台为媒介,不断扩大参与度和覆盖面,使每个科学大师剧目都成为扎根高校、连接青年学生、影响社会公众的有温度的生命体。一批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科学大师剧成为了演得好、留得下、传得开的佳作。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擎科学家精神之炬书青春中国时代华章》,2023128日)

材料二:

科学家精神之于青少年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爱国情怀,涵养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当代青少年的价值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面向青少年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充分理解青少年价值需要,采用更加新颖的表达方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何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如何实现从追逐者引领者的转变?广大科技工作者唯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以创新寻求突破。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科学家精神,坚守着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无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接续奋斗,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将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8条宝贵经验之一,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科学家精神既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信念与追求,也为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开拓创新提供了力量源泉。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他们身上彰显的科学家精神感人至深。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能够激发爱国情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不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新时代人才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柯嘉平《让科学家精神直抵心灵》,202321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初的舞台剧形式,成为了当时的“一次大胆创新”,可见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在当时也是一种富有勇气的改革与突破。
B.“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摆在首位”,指的是剧目内容要突出科学家的这种精神。
C.《侯德榜》剧组参演师生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现场采访侯老亲属后人、秘书等,都表明了创作团队对“科学性”的尊重。
D.一批科学大师剧成为了“演得好、留得下、传得开”的佳作,可以预见这种舞台剧将成为有影响力、有温度的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铸就了内涵丰富科学家精神,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
B.十年来,科学大师剧的主办部门在扩大,剧目的数量在增加,质量在提高,但坚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定位始终未变。
C.只有一批批有家国情怀、杰出才干、高度文化自信的优秀青年担负时代使命,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涵养科学品格,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同样重要。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第一段中“科学家精神”的一项是(     
A.“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待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C.“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唯独他(梁思成),依旧把热爱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D.“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4.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科学家精神的作用”的一项是(     
A.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教育导向护航B.科学家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C.科学家精神让人才发展薪火相传D.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创新凝聚力量
5.如何才能通过舞台剧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让科学家精神直抵青少年心灵?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3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

材料二:双向奔赴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意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它多用于人与人之间,也可用于人与国之间、国与国之间等。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