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写文章善于绘声,《石钟山记》中“______”一句描写轰鸣不止的声音,足以令船夫惊恐;《赤壁赋》中所描写的幽咽不绝的洞箫声,既能“______”,亦能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而落泪。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于萧条与冷落中,仍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不动,气魄不减。

(3)小明在写作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征文时,引用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克敌制胜的豪迈之情。

2024-06-16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油油的麦芽

王哲

在我国的最北边,大雪封山的时候很冷,冷到一口唾沫掉地上都能结冰碴子。大栓在村口发现洪恩的时候,洪恩已经被雪埋住了。大栓开始以为是傻狍子被人撵急了钻雪窠子里了,他上去一脚踢在隆起的雪包上,然后便看见一个人撅着屁股趴在雪地上。

大栓费了很大劲儿才把洪恩弄到家里,但洪恩浑身都是冻伤,躺在炕上已经不能说话了。

这时候大栓想到了老胡,老胡懂点儿医道,村里谁有个小灾小病的都先找他捅咕捅咕,他要没辙了,再去镇上请郎中。

老胡给洪恩把了脉,又把眼睛翻开看看,然后说,没事儿,都是冻伤,缓一阵子就好了。

洪恩敷上了老胡用獾子油熬制的冻疮膏,躺了没几天勉强可以开口说话了。他告诉大栓和老胡,他是一家生药铺的二柜,因为和大柜有矛盾被东家开除了,他本来是来投一个朋友的,可朋友如今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大栓说,洪大哥没事儿,你要不嫌弃以后就在这儿待着吧!

老胡说,大栓说得对,你现在无家可归了,以后就把这儿当你的家吧!

洪恩看着大栓和老胡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流泪。

老胡说,大栓,洪恩既然倒在咱村口,那说明和咱村有缘,好人也不能让你一人做了。

尽管大栓不愿意,但老胡还是说服大栓把洪恩送到自己家里。

老胡说,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半拉郎中,他现在还有病,你有啥能耐和我争?

洪恩对大栓千恩万谢,住在了老胡的家里。后来村里人知道有个外乡人遇难了住在老胡家里,都纷纷拿着东西前来看望,还有人拎着酒和肉。

洪恩在这个村子一住两个月,病好得也差不多了。他几乎成了吃百家饭的,只要随便走进一家,大家都会热情地招待他。

但最让他感动的还是老胡,他全身大面积都有冻疮,开始的时候躺也不是坐也不是,很难受,老胡就给他熬草药喝,让他少受不少痛苦。

另外老胡给他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从不让老婆孩子进去。他虽然是个落难之人,但老胡对他一向很敬重,跟他说话也是商量的口气。

洪恩曾经问过老胡,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老胡说,谁让你遇上我了?

洪恩明白,换做任何一个人落难了,只要遇上老胡,他都会这样对待的。

洪恩感叹地说,老胡哥,我真不知怎么谢你了!

老胡说,我又不是为了让你谢我!

洪恩本来对人性丧失信心了,他一门心思地为东家劳碌从无二心,可东家还是不信他,把他扫地出门了。是这个村子和这个村子的人让他对生活又有了希望。

老胡在听完洪恩对往事的诉说后,对洪恩说,但凡人做事儿,老天都看着哪!不是老天没长眼,是我们求的太多了。

老胡家过得还不错,在村南有好几垧地的麦田,播下种子以后,洪恩经常陪着老胡在麦地边儿走走。

天蓝得仿佛像刚用水洗过了一样,几只山鸟儿落在麦田里吱吱地叫着,刚刚萌芽的麦田绿蒙蒙的,有一股清香飘浮在空中,很好闻。

洪恩说,老胡哥,我看种地真不错,比做生意强多了!

老胡说,种地是靠天吃饭,旱涝成灾的,弄不好就会颗粒无收。

洪恩说,起码省心。

老胡说,我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你不一样。总有一天你会离开这里的。

老胡说得没错儿,刚要收麦子的时候,洪恩所在的生药铺东家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这里,说错怪洪恩了,现在他已经把大柜撵走了,要请洪恩回去当大柜。

洪恩临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他。老胡和大栓套了一挂马车一直把洪恩送到城里。

洪恩拽着老胡和大栓的手说,大恩不言谢!

送走了洪恩,大栓和老胡回到村里天已经黑了。

大栓对老胡说,哎,你说这小子以后发达了,能不能把咱哥俩忘了?

老胡说,你说啥呢?

大栓说,我怎么看他不把咱哥俩当回事儿了?

老胡说,你知道啥!依我看洪恩是个有心人,再说了,我们帮他是看他落难了,又不是图他啥!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洪恩走了以后再也没回来。一次大栓去城里看亲戚,听说洪恩做了生药铺大柜后发了大财,便去生药铺看他。他一到生药铺门口,正好洪恩从屋里出来上了一辆黄包车,他赶紧喊洪恩的名字,可洪恩连头也不回坐着车走了。

大栓很生气,回村便把这件事儿告诉了老胡。

老胡沉吟一下说,他可能没听见呢!

大栓说,我离得那么近,他咋会听不见?明明是听见了也不搭理我!

老胡说,大栓,这事儿过去了,以后不要再提了!

大栓说,怎么能不提呢?当年我们那么帮他,要不是我把他背回来,他早冻死了。

因为这年天旱,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颗粒无收,大家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好不容易盼到春天要下种了,大家都很犯愁。

这时候,洪恩忽然派了一个伙计赶着大车挨家送麦种,只是没有老胡和大栓的。

大栓问赶车的伙计,为什么没我的。

伙计说,这你要去问我们东家。

大栓气得真想揍洪恩一顿。

老胡呵呵地笑了,然后调侃大栓说,你也别着急,也许咱的恩太大了,他一时还不上。

大栓说,啥?小恩都还了,大恩反倒不还了,这世上就没这个理儿啊?

所有的村民得了麦种以后,都在欢天喜地地播种。只有老胡和大栓的地里冷冷清清的。

老胡架不住大栓撺掇,还是套了一挂车准备到城里去看看洪恩。他只想和洪恩叙叙旧。

当车经过自己和大栓家地头儿的时候,老胡被两片地里绿油油的麦芽惊呆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恩被东家开除,在投靠朋友不得之后遭遇雪难,而恰巧被大栓发现,故事便由此展开。
B.大栓和老胡都是热心肠,他们争着收留洪恩,最后还是老胡以懂医道的理由占了上风。
C.村民纷纷看望洪恩,热情招待他,体现出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具有温暖人情的特点。
D.大栓从城里生气而归,一是气洪恩三年都没有回村里看看,二是气洪恩故意不搭理他。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节描写生动,如洪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只是一个劲儿流泪”,这些细节表现出洪恩对被开除的往事难以释怀。
B.小说的语言独具匠心,如“傻狍子”“獾子油”等北方物产,“雪窠子”“捅咕捅咕”“半拉”等方言,都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C.小说插叙老胡为洪恩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的情节,既体现出老胡对洪恩的敬重,突出人物形象,又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D.小说善用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如老胡多次说帮洪恩不图什么,表现了老胡不求回报的心理,反衬了大栓的自私狭隘。
3.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并非闲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高三(1)班举办“学写小小说”主题活动,李老师提出小小说要注意写好结尾,通过巧妙构思在结尾处完成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突转。请据此简要赏析本篇小说的结尾。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选自《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资治通鉴·周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A拔B一国C而天下D不以为暴E利F尽G西海H诸侯不以为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文中指“责问、谴责”,与成语“口诛笔伐”“杀人诛心”的意思相同。
B.“缮”,“整治、修补、修理”,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相同。
C.“九鼎”,象征国家政权。传说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商、周时奉为传国之宝。
D.“因”,“凭借、依靠”,与《谏太宗十思疏》“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两句中的“因”字意思不同。
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张仪分别论证了伐韩之利与伐蜀之弊。他认为,伐韩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霸业,伐蜀则会落得兴师劳众,无名无利。
B.司马错认为,蜀国是西部偏僻的国家,被西北少数民族掌管,朝政像夏桀、商纣一样混乱,以秦国的国力攻打它,轻而易举。
C.文中司马错论述伐蜀理由,见解精辟,逻辑严谨,透过这些言论,勾勒出一个老成持重、审时度势、追求实效的谋臣形象。
D.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收服了蜀国,使秦国国力增强,后来又派司马错进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北和上庸。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2)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5.秦灭蜀是秦统一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司马错从决策方案利益最大化来论述伐蜀的优势,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024-05-29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美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是把人民既作为艺术的接受者,也作为艺术的被表现者,使作品所表达的审美价值体现人民的世界观,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独特的话语体系。

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服务”即意味着要表现他们——体现无产者的思想情感;要让他们看得懂——体现无产者的审美精神。“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更深刻地指出了中国式现代美术要为无产者服务,这是中国艺术史上从未明确提出的艺术命题。

改革开放时期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改写为“为人民服务”,显现了意识形态领域对阶级斗争概念的淡化。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人民性”成为一种国家公民的广义概念,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内涵不断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人民性”从“无产者”到“有产者”再到我国宪法所表述的“公民”,从“服务”那种艺术与主人的主辅关系,到“为中心”强调艺术为民众的中心式结构,中国美术更加开放和多元,勾勒出以“人民性”为现代性内涵的鲜明标志。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转向创作人民可以理解和必要的艺术”的主张。他指出“对艺术作品最有价值、最正确的意见,是工农兵的意见”,因而“艺术家应该努力让他们的作品得到人民的认可”。这便是“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现代美术评价标准。“喜闻乐见”这句出自王守仁“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应具备被人民“喜欢听”“乐意看”的审美特征。也即“人民性”所描述的艺术受众者和被表现者的统一,不仅是人民原型与艺术形象的统一,而且是艺术作品所体现的人民世界观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理想、审美品味与审美情趣的统一。

“喜闻乐见”作为“人民性”的评判话语,并不是矮化艺术的创作水准,而是强调雅俗共赏,将艺术的高水准、高品质与广泛的公众接受度相统一,是阳春白雪的艺术高度和下里巴人的艺术接受度的契合。“喜闻乐见”作为“人民性”的评判话语,毫无疑问也更深刻地指引了中国式现代美术不断从中国广袤的民间美术、驳杂的民俗美术中汲取艺术变革精神、获取民族化灵感的艺术探索道路,因此形塑了美术作品质朴刚健的“民族化”特征。

“人民性”诉诸艺术的灵魂,就是艺术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并为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而创新性发展。在以坚持“人民性”为主导的现实主义精神烛照下,探索的包括意象、抽象、表现、象征等在内的多种艺术形态呈现。其实,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只是通过多媒介的物性,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而中国式的现代美术则更偏重“技艺形态”的审美价值和“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这三者之间,其实并不完全存在艺术的所谓进化时序。相对来说,以“人民性”为话语灵魂的中国式现代美术,更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也更适应中华民族对艺术的基本认知与审美感知。

(摘编自尚辉《“人民性”——中国式现代美术话语建构的灵魂》)

材料二:

新时代以来,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不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呈现为艺术的实践行动。无论是艺术家致力于中国式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建构,还是跨媒介特征愈发凸显,抑或是中国当代艺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介入公共空间,艺术服务大众的人民性特征,在艺术的创新性中不仅未被弱化,反而得到了强化和凸显。

当然,在“人民性”观念的映照下,当代艺术场域和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关注与反思的现象:一是在近些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景观化”现象。不少作品回避对现实的关切,在这些作品貌似宏大的景象中,人群仅仅是被摆布的“道具”,图像仅仅是呈现的景观而已。二是情感的疏离化,当下,在关注现实、扎根人民的观念导向下,各地艺术机构也以各种方式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感受现实。但是,不少都是以“他者”的身份,走马观花,所看所表现的都是“景观”,很难真正体味民众的真实生活境遇和精神需求。三是媒介的娱乐化将艺术场域变成了网红打卡的场地。一些展览以“当代”之名,制造着没有身份特征和现实关切的,仅仅彰显着炫耀式的大众审美消费的“媒介奇观”,炫目的形式遮蔽了应有的人文关怀。

艺术,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介和样式、风格,其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倡扬人性之美,讴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呵护人性的尊严与光芒,这也是当代艺术不应缺失的最基本的品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谈及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问题时就强调,最重要的是体现美术家的人文关怀。“首先,尊重‘人’,肯定个体生存意义及生命的价值;其次,关注人文世界,表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文化生成的力量;最后,回到形象,以气息为重,以生动为目的。‘人民形象’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上,而应以人为本。至于艺术表现,就应注意将个体视角与整体表述相结合,注意主体观念的外化和客观物象的内化,解决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体与时代的关系。‘气息’,既是个体的也有时代的因素,是综合性的。‘生动’,涉及主体的情感体验及艺术的表现力,已超越了形象的范畴。”

只有真切深入地贴近生活,才能找准“最广大受众”的共鸣点。多年来,美术创作实践主要聚焦在“为了谁”“表现谁”“好坏谁说了算”等核心问题。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则主要涉及题材、风格、趣味三个方面,分别指向“画什么”“怎么画”和“为了谁”的命题。与此同时,今天如何辩证思考艺术性与人民性、学术性与大众性的关系也必须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摘编自李亦奕《最厚重最温暖的底色——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美术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体现为,人民既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被表现者,其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人民的世界观。
B.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内涵不断丰富,中国美术在此过程中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
C.“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公众的接受度优先于艺术的创作水准,作品要被人民“喜欢听”“乐意看”。
D.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创作最重要的是体现美术家的人文关怀,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介和样式、风格,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倡扬人性之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变革了过去的艺术与主人的主辅关系,更符合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
B.中国式现代美术更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超越。
C.材料二引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话,论述了新时代更要强化和凸显艺术服务大众的人民性特征的观点。
D.美术创作实践的“人民形象”归根结底需要解决好“画什么”的命题,因为“画什么”的命题决定了创作的题材。
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佐证“美术创作需要坚持‘人民性’”的一项是(     
A.别林斯基较早地使用了文艺的“人民”概念,他认为那些描写社会底层民众的文艺最具有人民性。
B.毛泽东认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为什么人?为人民。
C.巴尔扎克认为,从事艺术就是为艺术本身服务,只能向艺术要求艺术所能给的乐趣。
D.习近平认为,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启迪。
4.下面是现代画家力群1940年在延安创作的木刻画《饮》,根据材料内容,其中关于“人民性”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刻画所描绘的人物对象是边区的劳动者,体现了人民原型与艺术形象的统一。
B.木刻画中的人物肌肉强健,身躯魁伟,形塑了作品质朴刚健的“民族化”特征。
C.木刻画用严密交织的刀触,借助素描的表现效果,反映了农民日常的辛勤劳作。
D.画面以黄土高原为背景,通过多媒介的物性,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
5.请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美术创作应该如何体现“人民性”。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至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文王曰:何如?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文王曰:举贤奈何?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节选自《六韬·举贤第十》)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注】①澹台子羽、宰予都是孔子的学生,其中宰予以善辩出名。②马服,山名。赵奢以功封为马服君,这里指他的儿子赵括。③区冶,即区冶子,春秋越国人,善铸剑;臧获,指奴婢。④州部,古代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题标号涂黑。
君以世俗A之所誉者为BC以世俗D之所毁者E为不肖F则多G党者进HI党者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周,文中指勾结,其中的“比”与成语“朋比为奸”中的“比”意思相同。
B.将相,起初常由同一人担任,后来分担,各司其职,如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
C.焉,兼词,从哪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将焉取之”的“焉”意思相同。
D.涂,通“途”,指道路,与《孙权劝学》中“卿今当涂掌事”的“涂”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向太公请教如何选用贤才的问题,太公告诫文王要警惕有举荐贤才之名而没有任用贤才之实的严重后果。
B.孔子因澹台子羽有君子的仪表,宰予言辞高雅有文采,选取他们为弟子,韩非子义正词严地批评了孔子识人不察。
C.魏国听信孟卯的夸夸其谈,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都导致了兵败,可见不能因喜欢一些人的言论就任用他们。
D.如果只看马的外表,伯乐也无法辨别马的优劣;把马套在车上,观察它奔跑的情况,臧获也能分辨马的好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至危亡者,何也?
(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明君选拔人才,但观点不同,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
2024-05-20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由于多元文化的提倡,不少华裔作家渐渐由美国文化的边缘走向中心的位置,华裔作家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了戏剧性的提高,然而这种戏剧性的改变其实是多年来华裔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华裔文学由此兴旺,这也直接导致了另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混血华裔的寻根文学。在这方面,以拥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的耶鲁校友刘爱美的成就最为显著:她于1994年出版了一部小说《脸》,书中以纽约中国城为背景,追溯至战前上海的故事,深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所经验的认同问题。《脸》一书得到批评界的广泛赞许,被誉为是横跨洲陆、纵跨世代的惊人作品,最近刘爱美的新书《云山》(1997年)以一种跨文化、跨国界、跨种族的主题,把复杂的认同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书尚未正式出版就早已被陈列在各大书店的橱窗中了。

刘爱美的成就反映了美国多元文化的新趋势:所谓多元不仅是文化的,也是血统的。就如混血韩裔卡罗尔·卢——史波丁所说,我觉得描写混血及多种文化交融的主题将在美国文学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下一世纪的人口组合会自然产生一种跨种族文化的需要。与普通华裔不同,混血华裔在文化认同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他们本来就有自由选择和非中国的另一半血统认同,尤其美国学校的教育至今仍以白人文化为主。然而我发现,年轻一代的混血华裔常常与他们的上一代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如果说,过去那些人常有企图掩盖自己身上拥有华人血统的事实,则今日的混血华裔却大多采取一种公开与揭露的态度。在隐蔽揭露之间,我们看见了两种不同的抉择和认同。以女作家刘爱美为例,她的祖父是中国人,祖母是美国白人,当两人在二十世纪初结婚时,祖母坚持把祖父的姓Liu改成西方文化的Luis,以免遭受其他美国白人的歧视。后来祖父母由于外在的种种压力而分居中美两地。从此以后,祖母就严厉阻止自己的子女公开谈论他们带有中国血统的事实。结果是,刘爱美的许多表兄妹(姑表)多年来一直不知道他们原来是华人的后代。幸而刘爱美的父亲莫里斯后来毅然决然把自己的姓还原到本来的Liu,才终于保住了这个与中国传统的唯一联系。刘爱美的长相没有任何华人的痕迹,自幼又在白人郊区格林威治生活,所以从一开始就认同母亲的英美文化。而且她那生性安静的父亲从不主动向子女谈论过去。如果不是后来有机会到中国游览,因而突然萌发寻根的念头,刘爱美绝不可能写出最近这两部以种族文化认同为主题的小说。对刘爱美来说,寻根是一种渐进的自我发现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酝酿,也需要心理空间的重新调整。

寻根的欲望使刘爱美更进一步探求家族的历史:她想知道她的祖父母如何由相遇、相爱、结婚而终于分居的过程……这一连串不断涌现的问题终于打破了她父亲多年来的沉默。在准备《云山》一书的过程中,刘爱美发现了不少宝贵的原始材料。她发现她的祖父就是以《洪宪纪事诗三百首》闻名海内外的刘禺生(号成禺):当时孙文先生曾为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写过序词。此外,刘禺生还著有《世载堂杂忆》,在叙述史实和评论人物方面颇有卓见,其中特别记载了他年轻时在香港初遇容闳【注】时的感人细节,此书1960年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董必武先生作序。面对许多刚被挖掘出来的资料,刘爱美衷心为拥有这样一位卓越的中国祖父感到骄傲。她开始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祖父母婚姻的悲剧结局?是中西的文化差异吗?是祖母个人成见太深、缺乏容忍精神吗?是外在时局的压力吗?《云山》的写作主要就为了这些问题。

看完这本厚达五百七十五页的《云山》,我觉得仿佛阅读了一部寻根的历史史诗,这本书既是文化的,也是历史的;既是关于中国的,也是关于美国的。由一对乱世男女的真实故事,我们可以体验到爱情那种超越种族的原始动力,也可以看到婚姻本身的脆弱——发生爱情那么容易,维持婚姻多么困难。尤其在异族通婚的情况下,男女两人只有在拥有十分成熟的心态下,才能把潜在的文化冲突化解为文化的融合。婚姻的经验有如多元文化的交相碰撞——相互之间,双方必须尽力去了解对方,去灵活地对待危机,共同面对挑战。

我问刘爱美为何把小说取名为《云山》,她说,在中国的国画及古典诗词中,云山总是象征离别与思念,而这也正是该书的主题。在这本小说中,庐山代表着作者心目中的云山,因为它既给人无穷的美感,也引发惆怅的情绪。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许多华人的后裔还是渴望与华夏文化认同一一不论他们身上掺杂了多少异族的血液。

——摘编自孙宜康《细读的乐趣·混血华裔的寻根文化——评介耶鲁女校友刘爱美》

【注】容闳,中国近代第一个赴美留学的学生,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致力于教育和国家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裔作家与他们的作品逐渐走向美国文化的中心位置,不是因为多元文化的提倡,而是多年来华裔作家努力奋斗的结果。
B.刘爱美的两部作品《脸》《云山》反映了主人公在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思考,体现了美国文学中混血及多元文化交融的主题。
C.年轻一代的混血华裔大多会公开和揭露自己身上拥有华人血统的事实,这与他们的上一代完全不同,也与普通华裔完全不同。
D.在异族通婚的夫妻双方之间想要将潜在的文化冲突化解为文化的整合,必须要拥有十分成熟的心态,正如刘爱美的祖父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美国存在着种族问题,刘爱美的祖母坚持给她的丈夫改姓,以使其免遭歧视。
B.刘爱美能写出这两部种族文化认同的小说,直接诱因是她游览中国时的寻根念头。
C.作为历史史诗的著作《云山》,既反映了多元文化新趋势,也是跨种族文化的需要。
D.海外的许多华裔,内心很渴望与华夏文化取得认同,这不是千山万水所能隔绝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跨文化寻根文学的创作理论的是(     
A.北美印第安作家莫马迪在《雨山行》中通过作者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他对印第安部落一一基奥瓦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70后作家叶炜的长篇《还乡记》通过个体命运和故乡农村的书写,展现了他对新时代今日之中国乡村现实剧变和精神现象的思考。
C.何丽云写道:“勇兰从一个热情洋溢、有相当独立性的中国新女性,渐渐地变成了一个迷失了自我和没有文化认同的华裔老妇人。”
D.澳大利亚汉学家杜博妮翻译阿城的《棋王》一书时,在文化站位上独树一帜,以中国文化为中心,展现了其与时俱进的文化翻译理念。
4.下列诗句,最符合刘爱美的作品《云山》取名意图的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处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B.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C.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5.材料中有关刘爱美两部作品的介绍与评价,令人印象深刻,请概括其主要特点。
2024-05-20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引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形容,      ①      。把假变成真,是一种文学,把真变成假,也是一种文学——就是在游离,不属于任何一者。《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最伟大的一部小说,      ②      。有的时候他就是贾宝玉,有时候他不是,有时候他比别人更残酷地看待贾宝玉这个角色。他是在游离,所以成就最了不起的文学。《红楼梦》其实是有一种耽溺,耽溺在假象中,却又会突然醒来,告诉自己说:那是假的,那都是空的。这就是我说的游离,在假作真”“真亦假之间徘徊不定。

那么文学的终极关怀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人生真相与假象反复地呈现。      ③      :哲学是寻找真相,可以一路残酷下去;可是文学常常会有不忍,它不忍时就会假作真,它残酷时就会真亦假,然后让人恍然大悟。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结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读哲学;但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还要迷人,你就要读文学。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句子中的“游离”与文中加点的“游离”,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金属离子在大麦发芽过程中有两种状态:结合态与游离态。
B.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即个体的游离,游离于它所依附的整体之外。
C.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社会上,一个没有诚信的人难免会有游离之感。
D.做人应该立场坚定,原则分明,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游离不定。
2024-05-20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与老友久别重逢,老友“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饭菜虽简,淳朴友情自是动人。这与杜甫在《客至》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颇为相似。

(2)贾谊《过秦论》中叙述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采取了确立法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措施。

(3)周末小刚去参观博物馆,看到展馆中陈列的一件件铁衣铠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便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仿佛自己穿越到了古战场。

2024-05-20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1提到了游离一词,它似乎符合当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凡事不过分沉潜与专注。心理学家认为:游离会让自己置身事外,慢慢失去生活动力。

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面对“游离”与“入局”,作为一名时代青年,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024-05-19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开市大吉

老舍

我,老王,和老邱,凑了点钱,开了个小医院。老王的夫人作护士主任,她本是由看护而高升为医生太太的。老邱的岳父是庶务兼会计。我治内科,老王花柳,老邱专门痔漏兼外科,王太太又兼产科,合着我们一共有四科。老老实实的讲,内科收费少,要敲是敲花柳与痔疮,老王和老邱是我们的希望。①我和王太太不过是配搭,她就根本不是大夫,对于生产的经验她有一些,因为她自己生过两个小孩。

我们开了张。院子里三层大楼是转运公司的,我们一共只有六间小平房。“大众医院”四个字在大小报纸已登了一个半月。名字起的好——不赚大众的钱,赚谁的?把大众招来后,再慢慢收拾他们。门诊施诊一周,人来的不少,还真是“大众”。晚上我们开了紧急会议,专替大众不行啊,得设法找“二众”。有大众而没贵族,由哪儿发财去?老邱把刀子沾了多少回消毒水,一个割痔疮的也没来!长痔疮的阔老谁能上“大众医院”来割?

老王出了主意:包一辆能驶的汽车,把二姥姥接来也好,把三舅母装来也行。一到门口看护赶紧往里搀,接上三四十趟,四邻的人们当然得佩服我们。再赁几辆不能驶的汽车,在医院门口放一天,一会儿咕嘟一阵,外人还不给唬住?

第二天我们照计而行。不能不佩服老王,第三天刚一开门,迎头来了一辆汽车。四个丫环搀下一位太太来,我推开一个丫环,轻轻地托住太太的手腕,搀到小院中。老太太的第一句话就叫我心中开了一朵花,“唉,这还象个大夫——病人不为舒服,上医院来干吗?东生医院那群大夫,简直的不是人!”“老太太,您上过东生医院?”我非常惊异的问。

“刚由那里来,那群王八羔子!”乘着她骂东生医院——凭良心说,这是我们这里最大最好的医院——我把她搀到小屋里,我知道,我要是不引着她骂东生医院,她决不会住这间小屋,“您在那儿住了几天?”我问。

“两天,两天就差点要了我的命!”老太太坐在小床上。②我直用腿顶着床沿,我们的病床都好,就是上了点年纪,爱倒。“怎么上那儿去了呢?”我的嘴不敢闲着,不然,老太太一定会注意到我的腿的。

“别提了!——你看,大夫,我害的是胃病,他们不给我东西吃!”老太太的泪直要落下来。“不给您东西吃?”我的眼都瞪圆了。“有胃病不给东西吃?蒙古大夫!就凭您这个年纪?老太太您有八十了吧?”老太太的泪立刻收回去许多,微微的笑着:“还小呢。刚五十八岁。”

“和我的母亲同岁,她也是有时候害胃口疼!”我抹了抹眼睛。“老太太,您就在这儿住吧,我准把那点病治好了。这个病全仗着好保养,想吃什么就吃,吃下去,心里一舒服,病就减去几分,是不是,老太太?”

老太太的泪又回来了,这回是因为感激我。“大夫,你看,我专爱吃点硬的,他们偏叫我喝粥,这不是故意气我吗?”“您的牙口好,正应当吃口硬的呀!”我郑重的说。

“我是一会儿一饿,他们非到时候不准我吃!”“糊涂东西们!”

我和老太太越说越投缘。“你们这里也有看护呀?”老太太问。“有,可是没关系,”我笑着说,“您不是带来自个丫环吗?您干脆包了这个小院吧。不妨再叫个厨子来,您爱吃什么吃什么。我只算您一个人的钱,丫环厨子都白住,就算您五十块钱一天。”

老太太叹了口气:“③钱多少的没有关系,春香,你回家去把厨子叫来,顺手带两只鸭子来。”④我后悔了:怎么才要五十块钱呢?真想抽自己一顿嘴巴!幸而我没说药费在内;好吧,在药费上找齐儿就是了;反正看这个派头,至少一个儿子当过师长。况且,她大概不会三五天就出院,事情也得往长里看。

医院很有个样子了:四个丫环穿梭似的跑出跑入,厨师傅在院中墙根砌起一座炉灶。我们也不客气,老太太的果子随便拿起就尝,鸭子也吃它几块。始终就没人想起给她看病。

我和老王先后开了张,老邱可有点挂不住。他手里老拿着刀子。我都直躲他,恐怕他拿我试试手。

吃过午饭,来了!割痔疮的!四十多岁,胖胖的,肚子很大。王太太以为他是来生小孩,后来看清他是男性,才把他让给老邱。老邱的眼睛都红了。三言五语,老邱的刀子便下去了。小胖子疼得直叫唤,央告老邱用点麻药。老邱可有了话:“咱们没讲下用麻药哇!用也行,外加十块钱。用不用?快着!”小胖子连头也没敢摇。老邱给他上了麻药。又是一刀,又停住了:“我说,你这可有管子,刚才咱们可没讲下割管子。还往下割不割?往下割的话,外加三十块钱。不的话,这就算完了。”我在一旁,暗伸大指,真有老邱的!弄了五十块。

当天晚上我们打了点酒,托老太太的厨子给做了几样菜。菜的材料多一半是利用老太太的。一边吃一边讨论我们的事业,我们决定添设打胎和戒烟。老邱的老丈人最后建议,我们匀出几块钱,自己挂块匾。老丈人已把匾文拟好了——仁心仁术。陈腐一点,不过也还恰当。我们议决,第二天早晨由老丈人上早市去找块旧匾。王太太说,把匾油饰好,等门口有过娶妇的,借着人家的乐队吹打的时候,我们就挂匾。到底妇女的心细,老王特别显着骄傲。       

(节选自《老舍小说经典》,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的叙述技巧本身就是作者控制读者的手段,它涉及作者希望读者看到什么和怎么看的问题。《开市大吉》运用能调动读者思考的叙事者逆向干预,即反讽性的干预。这种干预是叙述者声音的重要表征。具体表现为:“我”一边叙述描写对象,一边以叙述者的身份介入到对人物及事件的带有个性化的主观评价中;叙述语言非常简洁富有弹性,活泼又有韵味,增强事件本身的荒谬性;叙述者表面很客观叙述,但情节和细节的选择与排列明确暗示了小说作者否定的感情,有时即使是赞扬的语句,读者也能体会出叙述表层语义里的深层批评意味。

(摘自《名作欣赏》车红梅《解读老舍短篇小说<开市大吉>的叙事技巧》,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尊处优的阔老太太愚昧无知,对当地最大最好的医院破口大骂,就是因为在那里她不能为所欲为,愚蠢任性的她本有胃病还要满足口腹之欲,而最终入院。
B.老王出主意包车拉人和赁车充场面的欺骗行为,以及老邱的丈人拟写“仁心仁术”牌匾的举动,暗示出他们将继续行骗,作者对此行径嘲中带讽,引人深思。
C.老邱给四十多岁的胖子割痔疮,三言两语刀子便下了去,乘人之危敲诈的做法赢得了“我”暗伸大指,可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丘之貉的人大都气味相投。
D.作者以忧患的心态作为客观理性思考的基础,以反讽的手段,诙谐幽默的方式,化严肃为轻松,群丑中见亮色,有生产经验的王太太就是群丑中仅存的亮色。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句①选择了一个骗子的“讲述”式叙述腔调,暗含着叙述者的情感判断,与客观展示画面和场景的“显示”式的叙述腔调不同。
B.语句②通过动作描写,正面写出了大众医院环境设施的简陋,语言符合材料二提到的简洁富有弹性,可以看出病床的老旧松散。
C.语句③通过语言描写,情节上既照应了上文老太太由于饮食无度害了胃病,又为后文我们不客气地吃果子和鸭子做了合理铺垫。
D.语句④运用了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骗子形象,后悔又自我安慰,更见其无赖贪婪与卑鄙无耻。
3.分析材料一画波浪线句中两个“搀”字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的作用。
4.谈谈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反讽性的干预”这一观点的。
2024-05-18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