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叔孙通笑曰:“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材料二:

臣光曰:礼之为物大矣!岂直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夫以高祖之明达。闻陆贾之言而称善,睹叔孙通之仪而叹息;然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当是之时,得大儒而佐之,与之以礼为天下,其功烈岂若是而止哉!惜夫,叔孙生之为器小也!徒窃礼之糠秕,以依世、谐俗、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矣哉!夫大儒者,肯毁其规矩、准绳以趋一时之功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

【注】①绵蕞:制订整顿朝仪典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答案标号。
夫高祖A起B微细C定海内D谋计E用兵F可谓G尽之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厌烦,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厌”意义相同。
B.“若”,你、你们,与“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意义不同。
C.“信”,确实,与“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一句中的“信”意义和用法不同。
D.“恶”,怎么,与“恶施不慈?”(《兼爱》)一句中的“恶”意义与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刘邦称帝后,将秦朝烦琐礼仪变得简易,结果群臣行止失度,高帝以之为患。
B.叔孙通召集儒生制定礼仪,有两位儒生认为这样做违背儒家传统,因而拒绝参与。
C.叔孙通主张顺应时世人情,参照古时礼仪和秦朝礼仪来制定礼法,汉王表示同意。
D.因为叔孙通制定的礼法简省易学,群臣月余习之而成,高祖见之而深感礼仪之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2)然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司马迁和司马光对叔孙通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2024-06-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用性检测(二)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明学成语时,老师说,“学成语要结合文言文来学”“成语是文言文的活化石”。于是,他看到成语“源远流长”时,很快想到了魏征提到的:“____________。”

(2)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用“______”寓意言小旨大,韩愈《师说》中用“______”批评了舍大择小的现象。

(3)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视角讲述他与李白长达几十年的友情,在唐宋的诗坛中,赞颂友情的诗句比比皆是,比如:“____________。”

2024-06-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用性检测(二)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幼安留别

唐庚

白头重踏软红尘,独立鹓行觉异伦。

往事已空谁叙旧,好诗乍见且尝新。

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

力请宫祠②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

【注】①诗人因蔡京指斥其为元祐党人,被贬官,六年后遇赦,返京复官。②请宫祠:请求辞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软红尘”在此处指都城的繁华景象,“鹓行”,以鹤群的飞行有序,比喻上朝的队列。
B.颔联“乍”字写出诗人读到友人诗后的兴奋,但从“且”字可看出诗人读诗而心不在诗。
C.颈联运用“寂寂” “累累”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富于音乐美,也强化了两种人生的比照。
D.尾联“知意否”是在问友人幼安“知道我的心意了吗”,“力”字表明自己心意之坚决。
2.诗人返京复官不久,便“渐谋归老”,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冬天

苏童

厄尔尼诺现象确实存在,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了,前几年的冬天那么①马虎地蜻蜓点水似的就过去了,让人不知是喜是忧。

冬季里我仍然负责在中午时分送女儿去学校,偶尔会看见地上水洼里的冰将融未融,薄薄的一层,看上去很脆弱,不像冰,倒像是一张塑料纸。我问我女儿早晨妈妈送她的时候冰是否厚一些,我女儿却没什么印象,事实上她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地上长出来的冰,那种厚厚的、结结实实的冰。

北方人在冬天初次来到江南,几乎每个人都用上当受骗的眼神瞪着你,说:怎么这么冷?你们这儿,怎么会这么冷?人们对江南冬季的错觉不知从何而来。正如我当年北上求学时家里人都担心我能否经受北方的严寒,结果我在十一月的一天,发现北师大校园内连宿舍厕所的暖气片也在滋滋作响,②这使我对严冬的恐惧烟消云散。

记忆中冬天总是很冷。西北风接连三天在窗外呼啸不止,冬天中最寒冷的部分就来临了。母亲把一家六口人的棉衣从樟木箱里取出来,六个人的棉衣、棉鞋、帽子、围巾,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必须穿上散发着樟木味道的冬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须走到大街上去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天来了,街道两边的人家关上了在另外三个季节敞开的木门,一条本来没有秘密的街道不得已中露出了神秘的面目。室内和室外其实是一样冷的,闲来无事的人都在空地上晒太阳。这说的是出太阳的天气,但冬天的许多日子其实是阴天,空气潮湿,天空是铅灰色的,一切似乎都在酝酿着关于寒冷的更大的阴谋,而有线广播的天气预报一次次印证这种阴谋。广播员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用一种心安理得的语气告诉大家,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正在南下,明天到达江南地区。

冬天的街道很干净,地上几乎不见瓜皮果壳之类的垃圾,而且空气中工业废气的气味也被大风刮到了很远的地方,因此我觉得张开鼻孔能闻见冬天自己的气味。冬天的气味或许算不上一种气味,它清冽纯净,有时给鼻腔带来酸涩的刺激。街上麻石路面的坑坑洼洼处结了厚厚的冰,尤其是在雪后的日子,人们为了对付路上的冰雪花样百出,有人喜欢在胶鞋的鞋底上绑一道草绳来防滑,而孩子们利用路上的冰雪为自己寻找着乐子,他们穿着棉鞋滑过结冰的路面,以为那就叫滑冰。(A)江南有谚语道,下雨下雪狗欢喜。也不知道那有什么根据,我们街上很少有人家养狗,看不出狗在雨雪天里有什么特殊表现。我始终觉得这谚语用在孩子们身上更适合。大雪过后孩子们冲出家门冲出学校,就像摇滚歌星崔健在歌中唱的,他们要在雪地里撒点野,为自己制造一个捡来的节日。江南的雪很有节制,每年来那么一场两场,让大人们皱一皱眉头,也让孩子们不至于对冬天恨之入骨。我最初对雪的记忆不是堆雪人,也不是打雪仗,说起来有点无聊,我把一大捧雪用手捏紧了,捏成一个冰坨坨,把它放在一个破茶缸里保存,我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念头,要把那块冰保存到春天,让它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宝贝。结果可以想见,几天后我把茶缸从煤球堆里找出来,看见茶缸里空无一物,甚至融化的冰水也没有留下,因为它们已经从茶缸的破洞处渗到煤堆里去了。

融雪的天气是令人厌恶的,太阳高照着,但整个世界都是湿漉漉的,屋檐上的冰凌总是不慌不忙地向街面上滴着水。路上黑白分明,满地污水悄悄地向窨井里流去,而③残存的白雪还在负隅顽抗,街道上就像战争刚刚过去,一片狼藉。讨厌的还有那些过分勤快的家庭主妇,天气刚刚放晴她们就急忙把衣服、被单、尿布之类的东西晾出来,一条白色的街道就这样被弄得乱七八糟。

冬季混迹于大雪的前后,或者就在大雪中来临,(B)江南民谚说邋遢冬至干净年,反映了人们的朴素愿望,而这些要求也常常被天公满足。我记得冬至的街道总是一片泥泞的,江南人把冬至当成一个节日,家家户户要喝点东洋酒,吃点羊羹,也不知道出处何在。有一次我提着酒瓶去杂货店打东洋酒,闻着酒实在是香,就在路上偷偷喝了几口,回到家里面红耳赤的,棉衣后背上则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污泥,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通。现在我不记得母亲是骂我嘴里的酒气还是骂我不该将新换上的棉衣弄那么脏,反正我觉得冤枉,自己钻到房间里坐在床上,不知不觉中酒劲上来,竟然趴在床上睡着了。

④人人都说江南好。但没有人说江南的冬天好。我这人对季节气温的感受总是很平庸,异想天开地期望有一天我这里的气候也像云南的昆明,四季如春。我不喜欢冬天,但当我想起从前的某个冬天,缩着脖子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听见我们街上的那家茶馆里传来丝弦之声,我走过去看见窗玻璃后面热气腾腾,一群老年男人坐在油腻的茶桌后面,各捧一杯热茶,轻轻松松地听着一男一女的评弹档说书,看上去一点也不冷。我当时就想,这帮老家伙,他们倒是自得其乐。现在我仍然记得这个冬天里的温暖场景,我想要是这么着过冬,冬天就有点意思了。

材料二: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从气象名词“厄尔尼诺现象”入手,指出“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了”,引出对气象和季节的论述。
B.“北方人对江南冬季的错觉”主要源于内心的想象,这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对南北之秋的咏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两次写到“阴谋”,体现出作者对词语运用的创新,说明今年冬天寒冷,与“记忆中冬天总是很冷”的印象相一致。
D.本文对声色光影、触觉和味道等感觉的捕捉敏感而细致入微,文章多处采用细节描写,语言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马虎”原指人行事草率,疏忽大意,“蜻蜓点水”原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此处用这两个词形容冬天,将冬天拟人化。
B.②处“烟消云散”的原因是御寒手段的进步,该段也采用插叙的手法,用真实经历阐释北国之冬的实际感受。
C.③处“负隅顽抗”原是贬义词,形容依仗某种有利的条件,顽固进行抵抗。此处的情感色彩与作者对“融雪的天气”的感受相一致。
D.④处“没有人说江南的冬天好”言下之意为“我”要来说,既为下文“我不喜欢冬天”蓄势,也点明了全文的情感态度。
3.作者开头指出现在的冬天“让人不知是喜是忧”,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苏童在散文中擅长变换组合语言风格,如将典雅的文学语言与朴实的民间俗谚相结合,使得文本意蕴深刻,充满张力。请结合文本,完成下表。

本义语境义主旨义
(A)“下雨下雪狗欢喜”狗通人性,大雪飘飘象征丰年,主人高兴,狗也欢喜。B。_________雪在童年记忆中纯洁美好,反映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与作者对自由美好的向往。
(B)“邋遢冬至干净年”A.___________江南百姓情愿牺牲一个冬至,也要过一个干净的无雨无雪的春节。C。___________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庄王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此所谓吉人也。观事君者也,其及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观人主也,其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证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庄王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故贤主之时见文艺之人也,非特具之而已也,所以就大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当》)

材料二:

甯戚击牛角而商歌,桓公闻而举之;尧舜相见不违桑阴,文王举太公不以目久。故贤圣之接也,不待久而亲;能者之相见也,不待试而知矣。故士之接也,非必与之临财分货乃知其廉也;非必与之犯难涉危乃知其勇也。举事决断,是以知其勇也;取与有让,是以知其廉也。故见虎之尾,而知其大于狸也;见象之牙,而知其大于牛也;一节见,则百节知矣。由此观之,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矣。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三:

或曰:吾子论汉末贡举之事,诚得其病也。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倾车之路,岂有方乎?士有风姿丰伟,雅望有馀,而怀空抱虚,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则不必得贤:徐徐先试,则不可仓卒将如之何?抱朴子答曰:知人则哲,上圣所难。今使牧守皆能审良才于未用,保性履之始终,诚未易也。但共遣其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欲动,不为属托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修其名而考其行,校同异以备虚饰。令亲族称其孝友,邦闾其信义,尝小仕者,有忠清之效,治事之干,则寸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观勇也。

(节选自《抱朴子·审举》)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朝A臣多B贤C左右D多忠E主F有失G皆交H争证谏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策,文中指失误、失策,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遗策”意思不同。
B.善,意动用法,认为……好,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相同。
C.百节,身体的各个关节,引申为事物的整体,其中的“节”与成语“高风亮节”中的“节”意思不同。
D.归,指称赞、称许,与《<论语>十二章》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迅速收罗贤士,终于称霸天下,可见贤主对待各种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拥有他们,而要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
B.圣贤能人彼此相见,不用考察就能短时间亲近了解,就如齐桓公听甯戚悲歌就任用他,文王见姜太公不久就加以重用。
C.有人论及汉末贡举之事,说到了症结所在,有的士人虽有好的风度仪容,但内在修养不足,若以貌取人就不能得到贤士。
D.抱朴子认为,州郡长官在举荐优秀人才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要为私情私利所扰,不为他人的请托屈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事决断,是以知其勇也;取与有让,是以知其廉也。
(2)今使牧守皆能审良才于未用,保性履之始终,诚未易也。
5.三则材料都谈到“知人”,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微信聊天,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相当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号的社交礼仪。

比如,用微信时,句子结尾用不用句号大有讲究。别人请你帮个忙,你回一句好的好的。有没有这个句号, A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但微信通常是一句一句发送的,你写完一句话不用句号直接发送了,对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说,②微信已经不需要句号的分隔开两句话 这个功能,③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让人们适应了。④在这种情况下,⑤你在句末加一个句号,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诉对方我说完了”。这个语气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以“好、可以、同意之类的正面词汇,句号立即就让这句话产生消极抵抗的意味。

还有,现在年轻人一般都不用微笑”这个表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表情本来表示开心、微笑,但忽然之间,年轻人用它来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试想,聊得兴起时对方突然发一个微笑表情过来,你是越看越不舒服,简直就是(     )。如今在微信中你想表达像生活中的那种微笑,要表达出真诚、友好,请使用龇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声,现有表情已不足以表达,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诉对方我笑出声了”。

另外,现在 B ,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大家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须用一个更夸张的词,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比如,看完一场明星演唱会,用微信跟朋友形容现场人很多,你会用什么词呢?很多 特多 都太平淡、太土气了,年轻人会用巨多 狂多 暴多这样的词,而且这里的形容词一直在换。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十步笑百步B.笑口常开C.皮笑肉不笑D.笑里藏刀
2.文中标有①~⑥序号的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请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解释“形容词贬值”的现象,要求表达简洁明了,不超过 60个字。
5.第四段中加点的“我们”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别,请作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哀伤

【俄】契诃夫

旋匠格里戈里·彼得罗夫,这个当年在加尔钦乡里早已出名的出色手艺人,同时又是早已出名的最没出息的农民,此刻正赶着一辆雪橇把他生病的老伴送到地方自治局医院去。

这段路有三十来俄里,道路糟透了,连官府的邮差都很难对付,而旋匠格里戈里则又是个大懒汉。迎面刮着刺骨的寒风。空中,不管你朝哪方看,到处都是密密层层飞旋着的大雪,雪大得叫你分不清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上刮起来的。除了茫茫大雪,看不到田野、电线杆和树林。每当强劲的寒风袭来,弄得格里戈里都看不见眼前的车轭。那匹瘦弱的老马一步一步吃劲地拖拉着,它的全部精力全耗在从深雪里拔出腿来,并扯动着头部。

旋匠抽他的瘦马,哀伤向旋匠突然袭来,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弄得他现在怎么也不能清醒过来,平静下来,认真想一想。在此之前,他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像处在醉后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既不知道哀伤,也不知道欢乐,可是现在却突然感到心情沉重,十分痛苦。这个无忧无虑的懒汉和酒鬼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另一个人,居然忙碌起来,心事重重,急着赶路,甚至跟暴风雪对着干了。

“你呀,玛特廖娜,别哭了……”他小声嘟哝,“你忍着一点儿。上帝保佑,我们会赶到医院的。你的那个病……巴维尔·伊凡内奇会给你药水喝,或者吩咐人给你放血,或者他老人家高兴,用酒精给你擦身……可是巴维尔·伊凡内奇会把眉头一皱,嚷道:‘我早就知道你!大概你一路上进过五家酒馆吧!’我就对他说:‘您老人家!难道我是坏蛋,还是异教徒?我的老太婆正在把灵魂交给上帝,快死了,我还有心从这个酒馆到那个酒馆!您这是什么话呀,求主恩典吧!什么酒馆不酒馆,滚它的!’于是巴维尔·伊凡内奇吩咐人把你抬进医院里去,我呢,在他的面前跪下来……”

“你呀,玛特廖娜,那个……”他又小声嘟哝,“要是巴维尔·伊凡内奇问起我打不打你,你就说:‘从来没打过!’往后我再也不打你了。我凭十字架向上帝起誓!再说,难道我是生性狠毒才打你的?随手就打了,没有道理。我心疼你哩。换了别人就不会这么伤心,可我现在急着送你去看病……我尽力了。瞧这风雪,好大呀!上帝啊,你发怒吧!只求你保佑我们别迷路。玛特廖娜,你怎么老不答应?我问你呢:腰还痛吗?”

他感到奇怪,老太婆脸上的雪怎么老也不化。奇怪,那张脸不知怎么显得特别瘦削,灰白里透着蜡黄,面容严厉而刻板。

旋匠放下缰绳,犹豫起来。他不敢回头看一眼老太婆:他害怕!问她什么,她不答应,同样叫人害怕。最后,为了探个明白,他没有回头,只是去摸她的手。手冰冷,拉起后像鞭子一样落下去。

“这么说她死了。麻烦事!”

这下旋匠哭了。他不只可怜老太婆,更感到懊丧。他想:这世上的事变得真快!他的哀伤刚开了个头,怎么立即有了结尾。他还没来得及跟老太婆好好过日子,对她表表心意,疼爱她,怎么她已经死了。他跟她共同生活了四十年,但这四十年像在雾里一般过去了。酗酒,打架,受穷,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而且,像故意气他似的,正当他感悟到要疼爱老太婆,离了她就没法生活,他实在对不起她的时候,老太婆却死了。

“是啊,她还常常去讨饭!”他回想往事,“是我打发她去向人家讨面包皮的,麻烦事!她,蠢婆娘,再活上十年就好了,要不然,恐怕她以为我当真是那种人。圣母娘娘,我这是往什么鬼地方赶呀?现在不用去看病了,现在该下葬了。往回走!”

旋匠掉转马头,使劲抽他的马。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了。现在,连车轭都看不见了。雪橇有时撞到小枞树上,黑糊糊的东西擦伤他的手,在眼前闪过。视野之内又变得白茫茫一片,风雪飞旋。

“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想道。

密密层层的大雪渐渐变得灰暗了。黄昏已经来临。

“我这是往哪儿赶呀?”旋匠突然惊醒过来,“该把她埋了,我却去医院,……像变傻了!”

旋匠又掉转雪,又抽起马来。老马鼓足全身的劲,喷着鼻子,开始小跑起来。旋匠接二连三地抽它的背……身后响起撞击声,他虽然没有回头,也知道那是死去的老太婆的头在撞着雪。天色变得越来越黑,风变得越来越冷,越来越刺骨……

“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想道,“我要添置一套新工具,接受定货……把钱都交给老太婆……是的!”

后来他无意中把缰绳弄丢了。他寻找起来,想把缰绳捡起来,却怎么也不行。他的手活动不了了……

“算了……”他心想,“反正马认路,它会拉回家的。这会儿真想睡一觉……趁下葬以前,安魂祭以前,最好歇一歌。”

旋匠闭上眼睛,开始打盹。不久他听到马站住不走了。他睁眼一看,自己面前有一堆黑糊糊的东西,像是小木屋,又像大草垛……

他真想从雪上爬下来,弄清楚是这么回事,可是全身懒得宁愿冻死,也不想动弹了……于是他安静地睡着了。

他醒过来时,发现已经躺在一间四壁油漆过的大房间里。窗外射进明亮的阳光。旋匠看到床前有许多人,第一件事他就想表明自己是个稳重而懂事的人。

“请来参加老太婆的安魂祭,乡亲们!”他说,“还要告诉东家一声……”“唉,算了,算了!你躺着吧!”有人打断他。

“天哪,是巴维尔·伊凡内奇!”旋匠看到身边的医生吃惊地说,“老爷哪!恩人哪!”他想跳下床,扑通一声给医生跪下,但感到手脚都不听他的使唤。

“老爷!我的腿在哪儿?胳膊呢?”

“你跟胳膊和腿告别吧……都冻坏了!唉,唉,你哭什么呀,你已经活了一辈子,谢天谢地吧!恐怕活了六十年了吧——你也活够了!”

“伤心呀,老爷,我伤心呀!请您宽宏大量原谅我!要再活上那么五六年就好了……“为什么?”

“马是借来的,得还人家……要给老太婆下葬……这世上的事怎么变得那么快!老爷!巴维尔·伊凡内奇!卡累利阿榨木烟金还没有做得,槌球还没有做得……”

医生一挥手,从病房里走了出去。这个旋匠——算是完了。

一八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注】①旋匠:对手工艺人的称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作者便几笔勾勒出了主人公形象,既“出色”又“最没出息”,是一个令人赞赏又令人鄙夷的小人物形象。
B.“哀伤向旋匠突然袭来”,是因为旋匠意识到依恋的妻子可能会死去,自此之后,他无忧无虑的生活将随之消逝。
C.“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反复想着,这表现了他对妻子没能过上好日子的深深歉疚和想重新振作的愿望。
D.小说结尾部分,从旋匠的恳切的哀求来看,他想做一个有责任心、讲信誉且对美好生活有向往追求的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细节描写客观、冷峻,如写旋匠老婆的死,“脸上的雪怎么老也不化”“手冰冷,拉起后像鞭子一样落下去”。
B.“风变得越来越冷,越来越刺骨”这一环境描写为后文旋匠想捡缰绳但“手活动不了”“开始打盹”等情节埋下伏笔。
C.作品将旋匠夫妇二人40年的婚后生活集中在一天来揭示,以一件不幸之事唤醒一个人的灵魂,叙事凝练,意味深长。
D.大房间中医生巴维尔·伊凡内奇的言行既深化了“哀伤”意蕴,又暗示了旋匠这类小人物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3.作品在叙述旋匠的故事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4.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写作比较关注下层人物的生活,可称作“含泪的微笑”,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特点。
2024-06-01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理学家提出让自己更幸福的策略包含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谈谈你对幸福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6-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以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生活的追求,引出对热爱学习的表现的探讨。

(2)《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而又细腻,其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作,饱含了祖母对孙子的呵护、牵挂和勉励之情。

(3)在古典诗歌中,“夕阳”给人一种或壮美、或感伤的感受,荒烟落日、羁旅斜阳、余霞晚归等,无不形成浓重的日暮情思,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0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汉王遣张耳与韩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破代兵,禽夏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之。’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低水上,禽赵王歌。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材料二:

战失其道,未有不败者;战得其道,未有不胜者。胜则破竹之势成,迎刃之机顺矣。自此招揽豪杰,部署长吏,抚辑人民,收图籍,颁布教章。所谓略地也,顾其策何先?曰:是有机焉!蹈之而动耳,不烦兵也。

李左车之对淮阴也,曰:“将军虏魏王、禽夏说,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然众劳卒疲,其实难用。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将军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

(节选自《乾坤大略》)

【注】①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后,韩信对他以礼相待,虚心求教。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②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韩信兵B号C数万D其实不过E数千F能千里而袭G我H亦已罢极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向前、前进,与《项脊轩志》中的“前辟四窗”的“前”用法不同。
B.麾下,文中指部下,其中的“麾”与“麾之即去”中的“麾”意思不同。
C.儒者,指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的读书人。
D.按,文中指收拾、放下,与成语“按图索骥”中的“按”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左车认为韩信进攻的锋芒锐不可当,他请求成安君一定不要出来应战。而是由他率领三万奇兵对敌。
B.李左车的建议未被成安君采纳,成安君认为如不出战,诸侯会认为赵国胆怯,进而轻视并讨伐赵国。
C.李左车认为韩信很快就打败了赵国二十多万大军,威震天下,但是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实际上难以再战。
D.李左车建议韩信按兵不动,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展示自己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
(2)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
5.李左车分别为成安君和韩信献策,这两种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6-0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