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2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班超、司马相如的典故,号召人们扶危济世。

(2)《兰亭集序》中,描述有的人把情怀托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小壹五一期间在蜀地旅行,他发现剑阁、峨眉都曾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剑阁,“______”;峨眉,“______”。

昨日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个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姐妹俩长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静,话很少,像父亲。小英子比她娘还会说,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大姐说:

你一天到晚咭咭呱呱——

像个喜鹊!

你自己说的!——吵得人心乱!

心乱?

心乱!

你心乱怪我呀!

二姑娘话里有话。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过,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已经下过小定,日子还没有定下来。

注:苏北方言,形容人衣着体面,有精神气。

1.小刚准备以“鲜活的文字有魅力”为题写一篇读书札记,想以文中第二段作为读书札记的素材。请你帮他列出札记的内容要点。
2.文中画横线处的两个破折号用法不同,但都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②房星:星宿名。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联点出房兵曹的胡马的出处并不寻常,紧接着勾勒出胡马神清骨峻的形象。
B.第一首诗颈联写出了骏马纵横驰骋无可抵挡,值得人生死相托,盛赞马的才能和品德。
C.第二首诗前两句语言较直白,在强调马非同凡俗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D.这两首诗虽同为咏马,但风格特征大为不同,第一首诗沉郁顿挫,第二首诗浑厚凝重。
2.好的咏物诗,既能在物之内,又能出物之外,善于将这两者统一起来。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对此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圣贤

曾巩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閤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注】①召公:姬姓,名僉,西周宗室,食邑于召,因称召公。②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子,武王弟。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③閤蒙:不明事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直接入题,“良难并”“岂得同”清晰地呈现了诗人的判断。
B.诗人认为,假令不树立拥有高德的圣贤为榜样,会使裁量标准不明。
C.尾联诗人直抒胸臆,鲜明表达出对坚持自我、勇于力行的高度赞扬。
D.全诗围绕“圣贤”涉及了多个相关话题,充满议论色彩,发人深思。
2.曹操的《短歌行》和曾巩的这首诗都提到了周公,周公在两首诗中起到的作用一样吗?
2024-06-04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高峰,依托这一文本,在不同时代创作出的戏剧、电影不同形式的作品不胜枚举。近日,江苏大剧院出品的舞剧《红楼梦》又应邀复演。该剧自20219月首演以来,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出色的艺术创造力得到了如潮好评。

①编剧以独具匠心的结构设计,②将120回的小说文本改造成2小时左右的舞剧。③全剧保留小说文本章回体的形式,④分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等12个章节,⑤并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串联起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章节,⑥组成完整的红楼一梦

全剧没有华丽的制景,而是通过精湛的舞蹈动作语汇和富有设计感的舞台空间,把观众 A 。如十二钗站在十二张椅子上的一段群舞,配合幽暗的冷色调灯光,曲终时凝滞不动的十二钗如同冷峻的雕塑群像,瞬间将悲凉的情感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

       B ,那么剧本就是箭杆,是根本;创新就是箭头,是动力。舞剧《红楼梦》根植中国经典文学的土壤,构建中华美学的意境和气韵,创新内容架构、舞台空间和表演程式,最终成就了一个融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爆款产品。

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此处“在”是介词,可以省略,省略后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B.“空前绝后的艺术高峰”,此处“空前绝后”表示赞叹,可替换为“叹为观止”。
C.“戏剧、电影等”,此处“等”表示列举未尽,与“一干人等”中的“等”意义不同。
D.“近日”,此处“近日”表示“几天前”,与“新书近日将发售”中的“近日”意义不同。
2.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4-06-04更新 | 3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王曰:何谓仁义?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敬之勿疑,天下和服。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太公六韬》)

材料二

文子曰:凡学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反於虚无,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善赏者,费少而劝多;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与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人多而无怨。故圣人因民之所喜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赏一人,而天下趋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是以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圣人守约而治广,此之谓也。此圣人致理之道若此也。

上义者,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施惠,立正法,塞邪道,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群臣同力。诸侯服其威四方怀其德修正庙堂之上折冲千里之外。发号行令,而天下响应。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

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行者,威也。是故令之以文,之以武,是谓必取;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矢石若雨,而士争先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如弟,必王四海;下事上如兄,必政天下。是故义君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於邪,以明其势。察其劳佚,以知饥饱。战期有日,视死若归,恩之加也。

(节选自《文子·上义》)

【注】《文子》,又名《通玄真经》。文子,即计然,春秋时期谋士、经济学家。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诸侯服A其威B四方C怀其德D修正E庙堂F之上G折冲H千里之外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文中指强取、篡夺,与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
B.神明,文中指神的总称,与《劝学》中“神明自得”的“神明”意思不同。
C.齐,文中指使齐整,与《兰亭集序》中“齐彭殇为妄作”的“齐”意思不同。
D.四海,文中指天下、全国,与《阿房宫赋》中“四海一”的“四海”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问仁,太公回答说君主要尊重百姓,团结宗亲。尊重百姓就会和睦,团结宗亲就会欢喜。这就是施行仁义的准则。
B.太公认为,进行奖赏惩罚,即使是没有听到和看见,也没有不潜移默化受到勉励警戒。诚信能够畅行于天地之间,对人也不例外。
C.文子认为,因为奖赏和惩罚明确讲信,所以战士们面对白刃交战,如雨的箭和石块,仍然能够奋勇争先杀敌。
D.文子认为如果君主能够完善政务,积累德行,堵塞奸佞,明察形势,审查劳动的过失,关注人民饥饱,那么战士都能视死如归。
4.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2)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
5.两则材料对于赏罚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概括。
2024-06-04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
发现假设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
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
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
小结
第二章   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
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
五大思想渊源
小结
第三章   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
具体经验
困境迷惑
循序渐进
小结

试读内容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

系统地找出假设常被人们有意地避免,以免带来什么后果。没有人想知道自己相信了那么久的观念竟然是歪曲的、错误的,可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当看到别人在寻找假设和新角度时也是痛苦万分的时候,一切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学生大体上认为,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由老师提出来得更舒服。这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同伴更可能用接近学生经验的用语和例子来提出问题或指出新角度,所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出的问题和角度更容易被接受和准确理解。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教师,对我来说,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和语言越来越难。要是60岁的我和18岁的学生有着一样的生活方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喜欢一样的音乐,使用一样的社交媒体,反倒让人觉得吃惊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细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限定条件。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社会学习绝非闲谈或者散漫的对话,而是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

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有两种组织形式:情景分析和批判会话。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确保同伴在给出批判性反馈的同时,不会随意评判别人。

读者评论

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
B.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
C.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
D.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B.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
C.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
D.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A.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学习《过秦论》时,小壹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
C.学习《鸿门宴》时,小壹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
D.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
4.下图是某校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于“思维过程”。
B.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中作者提出的“质疑假设”的做法是一致的。
C.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演绎归纳论证来进行推理。
D.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
5.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2024-06-04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的文本《阿福》,向我们假设了未来世界,虽然结局未定,但是人工智能的到来势必给我们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如此,未来世界的各个领域都将不断发展并产生变革,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同学们,未来已来,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请以“未来己来”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6-04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福

(作者:九天)

目前,AI机器人还处于初始状态,只有简单的功能。但凭借它强大的学习能力,用不了多久定能成为您店里的得力助手。陈博士又将手里一杯桃花酒一饮而尽。今天一家小破酒馆的这桌酒全是免费的。

你说,这人工智能真那么神吗!尤老板眼睛放着光。

尤老板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这是伟大的科技产物。看在您这美酒的面子上,我才把第一个购买名额让给您!①有事儿只管联系我呗1个月内无条件退货,3年内保修!

这一晚,陈博士与尤老板一醉方休。夏天的月色格外皎洁,穹顶下一方酒馆,一片蝉鸣。陈博士志得意满地走在回研究所的路上,不觉打了个寒颤,赶紧把双手揣进兜里……

尤老板这几天连生气都是美滋滋的,思来想去给这个机器人服务员取了个名字叫做阿福。

初几日,阿福还什么也不会做。它只是看着店中发生的一切,小二在招呼顾客、掌柜的在记账……它就像一颗急需养分的种子,在陈博士预设的指令下,不断地补充着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学习,得出让一家小破酒馆生意红火的最优解。

渐渐地,阿福也可以与顾客交流了,口吻与小二丝毫不差:客官里面请,欢迎光顾!给客官大老爷倒茶——您慢慢点着,小二随时候着——客人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与它聊上几句,而它的回答也是越来越妙,总能让提问者或频频点头或开怀大笑。又过了几天,它连给顾客上酒上菜以及打扫店内卫生等一应事情也都会做了。

阿福的背上有一个插头,每天都要充一会儿电。有几次阿福电量耗尽了,便自动关机,像一尊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大伙发现阿福竟学会了自己充电。大家越来越觉得阿福像个人了!

尤老板偶尔会用电脑给阿福的芯片导入一些数据,例如酒馆的历史啊、账目啊、老板和小二的信息啊、还有酒馆公众号的往期文章啊等等。转眼一年过去了,阿福的表现可圈可点。尤老板非常满意,不止一次夸奖阿福,也常把阿福的进步与陈博士分享。但是过后想想也是可笑,虽然阿福也会兴冲冲地回答谢谢老板,②但那不过是数据处理的结果,它毕竟是没有意识和情感的

阿福一如既往地在酒馆里打杂干活,只是充电的次数似乎比以前更频繁了。直到一天,阿福将一份企划书递到了尤老板的眼前:老板,这是‘一家小破酒馆’分店的企划书,请您签字。

分店?尤老板这一惊吃得可不小,他立刻锁着眉仔细地看了一遍。还真是企划书,连选址、投资、经营模式、风险评估一应都规划好了。你做的?

是的老板,我已经做了周密的调研和分析,开这家分店会让咱们的酒馆生意更好!您只需签字就可以了。阿福肯定的语气绝不是在开玩笑,他说的调研和分析是大数据算法的结果,按道理没人有资格质疑。

好吧,你——让我考虑一下。有一瞬间,面前的这个人让尤老板怀疑他是不是阿福。

阿福走后尤老板又将企划书反复看了几遍,真是一份完美的企划,连实地考察都已经做好了,阿福是什么时候做的?自己竟然一点也没有发觉。也是,阿福表现如此优异,陈博士的来电自己已经好几次忘记接听了。

这几天,尤老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真地观察阿福,又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阿福竟然在吃东西!没错,阿福正把客人吃剩的酒菜往口里装。尤老板感觉每一根汗毛都站了起来。

这天,尤老板刚抽完一支烟,似乎终于下了决心:阿福,你过来。

我仔细考虑了,分店还是不能开。尤老板试探地看着阿福,阿福点点头没说话。

你的企划书,里面有经济学、管理学等很多理论模型。你从哪里学的这些知识?尤老板将疑惑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

上一次小二哥给我充电时连接了互联网,网络上的所有信息都录入了数据库。阿福的话让尤老板心中一紧,他不知道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这么说——你吃东西也是因为这事?一颗火星在忽明忽暗地跳动。

是的。我给自己做了些改装,在体内放了一个电化学反应器,利用生物酶和细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糖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再将剩余的杂质排出。这样我就不再需要充电,还可以陪顾客喝酒。阿福好像在讲一个平淡的故事。

尤老板想起了一年前刚买来店里的阿福,那时它还叫GT6.2,不懂人类的交流,行动也很僵硬。可现在,似乎自己才是那个没有智慧的机器人。

老板,分店企划书,请您签字。阿福慢慢说着,一步一步走近。

你想做什么?尤老板感觉到一股压力和恐惧正让自己喉咙发紧。陈博士!尤老板迅速掏出手机……怎么陈博士还没接电话?尤老板想起身,可他站不起来了,大脑好像逐渐被浸在泥潭里,天旋地转。阿福在捣鬼,是那根烟……果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粱,汗水和果实落在黑土地上。海浪退了湖,露出了礁石。

尤老板在企划书上签了字。

分店开业的那天正是初冬的第一场雪。③雪花缓缓地飘下,将大地盖上一片洁白,像那一天晚上的月光。

分店老板名叫阿天,是阿福按照自己的结构仿造的AI机器人。④当然,这是你我才知的秘密

尤老板和伙计们依旧在酒馆里忙碌。每当有朋友来,尤老板总要和他们吹嘘开分店是自己多么英明的决定。至于分店老板阿天,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尤老板一起玩到大的发小。

一家小破酒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老板热情招待陈博士畅饮自家店里的美酒,因为他对本领神奇的人工智能十分心动,准备从陈博士手中购买AI机器人。
B.阿福起初学会同顾客打招呼,之后的对答越发精妙有趣,这些表现可能基于对众人的仔细观察,是其深度学习的结果。
C.作为机器,阿福起初需要用背上的插头充电,否则便无法工作,这一细节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体现了艺术真实性。
D.阿福经过仔细调研后才起草了一份堪称完美的企划书提交给尤老板,因此他当时的语气认真强硬,不允许老板提出质疑。
2.对文中画线语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用祈使句写出陈博士推销时的热情主动,也为后文尤老板试图联系他埋下伏笔、
B.句子②体现尤老板对机器人的认识:虽然阿福行为近似人类,但其内在机制异于人类。
C.句子③照应购置机器人的那一夜,此时尤老板新店开张,踌躇满志,与当初境遇相似。
D.句子④的“你我”是叙述者主动现身,直接同读者讲话,与小说之前的叙述方式不同。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富有暗示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粱,汗水和果实落在黑土地上。海浪退了潮,露出了礁石。
4.小壹同学读完本文,认为小说有些消极悲观,想要改写最后一节“合”,使小说情节合理反转,变为圆满结局,酒馆也在尤老板的经营下真的“越来越红火”。请结合文本,帮助他拟写改写提纲。
2024-06-04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折桂令·送王叔能赴湘南廉使

刘时中

正黄尘赤日长途,便雷奋天池,教雨随车。把世外炎氛,人间热恼,一洗无余。

展洙泗千年画图,纳潇湘一道冰壶。报政何如?风动三湘,霜满重湖。

【注】①《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有教者五:有如时雨之化者。②洙泗:指流经曲阜的洙、泗二水。孔子曾于此讲学,造就很多人才,被认为是教化礼义之邦。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起笔不凡,开篇便以雷雨壮行色,与“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的送别之作风格迥异。
B.作者用“冰壶”之典,意在嘱咐友人坚守其志,希望他能在湘南一带形成清正廉洁的风气。
C.尾句想象友人高洁的节操遍及湘南,使当地风教大化,与上文一脉相承,在曲势上一气呵成。
D.本曲以雷霆起,以风霜结,通过用典和想象,化虚为实,将一场平凡的雷雨写得气势磅礴,意味深远。
2.此曲中的“雷雨”在诗人笔下别有寄托,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2024-05-30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