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8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林同学高中就读于我国著名的磨子桥科技中学,从国内顶尖大学毕业后,又到国外深造,学成后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世界一流专家。国外很多研究机构都向他抛出橄榄枝,国内科研单位也邀请他回国工作。他是留在国外发展,还是回国效力?当下,我国正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由此更引发了关于科技与人才的思考。

请结合时代背景给林同学的职业选择提出建议。

要求:综合材料大意,选好角度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800字。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简称AI,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其发展如火如荼。现在许多网站上都开始用AI客服代替人工客服,随便打开一个网站,可能就会自动弹出一个聊天机器人,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过,AI客服越来越常见,浮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202312月,一用户骗AI客服说2024年的雪佛兰Tahoe只需要1美元,结果AI真的以1美元的价格售出了车辆。法律顾问说:这笔交易确实具有法律约束力。今年1月,Beauchamp在一家欧洲快递公司寻找丢失包裹,AI客服不让人开心。因此,他尝试让AI说坏话。AI客服照做了,它不仅说公司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送货公司。不推荐!,而且自称是没办法帮你的无用聊天机器人。此事公开后,这家公司表示,这是系统的错误,AI会在更新后重新启用。

这种问题早就出现过,若没有对AI采取预防措施,AI也会不学好2016年,微软推出一款名为Tay的聊天机器人,并表示,你聊得越多,Tay就会越聪明。然而,推出15个小时后,人们就发现Tay了,它发表与种族主义、性别偏见相关的极端言论,甚至说奇怪的话,还会疯狂回复用户。Gizmodo的新闻标题说,Tay已经疯了。原因显而易见,“Tay本质上是一只能连上互联网的机器鹦鹉,它就是重复学到的东西,也可能学到网络键盘侠的话。微软曾指出,Tay学到的公共数据,已经经过一些过滤,但事实证明,Tay无法过滤新学的东西。

AI不只胡言乱语,最重要的是它难以解决问题。当我们咨询或维权时,由于AI客服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话总是陷入糟糕的永远重复的循环中。2024年英国数据显示,AI客服让消费者对客服满意度跌到8年以来最低点。美国也提到金融服务行业AI客服会使顾客感到浪费时间,收到不确定信息,支付更多费用。因此,想要得到帮助,还得前往银行,或给客服打电话。

AI客服带来的另一个危害则是隐私泄露。当社交软件Snapchat推出了一款由OpenAI提供支持的AI聊天机器人后,用户怀疑它使用了自己的位置数据。2018年,英国一家公司的AI聊天机器人被黑客入侵,窃取6万人的支付信息。因此,使用AI客服时,不要暴露自己太多信息。

总而言之,一个无法解决复杂问题,不能提供正常引导的AI客服,很有可能靠不住,甚至让我们面临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今在选择网站寻求帮助时,最好还是直接寻找人工客服。

(摘编自20244月《环球科学》:《AI客服害了多少人?》)

材料二

OpenAl的首席执行官奥特曼最近声称,人工智能产生的幻觉未尝不是好事,因为GPT【注】的优势正在于非凡的创造力。这似乎令人咋舌:人类创造力也出类拔萃,却不会颠倒是非。如今,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准确性产生诸多担忧,而奥特曼对创造力推崇,是否能合理反驳担忧呢?

首先,人们口中致幻的人工智能系统指的是什么?我们以GPT学术引用的事情为例:

我:你能将唐宁于2004年撰写论文的标题《发展与……》补充完整吗?

GPT没问题,唐宁于2004年所写论文的完整标题是《发展与鲍德温效应:演化的另一个名称》,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鲍德温效应及其对于理解演化和发展的影响。

标题中的演化的另一个名称纯属编造。巧的是,这来自另一篇关于生物演化的替代模型的学术论文标题。尽管人工智能捏造的标题无比贴切,却大错特错。

当人们说GPT致幻时,他们指的就是这种对事实的篡改。但是幻觉这概念也暗示着,GPT在别的时候能准确地描述事实。不幸的是,这加剧人们对大语言模型工作原理的误解,而误解往往会在一项技术变得安全或危险时产生区别。我们不如说GPT所作所为应归于幻觉范畴,因为这些模型中根本不存在非幻觉状态。它们的世界里,答案不分对错,目标没有意图。

出于对安全考虑,越来越多输入输出过滤器、前置后置提示词笼罩于GPT,以使用户体验更加干净。这是复杂的组合。尽管大语言模型常被描述为一个黑箱,但四周社会性的东西才是真正黑箱,因为我们无法亲见或理解,所以我们与机器的潜在共同创造力是通过隐蔽方式实现的。

随着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大语言模型的准确性时而让人惴惴不安,时而让人惊慌失措,时而又妙趣横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奥特曼关于创造力的言论成功地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使人们不再主张GPT能准确传达信息。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不过是在玩文字游戏,暗示幻觉是创造力的关键。那么GPT的创造力又如何呢?

显然,我们使用GPT通常为完成有创造性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某项任务具有创造性呢?这是否需要以牺牲事实为代价呢?人类对创造力的认知是对某种搜索的执行。虽然创造力通常涉及整洁有序的适应性形式,但野蛮生长的生成形式更为普遍,就像那些偶然的科学发现、因成功演奏者的怪癖而生的音乐风格、由寻找问题而衍生的解决方案。如果将GPT视为创造性工具,这将对我们大有裨益。GPT在创造性搜索上鹤立鸡群,但它在创造性生成方面仍不受控制,结果往往很糟糕。

迄今为止,GPT已经让许多人对随机鹦鹉语言模型所达到的效果倍感惊讶,它涌现出了一种富有逻辑和理解的能力。但我认为,在寻找完全的调适性创造力的过程中,与用户的创造性目标保持一致的问题将变得异常复杂,而且还可能有些险恶。

(摘编自20244月《神经现实》:《AI带来幻觉,是创意还是误导?》)

【注】GPT:是GenerativePre-Trained的缩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可用数据来训练的、文本生成的深度学习模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人们使用公共数据来建构一个AI时,应该合理地采取预防的措施。
B.AI致幻指的是AI说胡话,它自信地将一些并不正确的信息陈述为事实。
C.人脑可以创造性构思,通常不会将想象误认为事实,这点与AI不同。
D.撇开局限性不谈,GPT确实可成为强大的具有生成性的创作工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AI不仅有时会说一些奇话错话,而且最重要的是它难以解决任何问题。
B.顾客购买货物在选择网站服务时,还是要直接寻找卖家的人工客服。
C.对于创造力,和GPT的其他用途一样,设计AI的人才是效果的仲裁者。
D.在选用AI创造力的时候,人类必须对大语言模型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谷歌推出的Bard说自己可以为孩子讲述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的科学新发现,然而弄错了一张照片。
B.影片《流浪地球Ⅱ》中的科学家在女儿临终前将她的生命记忆保存至数字卡中,获得数字化的生命延续。
C.一大型超市机器人向顾客推荐创意食谱“芳香混合水”,却没有指出吸入氯气会导致肺部损伤或死亡。
D.OpenAI强势推出Sora,它带来更加复杂的元宇宙世界,甚至能扮演造物主重演创世造物的动态过程。
4.人工智能需要应对哪些方面的安全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证明奥特曼对GPT创造力的推崇不合理的?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以“____________”起兴,从日常平凡的生活现象引发自身的感慨。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惆怅而彻夜难眠的境况。

(3)《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是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采摘白芷而遭到斥责和贬逐。

(4)李密在《陈情表》中自述在外无较亲近的亲戚,在内无照应门户的童仆,然后用“____________”两句诉说自己极度孤单,没有依靠。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反驳了《庄子·齐物论》中的看法,认为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是虚妄的。

(6)“酒”在古诗中是常见意象,诗人常以“酒”字入诗来表达情感。如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表达待客的真诚,黄庭坚在《登快阁》中用“______”抒怀,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用“______”表达自我安慰之意。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泥火盆儿

张金凤

①“江山千里雪,炉火一点红。”展望北方的苍茫原野,这开阔而温馨的诗句迎面而来。入诗的一定是红泥小火炉吧,我童年那一盆红彤彤的炉火,似雪中红梅闪耀光芒,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我记忆中的火炉不是那种婉约的小火炉,而是朴素简约的泥火盆儿,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②那时候的乡下,几乎家家有一两个泥火盆儿,泥火盆儿是秋天就做好的,到村外岭畔挖些干净的带粘性的黄泥土,拌点麦糠和成厚泥巴,还要绞碎一些破布片儿、旧绳头儿加进泥里,这样火盆儿就有了筋骨,不易碎裂。做火盆儿的模子是一只旧脸盆,倒扣在平展的地上,在盆面擦一层锅底掏出来的草木灰。然后,一层层往上糊泥巴,轻轻拍打,拍打得火盆儿瓷实且四壁均匀。做好的火盆儿就像一个厚重的大脸盆,要放在荫凉处慢慢地干,干急了会有裂纹。祖父时常去火盆儿前看看,发现小裂缝就立即用细泥给封好、抹平。火盆儿干透了,小心翻转过来,从中间把脸盆抽出,一只丰满的泥火盆儿就笑吟吟地端坐在墙角。

③到了四九天气,寒气逼人的时候,就要请泥火盆儿出场了。从热灶膛里拣几块红彤彤的木炭置于火盆儿内,端到屋子里,屋里顿时就腾起一股暖流。清晨,小孩子懒被窝,大人在早早生起的泥火盆儿上烤烤棉袄再给孩子穿上。在炕上绣花的大姑娘,绣花针拿久了,寒气就聚在手上,手僵了做不了活,双手拢在火盆边儿烤烤搓搓,绣出的花就都更灵性了。外出的人回家来,也许顶着一头的雪花,拿笤帚扫扫一身的雪粒子,坐在暖融融的火盆儿前,无比感慨。冬天,在火盆儿边,多少英雄变得儿女情长,被这一小盆红通通的炭火拴住了出去闯荡的脚步;多少游子又在日思夜念老家炕头上泥火盆儿那冒着蓝火苗的温馨。家里来客串门,最热情的招呼就是拉到火盆边说,来,烤烤火!围着火盆儿拉呱着日子,闲话着岁月,一天天地向年关迈进,向春天的盼头挪动。火盆的微红,映着庄户人一脸的安详和知足。

④泥火盆儿,唱着温暖使者的主角,还客串着美食的源地。一把黄豆,一撮苞米粒,几个花生,祖父就变戏法一样把它们变成香喷喷的美食。瘦小的苞米粒埋进去,过一会它就蹦跳着出来,变成一个雪白的爆米花。祖父一边欣喜地用拨火的钎子挑出爆米花,一边说:“看看,女大十八变,小丫头转眼长成大姑娘了。”有时候,祖父悄悄把地瓜埋进深灰里,慢慢地热。闻到香甜的味儿,小孩子馋猫一样到处找,直到那冒着油,滋滋响的地瓜被祖父从深灰里掏出来,小孩才恍然。最温馨的是祖父烤着火盆儿喝酒,他把那黑色的小烫酒壶倒上半壶白酒,将酒壶根部埋进炭灰里,伸手从挂在屋脊挂钩子上摘下小提篮,拿出几条小干鱼。祖父用铁筷子夹着干鱼在火盆儿上烤,鲜味首先惊醒了炕头小猫,哇哇叫着,用头去蹭祖父。祖父找过猫食碟子,将鱼头、杂刺分享给猫。有一只莽撞的野猫,直眉瞪眼“蹭”地从窗口的猫道冲进来,见有人又仓皇逃窜了。祖母将猫道那里竖起本厚书,嘱咐祖父,小心外来的猫馋极了撞破窗户纸。祖父呷了口酒,啧啧着,干鱼肉放嘴里品咂着,慢悠悠地说:“撞破了再封。”

⑤泥火盆儿前的时光是温馨的。守着泥火盆儿的炕头上,听着祖母那些久远的故事和传说。火盆前的祖母戴着老花镜慢悠悠地在绣一副鞋垫,或者补几双袜子,或者就那么比划几片布片,拼接成她需要的枕头套、小肚兜。故事像手中的线一样绵绵不断。冬天日短,不觉中日影就从窗户棂上没尽了,火盆儿里的火也暗淡下去,小孩子打一个长长的哈欠,灶屋里响动锅碗瓢盆的序曲。祖父就着火盆儿里微微露红的炭苗点燃了烟袋锅,烟雾缭绕里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恬静安详。

⑥有时候,火盆儿边像一幅静物画,永恒定格在我的记忆里。祖父背倚着炕头上高高的被卷闭着眼睛,他是在打瞌睡还是在想久远的往事?火盆边小弟睡得小脸红彤彤的,拨浪鼓在枕头边寂寞着。祖母双手插在宽大的衣袖里,眼睛似乎在看向阿姐的算盘。猫儿从静物里走出,先是在火盆边伸伸懒腰,扭扭捏捏地走到窗户边……此刻,火盆儿里也许只剩下些热炭灰,堂屋里,锅碗瓢盆又响动起来,风箱慢悠悠响起,炕头热起来。火盆的暖又被炕头的热续接下来。

文本二

散文以真诚给人们的精神投以阳光,所以在假货充斥的现代社会,格外受欢迎。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的感受,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也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艺术品,没有活趣。

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

(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由诗句中的“炉火”联想到童年的泥火盆儿,奠定怀旧的情感基调。
B.文本一中的祖父一家生活富足,家境殷实,即使窗户纸被野猫撞破也无须在意。
C.文本二强调“散文的美”是“真实的美”,需要融入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
D.文本二中称散文是“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因为散文记录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火盆“拴住了出去闯荡的脚步”,“拴住”一词化无形为有形,实则是家的温暖和对家的眷恋牵绊住了离乡人的脚步。
B.泥火盆儿用美食营造了温馨欢乐。文中的相关描写有声、有色、有味,仿佛纸笔间萦绕一团人间烟火气,令人回味无穷。
C.第②段详细描述了泥火盆儿的制作过程,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本段语言优美生动,抒情自然流畅,充满了诗情画意。
D.最后两段描摹的“岁月静好图”流露出对亲情的深深眷恋,照应了首段“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升华主旨。
3.本文为什么以“泥火盆儿”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文本二指出散文要有“活趣”,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种“活趣”之美的。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浪淘沙

[宋]李莱老

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

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注】①小山:一种眉妆。②押:镇帘之物。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温词前两句将眉喻为山、鬓喻为云、腮喻为雪,写出了女主人公待起未起的娇懒情态,生动形象,十分别致。
B.李词善于描写主人公精致典雅的生活,“宝押”“绣帘”暗示她内心富足,“银筝初试合琵琶”则体现其才情。
C.李词下阕的“芳草天涯”“数尽归鸦”等句,渲染出凄迷、晦暗、寂寞的氛围,不同于上阕的艳丽之感。
D.两首词都是以女子闺怨为题材的婉约词,风格委婉曲折、含蓄蕴藉,在细节处微露情思,有言外之致。
2.两首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相同之处,试简要分析。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庸》里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欲建僧寺阁,会费钜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

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勔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济其恶,竭县官经常以为奉。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凡十余事。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

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勔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然寇平,勔复得志,声焰熏灼。一门尽为显官,驺仆亦至金紫,天下为之扼腕。

靖康之难,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

【《宋史·朱勔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B.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C.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D.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终必不蒙察:你             藉寇兵而盗粮:给予,送给
六国破灭,非不利:武器             王者不众庶:拒绝
B.而议事不合:经常             是以太山不土壤:推辞,拒绝
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几乎             此言之:正确
C.暴秦之欲无:满足             到今:施加
祸焉:招致             乎技矣:超过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接着             地势:随着
牛羊何焉:选择             于败丛草处:墙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朱勔的父亲朱冲因为修建佛寺结识了蔡京,后因向喜欢花石的徽宗皇帝进献珍异而获得表扬。
B.朱勔帮徽宗皇帝搜刮花石,当地很多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徐铸、应安道等人痛恨他的所作所为,对其恶行进行了坚决抵制。
C.“花石纲”给天下带来祸患之后,徽宗皇帝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只接受朱勔、蔡攸的入贡,罢停了其余的供奉。
D.方腊起兵被平定后,朱勔很快就恢复了之前的权势,门下之人又都做了高官,天下人对此叹息不已。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
(2)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5.第六单元课文《促织》中说“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文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说明这一道理?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微短剧成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之王。这些短剧每集2分钟,三五十集,免去铺垫,省略过场,直接给强冲突、关键情节。比如,遇到鬼、撞了车,一巴掌扇过来,“一下镇住你”。到“快手”输入“微短剧”,排在第一的剧叫《逍遥扇前传》,第35集,长1分55秒。开场在一间卧房里。

病榻上的老爷奄奄一息,他说:“①夫人,我恐怕为时不久了。

手里端着汤药、满脸写着恶毒的夫人边搅着一碗热汤边说:“②休要胡说,喝下这汤药,您的病很快就会康复的。

这场结束。下一场的两个人物是夫人与道长。夫人问:“道长,咱们老爷的命还能活多久?”

以上就是这一集的前三句台词,每一句都有明显语病,而短视频的特点,又是将字幕放得大大的,打在屏幕中间,乍看这种内容,还真是很难适应。但有人喜欢。这一集播放量有120万,而这个数据只能算中上,最厉害的微短剧一集的播放量超过千万——如果把微短剧给编剧王小平看,她恐怕无法认可——这也能叫剧?

平台把内容当产品来做,微短剧投入少,拍摄制作周期短,恰好弥补了电视剧跟不上热点的缺憾。观众越来越没耐心,平台在研究观众的喜好,研究成果反过来哺育数据,形成恶性循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2.“微短剧”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①大概在变形一个月以后,妹妹葛蕾特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的娱乐——他的脚总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黏液——于是她想到应该让他有更多地方可以活动,得把挡路的家具搬出去……

②在拖了至少一刻钟之后,母亲提出相反的意见,说这张柜子还是放在原处的好。不幸的是,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母亲的劝说只能使她决心不仅仅搬走柜子和书桌。而且还要搬走一切.只剩那张不可缺少的沙发。

③妹妹和母亲跑过来跑过去,轻声叫喊以及家具在地板上的拖动,这一切给了他很大影响。尽管他拼命把头和腿都蜷成一团紧贴在地板上,他也不得不承认他忍受不了多久了。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西,把他的一切都拿走……因此他冲出去了,他看见了对面的那面墙,靠墙的东西已给搬得七零八落了,墙上那幅穿皮大衣的女士的像吸引了他,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紧紧地贴在镜面玻璃上。至少,这幅完全藏在他身子底下的画是谁也不许搬走的。

④没多久她们就又往里走来了。“那么,现在再搬什么呢?”葛蕾特说着向周围扫了一眼。母亲向旁边跨了一步,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天哪,啊,天哪!”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了。“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接着他就跟在妹妹后面奔进房间,好像他与过去一样,真能给她什么帮助似的;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她后面:妹妹正在许许多多小瓶子堆里找来找去,一只瓶子掉到地板上,打碎了;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还用脚砰地把门关上。格里高尔如今和母亲隔开了,她就是因为他也许快要死了;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就在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到处乱爬起来,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他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

⑤过了一小会儿,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他的父亲。“出了什么事?”他一开口就问。葛蕾特显然把头埋在父亲胸口上,因为她的回答听上去闷声闷气的:“妈妈刚才晕过去了,不过这会儿已经好点了。格里高尔逃了出来。”

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他父亲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们吗,可是你们这些女人根本不听。”格里高尔现在必须设法让父亲息怒,因为他既来不及也无法替自己解释。因此他赶忙爬到自己房间的门口,蹲在门前,好让父亲从客厅里一进来便可以看见自己的儿子乖得很,一心想立即回自己房间.根本不需要赶,要是门开着,他马上就会进去的。

⑦可是父亲在目前的情绪下完全无法体会他那细腻的感情。“啊!”他一露面就喊道,声音里满满的狂怒。格里高尔抬起头来瞧他的父亲。啊,这难道真是他父亲吗?从前,每逢格里高尔动身出差,他父亲总是疲累不堪地躺在床上;格里高尔回来过夜总看见他穿着睡衣靠在一张长椅里,他连站都站不起来。现在他身子笔直地站着,穿一件有金色钮扣的漂亮的蓝制服,这通常是银行的杂役穿的;他那厚实的双下巴鼓出在上衣坚硬的高领子外面;从他浓密的睫毛下面,那双黑眼睛射出了咄咄逼人的光芒。他板着严峻的脸朝格里高尔冲来,他把脚举得老高,格里高尔一看到他那大得惊人的鞋后跟简直吓呆了。不过格里高尔不敢冒险听任父亲摆弄,他知道从自己新生活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是主张对他采取严厉措施的。因此他就在父亲的前头跑了起来,父亲停住他也停住。父亲稍稍一动他又急急地奔跑。可是,这样跑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他父亲迈一步。他就得动好多下。他已经感到气喘不过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冲,连眼睛都几乎睁不开来——正在这时,突然有一样扔得不太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紧后面,这是一个苹果;紧接着第二个苹果又扔了过来,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仿佛能把这种可惊的莫名其妙的痛苦留在身后似的;可是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处,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在清醒的最后一刹那,他瞥见他的房门猛然打开,母亲抢着跑了过来。他看见母亲绊着裙子径直向父亲奔去。紧紧地搂住他,双手围在父亲的脖子上,求他别伤害儿子的生命——可是这时,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

⑧格里高尔所受的重创使他有一个月不能行动——那个苹果还一直留在他的身上,没人敢去取下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写格里高尔拼命把头和腿蜷成一团紧贴地板,表明他起初对进入房间搬走家具的母亲和妹妹采取的态度是忍受。
B.本文多处内容能表现格里高尔“虫身人心”的特点,如他的甲虫外形使母亲受惊昏厥,与母亲隔开后他又自我谴责和忧虑等。
C.写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这是因为他被父亲追、用苹果砸,从而对父亲失望、怨恨,心灰意冷。
D.小说中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使用了象征手法,甲虫的弱小和任人宰割的,象征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掌控、把握的恐惧。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荒诞手法,描写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凄苦无助的生活,展示出普通人生存的荒谬处境。
B.第⑦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父亲在儿子变形前后状态的对比,又有父亲与变成甲虫的儿子的对比。
C.房间里的家具是格里高尔作为“人”生活的一种象征,家具被移出意味着他的境地变得更加“非人”。
D.本文用愤激的语调,充满同情地叙述了格里高尔“变形”后的生活遭遇,揭示了人被“异化”的主题。
3.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妹妹、母亲、父亲对格里高尔的态度。
4.文中三处画线部分都写到格里高尔的“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心理的不同。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源于生活的比喻都是非常生动的,而且。比如,形容强迫他人无法睡觉的“熬鹰”、形容残酷搜刮的“榨取”,都是来自生活的语言,鲜活且贴切。明朝的宣德炉色泽多样,古人形容它的颜色,很多都是用动植物或生活用品:朱砂斑、葡萄斑、蟹甲青、鳝鱼黄。一说这类词语,你立刻就明白宣德炉的大概颜色。形容玉石的“羊脂”也很传神,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它

明朝是昆曲最鼎盛的时期,作者都是那些文人雅士。但随着观众阶层和欣赏水平的变化,昆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乾隆年间,徽班进京,这种更接地气的戏曲形式让京城人民大开眼界。昆曲变得小众起来,后来干脆成为两部京剧剧目之间的串场戏。观众一看要演昆曲,纷纷起座去买零食、上厕所。此时,昆曲被人戏称为“车前子”——车前子本是一味中草药,主治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利尿功效显著。昆曲有“百戏之祖”之称,当年也有人拿清香、淡雅的兰花比喻昆曲,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有一些比喻至今还在沿用,比如“赛貂蝉”“小诸葛”,这些广为人知的说法还是能够传下去的。形容心境慌乱的“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形容热情过度的“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些冷门的比喻都不大提起了,木心曾经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很多比喻都是这样,脱离了原有的时代和环境,听起来就会让人一头雾水,再解释起来还得大费周章,很难与现代人产生太多的共鸣。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
B.在“新”字上做文章,下足“绣花功夫”,不失为促进文旅融合的一个有效路径。
C.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精神缺“钙”的危害,常补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基,防止“软骨病”发生。
D.等到惊蛰——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