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9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复兴中学记者团在校刊上推出了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

记者:

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今读者在阅读偏好上的变化?

主编:快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轻阅读和碎片式阅读,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

记者: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

主编: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脱颖而出、传久传远,也能帮助读者降低选书的试错成本。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复兴中学不少同学观看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动宾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7个字。
2023-08-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联赛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说新语》记载,7岁的王戎并没有因为小朋友们竞相采摘路边的李子而跟从,他解释自己安然不动的原因是从众,信从前人的经验——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而元代的集贤殿大学士许衡盛夏时经过河阳,虽然口渴难忍,但却没有像众人那样去摘食路边无主梨树上的果子,他解释自己不为所动、逆众的原因是——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从众逆众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相反的心理趋向和行为取向,但应该做出何种选择,却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围绕“从众”“逆众”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8-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联赛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任长忠的家乡白城,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很多农作物都种不活。燕麦作为贫瘠土地上的先锋作物,根系最长达2米,耐旱耐寒,不与主要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稻米争夺好地,在低肥力土壤上,比其他粮食作物效益还高。从2007年开始,白城市农科院尝试种植燕麦进行盐碱地生物修复改良,在一块500亩左右的中度盐碱地上进行试验,多年种植燕麦,土壤中的全盐量和pH值竟然逐年降低,到现在这块地已经变成良田。

在任长忠刚上大学时,就对麦类作物产生浓厚兴趣,并有意识地以此进行学术研究的着力点。我发现,燕麦在国际上是很流行的药食同源食品,燕麦秸秆还是优质饲草,适合在白城地区种植,于是我把研究方向锁定在燕麦上。燕麦科研在向前推进,燕麦产业也在同步发展。作为特色保健主流粮食品种和饲草品种,白城燕麦正走向中国的东西南北。在燕麦产业化研究上,任长忠早已____②_____。他希望实现大、高、低三个发展方向:大众化的食品加工;高附加值,利用燕麦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等成分,开发一些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产品;低血糖生成指数产品的开发,燕麦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可以面向三高等人群进行药食同源精细加工。

任长忠始终记得老师布罗斯的叮嘱,做燕麦研究,一定要和企业、企业家_____③______。没有产业支撑,科研难以为继。可是,白城燕麦在吉林,包括在白城当地,开花结果似乎并不多,颇有的味道。

1.文中横线空缺处所填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① 陆续     ② 踌躇满志     ③ 打秋风     ④ 行百里者半九十
B.① 连续     ② 胸有成竹     ③ 打交道     ④ 墙里开花墙外香
C.① 陆续     ② 胸有成竹     ③ 打交道     ④ 行百里者半九十
D.① 连续     ② 踌躇满志     ③ 打秋风     ④ 墙里开花墙外香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组是(     
A.任长忠刚上大学,麦类作物就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有意识地以此作为学术研究的着力点。
B.在任长忠刚上大学时,麦类作物就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以此为着力点进行学术研究。
C.任长忠刚上大学,就对麦类作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有意识地以此作为学术研究的着力点。
D.在任长忠刚上大学时,就对麦类作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以此为着力点进行学术研究。
3.东北地区即将举行一次大型农博会,任长忠的燕麦科研团队也会参加。他们打算做四块展板,向全国各地的客商、企业介绍和推广“白城燕麦”。现已完成了两块展板,请你仿照①④展板的语言格式,为②③两块展板各拟一个醒目的标题。
①贫瘠先锋,盐碱克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潜力作物,前景广阔
2023-08-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联赛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遣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援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未禽则不可知,已禽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于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

【注】①缪公:即秦穆公。②石:量词,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这里指弓拉开时所需要的拉力。③关:同,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孤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B.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C.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D.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恶能如此”和《兼爱》“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两句中“恶”的含意相同。
B.“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和《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两句中“适”的含意不同。
C.“寡人”是古代诸侯王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还有孤、不毂等。
D.文中“左右皆试引之”和《兰亭集序》里“引以为流觞曲水”两句中的“引”含意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将女乐和良厨赠送给戎王,戎王因此日夜酣饮不休,且不听直言,反而射杀进谏的侍臣,最终导致自己被活捉。
B.宋王受身边大臣阿谀之辞的蒙蔽,冤杀以实情上报的使者,奖赏以虚情上报的使者,真假不分,最后因此狼狈而逃。
C.齐王想任用淳于髡担任太子的老师而淳于髡敬谢不敏,齐王让淳于髡不必多虑,因为太子一生下来他就知道太子不如尧舜。
D.齐宣王所谓强弓不过三石,但左右都说齐王之弓超过九石,除了齐王无人可拉开;齐宣王信以为真,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是九石之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
(2)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5.君王善于接受直谏,与哪几个重要因素有关?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诗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后谏往追来的感悟。
(2)《兰亭集序》中能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视听乐趣的前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在《项脊轩志》中,写作者端坐着聆听自然的声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8-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联赛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习近平《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人民性一词指的是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进行反映,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和基本导向。艺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我们的真实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它反映到作品中是集中、典型、理想的,艺术创作者通过刻画形象给人们以精神震撼,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题材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斗争,既反映了现实,又为受到压迫的农民群众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文艺具有时代性、它代表了每个时代千千万万人民的思想追求、精神境界。艺术创作者应该深入人民的生活,在作品中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愿望、追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作品以曲折蜿蜒、惊涛澎湃的母亲河黄河为象征,表现出抗日、爱国”的基本主题思想,热情赞颂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是抗日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暴行。从这部在国内传唱度较高,乃至在世界舞台上都极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引起人民的共鸣。

民族精神其实都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时代精神,经过现代人的阐释和解读,各种时代精神具有了民族性,并最终融合成民族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我们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千百年来,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文化里。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影响,涌现许多动人心弦的文艺作品,如贺敬之创作的抒情短诗《回延安》,以激情澎湃的诗篇歌颂“母亲”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表现浓烈爱国之情的抒情歌曲《走进新时代》,体现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扬。这些作品都深刻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我国文艺创作者顺应时代精神、融合浓浓爱国之情的创作特征。

(摘编自郑柯《关于艺术作品中人民性的分析》)

材料三:

①所谓直接表现人民性,是指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历代民间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如《诗经》中的《伐檀》,就正面描绘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硕鼠》既喊出了人民群众反抗剥削的呼声,又表达了他们追求乐土的美好理想。历代进步文人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直接表现人民性的篇章,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关汉卿的《窦娥冤》,都真实地描写了人民生活,反映了民间疾苦,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小说《水浒传》则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展现了农民英雄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因此,这些作品鲜明的表现了人民性。

②文学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并不在于写什么题材,关键是看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小说《荡寇志》,作者站在反动阶级立场上,对农民起义作了歪曲的反映,其不具有人民性的。

(摘编自樊德三《论文学的人民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属性,文艺作品要从创作的来源、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B.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者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其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
C.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创作者将真实生活集中、典型、理想地反映到艺术作品,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D.民族精神由时代精神与民族性融合而成,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文化中,受其影响,涌现出许多优秀文艺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作品只有融入人民感情、反映人民心声、符合人民审美,才能引发人民的共鸣。
B.伟大的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性,这源自它们反映时代的现实,抓住了时代的问题。
C.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准确地洞察劳苦人民悲痛的内心世界,也是“人民性”的体现。
D.文艺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关键看其思想感情,此观点旨在纠正重视题材的创作倾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论据来支撑“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创作”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D.“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4.直言三段论是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的一种演绎推理方式。三段论形式如下:大前提:所有M是P,小前提:所有S是M,结论:所有S是P。请结合材料三第①段材料,运用直言三段论的形式展示其推理过程。
5.职场剧是很好的反映人民大众生活、思想、情感的载体,但近年来,有些作品追求流量至上,剧情浮夸、人物失真,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批评为“悬浮剧”。假如你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制作协会的相关负责人,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职场剧的创作要重视"人民性"的倡议。请根据材料内容,列出倡议要点。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一)六国论

苏洵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

①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立国也,非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攻伐,习于诈虞,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民,骈首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以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之图存也哉!

②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节选自清·李桢《六国论》)

【注】①终刈于虐:最终虐杀。刈,杀戮。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耶                                      率:轻率
B.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保全
C.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
D.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至丹荆卿为计                                岂非其暴邪
B.赵尝五战                                   其溺攻伐
C.洎牧以谗诛,邯郸                      而必之图存也哉
D.则胜负数,存亡之理                      日驱无辜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后来秦国多次攻打赵国,李牧却连连败退。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胁迫啊。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假如(六国中)有像秦一样善于利用有利的地理形势。
D.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
怎能使六七个君王,凌驾于人民之上。
4.下面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认为贿赂敌人就是削弱自己,给国家带来无穷的祸患甚至亡国。
B.苏洵于第四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提出了六国求得生存的正确策略。
C.李桢认为六国都想称霸天下,后世论者是站在六国立场的偏颇之论。
D.李桢于篇末点明主旨,指出六国是有保全自己甚至称王天下的途径。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6.请你结合以上两则选文,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六国”灭亡的原因。
2023-07-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弘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关部门之所以对虚拟货币重拳出击,是因为相关投机炒作活动风险极大。虚拟货币的高度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易滋生出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同时,还存在洗钱、资产转移等问题,扰乱经济金融秩序,给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带来挑战。

尽管在监管严厉打压下,国内首次代币发行几乎肃清,“挖矿”活动也        ,但由于造富神话的驱使,相关交易炒作活动仍        ,虚拟货币大涨大跌、        的戏码时不时上演。监管部门重磅出击,再次彰显出“一锤到底”的决心和态度:对虚拟货币的打压没有过去时,也绝非一时兴起,更多        的监管措施正在路上。

虚拟货币炒作由此观之,该谢幕的时候到了。一些仍在坚持“比特币信仰”,期待搭上“币图”快车一夜暴富的幻想可以休矣;部分还在观望风声,以待东山再起的“赌徒”也可以彻底放弃。在全方位、不留死角的严密监管下,虚拟货币炒作这列“过山车”已然驶到终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偃旗息鼓 屡禁不止 死灰复燃 切中要害
B.偃旗息鼓 禁而不止 东山再起 一针见血
C.鸣金收兵 禁而不止 死灰复燃 一针见血
D.鸣金收兵 屡禁不止 东山再起 切中要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此观之,是到了虚拟货币炒作该谢幕的时候了。
B.虚拟货币炒作由此观之,该谢幕的时候是到了。
C.虚拟货币炒作由此观之,是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
D.由此观之,虚拟货币炒作是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
2023-07-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弘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了很多,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和“不写”影响读者感受:“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若所有细节都交代清楚,作品就显得死板。
B.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C.《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D.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而以机械的方式理解其中的虚实空白艺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不写之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喧宾夺主;二者应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B.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等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就无法完全领会作品的意旨。
C.《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节来制造表面上的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质疑,进而推想缘由,探求真相。
D.“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由作者完全掌控的,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作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不仅是小说有留白,戏剧语言也有大量的留白之美。《雷雨》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请结合以上材料,对周朴园对白中的三处“哦”,任选一处进行合理想象补充,并简要分析文本中设置的空白给读者阅读带来的效果。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__________,__________。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B.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D.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2.宝玉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沁芳”,就连贾政都“点头默许”。“沁芳”二字好在哪里?从中可以看出宝玉有怎样的精神?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