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72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都是银环

乔叶

小曹的好日子定的是农历十月十九,刚过了小雪。之前两天是壮被子。村支书大英跟我打招呼说要八个妇女,你得算一个。我说我不会做针线,她说就是凑个人头。问她啥人选才合适,她笑道,两口子整整齐齐的就都合适,你这就顶合适。

那天便也被她拉去,进了屋,环视一圈,加上我正好八个。大英对小曹说道,你看你壮个被子,这体面有多大,省上的人都来了。小曹连忙向我拱手,就都笑。

八床被子里有四床是买现成的羽绒被和蚕丝被,需要壮的是四床棉被,也只是作势,被里是弹好的,罩上被罩,用一根针一根长线松松缭上一圈便罢。一根长线应的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纯白被里应的是白头偕老。每条被子或四斤或八斤重,应的是四平八稳。边壮边扯云话,扯着扯着,就说起小曹的媳妇是城里人,名叫青蓝。

正日子前一天的铺床也有趣。和壮被子比起来,铺床自然更是作势。要紧的是念词儿。大英没少干这差事,念起来一个磕巴儿都不打:

进得门来喜洋洋,咱给新人来铺床。

被子宽来褥子长,一生一对好儿郎。

铺床铺床,龙凤呈祥。先生贵子,后生姑娘。

铺床铺床,日子红亮。床神坐位,儿孙满堂!

还有一段是扇铺盖时念的:

咱把铺盖扇一扇,儿女长大不一般。    

抖一抖,扇一扇,博士教授往里钻!

大英说,原来的词儿里往里钻的是状元举人,近些年换成了博士教授,都说与时俱进,咱这词儿不也是?

结婚那天,知客照例是最懂老礼儿的徐先儿。席面是三八席,八凉八热八汤碗,每一道“八”里又各分四荤四素。妇女主任秀梅身兼摄影师和导演,只顾着拍视频,饭都没坐下吃。拍徐先儿迎客敬烟,拍在灶口打下手的女人们择洗切菜。等新媳妇进了门就可着劲儿拍新媳妇,开席了就拍席面,拍炒菜传菜,拍众人吃饭。头茬席坐不下,有人拿着碗筷站到人后掉着胳膊去夹菜,在这里叫“钓鱼”,她都一一拍下。新郎、新娘到各桌敬酒这些更是不错过,嘴里念叨着,都是料,这都是料。间或歇上片刻,还忙着把拍好的片段传给众人品评。经过宝水村发展山村旅游业这大半年的历练,村里人似乎已多少具备了一种镜头感,本来没想笑的,对着镜头就笑起来。本来就笑着的,对着镜头就笑得更开。本来笑得很开的,对着镜头做起了鬼脸,颇有些表演的自觉性。秀梅夸赞道,看看,都多会配合,多会人来疯。突然她又来了一个灵感创意,便让一群女人排成队,依次进门,小曹的父母在门两边做出欢迎姿态,每个进门的人都和主人挥手击掌。

正排演着,几个游客路过,笑盈盈地在门口道了喜。这边徐先儿回了谢。那边又问,讨杯喜酒喝中不中?徐先儿道,中中中,请请请。那边却挥了挥手一笑而过。

等饭罢席收,秀梅却还兴犹未尽,到底没饶了小曹母亲,非要她来拍《朝阳沟》(注)里那段“亲家母你坐下”。这一小段演的是银环娘想通后,从城里去朝阳沟看银环,栓宝娘即银环的准婆母热情招待,邻居二大娘也过来招呼。秀梅演二大娘,小曹母亲本色出演婆母,把大英拉来配银环娘。抖音里也有现成唱段,她们三个只需要配动作和口型。小曹亲自拿手机管拍。就要开始时,大英突然指着我说,青萍,你也进来。我惊讶道,干啥?大英说,你来代表银环,不唱也得在这里站着。能嫁进咱山沟里的闺女,像你青萍,还有青蓝,都是银环。秀梅说,叫她当银环的小姑子巧珍呗,那好歹还有一句词哩。

就都笑。不知谁推搡着,大英便不由分说把我拉进来。于是我便傻戳在那里,看她们三个人整手蹙脚地演。这段三人对唱是我从小就听熟了的,也是无数人都听熟了的,十分脍炙人口:

(栓宝娘)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

(银环娘)中!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哪拉一拉。

(二大娘)老嫂子你到俺家,尝尝俺山沟里大西瓜。

(栓宝娘)自从孩子离开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

(银环娘)出门没有带被子,失急慌忙她离开家。

(二大娘)你到屋里看一看,铺的什么盖的什么。

(栓宝娘)做了一套新铺盖,新里新表新棉花。

(银环娘)在家没有种过地,一次锄把她没有拿。

(栓宝娘)家里地里都能干,十人见了九人夸。

(二大娘)又肯下力又有文化,不愁当一个啥、啥?

(巧珍)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等我说完这唯一一句词,便是哄堂大笑。表演加配乐很快妥当,秀梅当即发了出去。我点过了赞,不自觉地又看了两遍。从不曾意识到这词写得如此精妙,不过是些家常话,年少时听着有趣,如今才品出了一点人情世故。

众人反复看反复赞,大英道,弄得不赖。

晚饭后秀梅拉着我,又拽上雪梅,一起去找新媳妇青蓝聊天。问她以后打算住山下镇上还是住村里,她甜笑道,我看好咱村,当然住村里啦。以后咱们一起好好耍,有啥事只管叫我。

对了,村里不是说年底时想搞村晚?那咱们就搞起来呀。人人当演员,人人当观众,咱村里人自己热闹一场。你们好不好跳广场舞?咱也跳起来吧。村晚哪能少得了广场舞呀。    

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注】《朝阳沟》讲述了城市姑娘银环和农村青年栓宝相约毕业后一同前往栓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故事。银环的母亲起初反对女儿去农村,但最终银环在栓宝的鼓励和老支书的帮助下,决定留在农村。银环的母亲了解女儿的决定后,并最终决定落户朝阳沟,与女儿一起投入到农村生活中。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壮被子、铺床时的“作势”,既展现宝水村办婚事的习俗,也表明村民观念更新,与时俱进。
B.铺床、扇铺盖时,大英念词自然流畅,不仅因为她常干这项工作,也说明她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C.“三八席”写出了婚宴的铺排,反映出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暗含作者对这种奢华风气的批评。
D.从秀梅拍视频一事可以看出她性格开朗、热情能干,并且头脑灵活、思虑周全、富有创意。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十月十九,刚过了小雪”交代小曹结婚的时间是在寒冷的冬季,而婚礼的热闹场面与此形成对照,使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B.“一根长线”“纯白被里”“每条被子或四斤或八斤重”是当地新婚的“讲究”,使用了暗喻的手法,饱含着人们对新人的祝福。
C.文中写了许多人物对话,却没用使用引号,这种写作方式加快了叙述节奏,使文章语言简洁明快、自然流畅,文意表达集中紧凑。
D.本文前半部分的主角是大英,后半部分的主角是秀梅,这两个主要人物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进一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的作者不只是取用前文本,更重要的是要超越前文本。请结合《朝阳沟》选段这一前文本及文本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和”“合”二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都曾出现,其中“和”的本义是吹奏类的乐器,引申为声音和谐;“合”的原意是器皿闭合,引申为两物融合。“尚和合”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文化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今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

表1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

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
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63.90%
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41.40%
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18.20%
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13.90%

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学旅行主题较多,评价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建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摘编自《核心素养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材料二: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包括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5个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维度与关键评估点,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时,5个要素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拥有课程的结果要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研学导师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具有不同的决定价值,前者强调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的决定,后者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价值判断,主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战性和参与性,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否合适、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主要评价这些学习效果是否与目标相符,如课程中学习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否能利用学习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学校是否沿用该课程的方案。

(摘编自郭璇瑄、史丽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材料三:

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围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

甲(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

乙(某文物部门负责人):游三孔,知天下。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暮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

丙(某校校长):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运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动的方案及安全预案、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各环节的负责人及职责,这些必须做细,确保安全。4.自愿选择,保证它的多样性。

(摘编自《研学旅行在中国构建新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是校内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活动,它把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不等同于以往开展的春游秋游。
B.目前中小学已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同时,有一定的随意性。
C.研学旅行课程重讲授,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某市超过60%的学生认为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
D.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都需要配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没有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这是对研学旅行课程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的表现。
B.要满足现如今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旅行课程的指导教师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在专业水平上也应当有所提升。
C.教师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D.如果研学旅行的主题没有明确,学生就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还会影响教育性,也会影响评价内容的建构。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表1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几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营活动。
B.有的研学旅行就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浮光掠影,跑马观花。
C.现在普遍的研学变成了景点+课本,景点+作业。
D.我国的研学旅行是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课程方式,起步较晚。
4.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结构图①②③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B.课程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C.课程实施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D.课程实施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5.当疫情慢慢消去后,各地研学旅行逐渐重启。学校准备组织高二学生到延安某革命老区开展研学旅行,为了避免出现材料一的“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就研学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龙吟除夕

孙惟信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注]①饧:“糖”之古字。②阿鹊:指喷嚏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词中用浅近明了的语言叙述除夕时人们从事的各项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B.在祷告祈福时,人们都不是求取名利,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吟诗写字上有所精进。
C.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不少人开怀畅饮,沉浸于节日的欢乐,有人在敷衍应酬。
D.从“四海皆兄弟”开始,诗歌境界升华,表达了家家户户乐享太平盛世的美好企盼。
2.作者在词中记述了哪些传统习俗?请简要概括。
昨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主持人:您最早是以一位小说家的身份出现的,但是这两年您似乎更关注文学领域之外的一些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冯骥才:文学是把文化的领域包含在内的,它把宇宙,把人的想象,他要对整个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给予关注。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

主持人:您对文化的关注是完全出于个人的兴趣呢,还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冯骥才:肯定是有兴趣,没有兴趣也不会关注它,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那种理性的思考。因为 ,思考才是属于社会的。

主持人:从您的所作所为我能够看出你们这样一代作家的身上被称之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这样一种东西。您认为,一个作家对我们的民族灵魂是不是应该担负起净化和升华的使命呢?

冯骥才:第一点,我觉得责任感对于作家是重要的东西;第二点,作家便会轻松得多,也很容易进入一种游戏状态。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您强调文化的保留和继承,已经不是局限在一个传统的旧文人那种狭隘的对文化的怀旧情绪,而是着眼于一种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您怎么看待一个文人的现代意识呢?

冯骥才:我觉得,文人必须要能够自己独立地思考,必须有自己的那种超前的看法。第二个方面,对于整个的地球上的人类要给予关注。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不仅要站在过去看现在, ,我觉得要站在对明天做出回答的这个角度去进行思考。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主持人在提问时先后用到了“小说家”“作家”“文人”三种称呼。请结合访谈内容分析主持人使用这三种称呼的原因。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哪个更重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式”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以汉服为例,除了汉服生产销售,汉服租赁、写真拍摄等周边产业也蓬勃发展,还与剧本杀、演绎剧目等有机融合,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比如,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周边,汉服馆如 A 般出现,为消费者提供化妆造型、跟拍摄像等全套服务;在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打造演艺剧目《唐宫乐宴》,游客不仅可以换上汉服体验诗、乐、茶、礼等传统文化,还能摇身一变成为剧中人。这说明,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上下功夫,并结合本地实际, B 推动文旅融合,既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也有利于挖掘本地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

“新中式”受追捧,离不开新兴消费群体的壮大。从表面上看,年轻人往往对潮流文化和时尚元素比较敏感,也乐意为商品的美学体验、文化价值买单。由更深层次去观察,作为平视世界的一代,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与生俱来而且 C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个性品位的“新中式”,自然能赢得他们的喜爱。不只是年轻消费群体,随着热度的走高和供给的不断丰富,“新中式”将收获越来越多年龄段消费者的关注。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B.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
C.(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
D.得知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3.用“新中式”作开头,重组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增删个别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昨日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丘2》中用耳朵喝水的“沙鼠”是真的吗?

电影《沙丘》中出现的萌系“跳跳鼠”,有一对大耳朵,不仅能探听风吹草动,耳朵内面还能凝结水分,两只小爪子一抓就能喝到嘴里。它的设计灵感其实来自现实世界中的长耳跳鼠。这是一种小型啮齿类动物,以其出色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而闻名。

长耳跳鼠真的可以用耳朵收集水吗?当然不能,在现实世界中,长耳跳鼠几乎不需要直接饮水,它们能从食物中摄取几乎所有必需的水分。

这种能力来自它们极其高效的肾脏,能够极大限度地减少水分通过尿液的损失。它们的新陈代谢特别适应干旱,产生的尿液浓缩度非常高,粪便也非常干燥,这进一步减少了水分的损失。

长耳跳鼠主要在夜间活动,这有助于避免白天极端的高温,减少水分蒸发。夜间的活动也使它们能够利用稍微凉爽的温度来寻找食物。它们会收集种子等食物,并将其储存在它们的洞穴中。不仅为它们提供了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食物来源,还减少了在寻食时对高温的暴露。

既然长耳跳鼠的大耳朵不能收集水分,那有没有生物可以主动收集水分呢?

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非洲南部的纳米布沙漠,每年降雨量仅为1.4厘米。在这里生存着一种甲虫——纳米布沙漠甲虫,在收集水分方面就展示了独特的适应性。

纳米布沙漠甲虫的生存策略非常巧妙:它会爬到沙丘上,面对微风,身体保持45度角利用硬质的鞘翅捕捉空气中的水珠。鞘翅表面拥有特殊的结构,能有效收集水分。这么神奇?这就要说一说基于它的身体表面特殊结构收集水分的原理。

甲虫的头部对准风向,其鞘翅表面凹凸不平的设计帮助其捕获雾中的水珠。雾气中的微小水滴,直径约15~20微米,会凝聚在其翅膀上。这些水滴首先会粘附在亲水性的凸起部位,凸起部分的周围是疏水的凹槽。

当水珠与亲水表面接触时,它们会扩散开,形成较大的水滴,这样就不易被风吹走,还可以吸附更多的水珠。在每小时30公里的风力作用下,水滴会增长到直径5毫米,并沿着甲壳虫的背部滑落至口部,供甲壳虫摄取。

纳米布沙漠甲虫背部小水滴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这种独特的水分收集方法使纳米布沙漠甲虫能够在几乎没有可见水源的环境中生存。科学家们还从这种甲虫的水收集机制中获取灵感,发展出了新型的水收集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干旱地区收集大气中的水分,用于人类和农业的用水需求。

东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提出了一种亲水——超疏水图案化织物,通过简单的纺织设备和简便的编织方法制成。这种织物采用亲水性粘胶和疏水性丙纶丝与一些试剂生产混合可湿性表面,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为未来大规模生产集水材料提供了可能。

澳大利亚工程师Edward Linacre受到纳米布沙漠甲虫水收集机制的启发,开发了一种自供能的灌溉泵系统,名为“Airdrop”。这个系统通过地下管道网络将空气引入并冷却至水分凝结的温度,然后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根部,旨在为干旱地区的农作物提供灌溉。

NBD Nano这家美国创业公司研究如何将甲虫的功能模仿到水瓶表面上,创建一种自填充水瓶。这种原型瓶据说能根据当地环境每小时收集0.53升水。

设计师Arturo VittoriAndrea Vogler创造的Warka Water是一种高9米的竹塔,内置塑料两格,在夜间收集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储存在底部的水箱中。这种设计能够为干旱地区提供成本低廉的水资源。

通过模仿纳来布沙漠甲虫等生物的水收集策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为干旱地区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促进了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发展,也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我们期待这些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缺水的地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沙丘》中的“跳跳鼠”用耳朵收集水供自己饮用是电影制作者们超现实的设计。
B.现实世界中的长耳跳鼠由于拥有极其高效的肾脏使得他们根本不需要去直接饮用水。
C.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长耳跳鼠能够利用温度稍微凉爽的夜间去寻找并且储存食物。
D.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许多生物会采用各种方式以获得适应恶劣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布沙漠甲虫依靠收集水分的独特适应能力成为非洲南部沙漠中最具抗旱能力的生物。
B.纳米布沙漠甲虫独特的水分收集方式使得该物种能够不惧怕在任何干旱的环境而生存下去。
C.纳米布沙漠甲虫从风中收集水分,给科学家们从干旱地区的天气中收集水分提供了灵感。
D.纳米布沙漠甲虫的生存策略给解决全球范围内缺水地区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3.下列选项中,对示意图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布沙漠甲虫背部有坚硬的鞘翅,其凸凹不平的设计为获取水分提供了条件。
B.纳米布沙漠甲虫迎着风向,利用鞘翅中亲水性的凸起来捕捉雾气中的微小水滴。
C.纳米布沙漠甲虫一接触到水珠,就会自动留下小水滴,而选择出大的水滴喝掉。
D.纳米布沙漠甲虫能够用口喝到从自己背部滑落下来的从风中捕获并凝聚的水滴。
4.下列选项,不符合“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技术”的一项是(       
A.武汉黄鹤楼景区推出的黄鹤楼雪糕异常火爆,其外观完全复刻缩小版的黄鹤楼。
B.受到鲨鱼皮肤上微小鳞片的启发,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船用减阻涂层。
C.日本工程师中津英治仿照翠鸟喙设计出能降低噪音、能耗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
D.瑞士工程师乔治用带刺的苍耳能够牢牢粘附在动物皮毛的原理发明了尼龙搭扣。
5.从自然现象中获取科技创新灵感,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昨日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菜记

陈毓

李兰戴上了眼镜,这是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在她的认知黑,眼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也因此,李兰把自己的好视力归结为读不进书的缘故,她甚至在某个瞬间为自己的好视力自卑过。多年后,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

李兰在农科城的农业智慧园上班,再说具体点,是在那儿种菜。

“上班”也是一个新鲜的词,把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和十里路之遥的王上村的李兰区分开;可具体到“种菜”这件事,又使两个李兰合而为一。王上村的李兰身上有汗气,脸蛋上有太阳红,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要平地、点种、除草、护苗、施肥,当然,也有收获。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上班第一天,既紧张又兴奋,出了一脸一身汗,汗水叫她更紧张,一会儿担心弄乱了工装,一会儿又担心热腾腾的自己和身外这个清凉的环境不匹配,好在她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

李兰是从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个女工中挑选到这个岗位上的。拿李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样是面对种子和土地,现在李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种子的动作经过上岗前千百次的训练。工作日久,熟能生巧,李兰现在起镊子、放种子的动作轻柔,又稳又准。一个个等待李兰放种子的容器自动来到她的面前,被她点种后再缓缓地传送到下一个点位,那里是一个个高大的玻璃箱体,不同种子被归类停当。种子在那里像被某种口令催促,快速发芽、生长,又像训练过的最好的兵阵,整齐一致。

那种整齐也叫李兰惊讶,惊讶这些发生和她有关。她想,幸好从她手中出来的是小小青苗。青苗分叶抽枝,长成一棵棵菜。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棵但又像双胞胎孩子一样难以区分,菜们该碧绿碧绿,该红红,该紫紫,开花结果,呈现菜的众生相。一棵辣椒苗上的辣椒串可以收获一笼,西红柿一串一串沉甸甸地悬垂。枝蔓甚至伸展到了天花板上。李兰凭借在王上村种菜的经验,识得几样菜品。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它们各有品种名字,可李兰哪里记得住。她看着陌生的西红柿,引不起味觉上的共鸣,毕竟那些果实一开始总是和她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

直到有一次,李兰偶然走到一列售卖给来农业智慧园观光的游客的果品摊前,买了一盒自己种的西红柿,咀嚼之后,她惊讶地得出结论:“挺好吃。”想到自己以前在王上村种的西红柿,那时她也给西红柿分类,大的、圆的、红的、品相好的,是要卖的,价格会定高;小的、不那么圆与红的,就便宜一点卖;样子不好看的、开裂的,她则带回家,熬一大锅西红柿酱,蘸馒头拌面条裹米饭,有时候一天的饭食里都有西红柿。此刻刚吃过盒子里工艺品般的西红柿,李兰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洗西红柿。不过,它们从种子开始,就没见这风雨雷电,没有飞蝶蛲虫咬,没有外界的一粒尘埃一滴泥水,甚至连播种者李兰侍弄它们的时候都戴手套,只黑帽子,这样种出的西红柿还需要清洗吗?李兰再一次感到迷茫。

李兰看见自己端西红柿盒子的手,手指纤细,很白。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晒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李兰在变白变纤细的时候也变近视了,于是戴上了眼镜。

戴上了眼镜的李兰用发小的话说,是文文弱弱的,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样子。戴眼镜的李兰走到毗邻农业智慧园的一块花地边,这是园区新辟的,将原有的油菜地改种了波斯菊。波斯菊花朵繁密,在团团花簇中,李兰看清了几棵旺长的油菜苗,正闪耀着黑亮的属于油菜的光芒。细雨霏霏,油菜苗得雨露滋润,散发出带着微微苦味的清香。李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

(原载2023年11月13日《文艺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兰戴上了近视眼镜,她深深地感受到读书确实能够改变视力,并使自己更有涵养。
B.无论是在王上村田地里劳作还是在农业智慧园上班,李兰都会出汗,只是原因不同。
C.文中说李兰的工作与在王上村种菜“比不成”,表达了作者对高科技进入农业的无奈。
D.李兰在品尝了自己种的西红柿后,发现非常好吃,这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将李兰在农业智慧园种菜与她在王上村种菜进行对比,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B.,文中对李兰在农业智慧园种菜过程中的一些动作描写,展示了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状况。
C.文中描述了李兰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出了她内心从紧张、兴奋到惊讶、迷茫的过程。
D.文章借李兰身体上的变化,表达了对智慧农业带来农村工作环境的改变的极度赞美。
3.小说结尾说李兰“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文中有多处地方体现了她“闷”的感受,请找出并概括相关描述。
4.你的学习小组要编写语文读本中的一个单元,请从《哦,香雪》《风景谈》中选择一篇和本文组成单元,并从人文主题和文学体式的角度给出组合的理由。
昨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老师在家里宴请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他引用杜甫《客至》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老同学招待不周的歉意。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写到农民开始准备春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用人和从谏的基本原则。

昨日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