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叙事里的主角是尧、舜、禹、汤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不苟言笑,很少见到他们情绪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置疑。这样的历史叙事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左传》对小事件、小情绪、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       )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必须强调的是,“闲笔”看似“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但其绝不是对历史主题的游离之笔,而是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深化,是对历史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这种文学上的闲笔看似无足轻重,却更富有艺术趣味,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左传》叙事常常在宏大处用“闲笔”,围绕细琐的世俗生活,显现恢宏的政治主题,表现了小事件推动大历史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心灵叙事向外在叙事,从诙谐幽默向拘谨肃穆,从生活细节向宏大事件
B.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
C.从生活细节向宏大事件,从心灵叙事向外在叙事,从诙谐幽默向拘谨肃穆
D.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
2.有人认为第一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连用三个词语“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置疑”,显得冗杂多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叔本华先生有言:“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加缪在1940年的新春祝福中写道:“今年,希冀幸福将是徒劳的,通过工作去建造幸福才是关键。”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日晷上铭刻着行胜于言,这是清华人的理念,更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日晷,晷针垂直于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道平面,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说文》云晷,日影也。日晷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二是,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依据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并且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卫星通信,就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卫星站之间的通信。它,视野开阔,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只要在它的覆盖范围内,不论距离的远近,都可以实现通信。但是,在卫星通信过程中,地面卫星接收站每年在春分和秋分前后的两次接收信号中断现象都会,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日凌中断通信

什么是日凌呢?据介绍,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穿过赤道来到地球赤道上空,而通信卫星又多行走在赤道上空,这时,如果太阳、通信卫星和地面卫星接收天线恰巧聚集在一条直线上,卫星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太阳,使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直接投射在地球站天线上。由于太阳产生的电磁波频谱很宽,因此,对地球站来说,该电磁波是一个的噪声源,对其所接受的卫星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使接收链路严重恶化甚至中断,这种现象即称为卫星通信的日凌现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根据材料第二段内容,以“日凌现象是”开头写一个单句。(不超过90个字)
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中“日凌中断通信”中的双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
C.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D.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材料二:

小刚是一名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小刚屡遭打击,既有考试成绩不理想带来的自卑感,也有昔日的好友因忙于学习不大搭理他而涌起的孤独感,还有因家长的唠叨批评而产生的挫败感……小刚逐渐萌生了躺平的想法,失去了拼搏的动力和向上的勇气。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楷模。他以书法名世,尤擅楷体,开宗立派之举,后世以颜体名之。楷书大家代有高人,颜体迥异于诸公的是,他能在历朝历代,始终以一种无可辨驳的正统身份,成为读书人的启蒙法帖,更为大多数人终身摩习。他以①精金美玉的人品,成就了②精金美玉的书法,换过来说也可以。他以正大光明的书法,成就了正大光明的人生。心性见诸事功,心性方为圆满,他把学与行高度契合,把修身治国平天下高度统一起来,完成了知行合一、心志书写与定危安邦之间的双向奔赴、完成了儒家文化濡养下的中国传统士大夫人生最圆满的答卷。

楷书萌生于秦汉,流行于魏晋,成熟于唐朝,是汉字字体在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之后的又一种视觉造型,是最能体现汉字传承发展的庄重凝铸,也是最能体现大唐盛世中兴勃发的雍容字体。唐朝楷书大家众多,精品辈出,共同构筑起了书法史上的大唐华章。颜真师不仅是楷书的杰出代表,更在中华文明史上风标独具——以一己之力,让楷书示范天下,让楷模九州共仰。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史记》被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要回到历史现场”,鉴赏这个单元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
C.《玩偶之家》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的名作。
D.“申”是申述,“论”是议论,简而言之,“申论”就是讲道理。
2.请简要阐释文中两处加点的“精金美玉”的含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气晴朗时,我们看到的天空会显示出蓝色。这是因为当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的大气层时、与气体分子碰撞会发生散射,散射时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由于蓝光的波长比红光和黄光的波长短,这使得蓝光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相互作用,因而_ A_

①天空的颜色还受到大气层厚度的影响。②例如,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线的角度更低,③太阳光线会穿过更多的大气层。④这就会发生更多的散射和更长的光程,⑤使得红光和橙光更容易被散射,⑥而蓝光则被过滤掉了。⑦因为此时我们会看到天空呈现出红色、橙色和黄色。⑧此外,在阴天时,云层因为会散射所有颜色的光线,⑨所以天空的颜色会变得更暗。⑩在这种情况下,天空的颜色可能会呈现出灰色或白色。

总的来说,尽管蓝色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天空的颜色,但它不是 B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下不下雨,荷叶表面永远纤尘不染,这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借助超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有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溢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空气层。当外形尺寸相对较大的雨水降落在叶面上后,,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

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荷叶表面的疏水层。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水珠,水珠在滚动的过程中会顺道吸附灰尘。因此,只要荷叶稍稍倾斜,,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糙,所以干净——是不是颇具颠覆性?

1.请解释文中两处加点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4-04-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2.近年来,各地都特别重视人才。呼和浩特市委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展现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明年的人才引进活动,呼和浩特市要展现文化底蕴和善待人才的传统。请你围绕此目的安排活动的地点,并简述原因。100字以内。
2024-04-1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成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了解成语的发展史,可以更好地领略成语的文化意蕴。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源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因追赶太阳而半路渴死的故事,后用“夸父逐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二是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源自《战国策》,讲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走百兽的故事,后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三是历史典故,如“纸上谈兵”,源自《史记》,讲的是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因而兵败长平的故事,后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文人作品,如“水落石出”源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又如“门前冷落”,源自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后指人失势以后,前来交往的人很少;五是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源自法国寓言《猴子与猫》,后指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艺术、音乐、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例如:从“七月流火”“动如参商”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天文知识;从“五湖四海”“泾渭分明”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从“围魏救赵”“四面楚歌”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知识;从“繁弦急管”“黄钟大吕”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乐器知识:从“孝悌忠信”“从一而终”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道德伦理知识。

成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继承这份悠久的文化遗产时也要拿出足够的耐心,正所谓(        )。只有当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成语时,我们才能领略到汉语成语的独特魅力和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B.牵一发而动全身
C.磨刀不误砍柴工D.墙倒众人推
2.请从以上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成语”下定义,不超过75个字。
3.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中“纸上谈兵”的讲解形式,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00个字。
三顾茅庐        图穷匕见        负荆请罪
2024-04-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