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武帝元封二年。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①。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天子;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不通。是岁,汉使涉何诱谕右渠,终不肯奉诏。秋,上募天下死罪为兵,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左将军荀彘出辽东,以讨朝鲜。

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楼船军败散,遁山中十余日,稍求退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余,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令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

左将军破浿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就其约,不会。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以两将围城乖异,兵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之不下者,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遂亦以为然,乃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魔下执楼船将军,并其军。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战,王又不肯降。阴、唊、路人皆亡降汉。夏,尼溪参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以故遂定朝鲜。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击朝鲜》)

【注】①王险:地名。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子为两将A未有利B乃使卫山C因兵威D往E谕右渠F右渠见使者G顿首H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汉”代表朝代,“武”是谥号,指他在位时大举用兵击败周边民族,有所建树。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C.顿首,此处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稍作停留再起。
D.相与,文中是“一起”的意思,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在战国时代燕国强盛的时候,曾占据真番郡、朝鲜为属地,并在那里设官吏,修筑军事要塞。
B.卫山前往朝鲜劝降后,右渠准备派遣太子到汉朝谢罪,献出五千匹马,为汉军提供军粮。
C.卫山和左将军担心会发生变故,建议朝鲜王太子不要带着士兵,朝鲜太子最终不肯渡过浿水。
D.荀彘多次与杨仆商议会战的日期,杨仆想赶快与朝鲜达成归降的约定,所以不与荀彘军会合。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2)朝鲜当下,久之不下者,楼船数期不会。
5.汉武帝一生征伐不断,请结合文本概括他为何要平定朝鲜。
2024-05-0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六)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被深深感动,不仅是因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3)“猿”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意象,古人常以猿声的凄厉烘托意境或表现心情,如 _______________

2024-05-0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六)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人才的想法,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2)《师说》中,韩愈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士大夫们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3)“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写或设喻对象。诗人常通过“水”寄托自己的情感,如唐代的李白就曾在诗中多次运用,如“____________”。

2024-05-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一)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嫡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咸叹其惠理。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统志在补察,苟所闻见,夕不待旦。常劝权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权纳用焉。出为建忠中郎将,领武射吏三千人。及凌统死,复领其兵。是时征役繁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统上曰:臣闻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强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然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权感统言,深加意焉。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尤以占募在民间长恶败俗,生离叛之心,急宜绝置,权与相反覆,终遂行之。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统A曰B不C欲D增E母F思G故H不I顾J耳K事L适M母N甚O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适,即改嫁,当时对此较为宽容,骆俊去世后,其妻改嫁华歆,骆统顺遂母意。
B.事嫡母的“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事”意思相同。
C.疏即为前人对古书作的注解再作注解,也叫“正义”,影响深远的如《十三经注疏》。
D.黄武,孙权年号,曹操封孙权为吴王,年号为黄武,黄武八年,孙权在南京称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统事母孝谨,无情时更有情。母亲改嫁,他似乎很理解,虽然知道离别母亲而母亲难舍时,他不肯回头再看母亲,免得增添母亲的思念。
B.骆统率先垂范,颇有道德风范。当时社会遭遇饥荒,士大夫即便吃糟糠也难以填饱肚子,他就减少饮食,深深觉得自己没有吃饱肚子的理由。
C.骆统年轻有为,深得孙权赏识。孙权委重任于骆统,让骆统先后做了会稽太守、功曹,还把堂兄孙辅的女儿嫁给骆统,对骆统几乎是言听计从。
D.骆统感恩戴德,常怀回报之心。骆统志在补救朝政缺失,如有要上奏的事,总是第一时间完成,前后给皇上上奏章超数十次,可谓是忠心可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5.在征役和疫疠叠加、民户损耗严重的情况下,骆统在上疏中表达了什么思想?请根据原文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2024-05-0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一)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__________”,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师说》是一篇赠序,文中点出“赠序”这一文体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3)“鹿”因其惬意且恬静的生活姿态而受古人青睐,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

2024-05-0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七)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 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读言者,与人同利故也。 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仆,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贼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闻君臣A同体B宜相与尽C诚D若上下E但存F形迹G则国之兴丧H尚未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与已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
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示恭敬之意。书信中用于对平辈或朋友的敬语。
C.弑、杀、杀死,封建时代臣杀君、子杀父母均可称为“弑”。
D.“若纵之不已”与“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已”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有人告发魏征太宗派温彦博调查却查无实据,温彦博认为魏征不避嫌疑,应予责备;魏征认为君臣要竭诚相待,上下一心。
B.魏征希望唐太宗能够使他成为治世的良臣,而不是像龙逢、比干因与君主当面争论而被杀的忠臣。
C.有人向太宗建言,应该任命秦王府原来的士兵全部做武官,把他们编入皇宫宿卫。太宗则认为只要是贤良之士都应亲近,任用。
D.在谈论有人剖开身体来收藏美珠时,太宗认为官吏受贿、帝王穷奢极欲与此相同,魏征则拿孔子的话及夏桀和商纣的行为加以印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2)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5.当进谏的群臣因太宗神采英毅而举措失当时,唐太宗的做法是什么?对此,他的理由是什么?
2024-05-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七)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在18岁成人典礼上,树人中学明华同学的上述演讲内容,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向明华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的观点与看法。

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内涵,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03-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迁(今重庆忠县)刺史期间。②磨围山,即今重庆彭水摩围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诗题,点出“老萧郎”的能文好饮,且运用比喻手法刻画其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B.颔联上句写萧处士因喜好诗文而抛去生计主业,下句则表明其常年流连于他乡的美酒而忘却家园。
C.诗歌前四句既着力刻画了萧处士的形象,又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做铺垫,语言朴实无华。
D.颈联设想友人远赴黔南途中所见所闻,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尾联具体分析其中的情感。
2024-03-18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里,有个海拔五百多米的高地。二斗伢子总是梦见自己变成一只黑色大鸟,展开遮天的双翅在高地上空盘旋,慢慢低飞,向高地主峰落下去。一瞬间,那里燃起了地狱般的焦红色大火,黑色大鸟痛苦地嘶叫着,再一次飞向高空,久久不肯离去……

当年,十六岁的二斗伢子第一脚踏上高地主峰,小腿就陷在了土里,一直没到膝盖。这是一种被成千上万颗炮弹炸成灰尘状的黑色浮土,像炉膛里烧过的稻草灰。他之前没见过,之后也一辈子没再见过。尺把深处以下,才能踩到碎石块、弹药箱和散落的枪支、子弹壳,还有僵硬的肢体和躯干。阵地上光秃秃的,不远处立着半截炭黑色的树干,树皮早已被气浪剥光,无论来年春风怎样吹拂,也绝不会再活过来了。

这里的夜,是乌蓝色的,细细听去,隐约传来轰响声。在战壕里,指导员问二斗伢子,你怕死吗?二斗伢子说,不怕。指导员问,屁股底下就埋着死人,你不怕?二斗伢子说,鬼子都死了,不怕!指导员问,那么多战友的遗体你也不怕?二斗伢子说,心里只想着报仇,不怕!指导员呵呵一笑,又问,你个小牛犊子,就从来没感觉到怕?二斗伢子说,从来没感觉到过。指导员不笑了,说,没感觉到怕,不是真的不怕。等你心里有了它,并且知道怎么面对它的时候,才是真的不怕。二斗伢子嗯了一声,却不太服气。

回到坑道里,二斗伢子坐在老兵李大棉裤旁边。只见他往铝饭盒盖里倒了薄薄一层炒面,用小手指甲仔细地翻弄,像犁地一样,把谷壳、沙粒挑出来。然后,再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把炒面搓成中药丸一样的球,小心地放进嘴巴,连口水也不喝,就生生咽进肚子里。二斗伢子说,老李,喝口水呗,小心刮破了嗓子眼儿。李大棉裤摇摇头,说,水?过三天你再跟我说喝水的事儿吧。你没看见咱们上来时,那些人都干成什么样子了?

李大棉裤又说,等会儿美国人的炮弹打过来,你要学会分辨。如果是“呜儿呜儿”发尖的声音,那是远炮,你不用理它。如果是“呼——噗”一下过来,带着风声,那就是近弹,你赶紧卧倒,能多快就多快。我说你个娃儿,别不当回事儿,多少人还没学会,就没了!二斗伢子用肩膀拱了李大棉裤一下,问,老李,你怕死不?李大棉裤说,肯定怕呀!活人哪有不怕的?二斗伢子又问,那是啥感觉?李大棉裤说,就像喉咙里黏着一口痰,吐也吐不出来,总是让你喘不过气来。他接着说,不过,它总在提醒你,别逞能,只要仗还没打完,就别放松了警惕。许多人的死,其实都是因为心头那根弦儿松了。他们本应活得更长久——

突然间,二斗伢子只见李大棉裤的嘴一张一合,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然后,蜡烛晃了一下,一片漆黑。一声接一声的巨响震聋了二斗伢子的耳朵。他蜷起身体,死死抱住脑袋,任由筛子一样的坑道把他抛到空中,撞在墙上,再摔在地上。二斗伢子在黑暗里上下翻飞,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来这里……

炮击过后,美国兵就该上来了。有人扒开坍塌的坑道口,猫着腰冲进战壕。二斗伢子在坑道里跌倒了,胳膊和大腿被人重重踩了几脚。他使了几次劲儿,还是没立起身子。突然有只手揪住二斗伢子的棉裤后腰,拎小鸡一样把他拎出坑道,颠簸了上百步,扔在了一个炮弹坑里。二斗伢子扭过脸,看到这人是机枪手大老张。大老张的手紫红色,手指头又粗又壮,每根都像茄子。他把机枪架好,瞄了瞄,对二斗伢子吼道,这两箱手榴弹归你!

二斗伢子还是第一次离这么近看到美国兵端着枪向上冲。他有点慌,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向下甩,却不知道炸到敌人没有。大老张猛得拍了他一下后脖子,喊道,看准了再甩!那手榴弹都是拿命换来的,运一箱上来就得少一个人!二斗伢子一愣,盯着大老张的手,又摸了摸发烫的后脖梗子。过去,二斗伢子挺怕这双紫红色的大手,因为大老张开玩笑时总是没轻没重。现在,却觉得这手挺亲切。一巴掌过后,二斗伢子清醒多了,每次把手榴弹抛出战壕之前,总会把半个脑袋探出去,瞅瞅鬼子已经冲到哪儿了。

不知过了多久,那只手又重重地拍了一下二斗伢子的肩膀。二斗伢子一片空白的脑子开始慢慢转动,他哆嗦着向高地下方望去,只看到了美国兵的后背和屁股,他们向远处跑了!二斗伢子腿软绵绵的,他抹了一把鼻涕和泪水,心想,原来仗就这么打啊!他扭过脸,想对大老张笑一下,道个谢。可是大老张不在身边,他的那挺机枪枪管给炸弯了。二斗伢子把胳膊探向肩膀,把抓住自己领子的那只紫红色大手掌拿到眼前。这是大老张的手,只是从小臂一半处炸断了,慢慢滴着血,指甲缝里的污泥似乎都还留着体温。二斗伢子隐约记起来,机枪被炸坏了,敌人冲上了高地,大老张拎着爆破筒和两个鬼子抱在一起,接着是暴雨般飞过来的石子、土块和血肉。

……

(节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导员和二斗伢子聊天时谈到了生死,指导员对二斗伢子这个小战士无惧死亡的生死观一笑置之,二斗伢子不服气是认为指导员缺少牺牲精神。
B.李大棉裤和大老张对初上战场的二斗伢子分辨炮弹和甩手榴弹的指导,既表明老兵经验丰富,更表现了对战友的关心爱护,充满人性的光辉。
C.二斗伢子曾一度慌乱,战后“腿软绵绵的”“抹了一把鼻涕和泪水”,刻画了新战士在惨烈战斗中的恐惧心理,真实地表现了普通英雄的成长。
D.小说讲述了以二斗伢子、大老张等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守高地浴血奋战的故事,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二斗伢子的梦境,氛围压抑,为下文埋下伏笔,接着通过对高地的浮土、树干等物象的描写,虚实结合。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吃炒面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战士们对食物的异常珍惜,充分揭示了战争环境的艰苦。
C.小说讲究叙事节奏,将战斗的爆发安排在二斗伢子与李大棉裤对话之后,叙事节奏从舒缓转为紧张,扣人心弦。
D.小说从新兵二斗伢子的视角,细致描写了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场景,并以此呈示出这场护国之战的悲壮和崇高。
3.小说多处写到大老张的手,请从情节与主题角度分析大老张的“手”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小说中的战士们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作者却以《生》作为小说的标题,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用意。
2024-03-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花是洁白的信笺,上面写着天书。天气一冷,掌管信笺的上天便,准备将雪花配发给人间。人只有等一朵雪花落下,才看得清它的面貌,标致,蓬松,像白梨花。

小时候,我对雪是的,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新颖,那么清冽,

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雪流,像瀑布一样倾泄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再啄一下。只有喜鹊依然,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的喜鹊。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摘编自胡容尔《我开始思念雪花》)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厚积薄发   情有独钟   超凡脱俗   汹涌   兴高采烈
B.厚积薄发   一往情深   不染凡尘   湍急   兴高采烈
C.蓄势待发   情有独钟   不染凡尘   湍急   欢呼雀跃
D.蓄势待发   一往情深   超凡脱俗   汹涌   欢呼雀跃
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其表达效果。
2024-03-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