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①(     ),导致恢复缓慢,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发展为反复崴脚,继发关节炎。

崴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要先找到距腓前韧带所在的位置,持续按压,大概20分钟之后,再进行其他处理,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发现血管破裂后,选择物理治疗方法时,②(     ),而要选择冷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减少血液的流出,起到消肿的作用。如果发现韧带断裂,要及时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以利于韧带愈合。固定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周左右,因为踝关节的韧带经过三周以后才能够基本愈合的缘故。做了这些处理之后,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回血,③(     ),就会使关节持续处于淤血的状态,不利于康复。

1.在上文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是为了……”句式概括崴脚后的四个处理步骤及目的,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恋

邓洪卫

秦皮从30岁开始,好上了酒。一喝即醉,醉了爱说事。说什么事儿?说风花雪月的事儿。对谁说?对他的女人说。

叶儿呀,你过来一下。秦皮说。女人知道他又要说事了,女人就倒一杯水,坐在床边。秦皮抓住女人的手,说,叶儿呀——目光里柔情似酒,醇厚。

那时候,我们都还小,五年级吧。我要到县里参加少儿故事比赛。先在班上讲,又在全校讲。老师同学们都说好,我的心里甜呀,得意呀。可是那天早上,我上学校。我总是第一个到校的。我是班长,我要开教室的门。可那天早上,我一进校门,就见你站在教室的门口,你穿着一件蓝花上衣,是不是?你眨着黑眼睛,说,你的故事讲得好哇,要是讲话的速度再慢一点儿就更好啦。我想了想,真是有点快了呢。我就调整了语速。结果到县里一讲,第一名,第一名啊!

女人说,喝水。秦皮就咕咚喝了一口水。喝了水,清了清嗓子,秦皮接着说。每说完一段,总要握着女人的手,摇。情真意切。

秦皮40岁,仍然爱喝酒。喝了醉,醉了爱说事。说风花雪月的事,对他的女人说。

叶儿呀,秦皮说,记不记得,高考结束那天晚上,我们到校园后面的响水河堤上散步?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好久。我说我没考好,你说你也没考好,作文还跑了题。你骗我呀。你的作文根本没跑题,得了个满分。跑题的作文能得满分吗?嗯?我们互相宽心,宽着宽着,我们的眼神就有点儿飘忽忽的。我们就手拉着手了。我到现在也分不清是你先伸的手,还是我先伸的手。那是我第一次拉女人的手呀。软软的,暖暖的,多复杂的感觉呀。是这感觉不,叶儿?

是呀,软软的,暖暖的。女人说。

那咱们学着再拉一个。秦皮把手往女人伸过去。女人有些犹豫,但还是别过脸,伸了出去。

唉,找不着当初的感觉了。秦皮拍着脸,怅然若失,掉头睡去。

秦皮50岁,越发爱喝酒,三天两头地,醉握着女人的手,说风花雪月的事儿。

叶儿呀,你后来怎么就做医生了呢?而且还分在一个乡医院。那天晚上,我去看你,正好该你值班。真是个小医院,一晚上没一个病人。值班室也不大,一张帘子隔开来,外面是桌子,里面支张小沙发。我们先在外面说话。后半夜,好冷,你就坐进了沙发,盖上我的军大衣。你让我坐在外面。我坐了一会儿,也冷不住,撩起帘子,挤进大衣里。衣服小,冷风顺着缝隙直往里钻,咱俩也就挤在一块儿了,越挤越拢,越挤越暖和啊。诶,后来那事儿你还记得不?我俩当时困着困着刚要睡着,就赶来一病人。外面的门被捶得咚咚响。你赶紧跑出去。隔一会看完病回来,我们都乐坏了。原来,你竟穿着我的军大衣出去了,大衣的角还拖在地上呢。嘿嘿,你说好不好玩?你说呀。

好玩。女人挤着笑容。

秦皮60岁了,仍然是酒不离口,醉眼迷蒙地对女人说事。女人真是好性子,仰着皱皱的脸儿,听。有人对女人说,老醉鬼瞎绕绕,别睬他。

女人就笑,他高兴说,我也高兴听呢!

这一天,秦皮又跟一伙老朋友在外面耍闹。中午,聚在小酒馆喝酒。还没喝几杯,有人慌慌张张地来了,叫,秦皮,快回家!你女人喝醉了,躺在院子里,吐了一地。

秦皮扔了酒杯,跑到家里。女人已经被人扶在自家床上,歪着脖子,神志不清。

女人一把抓住秦皮的手臂,摇。

女人说,阿毛呀,你爱打架,成绩又最差,老师和同学都避着你,只有我喜欢你,跟你在一起玩。我考上了省城师范,家里没钱啊。你东跑西凑给我几百块钱,送我上了学。你什么也没考上,你就到省城做小工,挣的钱你舍不得花,给我买书、买衣服。我想好了,一毕业,就跟你结婚。可是,等我毕业后,你却瞒着我跟另一个女人结婚了,并且去了一个遥远的城市。你说你配不上我,希望我能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真心对我好的。我后来就找了秦皮。

女人摇着秦皮的手,说,阿毛呀,秦皮是个好人哪,对我也不错。可是他有一个毛病,爱喝酒。喝就喝呗,一喝就醉。醉就醉呗,可他爱说事。说就说呗,可尽说他以前的风花雪月的事。他把我当做他以前的恋人了呀。我每次强作笑容,心都要碎了,碎了呀。30年了,他讲了上百次了,我只好耐着性子听,我怕他不高兴呀。今天,他又出去喝酒了,一会儿回来,还得讲那些酸事儿,我真想拿胶布把他嘴粘上,粘上!

女人说,阿毛,你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呀?为什么呀?你知道我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吗?我苦哇。呜呜!

秦皮木木地坐着,任女人的手在他的手臂上,一下下地击打。

秦皮的眼里汪着泪,秦皮说,小苏呀!

60岁的秦皮戒酒了,这是谁也没想到的事。

每到黄昏,小街上会出现一对老人相拥的身影。

有人喊,秦皮,喝酒。

秦皮转身微笑,说,谢了。

那人又喊,这老东西,老了老了还浪漫了。

秦皮说,我们在恋爱呢。恋爱,你懂吗?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皮30岁时,喝醉酒后喜欢“抓住女人的手”,目光温柔地向女人诉说当年的风花雪月,表现出秦皮对于初恋仍充满柔情、难以忘怀。
B.第二段中女人知道秦皮“又要说事儿了”,就坐在旁边冷静地叫他喝水,这个情节既表现出女人的个性,也可看出二人情感上的隔膜。
C.秦皮40岁时,醉后满怀热情地去拉女人的手,来重温年轻时牵手的感觉,而从女人当时的反应来看,女人的回应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D.文末女人喝醉后把秦皮当作自己以前的恋人来倾诉苦衷,相较之前,诉者和听者身份互换,构思巧妙,文章主题在此也得以完全揭示。
2.下列对于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以对话形式推动情节发展,将几个对话场景分别展现,使读者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产生现场感。
B.小说借助对比手法刻画形象,如秦皮对待妻子前后态度的对比,夫妻照顾醉酒后的配偶的方式的对比。
C.小说善用反复的手法,如“心都要碎了,碎了啊”“把他嘴粘上,粘上”,表现出女人内心此时强烈的情绪。
D.小说最后以“恋爱,你懂吗”疑问句收尾,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把思绪延伸到文外,含蓄深刻、富于韵味。
3.文中的女人具有什么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有人说,秦皮和女人各自心中都不忘初恋,所以他们的婚姻是失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2021-07-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石醋铺

章惇

瘴霭潜消瑞气和,梅峰千里阔烟萝。

人逢杂堠虽云远,路在好山宁厌多。

啼鸟丛篁传木杪,瀑泉碎玉激岩阿。

欲留征驭迟迟去,公檄催人不奈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境界开阔。写山行途中,瘴气消散,视线一宽,但见天清气和,群山绵延,草木葱茏,烟聚蔓缠,别有风味。
B.颔联无理而妙。虽然路途迢迢,但是胜在景致宜人,所以作者并不以为苦,反而觉得山路不够漫长,难以尽兴。
C.尾联卒章显志。写自己虽想在此多做停留,但公务缠身,催人前行,塑造了一个忠君体国、大济苍生的官员形象。
D.全诗结构精巧。以行踪为线,把过石醋铺的所见、所闻、所感巧妙地串接在一起,内容充实,又不失自然流畅。
2.前人称赞颈联“野趣盎然”,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野趣”?诗歌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加以表现?
2021-07-05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及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板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耐辱居士。其所居曰祯贻溴,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记云。

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语,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勒,遂以本官分司。此岂躁于进取者耶?旧史不详,一至于是。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梁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等,皆唐朝旧族,本当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揭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王禹偁《五代史厥文》,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B.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C.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D.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士,旧时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也可以称有德有才但是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B.分司,按唐制,中央官员在陪都任职者,称为分司,除分司御史外,其余均为闲职。
C.笏,古代君、臣朝见时手中所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比画或记事。
D.祖,庙号。君王有奠基之功,称为祖,有守成之德,称为宗,只有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就因为文采出众,得到了时任绛州刺史的王凝的赏识,后来在科举考试中一次就考中进士。
B.司空图为人狂傲。他仕途失意,愤而辞官,归隐林泉,后与人通信,不署官位;为人撰碑,却将所得的报酬一日散尽。
C.司空图审时度势。他看到晚唐时宦官乱政,国事堪忧,立刻弃官归乡;后虽多次蒙受征召,也避世不出,全身远祸。
D.司空图颇富争议。他以号明志,结庐溪上,梁得天下后,又拒绝高官厚禄;但是《梁史》指责他道德有瑕,大节泯灭。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2)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
5.“端士”认为司空图“躁于进取”,作者反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科尔特斯凭借其不足600人的兵力就摧毁了人口数以百万计的阿兹特克帝国。不久,皮萨罗同样不可思议地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基督教的信条以及西班牙人无可否认的技术优势,似乎并不足以解释印第安人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全面崩溃。

在有关这个巨大谜团的解释中,有一项新假说令人茅塞顿开。因为,就在阿兹特克人将科尔特斯的军队逐出墨西哥城并予以重创的那天晚上,天花这种传染病开始在城内肆虐,好多人一道死于那个悲伤之夜。这场致命的传染病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恰好解释,为什么阿兹特克人没有乘胜追击,完成合围,赢得最后的胜利。

值得关注的,还有这场只杀死印第安人、对西班牙人却毫发无损的疫病对当时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对这种明显的偏袒,当时只能从超自然的角度加以理解,很明显,在这场战争中哪--方得到了神明的助佑似乎已不成问题。在西班牙人的神祗展现了其超自然的能力之后,难怪印第安人会如此温顺地俯首称臣。这一假说为我们重新理解历史提供了一把钥匙。自然,也就会引发相关问题;西班牙人何以且何时获得了这种免疫力?为什么印第安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本土疫病以对付入侵的西班牙人?只要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随之显现的就是一个人类历史中的新领域,即人类与传染病的互动。

世界历史其实已经提供了许多类似的事例,比如14世纪的黑死病,19世纪的霍乱大流行。但在传统史学中它们很少受到关注,渐渐地,那些人类与疫病惨烈遭遇的案例都已湮没于时间隧道中,以致事件发生的规模与意义都很容易被忽略。不过在其他一些事例中,军营里突发的疫情的确扭转了战局,这类插曲自然不大可能被遗漏,但它们的不可预见性却使历史学家深感不自在。我们都希望历史合乎理性、有章可循,为了迎合这愿望,历史学家也往往会在历史书写中刻意突出那些可预测且可控制的因素,而总是以一种不经意的笔调处理这类事件。

在解读古代文献时,历史学家自然会受到自身疫病体验的影响。经历过各种病史的现代人,已对各种常见的传染病拥有了相当程度的免疫力。受过严格训练的当代历史学家往往只能认为那些疫病造成大规模死亡的说法未免夸张。但事实上,同样的疫病在熟悉它的人群中流行与在完全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中暴发,其造成的后果差别巨大。如果现代医药出现之前的传染病均与现代欧洲传染病模式并无二致,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关注疫病的历史呢?是时候,通过揭示各种疫病循环模式对过去和当代历史的影响,将疫病史纳入全球历史诠释的范畴之中了。毋庸置疑,无论过去与现在,传染病都在自然平衡和历史变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威康·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

材料二:

新冠疫情以远超人们预期的速度高速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因为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程度,当前国与国之间大量而频繁的商务、旅游、教育等活动,为疫情的扩散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为了控制疫情传播,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封国,地球村正分割成一个个孤岛。更糟糕的是,由于疫情的冲击,过去几十年不断升级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有可能大规模退潮。

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正陷入麻烦,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经济上的各种保护主义将加速抬头。有国家为了优先保护本国需求,会对具有优势性的产品限制出口;更多国家还会限制别国产品进入,这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大伤害。同时,这次疫情开始让全球重新反思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中国最早暴发疫情之后,由于全球制造业对中国产业链的高度依赖,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发现本国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思:是不是产业链不应过度集中在某些区域?而对于某些关键产业,即使本国并不具备比较优势,是不是也应让部分产业回流本国?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就在4月表示,为了鼓励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美国政府将为企业的相关搬家费用买单。当然,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会予以回应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政府和苹果公司。最近两年,特朗普多次要求苹果将全球生产线搬回美国,结果,就在去年6月份,苹果反而将美国本土的最后一条生产线搬到了中国。

最近几年,关于全球制造业撤离中国早就不是新闻,但实际上,国际资本向东南亚和非洲等地转移的程度还是比较有限。因为中国虽然逐渐丧失了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仍具优势,产业链集群优势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包括苹果在内的跨国企业并不愿意仅仅为了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而远离自己最大的销售终端市场。所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牢不可破。过去,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力不足,每当国家进入危机时刻,政府的权力都会膨胀。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表示,面对经济大萧条民众只能求助于政府。这--次疫情暴发后,很多西方政府的权力都开始扩大,预计这种趋势短时间之内不会逆转,以前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在疫情之后可能就可以实现。

从历史上来看,全球产业链转移原本就是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市场之手始终在默默发挥作用,二战以来全球产业链已经历了三次大转移,其中90年代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低端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过去几年,第四次全球产业链转移潮其实已经开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产业在一夜之间从中国撒出,但从更长期来看,在疫情的推动下,产业转移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摘编自谢九《疫情正在重塑世界:全球化进或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不仅是军事上的也是文化上的,对这种征服以往从宗教或技术角度的历史解释似乎很难令人信服。
B.传染病只对美洲印第安人造成伤害这一史实,让交战双方都以为神灵站在了西班牙人一边,重创了印第安人的心理防线。
C.中国具有劳动者素质优势、产业链集群优势,中国是苹果公司重要的消费市场,吸引苹果不顾反对将所有生产线搬到中国。
D.让制造业向本国回流,以前对西方政府来说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但疫情危机之后随着其权力的膨胀,这可能变成现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学家往往忽略疫病对不具有免疫力的人群造成的可怕后果,未意识到疫病模式的变化,这会导致其对人类与疫病互动的历史缺乏洞察。
B.对各种不可预见的疫病事件的强调会削弱以往历史的解释力,历史学家往往对此就低调处理,因为历史的发生应该合乎理性有章可循。
C.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处于相互依赖之中,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在利用比较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使全球产业链分布过度集中。
D.全球产业链转移-方面符合市场规律,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政府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此次疫情将会使新一次产业链转移的过程大大加快。
3.根据材料,下列不能作为经济全球化退潮的表现的一项是(     
A.从全球疫情地图来看,疫情重灾区——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美国的纽约州、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大巴黎地区,一度大规模封城,经济停摆。
B.近期俄罗斯、越南等国宣布暂停粮食出口,对于需要进口粮食才能满足需求的国家,一旦国际市场关闭,将面临价格上涨或粮食短缺的危机。
C.疫情暴发之后,日本政府公布了一份经济救助方案,计划从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拿出22亿美元,协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撤回本国。
D.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频繁从国际组织和协议中“退群”,其中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奥巴马时期全力打造的国际多边经济组织TPP。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此次疫情带来的冲击?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切疾病都有病理基础。①         ,比如着凉、受累、伤口感染。现代医学诞生后,才建立了一套找病因的科学方法。显微镜的引入,使人类对疾病的理解开始进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层面;而DNA双螺旋的发现,则让医生意识到很多疾病原来和基因有关。

有些病找了几十年的病因,最终发现他们根本不是病,比如同性恋。有些疾病医生可以找到发病部位,②         ,比如罕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渐冻人症。还有很多病一点研究线索都没有,连诊断都诊断不出来。

是不是在某些疑难的疾病面前,③         ?不会的,有了这套方法找到某种病的病因只是时间问题。就拿抑郁症来说,在以前大家认为抑郁症是单纯的心理问题,但是2018年的最新研究指出,抑郁症与大脑缰核的异常放电而抑制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尽管这项研究仍处于基本阶段,但它标志着我们向找到抑郁症的确切病因迈进了一步。

1.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
2021-07-04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无题》中,用虚实对写的手法表现相思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因尚德自律,朝夕间就遭到贬斥的遭遇。
(3)关于秦亡的原因,有识之士众说纷纭。贾谊在《过秦论》中将其归因为“_________”,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却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
2021-07-0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海经》是先秦         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资料的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古老的地理人文志,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超越时空的限制,记叙了各路神奇的夸父大禹、各种灵异的禽兽。还有数不清的城内园林、海外仙山奇珍异室……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山海经》全书18卷,约31000字。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卷和海外经4卷作为一组,海内经4卷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卷以及书末海内经1卷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         ,纲目分明。书中记载各种         、世界奇观,是后世         于今天的文学家、艺术家获得创作灵感的宝库。对于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把阅读《山海经》当做一种精神享受,在春夏之交,静坐南窗下,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为人生乐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书籍   贯彻   奇思妙想   以至B.书籍   贯串   突发奇想   乃至
C.典籍   贯串   奇思妙想   乃至D.典籍   贯彻   突发奇想   以至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C.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歌。(岳飞《满江红》)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021-07-04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每次给狗喂食时先摇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没有喂食,只要一摇铃,狗的唾液分泌也会大量增加。巴普洛夫详细记录了这一实验过程,以此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这则漫画,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看法?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07-04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老人祠下

俞平伯

君忆南湖荡桨时,老人祠下共寻诗。

而今陌上花开日,应有将雏旧燕知。

闲兄最怕读拙作的小引,在此于是不写。但是——在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上找着一段日记,“节抄无趣,剪而贴之”。

午偕环【注】在素香斋吃素,湖滨闲步,西园啜茗。三四妹来,泛舟湖中,泊白云观,景物清绝。有题壁诗四章,各默记其一而归,录其较佳者:“蝴蝶交飞江上春,花开缓缓唤归人。至今越国如花女,荡桨南湖学拜神。”更泛舟西泠,走苏堤上吃橘子。

更于抵京之后,十二月十一日写给环的歪诗上找着几句:

街头一醉,依然无那荒寒,北风涴鬓,京洛茫茫尘土。冷壁寻诗,长堤买橘,犹记南湖荡桨侣。

够了!再讲下去岂非引子乎?然此亦一引子也。

“人生能几清游?”除却这个,陈迹的追怀久而不衰,殆有其他的缘由在。

从天之涯海之角,这样悄悄地慢慢地归来。发纽约城过蒙屈利而,绝落山机至温哥华,更犯太平洋之风涛而西,如此走了二十三天,飘飘然到了杭州城站。真不容易呀!但您猜一猜,我住了几天?不含糊,不多也不少,三天。

尖而怪的高楼,黑而忙的地道,更有什么bustaxi等等,转瞬不见了。枯林寒叶的蒙屈利而,积雪下的落山机,温煦如新秋的温哥华,嘶着吼着的太泙洋,青青拥髻的日本内海,绿阴门巷的长崎,疏灯明灭的吴淞江上,转瞬又不见了,只有一只小小的划子,在一杯水的西湖中,摆摇摇地。云呀,山呀,……凡伴着我的都是熟人哩。非但不用我张罗,并且不用我说话,甚而至于不用我去想。其滋味有如开笼的飞鸟、脱网的游鱼,仰知天地的广大,俯觉吾身之自在。月余凝想中的好梦,果真捏在手心里,反空空的不自信起来。我惟有惘惘然,“我回来了”。

冬天的游人真少,船到了漪园,依然清清冷冷的。从殿宇旁踅进去,便是老人的祠宇。前后两院落,中建小屋三楹,龛内老人披半旧的红袍,丰颐微须,面浅赭色,神仪俊朗,佳塑也。前后四壁,匾额对联实之。照例,好的少。其中有一联,并无他好,好在切题,我还记得:“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岂是老人的宣传标语耶?妙矣。

清绝的神祠,任我们四人徘徊着。曾否吃茶,曾否求签,都有点茫然。大概签是未求,因记载无考焉。茶是吃了,因凡湖上诸别墅的茶自来来得快,快于游人的脚步。当溜烟未能之顷,而盖碗叮当,雨前龙井之流已缓缓来矣。好快的缘故,在我辈雅人是不忍言的哟。

茶已泡了,莫如老实不走,我们渐徘徊于庭院间。说是冬天,记得也有点儿苍苔滑擦。“下马先寻题壁字”,我们少不得循墙而瞅,明知大概是有点“岂有此理”的,然而反正闲着,瞅瞅何妨。这一回却出“意表之外”,在东墙角上见一方秀整的字迹,原来竟是诗!不但是诗,而且恰好四首,我们便分头去记诵,赌赛着。结果,我反正没有输给她们就是。至于“蝴蝶”云云也者是第一章,大家都记住了。

“老人祠下共寻诗”的事实,只如上记。说到感想未必全无,而在我,我们只是泛泛的闲适而已,说得哪怕再露骨点,自己觉得颇高雅而已,可没有别的了。环应当说“是的呀。”若娴、珣二君复何所感,愧我脑子笨,当时未曾悬揣;此刻呢,阿呀,更加不敢武断。——这当然太顽皮了。

踯躅于荒祠下,闲闲的日子去得疾呵。我们还须重打桨北去西泠。其时日渐西颓,湖风悄然,祠下频繁的语笑,登舟后顿相看以寂寞。左眺翠紫的南屏山,其上方渲晕以浅红的光霭,知湖上名姝已回眸送客,峭厉的黄昏,主人公般快回来了。而其时我们已在苏堤上买橘子吃。

弥望皆髡秃的枯桑,苏堤似有无尽的长,我们走向哪里去?还是小立于衰草摇摇的桥堍罢。恰好有卖橘子的。橘子小而酸,黄岩也罢,塘栖也罢,都好不了。但我们不买橘子更何为呢?于是遂买。买来不吃又何为呢?于是便吃。在薄晩的西北风中,吃着冷而酸的橘子,都该记得罢?诸君。

太平洋的风涛澎湃于耳边未远,而京华的尘土早浮涌于眼下来,却借半日之闲,从湖山最佳处偷得一场清睡;朦胧入梦间,陡然想起昨天匆匆的来时,迢迢的来路,更不得不想到明天将同此匆匆而迢迢的去了。这般魂惊梦怯的心情,真奈何它不得的。我惟有惘惘然,“我回来了?”

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写于北京。

(有删改)


【注】环:俞平伯的妻子许宝驯(1895~1982),字长环(后改为莹环)。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给妻了诗中的“无那荒寒,茫茫尘上”写出了其在北京的不快和怅惘。
B.作者谈及“高楼”“地道”“taxi”等内容,暗含对海外生活的惊奇与赞叹。
C.时隔五载,作者回忆月下老人祠之游仍历历在目,表现了此次游览意义之重。
D.文中用“开笼的飞鸟,脱网的游鱼”形容游历的滋味,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子看似无心之举,实则有意为之,通过“剪贴”日记内容,简叙西湖游趣,与正文详写游历过程相映成趣。
B.文章记游,并未着力一事,要么漪园求静,要么寻诗趋雅,要么泛舟投闲,散淡叙述更利于表现作者的随性与洒脱。
C.文章末尾卒章显志,作者从偷得湖山半日闲的“清睡”中梦醒后,内心中充满了懊悔、惘然和无奈的复杂情绪。
D.文章语言颇具特色,幽默轻快的口语透露出重返故地之愉悦欢喜,稳重典雅的诗句突显了作者的闲情雅趣。
3.文章中画横线处两次写到“我回来了”,有什么不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作者追怀游赏月下老人祠的缘由。
2021-05-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重庆市八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检测(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