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主持人:您最早是以一位小说家的身份出现的,但是这两年您似乎更关注文学领域之外的一些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冯骥才:文学是把文化的领域包含在内的,它把宇宙,把人的想象,他要对整个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给予关注。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

主持人:您对文化的关注是完全出于个人的兴趣呢,还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冯骥才:肯定是有兴趣,没有兴趣也不会关注它,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那种理性的思考。因为 ,思考才是属于社会的。

主持人:从您的所作所为我能够看出你们这样一代作家的身上被称之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这样一种东西。您认为,一个作家对我们的民族灵魂是不是应该担负起净化和升华的使命呢?

冯骥才:第一点,我觉得责任感对于作家是重要的东西;第二点,作家便会轻松得多,也很容易进入一种游戏状态。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您强调文化的保留和继承,已经不是局限在一个传统的旧文人那种狭隘的对文化的怀旧情绪,而是着眼于一种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您怎么看待一个文人的现代意识呢?

冯骥才:我觉得,文人必须要能够自己独立地思考,必须有自己的那种超前的看法。第二个方面,对于整个的地球上的人类要给予关注。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不仅要站在过去看现在, ,我觉得要站在对明天做出回答的这个角度去进行思考。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主持人在提问时先后用到了“小说家”“作家”“文人”三种称呼。请结合访谈内容分析主持人使用这三种称呼的原因。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丘2》中用耳朵喝水的“沙鼠”是真的吗?

电影《沙丘》中出现的萌系“跳跳鼠”,有一对大耳朵,不仅能探听风吹草动,耳朵内面还能凝结水分,两只小爪子一抓就能喝到嘴里。它的设计灵感其实来自现实世界中的长耳跳鼠。这是一种小型啮齿类动物,以其出色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而闻名。

长耳跳鼠真的可以用耳朵收集水吗?当然不能,在现实世界中,长耳跳鼠几乎不需要直接饮水,它们能从食物中摄取几乎所有必需的水分。

这种能力来自它们极其高效的肾脏,能够极大限度地减少水分通过尿液的损失。它们的新陈代谢特别适应干旱,产生的尿液浓缩度非常高,粪便也非常干燥,这进一步减少了水分的损失。

长耳跳鼠主要在夜间活动,这有助于避免白天极端的高温,减少水分蒸发。夜间的活动也使它们能够利用稍微凉爽的温度来寻找食物。它们会收集种子等食物,并将其储存在它们的洞穴中。不仅为它们提供了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食物来源,还减少了在寻食时对高温的暴露。

既然长耳跳鼠的大耳朵不能收集水分,那有没有生物可以主动收集水分呢?

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非洲南部的纳米布沙漠,每年降雨量仅为1.4厘米。在这里生存着一种甲虫——纳米布沙漠甲虫,在收集水分方面就展示了独特的适应性。

纳米布沙漠甲虫的生存策略非常巧妙:它会爬到沙丘上,面对微风,身体保持45度角利用硬质的鞘翅捕捉空气中的水珠。鞘翅表面拥有特殊的结构,能有效收集水分。这么神奇?这就要说一说基于它的身体表面特殊结构收集水分的原理。

甲虫的头部对准风向,其鞘翅表面凹凸不平的设计帮助其捕获雾中的水珠。雾气中的微小水滴,直径约15~20微米,会凝聚在其翅膀上。这些水滴首先会粘附在亲水性的凸起部位,凸起部分的周围是疏水的凹槽。

当水珠与亲水表面接触时,它们会扩散开,形成较大的水滴,这样就不易被风吹走,还可以吸附更多的水珠。在每小时30公里的风力作用下,水滴会增长到直径5毫米,并沿着甲壳虫的背部滑落至口部,供甲壳虫摄取。

纳米布沙漠甲虫背部小水滴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这种独特的水分收集方法使纳米布沙漠甲虫能够在几乎没有可见水源的环境中生存。科学家们还从这种甲虫的水收集机制中获取灵感,发展出了新型的水收集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干旱地区收集大气中的水分,用于人类和农业的用水需求。

东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提出了一种亲水——超疏水图案化织物,通过简单的纺织设备和简便的编织方法制成。这种织物采用亲水性粘胶和疏水性丙纶丝与一些试剂生产混合可湿性表面,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为未来大规模生产集水材料提供了可能。

澳大利亚工程师Edward Linacre受到纳米布沙漠甲虫水收集机制的启发,开发了一种自供能的灌溉泵系统,名为“Airdrop”。这个系统通过地下管道网络将空气引入并冷却至水分凝结的温度,然后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根部,旨在为干旱地区的农作物提供灌溉。

NBD Nano这家美国创业公司研究如何将甲虫的功能模仿到水瓶表面上,创建一种自填充水瓶。这种原型瓶据说能根据当地环境每小时收集0.53升水。

设计师Arturo VittoriAndrea Vogler创造的Warka Water是一种高9米的竹塔,内置塑料两格,在夜间收集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储存在底部的水箱中。这种设计能够为干旱地区提供成本低廉的水资源。

通过模仿纳来布沙漠甲虫等生物的水收集策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为干旱地区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促进了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发展,也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我们期待这些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缺水的地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沙丘》中的“跳跳鼠”用耳朵收集水供自己饮用是电影制作者们超现实的设计。
B.现实世界中的长耳跳鼠由于拥有极其高效的肾脏使得他们根本不需要去直接饮用水。
C.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长耳跳鼠能够利用温度稍微凉爽的夜间去寻找并且储存食物。
D.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许多生物会采用各种方式以获得适应恶劣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布沙漠甲虫依靠收集水分的独特适应能力成为非洲南部沙漠中最具抗旱能力的生物。
B.纳米布沙漠甲虫独特的水分收集方式使得该物种能够不惧怕在任何干旱的环境而生存下去。
C.纳米布沙漠甲虫从风中收集水分,给科学家们从干旱地区的天气中收集水分提供了灵感。
D.纳米布沙漠甲虫的生存策略给解决全球范围内缺水地区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3.下列选项中,对示意图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布沙漠甲虫背部有坚硬的鞘翅,其凸凹不平的设计为获取水分提供了条件。
B.纳米布沙漠甲虫迎着风向,利用鞘翅中亲水性的凸起来捕捉雾气中的微小水滴。
C.纳米布沙漠甲虫一接触到水珠,就会自动留下小水滴,而选择出大的水滴喝掉。
D.纳米布沙漠甲虫能够用口喝到从自己背部滑落下来的从风中捕获并凝聚的水滴。
4.下列选项,不符合“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技术”的一项是(       
A.武汉黄鹤楼景区推出的黄鹤楼雪糕异常火爆,其外观完全复刻缩小版的黄鹤楼。
B.受到鲨鱼皮肤上微小鳞片的启发,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船用减阻涂层。
C.日本工程师中津英治仿照翠鸟喙设计出能降低噪音、能耗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
D.瑞士工程师乔治用带刺的苍耳能够牢牢粘附在动物皮毛的原理发明了尼龙搭扣。
5.从自然现象中获取科技创新灵感,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昨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朱寿桐:我觉得汉语尽管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但是汉语的使用范围却不像其他语种——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那样广。有没有这种可能:通过汉语新文学的精彩创造,使得汉语也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成为真正的“王者语言”。我们的文学能不能承担起这样一种使命和责任?

杨义:杜甫曾这样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也就是说,李白的诗是没有敌手的。此外,杜甫还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说李白写诗不是写给“风雨”的,也不是看着“鬼神”的脸色去写的,但他写好之后却让“风雨”和“鬼神”都感到吃惊。我们中国的作家也不一定非要为了外国人接受去写作,但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加,随着我们整个文明的提升,总有一天会让外国人感到惊讶。

莫言:我觉得不能说某种语言是“王者语言”,只能说有些语言是强势语言,有些语言比较弱势。而且语言的强势与弱势并不是通过文学的好坏来实现的,而更多的是由国家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来决定的。

杨义:唐朝的文明就不怕传不出去。

莫言: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出国的时候,在西方的街头碰到个说汉语的人是很难的。即便到了大学里,感觉也找不到几个懂汉语的人。现在这种情况有很大的改变。但这不是特别重要。假如全世界最后只剩下了汉语,这其实是个极大的悲剧。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美,都有它的独特性,保持目前这样的状态挺好。

其实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我们作家的写作到底是为谁?为哪个国家的读者?我究竟是为外国的读者写作,还是为中国的读者?或者说,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不要考虑读者?我本人不希望作家有过多这种考虑。如果一开始写作就考虑到翻译家,考虑到外国读者的接受,考虑到翻译的难度,那就要减少小说创作的难度,让翻译家翻译得更容易。

杨义:这就像我们写专著一样,不能够总是引经据典。

莫言:这是一个很大的牺牲,比如地方性的方言土语,很有修饰作用,写出来也很有文采,但让翻译家翻译起来就很痛苦。那是不是要把方言土语都抹掉呢?用通俗的、大众化的、直白的语言来写作,恰好是文学创作的最大忌讳。文学创作首先要在语言上实现陌生化,而要想形成比较有个性的语言风格,肯定要从各地的方言里面、地方的戏曲里面去吸取营养。这样的语言翻译起来很困难,但是本国的读者读起来耳目一新。我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当时我就提到作家的创作就是应该跟翻译家为敌。面对中国作家使用的那种有别于滥俗汉语的语言,外国翻译家应该挖空心思从自己本民族语言中寻找对应的语言。他从自己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语言,然后翻译过去,实际上对他也有很大的帮助。翻译过去后,他使用的语言也就跟其本民族语言中的陈词滥调有所区别。

因此,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不应该考虑自己的作品要走向世界的问题,越是考虑这样的问题,就越无法走向世界。我相信大多数翻译家、汉学家还是有很高的鉴赏力的。你的小说写好了,他们自然会来翻译你的作品,而且他们在翻译的时候总会有办法解决难题。中国作家协会每隔两年会开一次世界汉学家大会,我在会上一直强调这个观点,我希望汉学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不要把中国作家的语言风格通俗化。如果一部语言很有个性的汉语小说,翻译成外语之后变成了很直白、滥俗的语言,那这样的翻译实际上是失败的。成功的翻译家应该把原作的风采传达出去,让国外的读者通过译本猜想或者感觉中国作家原来的语言风格。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翻译就非常成功了。这样的翻译哪怕是译错了小说里的几个故事,也都无关紧要,关键是语言风格翻译过去了,这才是不容易的事。

朱寿桐:谢谢莫言,这个观点非常有意思。如果要翻译莫言的作品,确实需要非常执着、非常负责任。上次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有个意大利翻译家说自己为了翻译你的一篇小说,跟你联系了一百五十次。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觉得你的字写得好,为了多得到几封你的信。

莫言:有的翻译家确实联系了一百五十次,可有的翻译家则一次也不联系。

杨义:增田涉在翻译鲁迅作品的时候,在鲁迅那里做了一年的进修生。他觉得鲁迅是个斯芬克斯,是个谜,根本看不透。

朱寿桐:伟大的作家都是个谜。关于汉语新文学的话题,我听了二位的意见,觉得汉语新文学基本上前途是光明的,努力是艰辛的,而未来则是辉煌的。当然,要使我们的汉语变成强势语言,还得把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搞上去。非常感谢二位的精彩发言。

(摘编自莫言、杨义、朱寿桐《语言的魅力与限度——关于汉语新文学的成就、发展与传播的对话》)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是汉语的使用范围却不及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广泛。
B.汉语新文学可以让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使用,莫言和杨义都认为这是文学的使命和责任。
C.莫言认为翻译家翻译文学作品,要尽量保留原作个性化语言风格,切忌使用直白滥俗的语言来翻译。
D.在莫言看来,联系他一百五十次的翻译家所翻译的作品要胜过一次也不联系的翻译家所翻译的作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义引用杜甫评价李白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中国的作家在写作时不需要讨好外国读者,这与莫言的观点是一致的。
B.“作家的创作就是应该跟翻译家为敌”,说明作家的创作不应向翻译家妥协,反而要在写作时主动增加其翻译难度。
C.杨义认为写专著“不能够总是引经据典”,说明专著写作需要考虑到读者;莫言则认为文学创作不要有这方面的过多考虑。
D.增田涉在翻译鲁迅作品时觉得鲁迅是个斯芬克斯,是个谜一样的存在;鲁迅作品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或为其原因之一。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莫言有关作家写作的观点的一项是(     
A.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三字翻译标准。
B.《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C.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丁玲说:“把读者拉着跟你走,这才是文学作品的目的。”
(4)朱寿桐是本次对话会的主持人,下列关于他主持对话会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寿桐为主持对话会做了充分准备,如会前掌握有翻译家与莫言联系一百五十次等信息。
B.朱寿桐首先提出了讨论的问题,即“我们的文学能不能承担起推广汉语的使命和责任”。
C.朱寿桐表达幽默,谈到翻译问题,他以意大利翻译家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莫言的书法很好。
D.朱寿桐以主持人的身份进行了总结,并以“非常感谢二位的精彩发言”作结,得体有礼。
(5)学校国际交流中心拟举行“坚定文化自信,推广魅力汉语”主题研讨会,请你根据文本,列出发言要点。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真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偷梁换柱”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梁为水平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柱为梁的支撑构件。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

对于古建筑而言,立于地面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这导致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此时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偷梁换柱”实际就是“托梁换柱”。其基本做法为:首先将“假柱”(即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再抽去原柱,使梁传来的重量暂时由“假柱”承担;然后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最后将“假柱”移去。

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性,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梁的角度而言,它是水平受力构件,并把外力向下传给立柱。梁只有保持水平稳定状态,才能保证整个大木结构的稳定。在加固古建筑的过程中,梁始终受到支托,因而能一直保持水平稳定状态。其二,从柱的角度而言,它是竖向支撑构件,并最终把上部构件的重量传给地基。只有立柱具有充足的承载力,且与梁有可靠连接时,才能有效承担梁传来的作用力。加固过程中,技术人员虽然将原柱抽去,但是预先将“假柱”设置于原柱附近,让“假柱”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因而换柱过程对结构整体的稳定基本无影响。换柱完成后,新柱与原柱有着同样的材料、尺寸,且与梁有着相同的可靠连接方式,它完全能够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其三,从梁、柱整体结构角度而言,“偷梁换柱”方法对整体结构干扰小,且能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原柱被新柱原位替换,新柱不仅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与梁仍有可靠连接;“假柱”仅用于加固过程的临时支撑,且在原柱撤去后新柱安装前,能够与梁临时组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因此,在“偷梁换柱”过程中,梁、柱结构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剖面示意图

(摘编自周乾《故宫建筑细探》)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偷梁换柱”这一成语在现今的使用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但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它是指一种修缮加固的科学方法,完全没有贬义。
B.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剖面示意图展示了几种不同位置、不同尺寸的柱,这些柱子中,立于地面的立柱比较容易发生糟朽残损的情况。
C.结合图文可以发现,屋顶的重量由上层柱承担,然后传给梁,再由梁传递给其下的短柱,依次向下传递,最终由底部的立柱传至地面。
D.“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包括托梁、抽柱、换柱等步骤,在每一个步骤中梁一直会得到很好的支撑,从而始终能够保持水平稳定状态。
2.请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

工程实例:故宫太和殿是我国最大的木构大殿,明清两代帝王即位或节日庆典都在此举行。2004年,技术人员在对太和殿进行勘查时,发现有一根立柱下部三分之一的位置出现了严重糟朽,于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对该立柱进行加固。具体过程如下:先使用“假柱”托住原柱上部的梁。“假柱”为完好的木料,被安装在_________附近,用于临时支撑梁。再把柱子底部糟朽部分抽去,以便用_________代替。原柱糟朽部分去掉后,剩余的部分做成巴掌形,与新柱搭接。新柱与被抽去的糟朽部分同材料、同形状、同尺寸,且顶部亦做成巴掌榫形状。最后再把_________拆除,即完成了原有立柱的加固。

3.清代的古籍中有另一种“偷梁换柱”的记载:当某根立柱损坏需要更换时,为节省工料,工匠只是在原柱旁边设一根新柱,再撤去原柱。为什么第5题“工程实例”中,太和殿修缮没有采用这种更简便的加固方式呢?请简要分析。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消费、生产大国。近些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等特点,逐渐成为居民日常代步、短途出行的‘标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

然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动自行车,却屡屡牵动着人们的心弦,起火事故接二连三发生。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1年以来,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及建筑物内蓄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6.97万起,死伤884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7亿元。

这些数据,值得我们警醒。高度重视电动车消防安全,从根本上排除电动车安全风险刻不容缓。

电动车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024223日,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20231228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新店村一村民自建房发生火情,事故造成4名被困人员遇难;20231213日,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某高层小区发生火情,造成2名未成年人遇难……

电动自行车用户规模十分庞大,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火灾隐患整治,已然成为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马亮说。

当前,围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全国各地正在掀起新一轮集中排查,剖析症结所在,探寻治理方案。很多人质疑,电动自行车火灾为何频频发生?

从技术层面看,锂电池火灾与普通火灾相比有较大区别。国家消防救援局专家介绍,电动自行车火灾具有起火快、燃烧猛的特点。“30秒钟就能达到燃烧状态,3分钟火焰中心部位的温度能达到1200摄氏度。如果是在室内,温度能高达600摄氏度,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含能物质,现有的灭火器对于锂电池火灾的扑救束手无策,存在效果不明显、复燃概率大、扑救时间长等弊端。

在马亮看来,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有多个方面。一部分事故是因为用户侥幸心理作祟,违反规定‘进楼入户’‘人车同屋’充电造成的。与此同时,一些不合规的杂牌厂、小作坊生产的电池质量差、价格低,仅为正规锂电池的一半;在一些地方的销售门店,电动车改装也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先上牌、再改装,车速普遍能突破每小时三四十公里’,这种违规操作屡见不鲜。马亮表示。

完善标准既要信心也要决心

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保障公共安全、增强风险防控的重要性,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发力。

202447日至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公开征集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此次国家标准的提出,最大亮点在于从国家顶层设计上填补了之前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依据空白状态,将大大加快地方相关监管法规、政策性文件的制定进程,最大力度强化行业发展规范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也表明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山东大学地方治理与基层党建研究中心研究员亓子龙表示。

标准的完善与落地,考验着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的管理智慧。在马亮看来,短期可以通过出台政策来便利和激励居民监督,遏制和打击电动车安全风险行为。而为长远计,则需要推动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强化社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维权监督意识,这样方能进一步减少电动车安全风险,推动电动车安全工作持续向好。

共同守护消防安全

在实地探访的过程中,记者来到北京某小区,随机找到了小区居民,90后的上班族小万,向他了解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小万随即带记者来到了自己所住的楼道。

现在单元门口都会贴特别大的海报和警示牌,提醒大家不要将电动自行车推进楼内。小万为记者展示着海报,海报上画着内部故障—短路发热—热失控—爆炸燃烧的整个爆燃过程,辅以温度变化、时间变化图,向人们直观展示了电动自行车爆燃的猛烈与迅速,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进入电梯的话,如果摄像头监测到有电动自行车进入,也会一直发出‘不允许电动车进入电梯’的警告音,直到电动自行车退出电梯。小万补完道。

可以看到,随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意识的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众对电动自行车隐患的认知已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很多活跃的居民开始自发地规范电动车充电行为,并在业主委员会和小区群中加强宣传和互相提醒,形成了一定的社区规范与共识。推动全民参与监督电动自行车安全,构建顺畅的参与渠道和表达机制也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静表示。

不少居民反映小区内虽然设置了电动车充电桩,但是电费加服务费价格不菲。之前,我们小区的充电桩比较贵。经过业主投诉之后,就换了新运营商,还根据住户需要增设了很多充电桩。我的车续航100公里,充满电也就花一块钱左右,在楼下充电变得更便捷、更安心了。小万说。规律通勤的她,即使是在傍晚充电高峰时段也能找到空位。如果实在满员,门外也设有公共的扫码充电桩,可解燃眉之急

(摘编自王禹欣《多措并举,筑牢电动车安全线》)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日常代步、短途出行的主要工具。
B.作者认为,电动自行车事故接二连三,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是当前首要任务。
C.电动自行车火灾的起火速度和燃烧强度远超普通火灾,30秒可达到燃烧状态。
D.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扑救难度比较大,现有的灭火器不能迅速扑灭锂电池火灾。
2.下列相关论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列举具体的火灾案例,强化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B.文章引用专家的介绍,说明了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快速蔓延和高热特性。
C.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展示电动自行车火灾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D.文章通过提出问题“电动自行车火灾为何频频发生”强调多方的义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电动车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的观点的一项是(     
A.在全国4.2亿辆的存量市场下,电动自行车行业要逐渐从“野蛮生长”转为“精耕细作”。
B.《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修订计划的提出,表明国家对电动车安全问题的重视。
C.电动自行车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D.社区通过张贴海报和警示牌等预防措施,提醒居民注意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
4.依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约为1.5万起,增长百分比未知。
B.2022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相比2021年增长了23.40%。
C.2023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相比2022年增长了17.40%。
D.从2023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百分比看,数量下降的趋势。
5.假如你是一名社区安全管理员,负责制定一项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的社区计划。请结合材料写出该计划可能涉及的措施,并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昨天刚握过世界女子壁球冠军的手,她把她的微生物组传给我,现在我又把它传给了你。”吉尔伯特一边说,一边和我握手。

“凭借这双手我就能变成壁球‘高手’了吗?”我问道。

“只是右手而已,”他说,“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我只好说声抱歉啦。”

我们与猎狗、大象和獾一样,会把细菌的气味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其实我们也释放了细菌本身。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播撒自己的微生物。坐在吉尔伯特的车上,我会把微生物留在车座上。现在我靠在他的厨房料理台上,在上面留下了微生物,其中写满了我的信息。为了分析这些信息,吉尔伯特最近擦拭了家里的开关、把手、厨房料理台、卧室地板。他的研究团队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这项名为“家庭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来自其家庭中的每个人。人们手上的微生物会附着在开关和把手上,脚上的微生物会覆满地板,皮肤里的微生物则蹭上了厨房台面。所有这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其中三名志愿者在研究过程中变更了住处,而他们的新住所也迅速有了老房子里的微生物特征,即使换到了酒店房间也是如此。在进入新地方的24小时内我们自己的微生物便覆盖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自身的映射。当别人试图让你觉得“宾至如归”时,人们真的都没有什么自主权,因为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

我们也会改变室友身上的微生物。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室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如果家里养狗的话,微生物之间的连接还会增强。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物种库,丰富了家庭微生物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与狗相关的尘埃中的微生物喂给小鼠,发现这些啮齿动物变得对各种过敏源都不那么敏感。这些灰尘大餐让小鼠的肠道增加了一百多种细菌,且其中至少有一种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过敏源侵害。

团队中的生态学家杰西卡·格林对漂浮在医院普通病房内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我原本以为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他说,“然而真相让我大吃一惊。二者之间很少甚至没有重叠的部分。室外空气中充满了来自植物和土地的无害微生物,室内空气中则含有大量不成比例的潜在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的口腔和皮肤。”可以说,患者把自己浸泡在了“自己的有害微生物汤”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很简单:开窗通风。新鲜空气会带来无害的环境微生物,占据病原体的生存空间。但是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卫生存在矛盾。

我们一直试图从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排除微生物,但也许是时候欢迎它们光临了。2014年,格林的团队参观了一栋闪亮而崭新的大学建筑,他们从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300个场所收集灰尘样本。分析表明,许多设计会影响灰尘中的微生物,比如房间的大小、房间之间的联通关系、被占用的频率、通风方式等。几乎每种建筑系统设计选择都会影响建筑物中的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居住者的微生物生态。或者正如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也塑造了我们。”格林认为,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同样,我们可以在其他领域看到类似的实践。农民可以在田垄边缘种一排野花,从而增加授粉昆虫的数量。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

吉尔伯特同意格林的想法,而他有着更宏伟的计划。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而不是直接喷洒或涂抹在墙壁上。他在建筑师赞助的几件作品中精心设计了新风系统,使流经它们的空气会穿过一面种满绿植的墙壁,绿植捆满了微生物小球,小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微小的裂缝和凹点。这些小球在充满有益细菌并能滋养细菌的营养液内浸泡过:这不仅是一道养眼的景观,同时也可以过滤空气。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还组织了地球微生物组计划。该团队正在接触研究海洋、草原、洪泛区的科学家,试图说服他们共享样本和数据。团队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给定温度、植被、风速和光照条件等基本变量来预测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

是时候思考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了!参与研究的家庭已经同意让研究人员擦拭他们的房子;水族馆的经理能够像关心他们的宝贝海豚一样,关心水族箱中的隐形生命;医院也在认真考虑往墙壁上添加,而不是消灭微生物……人们迎来了新时代的开端,大家终于准备好去拥抱这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指的是在我们的心理适应新住所之前,我们携带的微生物已经先行占领了这个新的住所。
B.“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意味着一个家庭在养宠物之后,可能会因为宠物而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丰富微生物组。
C.“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指户外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包含了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
D.“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指的是让空气穿过微生物小球,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过滤空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拥有与其他成员相同的微生物组。
B.医院特意设法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C.接触更广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
D.养宠物的家庭比不养宠物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应用更大的图景”的一项是(       
A.应用于生活领域: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保障师生健康。
B.应用于司法领域:通过提取嫌疑人留下的微生物痕迹对他们进行追踪和抓捕。
C.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体内的微生物种类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D.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改变建筑物的设计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生态。
4.下面的图表梳理了吉尔伯特研究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目的,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图表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庭微生物组计划;②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③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④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5.为保证知识传播的准确科学,表达应做到严谨客观。而本文以对话开篇,以抒情笔调结尾,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简要分析。
2024-06-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种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鱼饲料蛋白,竟然是用钢铁厂炼钢时产生的工业尾气生产出来的。生产这种饲料蛋白的首钢朗泽是首钢集团的子公司,它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以钢铁工业尾气生产饲料蛋白和燃料乙醇的企业。

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被称为生物制造,指的是利用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的生理代谢机能或催化功能,通过工业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的制造过程。它的核心是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中国也把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说:“有别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制造模式,生物制造创新了物质生产方式,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将对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另外,生物制造对于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也非常关键。”发展生物制造是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当前,中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此后,我国甘肃兰州、重庆市等地又陆续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浙江省衢州市,绿色金融持续加快创新步伐,助力越来越多行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是衢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金融资源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还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助力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局长蓝春锋说。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2月28日第8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生物制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制造中有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参与。
B.工业生物技术是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
C.生物制造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D.生物制造的发展直接决定制造业变革的成功与否。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物制造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制造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创新了物质生产方式。
B.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已经积极稳妥地推进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快了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C.浙江、江西等5省(区)部分地方与兰州、重庆建设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2017年6月后将有不同侧重点与特色。
D.金融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支持,也能有效发挥引导作用,促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24-06-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昨天刚握过世界女子壁球冠军的手,她把她的微生物组传给我,现在我又把它传给了你。吉尔伯特一边说,一边和我握手。

凭借这双手我就能变成壁球‘高手’了吗?我问道。

只是右手而已,他说,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我只好说声抱歉啦。

我们与猎狗、大象和獾一样,会把细菌的气味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其实我们也释放了细菌本身。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播撒自己的微生物。坐在吉尔伯特的车上,我会把微生物留在车座上。现在我靠在他的厨房料理台上,在上面留下了微生物,其中写满了我的信息。为了分析这些信息,吉尔伯特最近擦拭了家里的开关、把手、厨房料理台、卧室地板。他的研究团队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这项名为家庭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来自其家庭中的每个人。人们手上的微生物会附着在开关和把手上,脚上的微生物会覆满地板,皮肤里的微生物则蹭上了厨房台面。所有这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其中三名志愿者在研究过程中变更了住处,而他们的新住所也迅速有了老房子里的微生物特征,即使换到了酒店房间也是如此。在进入新地方的24小时内我们自己的微生物便覆盖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自身的映射。当别人试图让你觉得宾至如归时,人们真的都没有什么自主权,因为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

我们也会改变室友身上的微生物。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室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如果家里养狗的话,微生物之间的连接还会增强。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物种库,丰富了家庭微生物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与狗相关的尘埃中的微生物喂给小鼠,发现这些啮齿动物变得对各种过敏源都不那么敏感。这些灰尘大餐让小鼠的肠道增加了一百多种细菌,且其中至少有一种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过敏源侵害。

团队中的生态学家杰西卡·格林对漂浮在医院普通病房内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我原本以为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他说,然而真相让我大吃一惊。二者之间很少甚至没有重叠的部分。室外空气中充满了来自植物和土地的无害微生物,室内空气中则含有大量不成比例的潜在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的腔和皮肤。可以说,患者把自己浸泡在了自己的有害微生物汤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很简单:开窗通风。新鲜空气会带来无害的环境微生物,占据病原体的生存空间。但是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卫生存在矛盾。

我们一直试图从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排除微生物,但也许是时候欢迎它们光临了。2014年,格林的团队参观了一栋闪亮而崭新的大学建筑,他们从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300个场所收集灰尘样本。分析表明,许多设计会影响灰尘中的微生物,比如房间的大小、房间之间的联通关系、被占用的频率、通风方式等。几乎每种建筑系统设计选择都会影响建筑物中的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居住者的微生物生态。或者正如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也塑造了我们。格林认为,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同样,我们可以在其他领域看到类似的实践。农民可以在田垄边缘种一排野花,从而增加授粉昆虫的数量。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

吉尔伯特同意格林的想法,而他有着更宏伟的计划。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而不是直接喷洒或涂抹在墙壁上。他在建筑师赞助的几件作品中精心设计了新风系统,使流经它们的空气会穿过一面种满绿植的墙壁,绿植捆满了微生物小球,小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微小的裂缝和凹点。这些小球在充满有益细菌并能滋养细菌的营养液内浸泡过:这不仅是一道养眼的景观,同时也可以过滤空气。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还组织了地球微生物组计划。该团队正在接触研究海洋、草原、洪泛区的科学家,试图说服他们共享样本和数据。团队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给定温度、植被、风速和光照条件等基本变量来预测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

是时候思考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了!参与研究的家庭已经同意让研究人员擦拭他们的房子;水族馆的经理能够像关心他们的宝贝海豚一样,关心水族箱中的隐形生命;医院也在认真考虑往墙壁上添加,而不是消灭微生物……人们迎来了新时代的开端,大家终于准备好去拥抱这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指的是在我们的心理适应新住所之前,我们携带的微生物已经先行占领了这个新的住所。
B.“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意味着一个家庭在养宠物之后,可能会因为宠物而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丰富微生物组。
C.“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指户外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包含了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
D.“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指的是让空气穿过微生物小球,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过滤空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宠物的家庭比不养宠物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
B.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拥有与其他成员相似的微生物组。
C.接触更广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
D.医院特意设法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其实是有道理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应用更大的图景”的一项是(     
A.应用于生活领域: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保障师生健康。
B.应用于司法领域:通过提取嫌疑人留下的微生物痕迹对他们进行追踪和抓捕。
C.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体内的微生物种类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D.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改变建筑物的设计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生态。
4.下面的图表梳理了吉尔伯特研究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目的,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图表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庭微生物组计划;②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③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④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5.为保证知识传播的准确科学,表达应做到严谨客观。而本文以对话开篇,以抒情笔调结尾,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简要分析。
2024-06-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偷梁换柱”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梁为水平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柱为梁的支撑构件。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

对于古建筑而言,立于地面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这导致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此时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偷梁换柱”实际就是“托梁换柱”。其基本做法为:首先将“假柱”(即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再抽去原柱,使梁传来的重量暂时由“假柱”承担;然后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最后将“假柱”移去。

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性,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梁的角度而言,它是水平受力构件,并把外力向下传给立柱。梁只有保持水平稳定状态,才能保证整个大木结构的稳定。在加固古建筑的过程中,梁始终受到支托,因而能一直保持水平稳定状态。其二,从柱的角度而言,它是竖向支撑构件,并最终把上部构件的重量传给地基。只有立柱具有充足的承载力,且与梁有可靠连接时,才能有效承担梁传来的作用力。加固过程中,技术人员虽然将原柱抽去,但是预先将“假柱”设置于原柱附近,让“假柱”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因而换柱过程对结构整体的稳定基本无影响。换柱完成后,新柱与原柱有着同样的材料、尺寸,且与梁有着相同的可靠连接方式,它完全能够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其三,从梁、柱整体结构角度而言,“偷梁换柱”方法对整体结构干扰小,且能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原柱被新柱原位替换,新柱不仅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与梁仍有可靠连接;“假柱”仅用于加固过程的临时支撑,且在原柱撤去后新柱安装前,能够与梁临时组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因此,在“偷梁换柱”过程中,梁、柱结构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到面示意图

(摘编自周乾《故宫建筑细探》)

1.请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

工程实例:故宫太和殿是我国最大的木构大殿,明清两代帝王即位或节日庆典都在此举行。2004年,技术人员在对太和殿进行勘查时,发现有一根立柱下部三分之一的位置出现了严重糟朽,于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对该立柱进行加固。具体过程如下:先使用“假柱”托住原柱上部的梁。“假柱”为完好的木料,被安装在_______附近,用于临时支撑梁。再把柱子底部糟朽部分抽去,以便用_______代替。原柱糟朽部分去掉后,剩余的部分做成巴掌形,与新柱搭接。新柱与被抽去的糟朽部分同材料、同形状、同尺寸,且顶部亦做成巴掌榫形状。最后再把_______拆除,即完成了原有立柱的加固。

2.清代的古籍中有另一种“偷梁换柱”的记载:当某根立柱损坏需要更换时,为节省工料,工匠只是在原柱旁边设一根新柱,再撤去原柱。为什么第一题“工程实例”中,太和殿修缮没有采用这种更简便的加固方式呢?请简要分析。
2024-06-1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解读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曼哈顿的安泰

[美]刘易斯·托马斯

又是昆虫

群居性昆虫被收集成群后,会变成一些在质的方面不同于它们独居或成对时那种样子的动物。沃森、内尔和休伊特三人曾经从野外收集到大量白蚁,把它们放在一起,有的成群,有的成对,进行观察。放在一群的白蚁变得越来越友好而好动,但没有表示产卵或交配的意向;相反,它们缩减摄水量,注意减肥,其飞行肌肉的线粒体代谢活动增快。被聚集成群的白蚁不断地用触角互相接触,而这似乎是中心的控制机制。

分开的、成对的白蚁又成了另一种东西。一旦从蚁群中分出来,与其他所有白蚁的接触一停止,它们马上变得富于攻击性,冷漠刻板。它们开始强制性地饮水,而不再互相接触。有时它们甚至互相咬掉触角的末端部分,以减少触动的诱惑。暴躁易怒的白蚁终于安下心来,要在这种不利环境中尽可能过得好一点。它们开始准备产卵,并照顾新孵出的幼蚁,同时,飞行肌中的线粒体停止活动。

蚂蚁其实不是独立的实体,倒更像一个动物身上的一些部件。它们是活动的细胞,通过一个密致的、由其他蚂蚁组成的结缔组织,在一个由枝状网络形成的母体上循环活动。条条线路交织得这样致密紧凑,使得蚁丘具有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

弄明白蚁丘通信系统是怎样运行的,那才是绝妙的事。不知怎的,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通过像货币流通一样交换上颚上带来带去的一点点白色的物质,它们能告知整个蚁丘关于外部世界的情况:食物的地点,敌人的接近,维修蚁丘的需要,甚至告知太阳的方位。蚁丘的回报方式是管理整个机构的事务,使其各个蠕动的部件协调一致,使蚁穴保持通风、清洁,以使之持续四十年之久,通过长长的触角取来食物,养育幼仔,捕捉奴隶,种植庄稼,并不时像生儿育女一样在近处生出亚群落。

而现在,它们终于成了一种艺术造型。纽约的一家美术馆展出了收集到的约二百万只活的兵蚁,那是从中美洲借来的,以单个群落的形式展出,题为图案与结构。它们被陈列在沙子上,放在一个大方匣子里,四周是塑料挡板,高得足以防止它们爬出来,爬到曼哈顿的街上。作品的创造者根据他自己的灵感和蚂蚁们的趣味,改变着各个食物来源的位置,而那些蚂蚁就自动地形成一些长长的、黑乎乎的、绳子一样的图案,伸展开来,像一条条扭动的肢体、手、手指,爬过沙地,排成月牙、十字和长椭圆形,从一个站点伸到另一个站点。经过这样摆弄的蚂蚁,被一群外着冬季服装的人们充满热情地观看着。这些人排成整齐的队形,连同那些蚂蚁成了一种抽象,一种活的活动雕塑,一种行动绘画,一种实物艺术,一个事件,一件模仿滑稽作品,只是随视点不同而异。

我可以想象,那些人围绕塑料挡板移动着脚步,肩挨着肩,有时手碰碰手,交换着一点点的信息,点点头,有时笑笑,像纽约人惯常那样随时准备一有风次草动就逃之天天。他们围绕大匣子以整齐的队列移动,有分寸地、彼此无伤地互相拥挤着,往下看着,点着头,然后退开,让新来的人进来。从远处看,围着装有长蛇状兵蚁群的白色塑料匣子的人密集一起。彼此交头接耳,一遍又一遍地咕哝着,这些人看起来绝对是令人惊异的东西。他们莫不是从另一个星球上掉下来的

很可惜这些我都没有亲眼看到。待我从电视和早报上得到了这消息,按捺不住想要前往曼哈顿。而且也准备好要往那儿迁徙时,我得知,那些兵蚁全都死了。

这是个悲凄的寓言。对其寓意我没有把握:但我想,这一定跟那塑料有关系,还有那离开土地的距离。从中美洲丛林的土地到画廊的楼板,距离十分遥远。但我想主要还是那塑料。在我看来,那是人迄今造出的一切东西中最非自然的东西。我不信你能把兵蚁从地上悬起来,悬在塑料上,悬任何一段时间。它们会失去接触,耗尽能源而死去。

人踩在蚂蚁身上,踩死一只或一小群,天天如此,而不假思索。但想到大到约二百万只蚂蚁组成的这样大的一头动物之死,就不可能不感觉到一阵深切的同情和一点说不出的什么。神经紧张地这样想着、特别想到曼哈顿和那个塑料台,我放下了手中的报纸,伸手从架上取过那本书——我知道其中有一段,恰好是此时此刻所需要的宽心丸:

人们把群居性昆虫和人类社会作了很多类比,这是不奇怪的。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些类比是错误的,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昆虫的行为是由先天的指令性机制严格定型和决定的;它们很少甚至全然没有学习的领悟力和能力、它们缺乏一种根据许多世代累积的经验发展社会传统的能力。

当然,这类东西只是自己一个人读还只是一种不完全的安慰。要获得充分的效果,需要好些人一齐朗读,需要许多口唇同步活动。

(摘自《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蚁群内外的白蚁在性格特点与生活方式上都有明显的不同,这与它们线粒体代谢活动直接相关。
B.脱离蚁群的白蚁,为了避免互相接触,有时会互相咬掉触角的末端部分,以减少触动的诱惑。
C.蚂蚁的触角在获取食物、养育幼仔、捕捉奴隶,甚至创造亚群落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D.作者认为用来展览的约二百万只兵蚁全部死掉,是因为陈列兵蚁的塑料台让它们耗尽了能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在美术馆举办兵蚁展览的艺术家们对沃森、内尔和休伊特的实验有着充分的认知与研究。
B.蚂蚁和蚁丘互相依存,蚂蚁为蚁丘提供外部世界的信息,蚁丘起到管理作用,使蚁群的活动协调一致。
C.当人们在观察蚂蚁展览时,也许会有另类的视角同时观察着人们的活动,这一想法极具讽刺意味。
D.作者对那些失去接触、耗尽能源而死的蚂蚁表达了同情,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又是昆虫”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注意。作者借助生物界的研究来传达见解。
B.“枝状网络”“条条线路”“货币流通”等短语的使用,使文本对蚂蚁群体组织及其运行方式等内容的介绍形象生动。
C.“像一条条扭动的肢体、手、手指”一句借用比喻,写出了被人为控制的蚂蚁无法按照自身习性生存的状态。
D.“他们莫不是从另一个星球上掉下来的”一句借助大胆的想象,以幽默又沉重的笔触写出围观蚂蚁者的可笑。
4.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郭爱克曾结合刘易斯·托马斯的文章绘制了下面的表格,请你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填写①-④处。

链接材料:神经系统能够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为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而生物膜离子通道具有神经兴奋与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

蚁群结构与神经系统的比附表

序号蚂蚁结构层次大脑皮层结构层次
1神经分布系统
2高层蚁队多重皮层代表区:叶、半球
3中层蚁队皮层区
4底层蚁队基本的皮层回路(皮层模块)
5神经元
6突触
7生物膜离子通道
8气味分子分子和离子

5.本文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曾说过:“群居性昆虫、特别是蚂蚁,已被作为各种寓言的源泉。”请结合本文谈谈蚂蚁给人们的启示。
2024-06-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创新模拟卷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