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 诊 所

周大新

杏儿进城了,诊所里,她哥在后边的药库里算账。

只有岑子静坐在那儿。冷风爬过街筒的声音听得很清。从不远处的茶馆里,清楚地飘过来一个说书男人的声音:“……王老七,卖了米,下了狠心买头驴,那驴牵到半道里……”

岑子定定盯着对面瘫了的五爷家那盆每日都要点着的火,目光渐渐就有些直。

……看见了吗,那团火?

金排长的遗体,可能就在那团火左侧的高地上,你们的任务是把他找回来!

……

“岑子哥!”一声甜甜的喊叫把岑子拉回现实,杏儿背了一纸箱药站在门外。他于是慌慌地从杏儿背上接下药箱:“这么沉!下车时咋不回来喊我去背?”“俺背得动。”杏儿的脸被风吹得好红,“是些抗生素和葡萄糖水。”

“回来了?”杏儿她哥那亲切的声音,在诊所通药库的那道门口响起。

“给药材公司孙经理的那几瓶酒送去了吧?”

“送去了。”杏儿把看着岑子的眼睛慌慌地移开。

茶馆的说书声又飘了进来:“……王老七心里可真急,扬了鞭子去打驴,可那驴,唳哟唳哟叫几声,依旧站着不动蹄……”

“吃饭,岑子哥。”杏儿柔柔地叫。杏儿把一碗浮着香油花儿的芝麻叶面条递到了他的手上。喝一口,一股热立时就流进了肚。他看了一眼围桌而坐的杏儿和她哥嫂,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便又像往日那样弄得他有些醉,双眼角处,分明地又浮出了一缕感激。

那日他背包提箱回到这分别四年的小镇,在两间空荡的老屋前停住脚步,立时就觉到一股凉气在心里旋,凉得他很想立刻就抱住胳膊圪蹴下去。杏儿她哥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岑子,一个人太孤单,去我的诊所吧。”

他于是就来了,于是就尝到了这种家庭的温暖。尽管他对杏儿她哥“能使战场伤员死而复生的战地卫生员岑子,应聘来我所担任医师,欢迎前来就诊”的宣传感到有点难受,但他还是在心里贮满了感激。

“咣当”一声,诊所的门被撞开。“岑子,快呀,小三烫着了。饭刚摆上桌,他就上抓……”岑子放下饭碗,奔过去,查看、找药、涂药、包扎。娃儿的哭声渐渐减弱。“麻烦了,岑子,多少钱?”“三块八!”杏儿她哥突然在岑子的身后说。岑子的身体极轻地一抖,把到了喉咙的“七毛”两字又咽了回去。“记住,这种时候可以多要钱,他们心疼儿子,愿意掏!”岑子的身体又轻轻一哆嗦。

他又想起前线收到的那份电报。是金排长的妻子生了女儿来报喜。

弟兄们……咱们凑点钱,以排长的名义给嫂子寄回去,让她补补身子。

“岑子哥,快吃吧,面条都快煮烂了。”杏儿把满满一碗面条又递到了他的手上。外边的风似乎越加地变大,五爷的那盆火又已点着,红红的火苗照着五爷那双瘦骨嶙峋的手。

“前几天就让大孩子去买抗生素也没买回来,有几个病人急用……”北街的桑大夫看着杏儿她哥说。“嗨呀,我也就只剩一点点了,今头晌怕都不够用,也就说让杏儿去外边买哪!”杏儿她哥极快地开了口。岑子的双眸吃惊地跳了一下。目送着桑大夫的背影,岑子的身子久久不动。“记住,岑子 ,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吸引病人的时机。”杏儿她哥声极低地说。岑子的目光慢慢失了焦点。

我可能回不去了,敌人的炮火太猛,你们别来救了!别来了……啊?我说过不让来,不让来!你们偏来,你用两条命换一条命,你算得什么账?妈的,你算得什么账!”

茶馆里又飘过来了说书人的声音:“……赵凤兰怎受这个气,掀翻桌,踢倒椅,抢起剑,杀出去……”

落雪了。路面渐渐地有些白了。对面的五爷依旧不慌不忙地把手伸到那火盆上烤。

“杏儿,我……”喝多的岑子的声音十分低微,他想把窝在肚里那句话说出嘴:我要走了。然而,话出口时却是:“我……想睡……”

沉,这头好沉。“救火呀——”依稀地,像有一个喊声从耳边滑过,门似乎“咣当”响了一下,但他到底又沉入了那不安静的睡乡里。直到杏儿一声带了哭音的喊叫“岑子哥——”在耳畔响起,才使他那沉沉的头震动一下,睁开了涩涩的眼睛。

“岑子呀,你快教救杏儿她哥,救救他!”五爷哭着喊,“要不,我的老命是没了,没了……”说着,浊浊的泪,就顺了那瘦极了的颊滚着、落着……

岑子两眼定定地望着昏睡中的杏儿她哥,目光分明有些迷离。

“俺听到救火的喊声时,哥已经跑出去。”杏儿的声音在颤、在抖,身子在哆嗦,“哥能好么?”

“放心!”岑子做好了该做的处置看着杏儿说。

输液瓶里的液体在不紧不慢地滴。茶馆里,又飘过一阵说书声:“……人间事本来就是谜,为什么汉武帝死时要吃梨?为什么南郡王平日怕铺席?……”

(原载《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杏儿她哥在后面的药库算账,既暗示杏儿她哥的主要性格,也为后文杏儿她哥与岑子的精神冲突埋了伏笔。
B.小说的语言质朴而又不失形象。写人物对话既有口语特点又有地方特色;写景时则使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形象传神。
C.“蒙太奇手法指镜头与镜头、场景与场景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衔接”。本文写岑子回忆部队生活时使用了这一手法。
D.题目寓意深刻,小诊所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且还是人物表演的舞台,更是治疗身体疾病和人格疾病的场所。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子的“身体极轻地一抖”“身体又轻轻一哆嗦”“双眸吃惊地跳了一下”都通过外在行为、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B.茶馆里又飘过来了说书人的声音:“……赵凤兰怎受这个气,掀翻桌,踢倒椅,抡起剑,杀出去……”其中的“受”“掀”“踢”“抡”“杀”等一连串动词暗示岑子内心强烈的不满情绪,由隐忍不发到不想再忍。
C.“沉,这头好沉……门似乎‘咣当’响了一下,但他到底又沉入了那不安静的睡乡里。”“沉”表明岑子梦到了过去的战争生活,“不安静”暗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D.小说通过描写杏儿她哥对杏儿、同行、病人不同态度及其在街对面五爷遭遇火灾时的积极救助,表现了人性的复杂。
3.“算账”在小说中既是杏儿她哥的一种人生哲学,也是战场上战友之间的争执内容。请结合小说分析这两种算账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4.周大新小说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追求艺术的完美,请结合小说,谈谈本文的叙事特色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23-01-30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泉港区一中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

铁凝

①香雪终于换回了渴望已久的铅笔盒,此时,她正独自摸黑从山西口返回台儿沟,三十里长的铁轨在她面前延伸……

②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③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     )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     )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     )。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④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想,一定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城里同学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想到这里,她欢快地继续前进。

⑤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径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⑥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⑦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⑧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⑨哦,香雪!香雪!

(节选,有删改)

1.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教育     要求     询问B.养育     央求     盘问
C.养育     要求     盘问D.教育     央求     询问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
C.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城市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3.自动铅笔盒多次出现,简析其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
4.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
2022-11-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射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放眼全球数字经济浪潮,抓住机遇,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有统计显示,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将达22.5%,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诱惑,不少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了新一轮“淘金热”.英国出台《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旨在建设数字化强国;德国提出“数字战略2025”,明确了德国制造转型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思路;日本更是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最大限度地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当前对于中国来说,数字经济既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据统计,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9万亿元,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亿。

(摘编自雨露《数字经济打造中国“新蓝海”》,2019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数字经济平台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连接各类主体,构建联动交互数字经济生态,采集、共享、利用各类主体的数据提高交易效率,是支撑和稳定经济运行的一种新型基础设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数字经济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联通互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就业、民生等的负面影响。利用数字经济平台,加强医疗资源点对点分配与生活资源供应,通过数据采集与信息分析实现资源按需合理调配,将医疗资源用在关键处。利用数字经济平台,将区块链的数据难篡改与可追溯特性应用于关键物资、重要物资的防伪溯源与分配管理上,实现每一步都有根可循、有据可溯,助力安全可控、责权利明确的关键物资、重要物资管理体系建设。

(摘编自杨东《发挥数字经济平台独特优势>》,2020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面对疫情防控成千上万的信息流、资讯流,数字信息交互平台充分发力,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一边链接抗“疫”一线的数据信息,另一边链接决策者与广大人民群众。

作为数字金融平台的代表,蚂蚁金服等从捐资捐物助公益到保障医务生命线、金融服务保民生等方面多措并举,用普惠的能力+科技的效率,助力国家打赢这场特殊战役。一些技术支撑数字平台则提供多种技术支持,如支付宝推出的“健康码”。数字定位出行平台充分发挥自身掌握的地理信息与相关数据优势,为物资配送指明方向,为人员调配保驾护航,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了坚实的后勤技术保障。各电商数字平台疫情期间充分利用由电子商务核心交易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物流服务企业等构成的数字系统,实现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远程医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各类线上服务数字平台高效有序地组织了社会各类资源,进行协作分工,确保了疫情期间看病、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工作正常运行。

(摘编自倪炜《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战疫情推动经济社会正常有序》,中国青年网,2020年3月10日网文)

1.下列对材料中“学警方备济”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眼下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数字化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必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
B.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是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建设数字经济离不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撑。
C.放眼全球未来,数字经济庞大的前规诱惑,使英国国、德国、日本、中国等不少国家将数字经济上升到了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高度。
D.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数字经济功居首位,它通过各类数字平台在信息聚合数据共享、资源调配、物资流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经济既可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新的变量,也可为经经济转型增长开拓一片“新蓝海”,可见,数字经济对我国当前及今后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B.数字经济主要体现为各类数字经济平台,这些平台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优势,提高交易效率,支撑和稳定经济运行。
C.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数字经济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联通互动,为我国建成了安全可控、责权利明确的关键物资、重要物资管理体系。
D.全民战“疫”中,数字信息交互平台、数字金融平台、数字定位出行平台、电商数字平台等数字平台都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
2020-06-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研究联盟Z20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8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

钱锺书

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旁人难于意会。释祩宏《竹窗随笔》论禅宗回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

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

1.第一段中,“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中的“当局”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什么?
2.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指的是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
4.结合钱锺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锺书的语言特点。
2018-09-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9月28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雪白的羊群,________。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声呦喝声起,在空中飞荡。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飘荡/回荡),余音缭绕和着草原特有的粗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似乎染过,纯洁如缎子,不杂一丝杂质。可是,一会儿再看时,天空的蓝更亮了,质地更甜润,如(琢磨/打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换着姿态。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醉不够,迷恋不够。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翻滚/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头顶高天淡云,______,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油然而升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应(yìng)        呦喝B.犷(guǎng)     缭绕
C.浸(qīn)          变换D.夹(jiá)        油然而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荡       琢磨          涌起B.飘荡       琢磨        翻滚
C.回荡       打磨          翻滚D.飘荡       打磨        涌起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             脚踏绿草如茵
B.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脚踏绿草如茵
C.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             脚踏如茵绿草
D.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脚踏如茵绿草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是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因高寒少雨,几乎寸草不留
②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历时五年,从分歧严重的争论到达成共识,终于在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
③随着仲裁庭对所谓仲裁案的最终判决,南海仲裁案的幕后推手美国的狼子野心呼之欲出,世人皆知。
④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⑤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将无法应对,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⑥市场放开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那些投机分子,我们不能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对其放任自流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分两步走,为大家勾勒了延迟退休制度的轮廓。
B.针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不做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同时坚决依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
C.在病毒感染事件发生后,国家卫计委要求事故医院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高度重视事件处置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伤害。
D.“金鸡报春”“繁花似锦”等独具特色的灯组将生态峡山装扮得格外喜庆靓丽,元宵节当晚的赏灯人数超过10万多人。
2017-05-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单元过关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