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余收尔骨焉!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麇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B.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C.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D.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与“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远”字用法相同,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B.“必死是间”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间”字意思不同。
C.“居则具一日之积”与“居为奇货”(《促织》)两句中的“居”字意思不同。
D.“何施之为”与“功施到今”(《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施”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扩张领土的野心很大,他得到杞子的密报后虽然专门去征求蹇叔的意见,但并没有听取蹇叔的劝说,仍然出兵。
B.蹇叔忧国忧民,他加入了这次远征的军队,随军出征时,他的儿子哭着送他,表达出父子诀别的无比悲痛之情。
C.“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获……以归”交代了交战的时间,地点和结局,战斗过程则一笔带过,言简意赅。
D.秦穆公勇于自责、悔改,他没有撤换孟明的职务,而是说这是他自己的过错,并说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大家的大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秦君之志,若何?
5.导致秦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竞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以病辞,不复仕。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胡长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试,即铨选,选官制度。古代举士、授官相一致。隋唐之后,一般是科考取士,量人授官。
B.戊申,戊申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质地多为金银玉石,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为“步摇”。
D.庠序,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来也用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长孺刚直不阿。浙东发生灾患,他把救济的余款全部发给百姓,惹怒了企图侵吞救灾款的脱欢察,脱欢察虽然十分恼怒,但也不敢追究。
B.胡长孺为民除恶。有少年聚众作恶,成为祸患,官府不能制止,他伪装成商人,带着随从,引出强盗,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
C.胡长孺机智判案。有人质押珠步摇给哥哥,后被嫂子强占,胡长孺利用打击盗贼的机会,抓了哥哥到官府,巧妙地为弟弟追回珠步摇。
D.胡长孺发挥余热。他因病辞官,被官员聘请讲解经义,很受欢迎;他主持乡试,看重文章的内容,摒弃华丽的文辞,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2020-12-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太史公曰:……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乌江,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节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以身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B.令将军与臣有                                     郤:同“隙”,嫌隙
C.功伐                                               矜:夸耀
D.霸王之业                                            谓:认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至此                                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剑舞                                             勇气闻于诸侯
C.樊哙侧其盾                                   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D.军中无为乐                                       若舍郑为东盟主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身死乌江,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2018-05-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华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京自幼卓异,隽迈不群。稍长入学,举目成诵。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庭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示之。京笑而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侍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神宗立,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百千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蕃。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侍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注)选人: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B.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C.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D.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古代官署,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知制诰是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
D.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宋设枢密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京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而且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
B.冯京不畏权势,不攀权贵。颇有权势的张尧佐想把女儿嫁给冯京,并且对其威逼利诱,但是冯京丝毫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此事。
C.冯京做事干练,雷厉风行。冯京做郡守的时候,各县审判完的案件一到,立刻追查,回复下级部门很迅速,没有一件积压的案件。
D.冯京遭人排挤,仕途坎坷。冯京因为与刘沆、王安石、吕惠卿等人政见不和,所以受到他们的诬陷而多次被贬官,一生宦海沉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2)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寻转州主簿。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转州别驾。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征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B.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C.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D.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弱冠,古时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方外之好,古时指相互间没有利益关系却有某种共同爱好或共同语言的朋友。
D.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也可指东晋等朝统治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含不恋权。州里授予官职,他都没有接受。杨羡请他来出任主簿,他先是不予理睬,后来才勉强上任。
B.罗含不贪财。罗含对新淦百姓送他财物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勉强收下。在离开新淦时,把财物封装起来带走。
C.罗含生活简朴。他嫌官衙内太吵闹,就自己盖茅屋居住,伐木做床,编苇为席,吃穿简单,生活得有滋有味。
D.罗含很有才。杨羡、庾亮都提拔过他。在桓温掌权时,他得到桓温器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77岁时去世,所著文章流行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2)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